pageid
int64
18
8.37M
html
stringlengths
0
432k
markdown
stringlengths
0
172k
coordinate
dict
length
int64
46
861k
touched
stringlengths
20
20
lastrevid
int64
3.31M
77.1M
original_title
stringlengths
1
134
290,073
<p><b>.kn</b>為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1年9月3日啟用,由波多黎各大學負責管理。目前該域名註冊無限制,兩年的使用費用為225美元。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kn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77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90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2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908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1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5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73340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31.281 1 -total 62.21% 392.740 1 Template:CcTLD 61.86% 390.494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1.78% 326.882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8.64% 180.780 1 Template:Rtl-lang 14.29% 90.240 9 Template:Lang 13.18% 83.17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1.77% 74.285 1 Template:NoteTA 11.70% 73.866 1 Template:Reflist 10.54% 66.568 3 Template:Cite_book -->
**.kn** 為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1 年 9 月 3 日啟用,由波多黎各大學負責管理。目前該域名註冊無限制,兩年的使用費用為 225 美元。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kn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17
2023-05-04T17:17:29Z
68,613,630
.kn
304,100
<p><b>.kp</b>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網際網路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網域名稱,於2007年9月24日啟用。</p> <h2><span id=".E4.BD.BF.E7.94.A8.E6.83.85.E6.B3.81"></span><span id="使用情況">使用情況</span></h2> <p>由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國民使用網際網路的嚴格限制,當地只能使用政府設置的內部網路。因此 .kp 網域主要閱覽人通常為外國人。以下為少數使用 .kp 網域之部份網站列表: </p> <ul><li>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入口網站我的國家(朝鮮語:내나라):http://naenara.com.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網站:http://www.friend.com.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朝鮮教育基金網站:http://www.koredufund.org.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朝鮮中央通訊社網站:http://www.kcna.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勞動新聞電子版網站:http://www.rodong.rep.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朝鮮之聲網站:http://www.vok.rep.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朝鮮體育基金網站: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23142711/http://ksf.com.kp/</li> <li>高麗航空網站:http://www.airkoryo.com.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平壤廣播電台網站:http://www.gnu.rep.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tarCon:[//web.archive.org/web/20160528022137/http://www.starcon.net.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ttp://www.starcon.net.kp/]</li></ul><p>以往,.kp 網域與大量相關網站曾由位於德國的歐洲朝鮮電腦中心(KCC Europe)管理。後來於2012年交由北韓的星合營會社(Star Joint Venture Co.)接管。上述所有網站及大部份 .kp 網站均置存於朝鮮境內。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kp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52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89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3542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27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25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71241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9.586 1 -total 58.16% 255.650 1 Template:CcTLD 57.72% 253.722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7.50% 208.785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5.24% 110.932 1 Template:Rtl-lang 14.84% 65.247 1 Template:Reflist 14.28% 62.753 9 Template:Lang 13.73% 60.374 1 Template:NoteTA 13.09% 57.556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92% 39.197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
**.kp** 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網際網路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網域名稱,於 2007 年 9 月 24 日啟用。 ## 使用情況 由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國民使用網際網路的嚴格限制,當地只能使用政府設置的內部網路。因此 .kp 網域主要閱覽人通常為外國人。以下為少數使用 .kp 網域之部份網站列表: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入口網站我的國家(朝鮮語:내나라):http://naenara.com.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網站:http://www.friend.com.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朝鮮教育基金網站:http://www.koredufund.org.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朝鮮中央通訊社網站:http://www.kcna.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勞動新聞電子版網站:http://www.rodong.rep.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朝鮮之聲網站:http://www.vok.rep.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朝鮮體育基金網站: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23142711/http://ksf.com.kp/ * 高麗航空網站:http://www.airkoryo.com.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平壤廣播電台網站:http://www.gnu.rep.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tarCon:[//web.archive.org/web/20160528022137/http://www.starcon.net.k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ttp://www.starcon.net.kp/] 以往,.kp 網域與大量相關網站曾由位於德國的歐洲朝鮮電腦中心(KCC Europe)管理。後來於 2012 年交由北韓的星合營會社(Star Joint Venture Co.)接管。上述所有網站及大部份 .kp 網站均置存於朝鮮境內。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IANA .kp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簡體中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5,031
2023-04-20T19:23:09Z
71,402,519
.kp
287,127
<p><b>.kr</b>為韓國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於1986年推出,由韓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負責管理。此外也擁有韓文頂級網域名<b><span lang="ko">.한국</span></b>。.kr域名有時也被用作域名hack,例如flic.kr為Flickr的短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kr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5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6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7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92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2806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75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4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43084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63.416 1 -total 54.40% 252.112 1 Template:CcTLD 53.97% 250.10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3.17% 200.07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4.99% 115.791 1 Template:Rtl-lang 18.09% 83.812 1 Template:NoteTA 15.60% 72.305 10 Template:Lang 14.27% 66.129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0.69% 49.551 1 Template:Reflist 9.36% 43.387 3 Template:Cite_book -->
**.kr** 為韓國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於 1986 年推出,由韓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負責管理。此外也擁有韓文頂級網域名**.한국**。.kr 域名有時也被用作域名 hack,例如 flic.kr 為 Flickr 的短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kr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867
2023-04-23T19:19:23Z
67,212,779
.kr
6,011,494
<p><b>.krd</b>是伊拉克庫德斯坦地區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2013年12月5日,庫德斯坦地區政府信息技術部(KRG)通過了成為域名註冊管理機構運營商的所有必要流程,獲得了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對此域名的申請許可。 </p> <h2><span id=".E5.9F.9F.E5.90.8D.E4.BD.BF.E7.94.A8"></span><span id="域名使用">域名使用</span></h2> <p>庫德斯坦地區政府網站: cabinet.gov.krd </p><p>庫德斯坦地區主席網站: presidency.krd</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www.gov.k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RG)</li> <li>KRG 信息技術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krd** 是伊拉克庫德斯坦地區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2013 年 12 月 5 日,庫德斯坦地區政府信息技術部(KRG)通過了成為域名註冊管理機構運營商的所有必要流程,獲得了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對此域名的申請許可。 ## 域名使用 庫德斯坦地區政府網站: cabinet.gov.krd 庫德斯坦地區主席網站: presidency.krd ## 外部連結 * www.gov.k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KRG) * KRG 信息技術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參考文獻
null
1,337
2023-04-10T09:02:32Z
66,522,656
.krd
290,075
<p><b>.kw</b>為科威特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於1992年10月26日啟用。該域名僅限於科威特公民和居民、公司和組織註冊,並且註冊時必須出示文件來證明身份。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kw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6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6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0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13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94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11123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4.215 1 -total 63.72% 276.684 1 Template:CcTLD 63.17% 274.30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1.34% 222.935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8.43% 123.466 1 Template:Rtl-lang 19.70% 85.559 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87% 60.245 9 Template:Lang 11.48% 49.849 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1.33% 49.199 1 Template:Expand 10.72% 46.563 1 Template:Reflist -->
**.kw** 為科威特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於 1992 年 10 月 26 日啟用。該域名僅限於科威特公民和居民、公司和組織註冊,並且註冊時必須出示文件來證明身份。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kw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299
2023-04-16T12:26:18Z
68,613,732
.kw
290,077
<p><b>.ky</b>為英國海外領地開曼群島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5年5月3日啟用,一開始時該域名僅限於在開曼群島當地的居民和公司註冊,但此限制已於2015年9月取消。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ky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ky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9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9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8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1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908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1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24833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0.791 1 -total 67.96% 251.984 1 Template:CcTLD 67.33% 249.66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4.98% 203.857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8.67% 106.313 1 Template:Rtl-lang 16.54% 61.334 9 Template:Lang 15.26% 56.57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32% 49.403 1 Template:Reflist 11.90% 44.122 1 Template:Expand 11.81% 43.779 3 Template:Cite_book -->
**.ky** 為英國海外領地開曼群島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5 年 5 月 3 日啟用,一開始時該域名僅限於在開曼群島當地的居民和公司註冊,但此限制已於 2015 年 9 月取消。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ky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ky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337
2023-04-16T12:26:18Z
68,613,765
.ky
290,078
<p><b>.kz</b>為哈薩克斯坦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外2012年3月開始還擁有基於哈薩克語(西里爾字母)的頂級域名.қаз。該域名於1994年9月19日啟用。該域名的二級域名沒有限制,但一些三級域名會有註冊限制,這取決於二級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kz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kz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2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2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7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093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4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66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50116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98.295 1 -total 68.10% 271.219 1 Template:CcTLD 67.50% 268.84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5.40% 220.654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7.82% 110.791 1 Template:Rtl-lang 18.12% 72.191 9 Template:Lang 16.75% 66.713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08% 60.067 1 Template:Reflist 11.61% 46.259 3 Template:Cite_book 11.04% 43.979 1 Template:Expand -->
**.kz** 為哈薩克斯坦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外 2012 年 3 月開始還擁有基於哈薩克語(西里爾字母)的頂級域名.қаз。該域名於 1994 年 9 月 19 日啟用。該域名的二級域名沒有限制,但一些三級域名會有註冊限制,這取決於二級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kz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kz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760
2023-04-16T12:26:18Z
75,302,569
.kz
290,080
<p><b>.la</b>為寮國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另外也擁有寮語頂級域名<span lang="lo">.ລາວ</span>。該域名於1996年5月14日啟用,並且沒有註冊限制。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一些企業和組織有使用該域名。拉丁美洲的一些企業也使用該網站,例如英特爾在該地區的網站就使用了這個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a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fficial registry 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100 domain hack suggestions for .la domains.</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7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2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3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83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199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4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84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56419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01.592 1 -total 62.55% 251.200 1 Template:CcTLD 62.02% 249.083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0.49% 202.747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9.90% 120.068 1 Template:Rtl-lang 18.12% 72.765 10 Template:Lang 16.74% 67.238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80% 55.414 1 Template:Reflist 11.00% 44.172 1 Template:Expand 10.70% 42.983 3 Template:Cite_book -->
**.la** 為寮國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另外也擁有寮語頂級域名.ລາວ。該域名於 1996 年 5 月 14 日啟用,並且沒有註冊限制。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一些企業和組織有使用該域名。拉丁美洲的一些企業也使用該網站,例如英特爾在該地區的網站就使用了這個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a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fficial registry 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100 domain hack suggestions for .la domains.
null
2,106
2023-05-04T22:52:24Z
68,613,879
.la
6,023,160
<p><b>.lat</b>是一個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為拉丁裔和拉丁美洲的社群和用戶而設立。 </p><p>關於.lat域名完整的提案本應在2008年提交給ICANN,然而由於ICANN新通用頂級域的審批推遲,改於2011年中提交。 2015年開放注冊。</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lat** 是一個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為拉丁裔和拉丁美洲的社群和用戶而設立。 關於.lat 域名完整的提案本應在 2008 年提交給 ICANN,然而由於 ICANN 新通用頂級域的審批推遲,改於 2011 年中提交。 2015 年開放注冊。 ## 參考文獻
null
1,552
2023-04-16T12:30:58Z
66,522,669
.lat
290,081
<p><b>.lb</b>為黎巴嫩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3年8月25日啟用。必須是黎巴嫩的商標註冊人才有資格申請註冊域名。 </p> <h2><span id=".E4.BA.8C.E7.B4.9A.E5.9F.9F.E5.90.8D"></span><span id="二級域名">二級域名</span></h2> <ul><li><b>com.lb</b> - 商業</li> <li><b>edu.lb</b> - 教育</li> <li><b>gov.lb</b> - 政府</li> <li><b>net.lb</b> - 網絡基礎設施</li> <li><b>org.lb</b> - 組織</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b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4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4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908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1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24833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01.521 1 -total 69.08% 277.351 1 Template:CcTLD 68.54% 275.221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4.73% 219.737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7.69% 111.162 1 Template:Rtl-lang 17.30% 69.464 9 Template:Lang 15.96% 64.07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2.74% 51.167 1 Template:Reflist 11.47% 46.060 1 Template:Expand 11.10% 44.576 3 Template:Cite_book -->
**.lb** 為黎巴嫩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3 年 8 月 25 日啟用。必須是黎巴嫩的商標註冊人才有資格申請註冊域名。 ## 二級域名 * **com.lb** - 商業 * **edu.lb** - 教育 * **gov.lb** - 政府 * **net.lb** - 網絡基礎設施 * **org.lb** - 組織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b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95
2023-05-04T22:52:33Z
68,613,946
.lb
290,082
<p><b>.lc</b>為聖露西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1年9月3日啟用,由波多黎各大學負責管理。任何人和實體均可註冊該域名。不過域名長度必須在1到63個字符之間。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c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c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5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5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3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932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6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24833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14.816 1 -total 66.45% 275.633 1 Template:CcTLD 65.71% 272.55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4.00% 223.997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9.40% 121.954 1 Template:Rtl-lang 15.34% 63.616 9 Template:Lang 14.01% 58.11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76% 57.074 1 Template:Reflist 12.63% 52.410 1 Template:Expand 12.20% 50.589 3 Template:Cite_book -->
**.lc** 為聖露西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1 年 9 月 3 日啟用,由波多黎各大學負責管理。任何人和實體均可註冊該域名。不過域名長度必須在 1 到 63 個字符之間。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c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c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65
2023-04-16T12:26:18Z
68,614,501
.lc
6,023,172
<p><b>.lgbt</b>是一個贊助的網際網路頂級域,啓用於2014年。用於LGBT社群、組織、企業及其相關文化。</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lgbt** 是一個贊助的網際網路頂級域,啓用於 2014 年。用於 LGBT 社群、組織、企業及其相關文化。 ## 參考文獻
null
2,727
2023-04-16T12:30:58Z
74,587,758
.lgbt
290,083
<p><b>.li</b>為列支敦斯登國家及地區頂級域的域名。1993年創建。這個域名的管理者和發起者是位於瓦都茲的列支敦斯登高專學校,開放給具有列支敦斯登居留權身分之個人,或當地所在公司注冊,<span lang="de">SWITCH</span>是瑞士<span lang="de">.ch</span>國家頂級域名的管理部門。但是目前對域名註冊者的身份沒有要求,任何人和公司都可以註冊。 </p> <h2><span id="Long_Island_.E7.9A.84.E4.BD.BF.E7.94.A8"></span><span id="Long_Island_的使用">Long Island 的使用</span></h2> <p>.li這個網際網路國家頂級域名(ccTLD)已經被用來表示Long Island。 </p> <h2><span id=".E6.9D.8E.E5.A7.93.E4.BA.BA.E5.A3.AB.E4.BD.BF.E7.94.A8"></span><span id="李姓人士使用">李姓人士使用</span></h2> <p>由於Li和李姓的拼音一致,很多姓李的人註冊.li域名用於個人主頁。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i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WIT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5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4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02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789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56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5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59109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68.552 1 -total 55.69% 260.923 1 Template:CcTLD 55.28% 259.013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5.20% 211.809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7.33% 128.078 1 Template:Rtl-lang 17.18% 80.491 11 Template:Lang 15.83% 74.181 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2.43% 58.225 1 Template:Reflist 11.69% 54.774 1 Template:NoteTA 11.03% 51.684 3 Template:Cite_book -->
**.li** 為列支敦斯登國家及地區頂級域的域名。1993 年創建。這個域名的管理者和發起者是位於瓦都茲的列支敦斯登高專學校,開放給具有列支敦斯登居留權身分之個人,或當地所在公司注冊,SWITCH 是瑞士.ch 國家頂級域名的管理部門。但是目前對域名註冊者的身份沒有要求,任何人和公司都可以註冊。 ## Long Island 的使用 .li 這個網際網路國家頂級域名(ccTLD)已經被用來表示 Long Island。 ## 李姓人士使用 由於 Li 和李姓的拼音一致,很多姓李的人註冊.li 域名用於個人主頁。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IANA .li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WIT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890
2023-04-20T19:23:09Z
67,212,801
.li
290,084
<p><b>.lk</b>為斯里蘭卡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0年6月15日啟用。 </p> <h2><span id=".E4.BA.8C.E7.B4.9A.E5.9F.9F.E5.90.8D"></span><span id="二級域名">二級域名</span></h2> <p>限制註冊: </p> <ul><li><b>.gov.lk</b>: 斯里蘭卡政府部門</li> <li><b>.ac.lk</b>: 斯里蘭卡的研究和高等教育機構</li> <li><b>.sch.lk</b>: 斯里蘭卡學校</li> <li><b>.net.lk</b>: 斯里蘭卡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li> <li><b>.int.lk</b>: 國際組織</li></ul><p>開放註冊: </p> <ul><li><b>.com.lk</b>: 商業實體</li> <li><b>.org.lk</b>: 非商業組織</li> <li><b>.edu.lk</b>: 教育網站</li> <li><b>.ngo.lk</b>: 非政府組織</li> <li><b>.soc.lk</b>: 社團</li> <li><b>.web.lk</b>: 一般網站</li> <li><b>.ltd.lk</b>: 有限責任公司</li> <li><b>.assn.lk</b>:</li> <li><b>.grp.lk</b>: 公司集團</li> <li><b>.hotel.lk</b>: 酒店</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k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k Domain Registry and domain 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7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0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79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236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47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78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4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20998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98.635 1 -total 52.96% 264.086 1 Template:CcTLD 52.54% 261.984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3.89% 218.845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4.94% 124.380 1 Template:Rtl-lang 12.28% 61.250 1 Template:NoteTA 11.73% 58.470 9 Template:Lang 10.64% 53.06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0.35% 51.590 1 Template:Reflist 10.22% 50.977 1 Template:Expand -->
**.lk** 為斯里蘭卡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0 年 6 月 15 日啟用。 ## 二級域名 限制註冊: * **.gov.lk**: 斯里蘭卡政府部門 * **.ac.lk**: 斯里蘭卡的研究和高等教育機構 * **.sch.lk**: 斯里蘭卡學校 * **.net.lk**: 斯里蘭卡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 **.int.lk**: 國際組織 開放註冊: * **.com.lk**: 商業實體 * **.org.lk**: 非商業組織 * **.edu.lk**: 教育網站 * **.ngo.lk**: 非政府組織 * **.soc.lk**: 社團 * **.web.lk**: 一般網站 * **.ltd.lk**: 有限責任公司 * **.assn.lk**: * **.grp.lk**: 公司集團 * **.hotel.lk**: 酒店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k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k Domain Registry and domain 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962
2023-05-04T22:52:45Z
68,616,991
.lk
5,619,000
<p><b>.localhost</b>域名是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在RFC 2606 (1999年6月)檔案中規定在網際網路域名系統(DNS)中所被保留的不被安裝為頂級域的域名標籤。 </p><h2><span id=".E4.BF.9D.E7.95.99DNS.E5.90.8D.E7.A7.B0"></span><span id="保留DNS名称">保留DNS名稱</span></h2> <p>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於1999年保留了 localhost、example、invalid和test四個域名標籤,以免被安裝入域名系統中的根區(root zone)。 </p><p>之所以要保留這些頂級域是為了減少發生衝突和混淆的可能性。這限制了這些名稱只能用於文件或本地測試場景之中。 </p> <h2><span id=".E5.B8.B8.E8.A7.84.E7.94.A8.E6.B3.95"></span><span id="常规用法">常規用法</span></h2> <p>localhost在大多數TCP/IP系統中常被定義為環回介面,對於IPv4中解析到IP位址<code>127.0.0.1</code> ,IPv6中則是<code>::1</code> 。作為一個頂級域,此名稱習慣上用於主機的DNS實現與位址記錄(A和AAAA),並指向相同的環回位址。其他的任何使用都與依賴於該協定的廣泛部署的演算法相衝突。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localhost** 域名是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在 RFC 2606 (1999 年 6 月)檔案中規定在網際網路域名系統(DNS)中所被保留的不被安裝為頂級域的域名標籤。 ## 保留 DNS 名稱 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於 1999 年保留了 localhost、example、invalid 和 test 四個域名標籤,以免被安裝入域名系統中的根區(root zone)。 之所以要保留這些頂級域是為了減少發生衝突和混淆的可能性。這限制了這些名稱只能用於文件或本地測試場景之中。 ## 常規用法 localhost 在大多數 TCP/IP 系統中常被定義為環回介面,對於 IPv4 中解析到 IP 位址 `127.0.0.1`,IPv6 中則是 `::1`。作為一個頂級域,此名稱習慣上用於主機的 DNS 實現與位址記錄(A 和 AAAA),並指向相同的環回位址。其他的任何使用都與依賴於該協定的廣泛部署的演算法相衝突。 ## 參考文獻
null
1,471
2023-04-23T19:19:31Z
67,214,352
.localhost
290,087
<p><b>.lr</b>為賴比瑞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於1997年4月9日啟用。只有賴比瑞亞當地的機構和個人才有資格註冊域名。 </p> <h2><span id=".E4.BA.8C.E7.BA.A7.E5.9F.9F.E5.90.8D"></span><span id="二级域名">二級域名</span></h2> <ul><li>com.lr : 商業</li> <li>edu.lr : 授予學士學位的學校</li> <li>gov.lr : 政府實體</li> <li>org.lr : 非盈利組織</li> <li>net.lr : 僅限網絡基礎設施</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r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r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8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7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3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932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6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24833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6.216 1 -total 68.83% 245.191 1 Template:CcTLD 68.30% 243.29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6.01% 199.502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9.42% 104.788 1 Template:Rtl-lang 16.44% 58.558 9 Template:Lang 15.11% 53.83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15% 46.834 1 Template:Reflist 11.46% 40.807 3 Template:Cite_book 11.36% 40.452 1 Template:Expand -->
**.lr** 為賴比瑞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於 1997 年 4 月 9 日啟用。只有賴比瑞亞當地的機構和個人才有資格註冊域名。 ## 二級域名 * com.lr : 商業 * edu.lr : 授予學士學位的學校 * gov.lr : 政府實體 * org.lr : 非盈利組織 * net.lr : 僅限網絡基礎設施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r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r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447
2023-04-16T12:26:18Z
68,617,193
.lr
1,306,634
<p><b>LRC</b>(<span lang="en">LyRiCs</span>的縮寫)是一種電腦檔案格式,可讓歌詞與音訊檔案(如 MP3、Vorbis 或 MIDI)同步。在現代的電腦播放器或數位音訊播放器播放歌曲時,會從對應的LRC檔案中讀取歌詞並在適當的時機顯示。LRC格式是一種文字格式,與電視和電影的字幕檔很相似。 </p> <h2><span id=".E6.A0.BC.E5.BC.8F"></span><span id="格式">格式</span></h2> <h3><span id=".E7.AE.80.E6.98.93.E6.A0.BC.E5.BC.8F"></span><span id="简易格式">簡易格式</span></h3> <p>「簡易LRC格式」首先在郭祥祥先生(Djohan)的歌詞播放器裡採用。它是早期試圖類比卡啦OK的程式。 </p><p>LRC的時間標籤的格式為<b>[mm:ss.xx]</b>其中<b>mm</b>為分鐘數、<b>ss</b>為秒數、<b>xx</b>為百分之一秒。 </p><p>一般範例: </p> <pre>[mm:ss.xx] 第一行歌词 [mm:ss.xx] 第二行歌词 ... [mm:ss.xx] 最后一行歌词 </pre> <p>ID標籤在歌詞前可能出現,不過一些播放器可能會忽略它們。 </p> <pre>[al:本歌所在的唱片集] [ar:演出者-歌手] [au:歌詞作者-作曲家] [by:此LRC文件的创建者] [offset:+/- 以毫秒为单位加快或延後歌詞的播放] [re:创建此LRC文件的播放器或编辑器] [ti:歌词(歌曲)的标题] [ve:程序的版本] </pre> <p>ID標籤範例: </p> <pre>[ti:Let's Twist Again] [ar:Chubby Checker oppure Beatles, The] [au:Written by Kal Mann / Dave Appell, 1961] [al:Hits Of The 60's - Vol. 2 – Oldies] [00:12.00]Naku Penda Piya-Naku Taka Piya-Mpenziwe [00:15.30]Some more lyrics ... ... </pre> <h3><span id=".E7.AE.80.E5.8D.95.E6.A0.BC.E5.BC.8F.E7.9A.84.E6.93.B4.E5.B1.95"></span><span id="简单格式的擴展">簡單格式的擴展</span></h3> <p>這個功能僅在Walasoft的Walaoke(一個卡啦OK媒體播放器)上可用。這個功能可以使用以下標籤設定歌詞的性別:M: 男性, F: 女性, D: 合唱。 </p><p>例如: </p> <pre>[00:12.00]第一行歌词 [00:17.20]F: 第二行歌词 [00:21.10]M: 第三行歌词 [00:24.00]第四行歌词 [00:28.25]D: 第五行歌词 [00:29.02]第六行歌词 </pre> <p>假設男性為藍色,女性為紅色,合唱為粉色。第一行使用預設色(藍色),因為沒有找到標籤。第二行歌詞以紅色開始,因為找到了F:。第三行歌詞以藍色開始,因為找到了M:。第四行歌詞以藍色開始,因為沒有找到標籤。第五行歌詞以粉色開始,因為找到了D:。第六行歌詞與第五行相同,為粉色,因為沒有找到標籤。 </p> <h3><span id=".E5.A2.9E.E5.BC.BA.E6.A0.BC.E5.BC.8F"></span><span id="增强格式">增強格式</span></h3> <p>「增強LRC格式」是簡單LRC格式的一個擴充,由A2 Media Player所開發。它增加了一個額外的時間標籤,格式為:<b>&lt;mm:ss.xx&gt;</b>. </p><p>增強LRC格式範例: </p> <pre>[mm:ss.xx] &lt;mm:ss.xx&gt; 第一行第一个词 &lt;mm:ss.xx&gt; 第一行第二个词 &lt;mm:ss.xx&gt; ... 第一行最后一个词 &lt;mm:ss.xx&gt; [mm:ss.xx] &lt;mm:ss.xx&gt; 第二行第一个词 &lt;mm:ss.xx&gt; 第二行第二个词 &lt;mm:ss.xx&gt; ... 第二行最后一个词 &lt;mm:ss.xx&gt; ... [mm:ss.xx] &lt;mm:ss.xx&gt; 最后一行第一个词 &lt;mm:ss.xx&gt; 最后一行第二个词 &lt;mm:ss.xx&gt; ... 最后一行最后一个词 &lt;mm:ss.xx&gt; </pre> <h2><span id=".E6.94.AF.E6.8C.81"></span><span id="支持">支援</span></h2> <p>目前大多數硬體和軟體都支援LRC格式歌詞: </p> <h3><span id=".E7.A1.AC.E4.BB.B6"></span><span id="硬件">硬體</span></h3> <ul><li>魅族M3 Music Card和M6 Mini Player</li> <li>創新科技Creative MuVo V100</li> <li>Archos 5,僅支援與歌曲檔名相同的LRC檔案</li></ul><h3><span id=".E8.BD.AF.E4.BB.B6"></span><span id="软件">軟體</span></h3> <ul><li>AIMP(WebLyrics v0.2 Previe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yClou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外掛程式支援)</li> <li>foobar2000(foo_uie_lyrics外掛程式支援)</li> <li>K-Multimedia Player</li> <li>迷你歌詞</li> <li>StepMania</li> <li>千千靜聽</li> <li>QQ影音</li> <li>QQ音樂</li> <li>百度音樂</li> <li>網易雲音樂</li> <li>可道歌詞</li> <li>MiniLyrics</li></ul><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卡拉OK和kar檔案</li> <li>CD+G</li></ul><h2><span id=".E5.BC.95.E7.94.A8"></span><span id="引用">參照</span></h2>
**LRC**(LyRiCs 的縮寫)是一種電腦檔案格式,可讓歌詞與音訊檔案(如 MP3、Vorbis 或 MIDI)同步。在現代的電腦播放器或數位音訊播放器播放歌曲時,會從對應的 LRC 檔案中讀取歌詞並在適當的時機顯示。LRC 格式是一種文字格式,與電視和電影的字幕檔很相似。 ## 格式 ### 簡易格式 「簡易 LRC 格式」首先在郭祥祥先生(Djohan)的歌詞播放器裡採用。它是早期試圖類比卡啦 OK 的程式。 LRC 的時間標籤的格式為**[mm:ss.xx]**其中 **mm** 為分鐘數、**ss** 為秒數、**xx** 為百分之一秒。 一般範例: ``` [mm:ss.xx] 第一行歌词 [mm:ss.xx] 第二行歌词 ... [mm:ss.xx] 最后一行歌词 ``` ID 標籤在歌詞前可能出現,不過一些播放器可能會忽略它們。 ``` [al:本歌所在的唱片集] [ar:演出者-歌手] [au:歌詞作者-作曲家] [by:此LRC文件的创建者] [offset:+/- 以毫秒为单位加快或延後歌詞的播放] [re:创建此LRC文件的播放器或编辑器] [ti:歌词(歌曲)的标题] [ve:程序的版本] ``` ID 標籤範例: ``` [ti:Let's Twist Again] [ar:Chubby Checker oppure Beatles, The] [au:Written by Kal Mann / Dave Appell, 1961] [al:Hits Of The 60's - Vol. 2 – Oldies] [00:12.00]Naku Penda Piya-Naku Taka Piya-Mpenziwe [00:15.30]Some more lyrics ... ... ``` ### 簡單格式的擴展 這個功能僅在 Walasoft 的 Walaoke(一個卡啦 OK 媒體播放器)上可用。這個功能可以使用以下標籤設定歌詞的性別:M: 男性,F: 女性,D: 合唱。 例如: ``` [00:12.00]第一行歌词 [00:17.20]F: 第二行歌词 [00:21.10]M: 第三行歌词 [00:24.00]第四行歌词 [00:28.25]D: 第五行歌词 [00:29.02]第六行歌词 ``` 假設男性為藍色,女性為紅色,合唱為粉色。第一行使用預設色(藍色),因為沒有找到標籤。第二行歌詞以紅色開始,因為找到了 F:。第三行歌詞以藍色開始,因為找到了 M:。第四行歌詞以藍色開始,因為沒有找到標籤。第五行歌詞以粉色開始,因為找到了 D:。第六行歌詞與第五行相同,為粉色,因為沒有找到標籤。 ### 增強格式 「增強 LRC 格式」是簡單 LRC 格式的一個擴充,由 A2 Media Player 所開發。它增加了一個額外的時間標籤,格式為:**<mm:ss.xx>**. 增強 LRC 格式範例: ``` [mm:ss.xx] <mm:ss.xx> 第一行第一个词 <mm:ss.xx> 第一行第二个词 <mm:ss.xx> ... 第一行最后一个词 <mm:ss.xx> [mm:ss.xx] <mm:ss.xx> 第二行第一个词 <mm:ss.xx> 第二行第二个词 <mm:ss.xx> ... 第二行最后一个词 <mm:ss.xx> ... [mm:ss.xx] <mm:ss.xx> 最后一行第一个词 <mm:ss.xx> 最后一行第二个词 <mm:ss.xx> ... 最后一行最后一个词 <mm:ss.xx> ``` ## 支援 目前大多數硬體和軟體都支援 LRC 格式歌詞: ### 硬體 * 魅族 M3 Music Card 和 M6 Mini Player * 創新科技 Creative MuVo V100 * Archos 5,僅支援與歌曲檔名相同的 LRC 檔案 ### 軟體 * AIMP(WebLyrics v0.2 Previe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MyClou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外掛程式支援) * foobar2000(foo\_uie\_lyrics 外掛程式支援) * K-Multimedia Player * 迷你歌詞 * StepMania * 千千靜聽 * QQ 影音 * QQ 音樂 * 百度音樂 * 網易雲音樂 * 可道歌詞 * MiniLyrics ## 參見 * 卡拉 OK 和 kar 檔案 * CD+G ## 參照
null
5,215
2023-04-23T19:19:26Z
76,851,693
.lrc
290,098
<p><b>.ls</b>為賴索托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3年1月13日啟用,任何人都有資格註冊二級域名。最初該域名由賴索托國立大學負責管理。2012年4月,域名運營方由賴索托國立大學變更為賴索托通信管理局。2016年1月,非營利性公司賴索托網絡信息中心(LsNIC) 成立,此後該機構負責域名註冊業務。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s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s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 <li>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9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9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65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7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4.487 1 -total 79.48% 361.226 1 Template:CcTLD 78.86% 358.42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6.31% 301.363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5.12% 159.620 1 Template:Rtl-lang 21.69% 98.577 9 Template:Lang 20.04% 91.06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46% 70.283 1 Template:Reflist 13.94% 63.349 3 Template:Cite_book 12.21% 55.487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ls** 為賴索托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3 年 1 月 13 日啟用,任何人都有資格註冊二級域名。最初該域名由賴索托國立大學負責管理。2012 年 4 月,域名運營方由賴索托國立大學變更為賴索托通信管理局。2016 年 1 月,非營利性公司賴索托網絡信息中心 (LsNIC) 成立,此後該機構負責域名註冊業務。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s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s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 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593
2023-04-16T12:26:18Z
68,617,248
.ls
290,104
<p><b>.lt</b>為立陶宛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2年6月3日啟用。考納斯理工大學負責域名註冊業務。任何人均可註冊二級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t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t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3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1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63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5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81.422 1 -total 77.19% 294.432 1 Template:CcTLD 76.41% 291.42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2.26% 237.464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2.94% 125.641 1 Template:Rtl-lang 17.98% 68.595 9 Template:Lang 16.73% 63.816 1 Template:Reflist 16.36% 62.397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84% 56.588 3 Template:Cite_book 9.72% 37.07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lt** 為立陶宛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2 年 6 月 3 日啟用。考納斯理工大學負責域名註冊業務。任何人均可註冊二級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t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t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35
2023-04-16T12:26:18Z
68,617,352
.lt
290,110
<p><b>.lu</b>為盧森堡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5年1月27日啟用。自2010年2月1日起,盧森堡以外的機構和個人也可以註冊該域名。.lu二級域名的註冊費用為40歐元,每年的使用費同樣為40歐元。</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u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u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3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9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910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96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5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050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0.312 1 -total 71.99% 324.184 1 Template:CcTLD 71.52% 322.063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8.87% 265.078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2.97% 148.460 1 Template:Rtl-lang 23.46% 105.635 1 Template:Reflist 18.04% 81.240 3 Template:Cite_book 16.41% 73.877 9 Template:Lang 15.09% 67.93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24% 41.62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lu** 為盧森堡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5 年 1 月 27 日啟用。自 2010 年 2 月 1 日起,盧森堡以外的機構和個人也可以註冊該域名。.lu 二級域名的註冊費用為 40 歐元,每年的使用費同樣為 40 歐元。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u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u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102
2023-04-16T12:26:18Z
71,402,556
.lu
290,118
<p><b>.lv</b>為拉脫維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3年4月29日啟用。該域名由拉脫維亞大學負責管理。任何國家的人都可以註冊域名,但拉脫維亞人有優先使用權。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v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0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1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908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1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24833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7.748 1 -total 66.90% 252.732 1 Template:CcTLD 66.36% 250.689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4.08% 204.305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8.55% 107.851 1 Template:Rtl-lang 15.96% 60.284 9 Template:Lang 14.68% 55.467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52% 51.057 1 Template:Expand 13.21% 49.889 1 Template:Reflist 11.77% 44.450 1 Template:Ambox -->
**.lv** 為拉脫維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3 年 4 月 29 日啟用。該域名由拉脫維亞大學負責管理。任何國家的人都可以註冊域名,但拉脫維亞人有優先使用權。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v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11
2023-04-16T12:26:18Z
68,617,442
.lv
290,126
<p><b>.ly</b>為利比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p><p>縮略網址服務也通常使用此域名作為網址,如:bit.ly、adf.ly </p><p>亦都有應用程式使用,如:Snap Inc.旗下的zen.l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ly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9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0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0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4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88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00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5.902 1 -total 76.90% 273.671 1 Template:CcTLD 76.37% 271.79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3.39% 225.61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4.39% 122.403 1 Template:Rtl-lang 17.61% 62.680 9 Template:Lang 17.25% 61.402 1 Template:Reflist 16.26% 57.885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56% 55.378 3 Template:Cite_book 9.75% 34.715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ly** 為利比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縮略網址服務也通常使用此域名作為網址,如:bit.ly、adf.ly 亦都有應用程式使用,如:Snap Inc. 旗下的 zen.l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ly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99
2023-05-04T22:52:57Z
71,490,946
.ly
290,130
<p><b>.ma</b>為摩洛哥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外還有阿拉伯語頂級域名<span lang="ar">المغرب.</span>‎。該域名於1993年11月26日啟用。必須是摩洛哥當地的實體才有資格註冊.ma以及.co.ma。其他二級域名(如 .net.ma 或 .gov.ma)的註冊受到的限制更多。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a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5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0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633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21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8026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44.170 1 -total 67.04% 230.728 1 Template:CcTLD 66.34% 228.33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3.48% 184.049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0.75% 105.844 1 Template:Rtl-lang 23.96% 82.448 10 Template:Lang 22.50% 77.447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28% 49.154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4.23% 48.980 1 Template:Reflist 12.80% 44.058 10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ma** 為摩洛哥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外還有阿拉伯語頂級域名المغرب.‎。該域名於 1993 年 11 月 26 日啟用。必須是摩洛哥當地的實體才有資格註冊.ma 以及.co.ma。其他二級域名(如 .net.ma 或 .gov.ma)的註冊受到的限制更多。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a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467
2023-05-04T17:17:38Z
68,642,455
.ma
210,926
<p><b>.Mac</b>(讀作「Dot Mac」)是由蘋果電腦提供的一組線上服務,主要的對象是Mac OS的使用者,但也有少部份的特色功能是能在其他平台上使用。早期原本是僅提供給Mac OS使用者的免費服務,現在則改為每年付費的制度。.Mac僅是服務的名稱,而非上層網域。截止至被MobileMe替代,這項服務並始終未提供中文版本,僅有英語、法語、德語和日語可使用。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蘋果電腦最早在2000年的「MacWorld San Francisco」大會中發表,以「iTools」的名稱免費提供給麥金塔電腦的使用者,服務包括: </p> <ul><li>HomePage - 免費的網頁儲存空間</li> <li>iDisk - 網路線上磁碟儲存服務</li> <li>mac.com - 免費的電子郵件</li> <li>iCards - 電子賀卡服務</li> <li>iReview - 網站評論服務</li></ul><p>iDisk使用了WebDAV技術,而mac.com電子郵件則是一種IMAP服務,這些服務能夠利用所有的作業系統來連結(但創建帳戶時需要使用Mac電腦才可以)。 </p><p>直到2002年7月的紐約MacWorld Expo .Mac正式登場後,在同年九月關閉。麥金塔使用者對於這項舉動有各種反應,批評者認為US99美元的定價過高,也不欣賞iTools的訂戶若沒有註冊.Mac會失去他們的@mac.com電子郵件地址;而擁護者則辯稱.Mac改進了服務。最後蘋果加入了一個推薦專案,每推薦一個付費訂戶,推薦人可以在下一年的.Mac獲得百分之二十的折扣。 </p><p>iLife中的應用程式(iPhoto、iMovie和iWeb)可與.Mac整合,讓.Mac會員可以透過iDisk及.Mac個人網頁分享他們的電影、照片以及個人檔案。蘋果也在Mac OS X中納入用於.Mac的Backup備份軟體,而iSync也可讓使用者同步他們的通訊錄、行事曆以及 Safari書籤。 </p><p>在2004年9月29日,蘋果增強了.Mac服務: </p> <ul><li>將儲存空間從100MB調增為250MB。使用者也可以指定iDisk以及個人信箱分別可使用多少空間。</li> <li>新增電子郵件別名功能。每個使用者可以為個人的.Mac電子郵件帳號創建五個別名。</li> <li>將每封電子郵件的最大容量調升為10MB。</li> <li>網頁郵件服務新增拼字檢查功能。</li></ul><p>在2005年6月15日,蘋果從.Mac服務中移除了McAfee的Virex程式。蘋果的病毒防護重點現在比較傾向對透過.Mac電子郵件服務收到的信件進行自動化病毒掃瞄。 </p><p>在2005年9月20日,蘋果將儲存空間從250MB調增為1GB,釋出Backup軟體第三版,並且加入了.Mac Groups:一個類似LiveJournal社群或MySpace網路的網頁網路社群。 </p><p>在2006年1月10日,蘋果在MacWorld Expo San Francisco發表了新的.Mac服務: </p> <ul><li>Photocast服務。使用者可透過iPhoto將照片發表為Photocast,並上傳至.Mac供其他人訂閱。</li> <li>網誌服務。使用者可透過iLife系列的iWeb軟體輕易將電影、照片或音樂製作成網誌,並上傳至.Mac。</li></ul><p>透過調整網域名稱對照表,也可以使用自己的伺服器來提供.Mac服務。 </p><p>請注意「.Mac」並「不是」一個頂層網域(Top-level domain) -- 微軟的.NET則比較容易與「.net」<b>是</b>一個頂層網域名稱混淆。 </p><p>2008年7月開始,MobileMe取代了.Mac的服務,原有的.Mac服務(包括其會員)已轉移至MobileMe上。而2011年推出的iCloud現已取代MobileMe。 </p> <h2><span id=".E5.AE.9A.E5.83.B9"></span><span id="定價">定價</span></h2> <p>原為免費提供給麥金塔電腦的使用者,而在2006年7月,.Mac是一項收費服務,定價為每年US$99。每一個使用者帳戶擁有一個「mac.com」的電子郵件信箱,以及1GB的iDisk網路空間(原本自100MB升級的250MB空間);可以額外付費升級為較大容量(最高為4GB)。iDisk的容量空間可以自由使用在任何方面(細節記載於.Mac的使用授權合約),而mac.com電子信箱的容量完全取決於iDisk的空間大小。iDisk就如同普通的磁碟(在Mac OS中稱為「」)般顯示於Mac OS的桌面上。 </p><p>.Mac的年費有幾種折扣方式,一般使用者可以透過蘋果電腦的推薦計畫(referral program),每推薦一名新會員加入,次年可獲得20%的折扣(八折);若購買新的麥金塔電腦,並同時選購.Mac服務,則可獲得30%的折扣(七折)。而蘋果電腦的員工或是參與蘋果線上訓練課程的會員也享有特殊折扣。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ac服務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Mac中文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中文)</span>(僅有介紹部份為中文)</li> <li>.Mac功能特色<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Mac概觀<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Mac 開發套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2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77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605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43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0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0522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4/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17.71% 374.208 9 Template:Navbox 100.00% 317.904 1 -total 44.13% 140.289 1 Template:Apple 25.69% 81.659 1 Template:Infobox_Software 23.26% 73.948 35 Template:Tsl 19.28% 61.277 1 Template:Infobox 13.42% 42.672 1 Template:Apple_software 12.83% 40.801 1 Template:Reflist 11.96% 38.009 1 Template:Cite_web 11.16% 35.480 3 Template:維基數據鏈接 -->
**.Mac**(讀作「Dot Mac」)是由蘋果電腦提供的一組線上服務,主要的對象是 Mac OS 的使用者,但也有少部份的特色功能是能在其他平台上使用。早期原本是僅提供給 Mac OS 使用者的免費服務,現在則改為每年付費的制度。.Mac 僅是服務的名稱,而非上層網域。截止至被 MobileMe 替代,這項服務並始終未提供中文版本,僅有英語、法語、德語和日語可使用。 ## 歷史 蘋果電腦最早在 2000 年的「MacWorld San Francisco」大會中發表,以「iTools」的名稱免費提供給麥金塔電腦的使用者,服務包括: * HomePage - 免費的網頁儲存空間 * iDisk - 網路線上磁碟儲存服務 * mac.com - 免費的電子郵件 * iCards - 電子賀卡服務 * iReview - 網站評論服務 iDisk 使用了 WebDAV 技術,而 mac.com 電子郵件則是一種 IMAP 服務,這些服務能夠利用所有的作業系統來連結(但創建帳戶時需要使用 Mac 電腦才可以)。 直到 2002 年 7 月的紐約 MacWorld Expo .Mac 正式登場後,在同年九月關閉。麥金塔使用者對於這項舉動有各種反應,批評者認為 US99 美元的定價過高,也不欣賞 iTools 的訂戶若沒有註冊.Mac 會失去他們的 @mac.com 電子郵件地址;而擁護者則辯稱.Mac 改進了服務。最後蘋果加入了一個推薦專案,每推薦一個付費訂戶,推薦人可以在下一年的.Mac 獲得百分之二十的折扣。 iLife 中的應用程式(iPhoto、iMovie 和 iWeb)可與.Mac 整合,讓.Mac 會員可以透過 iDisk 及.Mac 個人網頁分享他們的電影、照片以及個人檔案。蘋果也在 Mac OS X 中納入用於.Mac 的 Backup 備份軟體,而 iSync 也可讓使用者同步他們的通訊錄、行事曆以及 Safari 書籤。 在 2004 年 9 月 29 日,蘋果增強了.Mac 服務: * 將儲存空間從 100MB 調增為 250MB。使用者也可以指定 iDisk 以及個人信箱分別可使用多少空間。 * 新增電子郵件別名功能。每個使用者可以為個人的.Mac 電子郵件帳號創建五個別名。 * 將每封電子郵件的最大容量調升為 10MB。 * 網頁郵件服務新增拼字檢查功能。 在 2005 年 6 月 15 日,蘋果從.Mac 服務中移除了 McAfee 的 Virex 程式。蘋果的病毒防護重點現在比較傾向對透過.Mac 電子郵件服務收到的信件進行自動化病毒掃瞄。 在 2005 年 9 月 20 日,蘋果將儲存空間從 250MB 調增為 1GB,釋出 Backup 軟體第三版,並且加入了.Mac Groups:一個類似 LiveJournal 社群或 MySpace 網路的網頁網路社群。 在 2006 年 1 月 10 日,蘋果在 MacWorld Expo San Francisco 發表了新的.Mac 服務: * Photocast 服務。使用者可透過 iPhoto 將照片發表為 Photocast,並上傳至.Mac 供其他人訂閱。 * 網誌服務。使用者可透過 iLife 系列的 iWeb 軟體輕易將電影、照片或音樂製作成網誌,並上傳至.Mac。 透過調整網域名稱對照表,也可以使用自己的伺服器來提供.Mac 服務。 請注意「.Mac」並「不是」一個頂層網域(Top-level domain) -- 微軟的.NET 則比較容易與「.net」**是**一個頂層網域名稱混淆。 2008 年 7 月開始,MobileMe 取代了.Mac 的服務,原有的.Mac 服務(包括其會員)已轉移至 MobileMe 上。而 2011 年推出的 iCloud 現已取代 MobileMe。 ## 定價 原為免費提供給麥金塔電腦的使用者,而在 2006 年 7 月,.Mac 是一項收費服務,定價為每年 US$99。每一個使用者帳戶擁有一個「mac.com」的電子郵件信箱,以及 1GB 的 iDisk 網路空間(原本自 100MB 升級的 250MB 空間);可以額外付費升級為較大容量(最高為 4GB)。iDisk 的容量空間可以自由使用在任何方面(細節記載於.Mac 的使用授權合約),而 mac.com 電子信箱的容量完全取決於 iDisk 的空間大小。iDisk 就如同普通的磁碟(在 Mac OS 中稱為「」)般顯示於 Mac OS 的桌面上。 .Mac 的年費有幾種折扣方式,一般使用者可以透過蘋果電腦的推薦計畫(referral program),每推薦一名新會員加入,次年可獲得 20% 的折扣(八折);若購買新的麥金塔電腦,並同時選購.Mac 服務,則可獲得 30% 的折扣(七折)。而蘋果電腦的員工或是參與蘋果線上訓練課程的會員也享有特殊折扣。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Mac 服務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 .Mac 中文首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文)(僅有介紹部份為中文) * .Mac 功能特色(英文) * .Mac 概觀(英文) * .Mac 開發套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null
6,286
2023-04-30T08:44:27Z
63,049,943
.mac
290,135
<p><b>.mc</b>為摩納哥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由摩納哥網絡信息中心維護管理。 </p> <h2><span id=".E4.BA.8C.E7.BA.A7.E5.9F.9F.E5.90.8D"></span><span id="二级域名">二級域名</span></h2> <ul><li>.tm.mc</li> <li>.asso.mc</li></ul><p>註冊二級域名需要摩納哥當地的公司註冊信息。</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c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c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3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5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5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678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43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520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02.365 1 -total 70.80% 284.881 1 Template:CcTLD 69.83% 280.95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7.70% 232.176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8.32% 113.937 1 Template:Rtl-lang 22.90% 92.154 1 Template:Reflist 19.49% 78.441 3 Template:Cite_book 18.92% 76.137 9 Template:Lang 17.31% 69.654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0.23% 41.16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c** 為摩納哥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由摩納哥網絡信息中心維護管理。 ## 二級域名 * .tm.mc * .asso.mc 註冊二級域名需要摩納哥當地的公司註冊信息。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c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c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458
2023-04-16T12:26:18Z
67,212,831
.mc
290,137
<p><b>.md</b>為摩爾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p> <h2><span id=".E4.BA.8C.E7.BA.A7.E5.9F.9F.E5.90.8D"></span><span id="二级域名">二級域名</span></h2> <p>官方條例列出了一些供州和地方政府官方使用的二級域名,以及通用二級域名列表:</p> <ul><li>.com.md – 商業實體</li> <li>.srl.md – 私人有限公司</li> <li>.sa.md – 上市公司</li> <li>.net.md – 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公司</li> <li>.org.md – 其他組織(含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li> <li>.acad.md – 學術和教育機構</li></ul><p>此外,三級域名.com.md、.org.md、.info.md和.pro.md可以通過Moldata註冊,費用為12美元。</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md域名由南加州大學資訊學研究院(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的前身)批准設定。1994年1月1日,摩爾多瓦的首台網際網路伺服器mdearn.md正式開始運轉。1995年,.md域名被移交給1993年9月成立的摩爾多瓦共和國資訊學中心(RCI)。 </p><p>1998年,RCI與美國企業「域名信託」(Domain Name Trust)達成協定,授權該公司運營及監管該TLD,域名信託則將其運營.md域名的權利賣給一家美國的有限公司DotMD,但後者於2002年破產。破產程式期間,2003年2月,.md的管理權限被命令歸還予摩爾多瓦政府。 </p><p>RCI於2001年7月12日更名為MoldData,並於9月19日正式變更及承繼原RCI。2019年8月30日,根據摩爾多瓦政府的命令,MoldData與該國的資訊科技及網路安全域(STISC)合併,由後者接管.md域名管理權。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d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d domain registr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Request for the Redelegation of .md Top-Level Doma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9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6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51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4458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49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93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5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74035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71.225 1 -total 40.63% 232.080 1 Template:CcTLD 40.21% 229.69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33.11% 189.14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17.82% 101.804 1 Template:Rtl-lang 15.94% 91.035 1 Template:Reflist 15.93% 91.015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12.42% 70.954 1 Template:Ambox 11.80% 67.385 9 Template:Cite_web 10.64% 60.756 9 Template:Lang -->
**.md** 為摩爾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 二級域名 官方條例列出了一些供州和地方政府官方使用的二級域名,以及通用二級域名列表: * .com.md – 商業實體 * .srl.md – 私人有限公司 * .sa.md – 上市公司 * .net.md – 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公司 * .org.md – 其他組織(含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 * .acad.md – 學術和教育機構 此外,三級域名.com.md、.org.md、.info.md 和.pro.md 可以通過 Moldata 註冊,費用為 12 美元。 ## 歷史 .md 域名由南加州大學資訊學研究院(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的前身)批准設定。1994 年 1 月 1 日,摩爾多瓦的首台網際網路伺服器 mdearn.md 正式開始運轉。1995 年,.md 域名被移交給 1993 年 9 月成立的摩爾多瓦共和國資訊學中心(RCI)。 1998 年,RCI 與美國企業「域名信託」(Domain Name Trust)達成協定,授權該公司運營及監管該 TLD,域名信託則將其運營.md 域名的權利賣給一家美國的有限公司 DotMD,但後者於 2002 年破產。破產程式期間,2003 年 2 月,.md 的管理權限被命令歸還予摩爾多瓦政府。 RCI 於 2001 年 7 月 12 日更名為 MoldData,並於 9 月 19 日正式變更及承繼原 RCI。2019 年 8 月 30 日,根據摩爾多瓦政府的命令,MoldData 與該國的資訊科技及網路安全域(STISC)合併,由後者接管.md 域名管理權。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d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d domain registr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quest for the Redelegation of .md Top-Level Doma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6,696
2023-04-23T19:19:23Z
67,598,688
.md
220,131
<p><b>Microsoft Office Access</b>(前名<b>Microsoft Access</b>)是由微軟發佈的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它結合了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和圖形使用者介面兩項特點,是Microsoft Office的系統程式之一。 </p><p>Access能夠存取Access/Jet、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資料庫,或者任何ODBC相容資料庫內的資料。熟練的軟體設計師和資料分析師利用它來開發應用軟體,而一些不熟練的程式員和非程式員的進階使用者則能使用它來開發簡單的應用軟體。雖然它支援部分物件導向技術,但是未能成為一種完整的物件導向開發工具。 </p><p>其實Access也是微軟公司另一個通訊程式的名字,想與ProComm以及其他類似程式來競爭。可是事後微軟證實這是個失敗計劃,並且將它中止。數年後他們把名字重新命名於此資料庫軟體。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Microsoft Access 1.0版本在1992年11月發佈。 </p><p>微軟組態它於系統Windows 3.0內,並以最小8MB硬碟空間的系統要求,當時該軟體以7張1.44MB軟碟儲存發售。 </p><p>此軟體能夠有效地處理大量記錄。但是測試顯示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數據損毀。之後,該軟體歷經改良至今已成為微軟OFFICE商用軟體的主要系統之一。 </p><p>Access 2007推出 .accdb的副檔名,如果電腦只有Access 2003(.mdb)的版本,無法像 Word,Excel 相容(無法開啟),必須轉換成 .mdb檔案。 </p><p>Access 2013已經無法匯入 .dbase(DataBase)的資料庫檔案。 </p> <h2><span id=".E7.94.A8.E9.80.94"></span><span id="用途">用途</span></h2> <p>Microsoft Access在很多地方得到廣泛使用,例如小型企業,大公司的部門。喜愛編程的開發人員亦利用它來製作處理數據的桌面系統。它也常被用來開發簡單的WEB應用程式。 </p><p>它的使用方便程度和強大的設計工具為初級程式員提供許多功能。不過,方便性的宣傳,常令人誤解。在過於樂觀的誤導下,讓許多沒有程式設計背景的辦公室從業人員應用此軟體,並以為能夠創造可用的系統,但此工具本身的局限性,常常使這些使用者失敗。 </p><p>一些專業的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使用Access內附的快速應用開發功能,特別是給街道上的推銷員製作一個初型或獨立應用程式的工具。可是如果是透過網路存取數據的話,Access的可擴放性並不高.因此當程式被較多使用者使用時,他們的選擇多會是傾向於一些客戶端-伺服器為本的方案,例如Oracle、IBM DB2、Microsoft SQL Server、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PostgreSQL、MySQL、Alpha Five、MaxDB,或者Filemaker。無論如何,不少Access的功能(表單,報告,序列和VB代碼)可以用作其他資料庫的後期應用,包括JET(檔案為主的資料庫引擎,Access預設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和任何其他跟ODBC相容的產品。這種方法允許開發者把一個成熟的應用的數據移動到一台更大功率的伺服器而不會在適當的位置犧牲發展。 </p> <h2><span id="SQL">SQL</span></h2> <p>Access查詢中使用的預設使用「Microsoft Jet SQL」,而ADO中使用的SQL語法是「ANSI SQL」。這兩種語法存在輕微的差別(中間還包含某些特殊函式和功能)並非完全相容。其中萬用字元就不一樣:對於多個字元,前者是 * 而後者是% ; 對於單個字元,前者是 ? 而後者是 _ 。 Jet SQL基本遵從了SQL ANSI-89 Level 1 compliant。對於Access的欄位類型為True/False,在SQL語句中可用0對應False,-1對應True。不能用1對應True。 </p><p>也可以將ACCESS資料庫查詢的語法設定為相容ANSI SQL(在ACCESS選項那裡設定),但是這樣做的話,編寫SQL語句就要遵循ANSI SQL語法規則了。對於之前已經使用過的ACCESS資料庫不建議這樣做,因為很可能會導致原有編寫的SQL查詢失效,進而造成諸多不便。 </p><p>Access使用的Jet SQL引擎,每次只能執行一條SQL語句。如果成批執行多條SQL語句,需要使用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編程。在Access的VBA中執行SQL語句,有三種方法。 </p> <ul><li>DoCmd.RunSQL:基於Access的物件模型,使用Microsoft Jet SQL,在SQL語句中可以使用VBA函式。需要在呼叫前設定<code>DoCmd.SetWarnings False</code>關閉提示或確認對話方塊。執行時在Access狀態列顯示進度條,可通過Esc鍵中止執行。不能取得SQL語句影響的記錄行數。不能將多個SQL語句的執行放在同一事務中。</li> <li>CurrentDB.Execute:基於DAO物件模型,使用Microsoft Jet SQL,在SQL語句中可以使用VBA函式。沒有提示或確認對話方塊的顯示。執行時沒有在Access狀態列顯示進度條,不可以通過Esc鍵中止執行。能取得SQL語句影響的記錄行數。可以將多個SQL語句的執行放在同一事務中。</li> <li>CurrentProject.Connection.Execute:基於ADO物件模型,連接到不同資料庫使用不同的SQL語法。對Access使用ISO SQL標準語法並可以使用VBA函式。沒有提示或確認對話方塊的顯示。執行時沒有在Access狀態列顯示進度條,不可以通過Esc鍵中止執行。能取得SQL語句影響的記錄行數。可以將多個SQL語句的執行放在同一事務中。</li></ul><p>例如: </p> <h2><span id=".E7.BC.96.E7.A8.8B.E6.A8.A1.E5.9E.8B"></span><span id="编程模型">編程模型</span></h2> <p>Access軟體自身提供了一套COM物件體系,可供其它軟體(如Excel)使用VBA或者C#、C++等程式語言呼叫Access的功能。 </p> <ul><li>Application:Access應用程式環境</li> <li>DBEngine:資料庫管理系統</li> <li>Debug:立即窗口物件,可用Print輸出文字</li> <li>Forms:包含所有打開的窗口</li> <li>Reports:包含所有打開的報表</li> <li>Screen:螢幕</li> <li>DoCmd</li></ul><h2><span id=".E5.BB.B6.E4.BC.B8.E9.96.B1.E8.AE.80"></span><span id="延伸閱讀">延伸閱讀</span></h2> <ul><li>"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Inside Out" by John L. Viescas</li> <li>"Database Design for Mere Mortals" by Michael J. Hernandez</li> <li>"Access Database Design &amp; Programming" by Steven Roman</li> <li>"Access 2002 Developer's Handbook™ Set By Paul Litwin; Ken Getz; Mike Gunderloy</li> <li>"Succeeding in Business with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A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by Karin Bast, Leon Cygman, Gerard Flynn, Rebekah Tidwell</li> <li>"Access 2003 VBA Programmer's Reference" by Patricia Cardoza, Teresa Hennig, Graham Seach, Armen Stein</li> <li>"SQL Access to SQL Server" Published by Apress - Susan Sales Harkins and Martin WP Reid</li> <li>"Mastering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Published by Sams - Alison Balter</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Microsoft SQL Server</li> <li>Microsoft Office</li> <li>Microsoft</li> <li>List of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li> <li>Xbase</li> <li>Comparison of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li> <li>Data Normalization Basic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Visual Basic</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Why Use Microsoft Access</li> <li>Microsoft Access Articles and Tutorial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Utter Access Forum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Access知識庫/程式設計俱樂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A FAQ site about Microsoft Acce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icrosoft Access Linkli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icrosoft Access Newsgroups</li> <li>Microsoft Access for Beginners</li> <li>Articles on Microsoft Acce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Blog about Microsoft Access Tips and Trick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History of JET databa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Additional info on history of Access</li> <li>Access Opener utility manages multiple vers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Access術語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 class="mw-empty-elt"> </p> <p>本條目部分或全部內容出自以GFDL授權發佈的《自由線上電腦詞典》(FOLDOC)。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4 Cache expiry: 3667 Reduced expiry: tru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5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1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83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8187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69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2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47108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48.072 1 -total 45.11% 202.132 1 Template:Infobox_software 45.02% 201.728 3 Template:Navbox 39.36% 176.364 1 Template:Infobox 27.03% 121.100 1 Template:Microsoft_Office 26.00% 116.513 1 Template:Software_version 19.29% 86.424 33 Template:Tsl 17.71% 79.374 1 Template:Plainlist 17.29% 77.488 1 Template:Wikidata 15.67% 70.234 1 Template:NoteTA -->
**Microsoft Office Access**(前名 **Microsoft Access**)是由微軟發佈的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它結合了 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 和圖形使用者介面兩項特點,是 Microsoft Office 的系統程式之一。 Access 能夠存取 Access/Jet、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 資料庫,或者任何 ODBC 相容資料庫內的資料。熟練的軟體設計師和資料分析師利用它來開發應用軟體,而一些不熟練的程式員和非程式員的進階使用者則能使用它來開發簡單的應用軟體。雖然它支援部分物件導向技術,但是未能成為一種完整的物件導向開發工具。 其實 Access 也是微軟公司另一個通訊程式的名字,想與 ProComm 以及其他類似程式來競爭。可是事後微軟證實這是個失敗計劃,並且將它中止。數年後他們把名字重新命名於此資料庫軟體。 ## 歷史 Microsoft Access 1.0 版本在 1992 年 11 月發佈。 微軟組態它於系統 Windows 3.0 內,並以最小 8MB 硬碟空間的系統要求,當時該軟體以 7 張 1.44MB 軟碟儲存發售。 此軟體能夠有效地處理大量記錄。但是測試顯示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數據損毀。之後,該軟體歷經改良至今已成為微軟 OFFICE 商用軟體的主要系統之一。 Access 2007 推出 .accdb 的副檔名,如果電腦只有 Access 2003 (.mdb) 的版本,無法像 Word,Excel 相容 (無法開啟),必須轉換成 .mdb 檔案。 Access 2013 已經無法匯入 .dbase (DataBase) 的資料庫檔案。 ## 用途 Microsoft Access 在很多地方得到廣泛使用,例如小型企業,大公司的部門。喜愛編程的開發人員亦利用它來製作處理數據的桌面系統。它也常被用來開發簡單的 WEB 應用程式。 它的使用方便程度和強大的設計工具為初級程式員提供許多功能。不過,方便性的宣傳,常令人誤解。在過於樂觀的誤導下,讓許多沒有程式設計背景的辦公室從業人員應用此軟體,並以為能夠創造可用的系統,但此工具本身的局限性,常常使這些使用者失敗。 一些專業的應用程式開發人員使用 Access 內附的快速應用開發功能,特別是給街道上的推銷員製作一個初型或獨立應用程式的工具。可是如果是透過網路存取數據的話,Access 的可擴放性並不高.因此當程式被較多使用者使用時,他們的選擇多會是傾向於一些客戶端 - 伺服器為本的方案,例如 Oracle、IBM DB2、Microsoft SQL Server、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PostgreSQL、MySQL、Alpha Five、MaxDB,或者 Filemaker。無論如何,不少 Access 的功能(表單,報告,序列和 VB 代碼)可以用作其他資料庫的後期應用,包括 JET(檔案為主的資料庫引擎,Access 預設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 和任何其他跟 ODBC 相容的產品。這種方法允許開發者把一個成熟的應用的數據移動到一台更大功率的伺服器而不會在適當的位置犧牲發展。 ## SQL Access 查詢中使用的預設使用「Microsoft Jet SQL」,而 ADO 中使用的 SQL 語法是「ANSI SQL」。這兩種語法存在輕微的差別(中間還包含某些特殊函式和功能)並非完全相容。其中萬用字元就不一樣:對於多個字元,前者是 \* 而後者是 % ; 對於單個字元,前者是 ? 而後者是 \_ 。 Jet SQL 基本遵從了 SQL ANSI-89 Level 1 compliant。對於 Access 的欄位類型為 True/False,在 SQL 語句中可用 0 對應 False,-1 對應 True。不能用 1 對應 True。 也可以將 ACCESS 資料庫查詢的語法設定為相容 ANSI SQL(在 ACCESS 選項那裡設定),但是這樣做的話,編寫 SQL 語句就要遵循 ANSI SQL 語法規則了。對於之前已經使用過的 ACCESS 資料庫不建議這樣做,因為很可能會導致原有編寫的 SQL 查詢失效,進而造成諸多不便。 Access 使用的 Jet SQL 引擎,每次只能執行一條 SQL 語句。如果成批執行多條 SQL 語句,需要使用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編程。在 Access 的 VBA 中執行 SQL 語句,有三種方法。 * DoCmd.RunSQL:基於 Access 的物件模型,使用 Microsoft Jet SQL,在 SQL 語句中可以使用 VBA 函式。需要在呼叫前設定 `DoCmd.SetWarnings False` 關閉提示或確認對話方塊。執行時在 Access 狀態列顯示進度條,可通過 Esc 鍵中止執行。不能取得 SQL 語句影響的記錄行數。不能將多個 SQL 語句的執行放在同一事務中。 * CurrentDB.Execute:基於 DAO 物件模型,使用 Microsoft Jet SQL,在 SQL 語句中可以使用 VBA 函式。沒有提示或確認對話方塊的顯示。執行時沒有在 Access 狀態列顯示進度條,不可以通過 Esc 鍵中止執行。能取得 SQL 語句影響的記錄行數。可以將多個 SQL 語句的執行放在同一事務中。 * CurrentProject.Connection.Execute:基於 ADO 物件模型,連接到不同資料庫使用不同的 SQL 語法。對 Access 使用 ISO SQL 標準語法並可以使用 VBA 函式。沒有提示或確認對話方塊的顯示。執行時沒有在 Access 狀態列顯示進度條,不可以通過 Esc 鍵中止執行。能取得 SQL 語句影響的記錄行數。可以將多個 SQL 語句的執行放在同一事務中。 例如: ## 編程模型 Access 軟體自身提供了一套 COM 物件體系,可供其它軟體(如 Excel)使用 VBA 或者 C#、C++ 等程式語言呼叫 Access 的功能。 * Application:Access 應用程式環境 * DBEngine:資料庫管理系統 * Debug:立即窗口物件,可用 Print 輸出文字 * Forms:包含所有打開的窗口 * Reports:包含所有打開的報表 * Screen:螢幕 * DoCmd ## 延伸閱讀 *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Inside Out" by John L. Viescas * "Database Design for Mere Mortals" by Michael J. Hernandez * "Access Database Design & Programming" by Steven Roman * "Access 2002 Developer's Handbook™ Set By Paul Litwin; Ken Getz; Mike Gunderloy * "Succeeding in Business with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A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by Karin Bast, Leon Cygman, Gerard Flynn, Rebekah Tidwell * "Access 2003 VBA Programmer's Reference" by Patricia Cardoza, Teresa Hennig, Graham Seach, Armen Stein * "SQL Access to SQL Server" Published by Apress - Susan Sales Harkins and Martin WP Reid * "Mastering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Published by Sams - Alison Balter ## 參見 * Microsoft SQL Server * Microsoft Office * Microsoft * List of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Xbase * Comparison of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Data Normalization Basic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Visual Basic ## 外部連結 * Why Use Microsoft Access * Microsoft Access Articles and Tutorial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tter Access Forum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ccess 知識庫 / 程式設計俱樂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FAQ site about Microsoft Acce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crosoft Access Linkli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crosoft Access Newsgroups * Microsoft Access for Beginners * Articles on Microsoft Acce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log about Microsoft Access Tips and Trick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istory of JET databa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dditional info on history of Access * Access Opener utility manages multiple vers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ccess 術語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本條目部分或全部內容出自以 GFDL 授權發佈的《自由線上電腦詞典》(FOLDOC)。
null
12,456
2023-04-30T08:44:27Z
73,318,344
.mdb
677,962
<p><b>.me</b>是蒙特內哥羅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p> <h2><span id=".E7.B0.A1.E4.BB.8B"></span><span id="簡介">簡介</span></h2> <p>蒙特內哥羅於2006年6月3日從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獨立,以順應一場公民投票的結果。此前,該地區使用二級域「.cg.yu」,而「.cs」則在南斯拉夫解體後,被分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頂級域,但未獲官方使用。在2006年9月,蒙特內哥羅獲國際標準化組織配以ISO 3166-1碼「ME」。 </p><p>域名 .me 在 2006 年 6 月成為獨立國家後,作為國家代碼分配給蒙特內哥羅。但是,蒙特內哥羅政府在考慮了該域名的潛在全球吸引力後,決定將 .me 作為通用名稱運營。 </p><p>以下地區的蒙特內哥羅公民和公司可以獲得三級註冊: </p> <ul><li><b>.co.me</b> – 無限制註冊,但適合公司</li> <li><b>.net.me</b> – 無限制註冊,但適合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li> <li><b>.org.me</b> – 無限制註冊,但適用於民間組織和協會</li> <li><b>.edu.me</b> – 教育機構,如小學和高中</li> <li><b>.ac.me</b> – 學術和高等教育組織,如大學;蒙特內哥羅大學將 ucg.ac.me 作為主要域名</li> <li><b>.gov.me</b> – 州和政府當局</li> <li><b>.its.me</b> 或 <b>.priv.me</b> – 無限制註冊,但適合個人使用</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e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6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8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3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305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1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22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19733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86.206 1 -total 64.99% 250.992 1 Template:CcTLD 64.40% 248.73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3.03% 204.82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7.02% 104.368 1 Template:Rtl-lang 16.08% 62.104 9 Template:Lang 14.80% 57.163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2.07% 46.615 1 Template:Reflist 11.21% 43.298 1 Template:Cite_web 10.74% 41.497 1 Template:NoteTA -->
**.me** 是蒙特內哥羅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 簡介 蒙特內哥羅於 2006 年 6 月 3 日從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獨立,以順應一場公民投票的結果。此前,該地區使用二級域「.cg.yu」,而「.cs」則在南斯拉夫解體後,被分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頂級域,但未獲官方使用。在 2006 年 9 月,蒙特內哥羅獲國際標準化組織配以 ISO 3166-1 碼「ME」。 域名 .me 在 2006 年 6 月成為獨立國家後,作為國家代碼分配給蒙特內哥羅。但是,蒙特內哥羅政府在考慮了該域名的潛在全球吸引力後,決定將 .me 作為通用名稱運營。 以下地區的蒙特內哥羅公民和公司可以獲得三級註冊: * **.co.me** – 無限制註冊,但適合公司 * **.net.me** – 無限制註冊,但適合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 **.org.me** – 無限制註冊,但適用於民間組織和協會 * **.edu.me** – 教育機構,如小學和高中 * **.ac.me** – 學術和高等教育組織,如大學;蒙特內哥羅大學將 ucg.ac.me 作為主要域名 * **.gov.me** – 州和政府當局 * **.its.me** 或 **.priv.me** – 無限制註冊,但適合個人使用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IANA .me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012
2023-04-16T12:26:44Z
72,068,816
.me
689,207
<p><b>.mf</b>是一個給聖馬丁(Saint-Martin)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現時法屬部份仍使用瓜德羅普島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gp或法國的國家頂級域.fr,荷屬部份使用.sx。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f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5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6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9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37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59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7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14428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5.482 1 -total 73.38% 260.842 1 Template:CcTLD 72.81% 258.829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8.10% 206.522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9.36% 104.375 1 Template:Rtl-lang 18.04% 64.129 9 Template:Lang 16.66% 59.22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6.11% 57.285 1 Template:Expand 14.61% 51.951 1 Template:Ambox 10.03% 35.65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f** 是一個給聖馬丁(Saint-Martin)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現時法屬部份仍使用瓜德羅普島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gp 或法國的國家頂級域.fr,荷屬部份使用.sx。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IANA .mf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49
2023-04-27T19:00:15Z
71,834,806
.mf
290,139
<p><b>.mg</b>為馬達加斯加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5年7月25日啟用。必須是公司、組織或商標持有人才有資格註冊。該域名的註冊和管理機構由馬達加斯加網絡信息中心負責。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g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g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4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7.894 1 -total 74.66% 244.808 1 Template:CcTLD 73.99% 242.60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55% 198.533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1.46% 103.164 1 Template:Rtl-lang 17.94% 58.840 1 Template:Reflist 17.50% 57.396 9 Template:Lang 16.12% 52.84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96% 52.347 3 Template:Cite_book 9.54% 31.266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g** 為馬達加斯加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5 年 7 月 25 日啟用。必須是公司、組織或商標持有人才有資格註冊。該域名的註冊和管理機構由馬達加斯加網絡信息中心負責。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g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g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371
2023-04-16T12:26:18Z
68,642,487
.mg
290,142
<p><b>.mh</b>為馬紹爾群島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該域名於1996年8月16日啟用。但實際上自1997年以來從未有人註冊該域名。截至2021年,谷歌搜索顯示僅有三個網站使用.mh域名。大多數馬紹爾群島網站通常使用的域名為.com、.net或 .org,並且幾乎所有馬紹爾群島網站都託管在其他國家和地區。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h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h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0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0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98.128 1 -total 74.08% 220.852 1 Template:CcTLD 73.25% 218.364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71% 180.993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0.90% 92.123 1 Template:Rtl-lang 19.03% 56.728 1 Template:Reflist 18.79% 56.007 9 Template:Lang 17.33% 51.677 3 Template:Cite_book 17.22% 51.33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95% 29.66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h** 為馬紹爾群島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該域名於 1996 年 8 月 16 日啟用。但實際上自 1997 年以來從未有人註冊該域名。截至 2021 年,谷歌搜索顯示僅有三個網站使用.mh 域名。大多數馬紹爾群島網站通常使用的域名為.com、.net 或 .org,並且幾乎所有馬紹爾群島網站都託管在其他國家和地區。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h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h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431
2023-04-16T12:26:18Z
68,642,527
.mh
479,052
<p><b>網頁封存檔</b>(英語:<span lang="en"><b>M</b>IME <b>HTML</b></span>或<span lang="en"><b>M</b>IME Encapsulation of Aggregate <b>HTML</b> Documents</span>,縮寫mhtml)是種儲存檔案格式,在RFC 2110中定義,後經RFC 2557修訂。微軟稱之<b>單一檔案網頁</b>或<b>單個文件網頁</b>(Single-File Web Page)。 </p><p>其以多用途網際網路郵件擴展格式,應用HTML郵件訊息相同技術開發,將一個多附件網頁(如包含大量圖片、Flash動畫、Java小程式的網頁)儲存成單一檔案,副檔名為<b>.mht</b>(IE)或<b>.mhtml</b>(Chromium),支援瀏覽器對此兩種副檔名皆可設定讀取。由於IE最早使用,有時被簡稱MHT。 </p> <h2><span id=".E8.88.87HTML.E5.B7.AE.E7.95.B0"></span><span id="與HTML差異">與HTML差異</span></h2> <p>HTML頁面中的圖形和其他功能可以分開存放,需要原始檔案上參照,也可以通過data URI scheme等途徑嵌入其中。MHTML則把網頁及其附件皆儲存為單一檔案。 </p> <h2><span id=".E5.89.B5.E5.BB.BA.E5.8F.8A.E7.B7.A8.E8.BC.AF"></span><span id="創建及編輯">建立及編輯</span></h2> <p>Microsoft 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能夠建立及編輯MHTML檔案。 </p><p>在Linux平台上,程式kmhtConvert可將檔案轉換為MHTML格式。 </p> <h2><span id=".E6.B5.8F.E8.A7.88.E5.99.A8.E7.9A.84.E6.94.AF.E6.8C.81"></span><span id="浏览器的支持">瀏覽器的支援</span></h2> <p>有些瀏覽器具有原生的這種把網頁儲存為MHTML的方式,而有些瀏覽器可直接通過第三方的擴展支援MHTML格式。由於儲存為MHTML的方式未經標準化,因此各瀏覽器讀取的效果略有不同。 </p> <h3><span id="Internet_Explorer">Internet Explorer</span></h3> <p>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自5.0版支援MHTML格式,是第一個支援MHTML檔案的瀏覽器。 </p> <h3><span id="Opera">Opera</span></h3> <p>Opera自9.0版支援把網頁儲存為MHTML檔案,或讀取MHTML檔案。但基於WebKit/Blink的Opera 15卻未提供此功能,直到Opera 16才恢復。 </p><p>現時通過<span>opera://flags#save-page-as-mhtml</span>啟用實驗性的選項。 </p> <h3><span id="Firefox">Firefox</span></h3> <p>Firefox不支援讀寫MHT檔案。在57.0之前有兩個這樣的擴展是免費提供的,如Mozilla Archive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UnMHT。 </p> <h3><span id="Google_Chrome">Google Chrome</span></h3> <p>在Chrome建立MHTML檔案可以通過啟用<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chrome://flags#save-page-as-mhtml</span>這個實驗性的選項(25.0起)(現已移除),或是通過用於擴展程式的API(35.0起)。</p> <h3><span id="Safari">Safari</span></h3> <p>Safari不提供對MHTML的支援,代之以蘋果公司自創的<span data-orig-title="Webarchive"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ebarchive"><span>Webarchive</span></span>格式,OS X的版本中還提供儲存為PDF選項。也有人試圖為Safari建立讀寫MHTML檔案的擴充。 </p> <h3><span id="Konqueror">Konqueror</span></h3> <p>Konqueror需要使用mhtcon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擴充以實現對MHTML的支援。 </p> <h3><span id="ACCESS_NetFront">ACCESS NetFront</span></h3> <p>NetFront 3.4(像是索尼愛立信K850等裝置上的)可讀取或儲存MHTML檔案。 </p> <h3><span id="Pale_Moon">Pale Moon</span></h3> <p>Pale Moon需要安裝MHT檔案讀寫的擴展。有一個這樣的擴展是免費提供的,即MozArchiv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 <h3><span id="GNOME_Web">GNOME Web</span></h3> <p>最近的GNOME Web版本可以存取MHTML。 </p> <h3><span id="Vivaldi">Vivaldi</span></h3> <p>Vivaldi可以通過<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vivaldi://flags#save-page-as-mhtml</span>啟用實驗性的選項。 </p> <h3><span id="MHT.E9.98.85.E8.AF.BB.E5.99.A8"></span><span id="MHT阅读器">MHT閱讀器</span></h3> <p>一些商業或民間開發者設計了MHT檔案閱讀器,還提供轉換為其它格式(如轉換為PDF)的選項。 </p> <h2><span id=".E6.A0.BC.E5.BC.8F"></span><span id="格式">格式</span></h2> <p>MHTML檔案的第一部分是電子郵件檔頭,第二部分是常規的HTML原始碼,後續部分是由各自的URL標識的附件,並以base64格式編碼。 </p><p>該檔案與 .eml(電子郵件)具有互換性,二者的副檔名可以相互交換。一份 .eml 檔案可以作為電子郵件發送,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客戶端顯示,一條電子郵件資訊可以用 .mhtml 或 .mht 副檔名儲存,並通過一些網頁瀏覽器或者文字編輯器顯示。 </p><p>範例如下: </p> <p>其中Subject為文件標題,Content-Type為檔案的MIME屬性,Content-Location為原始檔案的位址,Content-Transfer-Encoding為編碼格式。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Mozilla Archive Format</li> <li><span data-orig-title="Webarchive"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ebarchive"><span>Webarchive</span></span></li> <li>RFC 2397</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4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7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8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1398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4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64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30112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96.642 1 -total 21.96% 109.076 1 Template:Lang-en 12.58% 62.478 1 Template:NoteTA 11.47% 56.972 6 Template:Cite_web 5.42% 26.923 1 Template:Lang 4.97% 24.672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4.38% 21.736 1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3.83% 19.038 1 Template:Infobox 2.90% 14.384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2.59% 12.845 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網頁封存檔**(英語:**M**IME **HTML** 或 **M**IME Encapsulation of Aggregate **HTML** Documents,縮寫 mhtml)是種儲存檔案格式,在 RFC 2110 中定義,後經 RFC 2557 修訂。微軟稱之**單一檔案網頁**或**單個文件網頁**(Single-File Web Page)。 其以多用途網際網路郵件擴展格式,應用 HTML 郵件訊息相同技術開發,將一個多附件網頁(如包含大量圖片、Flash 動畫、Java 小程式的網頁)儲存成單一檔案,副檔名為**.mht**(IE)或**.mhtml**(Chromium),支援瀏覽器對此兩種副檔名皆可設定讀取。由於 IE 最早使用,有時被簡稱 MHT。 ## 與 HTML 差異 HTML 頁面中的圖形和其他功能可以分開存放,需要原始檔案上參照,也可以通過 data URI scheme 等途徑嵌入其中。MHTML 則把網頁及其附件皆儲存為單一檔案。 ## 建立及編輯 Microsoft 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能夠建立及編輯 MHTML 檔案。 在 Linux 平台上,程式 kmhtConvert 可將檔案轉換為 MHTML 格式。 ## 瀏覽器的支援 有些瀏覽器具有原生的這種把網頁儲存為 MHTML 的方式,而有些瀏覽器可直接通過第三方的擴展支援 MHTML 格式。由於儲存為 MHTML 的方式未經標準化,因此各瀏覽器讀取的效果略有不同。 ### Internet Explorer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自 5.0 版支援 MHTML 格式,是第一個支援 MHTML 檔案的瀏覽器。 ### Opera Opera 自 9.0 版支援把網頁儲存為 MHTML 檔案,或讀取 MHTML 檔案。但基於 WebKit/Blink 的 Opera 15 卻未提供此功能,直到 Opera 16 才恢復。 現時通過 opera://flags#save-page-as-mhtml 啟用實驗性的選項。 ### Firefox Firefox 不支援讀寫 MHT 檔案。在 57.0 之前有兩個這樣的擴展是免費提供的,如 Mozilla Archive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UnMHT。 ### Google Chrome 在 Chrome 建立 MHTML 檔案可以通過啟用 chrome://flags#save-page-as-mhtml 這個實驗性的選項(25.0 起)(現已移除),或是通過用於擴展程式的 API(35.0 起)。 ### Safari Safari 不提供對 MHTML 的支援,代之以蘋果公司自創的 Webarchive 格式,OS X 的版本中還提供儲存為 PDF 選項。也有人試圖為 Safari 建立讀寫 MHTML 檔案的擴充。 ### Konqueror Konqueror 需要使用 mhtcon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擴充以實現對 MHTML 的支援。 ### ACCESS NetFront NetFront 3.4(像是索尼愛立信 K850 等裝置上的)可讀取或儲存 MHTML 檔案。 ### Pale Moon Pale Moon 需要安裝 MHT 檔案讀寫的擴展。有一個這樣的擴展是免費提供的,即 MozArchiv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NOME Web 最近的 GNOME Web 版本可以存取 MHTML。 ### Vivaldi Vivaldi 可以通過 vivaldi://flags#save-page-as-mhtml 啟用實驗性的選項。 ### MHT 閱讀器 一些商業或民間開發者設計了 MHT 檔案閱讀器,還提供轉換為其它格式(如轉換為 PDF)的選項。 ## 格式 MHTML 檔案的第一部分是電子郵件檔頭,第二部分是常規的 HTML 原始碼,後續部分是由各自的 URL 標識的附件,並以 base64 格式編碼。 該檔案與 .eml(電子郵件)具有互換性,二者的副檔名可以相互交換。一份 .eml 檔案可以作為電子郵件發送,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客戶端顯示,一條電子郵件資訊可以用 .mhtml 或 .mht 副檔名儲存,並通過一些網頁瀏覽器或者文字編輯器顯示。 範例如下: 其中 Subject 為文件標題,Content-Type 為檔案的 MIME 屬性,Content-Location 為原始檔案的位址,Content-Transfer-Encoding 為編碼格式。 ## 參見 * Mozilla Archive Format * Webarchive * RFC 2397 ## 參考資料
null
8,397
2023-04-23T19:19:23Z
64,172,044
.mht
767,419
<p><b>.mil</b>(<b>mil</b>itary)是美國國防部及其附屬組織使用的通用頂級域。它於1985年建立,是最早的頂級域之一。 </p><p>美國是唯一擁有軍事頂級域的國家。其他國家一般使用二級域來達此目的,如英國國防部使用<tt>.mod.uk</tt>。 </p><p>雖然美國軍方擁有自己的頂級域,它仍然在一些招募站點使用.com域,如<b>goarmy.com</b>。除此之外,軍方還使用.edu域來給其服務院校使用,如西點軍校、美國海岸警衛學院、美國海軍學院以及美國空軍學院使用.edu或.mil域都可以訪問。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il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RFC 920 defined .mil and the other original top-level domains.</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4 Cached time: 2023041612094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3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7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8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786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42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9144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6.193 1 -total 59.52% 51.298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55.24% 47.617 1 Template:Infobox 26.81% 23.107 1 Template:GTLD 23.12% 19.92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sections 20.51% 17.676 1 Template:Link-en 10.61% 9.144 1 Template:Compu-domain-stub 8.86% 7.638 1 Template:Asbox 5.62% 4.841 2 Template:Navbox 1.34% 1.153 1 Template:Wayback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767419-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6120940 and revision id 75775914.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mil**(**mil**itary)是美國國防部及其附屬組織使用的通用頂級域。它於 1985 年建立,是最早的頂級域之一。 美國是唯一擁有軍事頂級域的國家。其他國家一般使用二級域來達此目的,如英國國防部使用.mod.uk。 雖然美國軍方擁有自己的頂級域,它仍然在一些招募站點使用.com 域,如 **goarmy.com**。除此之外,軍方還使用.edu 域來給其服務院校使用,如西點軍校、美國海岸警衛學院、美國海軍學院以及美國空軍學院使用.edu 或.mil 域都可以訪問。 ## 外部連結 * IANA .mil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FC 920 defined .mil and the other original top-level domains.
null
1,666
2023-03-26T03:27:50Z
75,775,914
.mil
290,144
<p><b>.mk</b>為北馬其頓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3年9月23日啟用,該域名由馬其頓學術研究網絡 (MARnet) 管理。一般註冊域名無限制,非北馬其頓當地人也能註冊,某些子域名可能有限制。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acedonian Academic Research Network</li> <li>IANA .mk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9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9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0.631 1 -total 79.33% 357.467 1 Template:CcTLD 78.75% 354.85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4.08% 288.782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5.82% 161.408 1 Template:Rtl-lang 17.05% 76.842 9 Template:Lang 15.82% 71.27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39% 69.357 1 Template:Reflist 13.53% 60.986 3 Template:Cite_book 9.25% 41.66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k** 為北馬其頓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3 年 9 月 23 日啟用,該域名由馬其頓學術研究網絡 (MARnet) 管理。一般註冊域名無限制,非北馬其頓當地人也能註冊,某些子域名可能有限制。 ## 參考 ## 外部連結 * Macedonian Academic Research Network * IANA .mk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08
2023-04-16T12:26:18Z
68,642,807
.mk
283,760
<p><b>Matroska</b>(俄語:<span lang="ru">матроска</span>)是一種多媒體封裝格式,可把多種不同編碼的影像、不同格式的音訊、不同語言的字幕封裝到一個檔案內。也是一種開放原始碼的多媒體封裝格式。 </p> <h2><span id=".E5.90.8D.E7.A7.B0.E6.9D.A5.E6.BA.90"></span><span id="名称来源">名稱來源</span></h2> <p>俄文<span lang="ru">матроска</span>是<span lang="ru">матрёшка</span>(俄羅斯套娃)的誤讀,因為Matroska的工作原理就跟層層套疊的俄羅斯娃娃一樣,是「愈包愈緊」的,故得名。 </p> <h2><span id=".E6.AA.94.E6.A1.88.E9.A1.9E.E5.9E.8B"></span><span id="檔案類型">檔案類型</span></h2> <p>Matroska媒體定義了三種類型的檔: </p> <ol><li><b>MKV </b>(Matroska Video File):視訊檔,可以包含音訊和字幕;</li> <li><b>MKA </b>(Matroska Audio File):單一的音訊檔,可以有多條及多種類型的音軌;</li> <li><b>MKS </b>(Matroska Subtitles):字幕檔案。</li></ol><p>這三種檔案中以MKV最為常見。 </p> <h2><span id=".E9.96.8B.E7.99.BC.E6.AD.B7.E5.8F.B2"></span><span id="開發歷史">開發歷史</span></h2> <p>該專案發起於2002年12月6日,衍生自多媒體封裝格式(英語:<span lang="en"><b>MCF</b>, <b>M</b>ultimedia <b>C</b>ontainer <b>F</b>ormat</span>)。在此之前,MCF的主開發者Lasse Kärkkäinen曾與Steve Lhomme就使用可延伸二進位元語言(英語:<span lang="en"><b>EBML</b>, <b>E</b>xtensible <b>B</b>inary <b>M</b>eta <b>L</b>anguage</span>)還是二進位格式發生爭吵,Steve隨後發起Matroska專案。 同時,MCF的主開發者因為服軍役而中斷開發達6個月,導致社群大部分開發者都轉向了新專案。 </p><p>2010年,WebM音視訊格式發布,它基於Matroska容器的一個採用VP8視訊和Vorbis音訊的預設。</p><p>2014年10月31日,微軟公司宣布Windows 10將支援HEVC和Matroska。</p> <h2><span id=".E7.9B.AE.E6.A8.99"></span><span id="目標">目標</span></h2> <p>採用EBML使得Matroska的格式未來可以繼續擴充。Matroska團隊曾在Doom9.org等論壇上表達過他們的一些長遠目標(不代表實際支援):</p> <ul><li>建立一個現代、靈活、可延伸、跨平台的多媒體容器格式</li> <li>開發強壯的串流媒體支援</li> <li>基於EBML開發一套類似於DVD的選單系統</li> <li>開發一套用於建立和編輯Matroska檔案的工具</li> <li>開發一系列函式庫,以便別的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應用程式里添加Matroska支援</li> <li>與硬體生產商合作,在嵌入式多媒體裝置內建Matroska支援</li> <li>致力於提供不同作業系統和不同硬體平台上的原生Matroska支援</li></ul><h2><span id=".E7.89.B9.E9.BB.9E"></span><span id="特點">特點</span></h2> <p>Matroska最大的特點是能容納多種類型的影像編碼、音訊編碼、字幕流,並且也支援RealMedia及QuickTime編碼,同時重新組織音訊和影像,從而達到更好更鮮明的效果。 </p><p>有人認為,Matroska的開發是對多種傳統媒體格式的一次大挑戰,Matroska也被開發成多功能的多媒體容器。 </p><p>此外,根據資料研究顯示,MKV比普通的影片格式如AVI更為優異。 </p><p>以下列表是MKV與AVI的對比列表: </p> <h2><span id=".E6.92.AD.E6.94.BE"></span><span id="播放">播放</span></h2> <p>一般播放Matroska這類格式並不需要專用的播放器,基本上任何播放器都可以播放MKV檔。 </p><p>在微軟作業系統下,可通過DirectShow分流器(DirectShow Filters),把視訊流、音訊流,用DirectX輸出至硬體的驅動程式。 </p><p>例如常見的: </p> <ul><li>VLC media player</li> <li>Media Player Classic</li> <li>GOM Player</li> <li>rat DVD</li> <li>Zoom Player</li> <li>BS Player</li> <li>KMPlayer</li> <li>DivX Player</li> <li>PotPlayer</li></ul>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媒體播放器列表</li> <li>媒體播放器比較</li> <li>MKVToolNix</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atroska in Hydrogenaudio.org wik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KV編碼程式</li> <li>MKV剪輯器</li> <li>Mac下的MKV轉換器</li> <li>SourceFor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inux和Windows相關的MKV工具</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6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76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5397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57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52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5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26601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44.176 1 -total 88.35% 745.841 5 Template:Navbox 45.42% 383.462 1 Template:多媒體壓縮格式 25.73% 217.213 92 Template:绿链 16.97% 143.238 1 Template:Lang-ru 10.28% 86.755 1 Template:NoteTA 9.79% 82.647 1 Template:Reflist 5.80% 48.976 1 Template:Copyedit 5.30% 44.702 2 Template:Cite_web 4.09% 34.543 2 Template:Lang -->
**Matroska**(俄語:матроска)是一種多媒體封裝格式,可把多種不同編碼的影像、不同格式的音訊、不同語言的字幕封裝到一個檔案內。也是一種開放原始碼的多媒體封裝格式。 ## 名稱來源 俄文матроска是матрёшка(俄羅斯套娃)的誤讀,因為 Matroska 的工作原理就跟層層套疊的俄羅斯娃娃一樣,是「愈包愈緊」的,故得名。 ## 檔案類型 Matroska 媒體定義了三種類型的檔: 1. **MKV** (Matroska Video File):視訊檔,可以包含音訊和字幕; 2. **MKA** (Matroska Audio File):單一的音訊檔,可以有多條及多種類型的音軌; 3. **MKS** (Matroska Subtitles):字幕檔案。 這三種檔案中以 MKV 最為常見。 ## 開發歷史 該專案發起於 2002 年 12 月 6 日,衍生自多媒體封裝格式(英語:**MCF**, **M**ultimedia **C**ontainer **F**ormat)。在此之前,MCF 的主開發者 Lasse Kärkkäinen 曾與 Steve Lhomme 就使用可延伸二進位元語言(英語:**EBML**, **E**xtensible **B**inary **M**eta **L**anguage)還是二進位格式發生爭吵,Steve 隨後發起 Matroska 專案。 同時,MCF 的主開發者因為服軍役而中斷開發達 6 個月,導致社群大部分開發者都轉向了新專案。 2010 年,WebM 音視訊格式發布,它基於 Matroska 容器的一個採用 VP8 視訊和 Vorbis 音訊的預設。 2014 年 10 月 31 日,微軟公司宣布 Windows 10 將支援 HEVC 和 Matroska。 ## 目標 採用 EBML 使得 Matroska 的格式未來可以繼續擴充。Matroska 團隊曾在 Doom9.org 等論壇上表達過他們的一些長遠目標(不代表實際支援): * 建立一個現代、靈活、可延伸、跨平台的多媒體容器格式 * 開發強壯的串流媒體支援 * 基於 EBML 開發一套類似於 DVD 的選單系統 * 開發一套用於建立和編輯 Matroska 檔案的工具 * 開發一系列函式庫,以便別的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應用程式里添加 Matroska 支援 * 與硬體生產商合作,在嵌入式多媒體裝置內建 Matroska 支援 * 致力於提供不同作業系統和不同硬體平台上的原生 Matroska 支援 ## 特點 Matroska 最大的特點是能容納多種類型的影像編碼、音訊編碼、字幕流,並且也支援 RealMedia 及 QuickTime 編碼,同時重新組織音訊和影像,從而達到更好更鮮明的效果。 有人認為,Matroska 的開發是對多種傳統媒體格式的一次大挑戰,Matroska 也被開發成多功能的多媒體容器。 此外,根據資料研究顯示,MKV 比普通的影片格式如 AVI 更為優異。 以下列表是 MKV 與 AVI 的對比列表: ## 播放 一般播放 Matroska 這類格式並不需要專用的播放器,基本上任何播放器都可以播放 MKV 檔。 在微軟作業系統下,可通過 DirectShow 分流器(DirectShow Filters),把視訊流、音訊流,用 DirectX 輸出至硬體的驅動程式。 例如常見的: * VLC media player * Media Player Classic * GOM Player * rat DVD * Zoom Player * BS Player * KMPlayer * DivX Player * PotPlayer ## 參見 * 媒體播放器列表 * 媒體播放器比較 * MKVToolNix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Matroska in Hydrogenaudio.org wik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KV 編碼程式 * MKV 剪輯器 * Mac 下的 MKV 轉換器 * SourceFor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inux 和 Windows 相關的 MKV 工具
null
7,527
2023-04-23T19:19:23Z
75,144,783
.mka
283,760
<p><b>Matroska</b>(俄語:<span lang="ru">матроска</span>)是一種多媒體封裝格式,可把多種不同編碼的影像、不同格式的音訊、不同語言的字幕封裝到一個檔案內。也是一種開放原始碼的多媒體封裝格式。 </p> <h2><span id=".E5.90.8D.E7.A7.B0.E6.9D.A5.E6.BA.90"></span><span id="名称来源">名稱來源</span></h2> <p>俄文<span lang="ru">матроска</span>是<span lang="ru">матрёшка</span>(俄羅斯套娃)的誤讀,因為Matroska的工作原理就跟層層套疊的俄羅斯娃娃一樣,是「愈包愈緊」的,故得名。 </p> <h2><span id=".E6.AA.94.E6.A1.88.E9.A1.9E.E5.9E.8B"></span><span id="檔案類型">檔案類型</span></h2> <p>Matroska媒體定義了三種類型的檔: </p> <ol><li><b>MKV </b>(Matroska Video File):視訊檔,可以包含音訊和字幕;</li> <li><b>MKA </b>(Matroska Audio File):單一的音訊檔,可以有多條及多種類型的音軌;</li> <li><b>MKS </b>(Matroska Subtitles):字幕檔案。</li></ol><p>這三種檔案中以MKV最為常見。 </p> <h2><span id=".E9.96.8B.E7.99.BC.E6.AD.B7.E5.8F.B2"></span><span id="開發歷史">開發歷史</span></h2> <p>該專案發起於2002年12月6日,衍生自多媒體封裝格式(英語:<span lang="en"><b>MCF</b>, <b>M</b>ultimedia <b>C</b>ontainer <b>F</b>ormat</span>)。在此之前,MCF的主開發者Lasse Kärkkäinen曾與Steve Lhomme就使用可延伸二進位元語言(英語:<span lang="en"><b>EBML</b>, <b>E</b>xtensible <b>B</b>inary <b>M</b>eta <b>L</b>anguage</span>)還是二進位格式發生爭吵,Steve隨後發起Matroska專案。 同時,MCF的主開發者因為服軍役而中斷開發達6個月,導致社群大部分開發者都轉向了新專案。 </p><p>2010年,WebM音視訊格式發布,它基於Matroska容器的一個採用VP8視訊和Vorbis音訊的預設。</p><p>2014年10月31日,微軟公司宣布Windows 10將支援HEVC和Matroska。</p> <h2><span id=".E7.9B.AE.E6.A8.99"></span><span id="目標">目標</span></h2> <p>採用EBML使得Matroska的格式未來可以繼續擴充。Matroska團隊曾在Doom9.org等論壇上表達過他們的一些長遠目標(不代表實際支援):</p> <ul><li>建立一個現代、靈活、可延伸、跨平台的多媒體容器格式</li> <li>開發強壯的串流媒體支援</li> <li>基於EBML開發一套類似於DVD的選單系統</li> <li>開發一套用於建立和編輯Matroska檔案的工具</li> <li>開發一系列函式庫,以便別的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應用程式里添加Matroska支援</li> <li>與硬體生產商合作,在嵌入式多媒體裝置內建Matroska支援</li> <li>致力於提供不同作業系統和不同硬體平台上的原生Matroska支援</li></ul><h2><span id=".E7.89.B9.E9.BB.9E"></span><span id="特點">特點</span></h2> <p>Matroska最大的特點是能容納多種類型的影像編碼、音訊編碼、字幕流,並且也支援RealMedia及QuickTime編碼,同時重新組織音訊和影像,從而達到更好更鮮明的效果。 </p><p>有人認為,Matroska的開發是對多種傳統媒體格式的一次大挑戰,Matroska也被開發成多功能的多媒體容器。 </p><p>此外,根據資料研究顯示,MKV比普通的影片格式如AVI更為優異。 </p><p>以下列表是MKV與AVI的對比列表: </p> <h2><span id=".E6.92.AD.E6.94.BE"></span><span id="播放">播放</span></h2> <p>一般播放Matroska這類格式並不需要專用的播放器,基本上任何播放器都可以播放MKV檔。 </p><p>在微軟作業系統下,可通過DirectShow分流器(DirectShow Filters),把視訊流、音訊流,用DirectX輸出至硬體的驅動程式。 </p><p>例如常見的: </p> <ul><li>VLC media player</li> <li>Media Player Classic</li> <li>GOM Player</li> <li>rat DVD</li> <li>Zoom Player</li> <li>BS Player</li> <li>KMPlayer</li> <li>DivX Player</li> <li>PotPlayer</li></ul>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媒體播放器列表</li> <li>媒體播放器比較</li> <li>MKVToolNix</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atroska in Hydrogenaudio.org wik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KV編碼程式</li> <li>MKV剪輯器</li> <li>Mac下的MKV轉換器</li> <li>SourceFor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inux和Windows相關的MKV工具</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6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76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5397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57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52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5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26601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44.176 1 -total 88.35% 745.841 5 Template:Navbox 45.42% 383.462 1 Template:多媒體壓縮格式 25.73% 217.213 92 Template:绿链 16.97% 143.238 1 Template:Lang-ru 10.28% 86.755 1 Template:NoteTA 9.79% 82.647 1 Template:Reflist 5.80% 48.976 1 Template:Copyedit 5.30% 44.702 2 Template:Cite_web 4.09% 34.543 2 Template:Lang -->
**Matroska**(俄語:матроска)是一種多媒體封裝格式,可把多種不同編碼的影像、不同格式的音訊、不同語言的字幕封裝到一個檔案內。也是一種開放原始碼的多媒體封裝格式。 ## 名稱來源 俄文матроска是матрёшка(俄羅斯套娃)的誤讀,因為 Matroska 的工作原理就跟層層套疊的俄羅斯娃娃一樣,是「愈包愈緊」的,故得名。 ## 檔案類型 Matroska 媒體定義了三種類型的檔: 1. **MKV** (Matroska Video File):視訊檔,可以包含音訊和字幕; 2. **MKA** (Matroska Audio File):單一的音訊檔,可以有多條及多種類型的音軌; 3. **MKS** (Matroska Subtitles):字幕檔案。 這三種檔案中以 MKV 最為常見。 ## 開發歷史 該專案發起於 2002 年 12 月 6 日,衍生自多媒體封裝格式(英語:**MCF**, **M**ultimedia **C**ontainer **F**ormat)。在此之前,MCF 的主開發者 Lasse Kärkkäinen 曾與 Steve Lhomme 就使用可延伸二進位元語言(英語:**EBML**, **E**xtensible **B**inary **M**eta **L**anguage)還是二進位格式發生爭吵,Steve 隨後發起 Matroska 專案。 同時,MCF 的主開發者因為服軍役而中斷開發達 6 個月,導致社群大部分開發者都轉向了新專案。 2010 年,WebM 音視訊格式發布,它基於 Matroska 容器的一個採用 VP8 視訊和 Vorbis 音訊的預設。 2014 年 10 月 31 日,微軟公司宣布 Windows 10 將支援 HEVC 和 Matroska。 ## 目標 採用 EBML 使得 Matroska 的格式未來可以繼續擴充。Matroska 團隊曾在 Doom9.org 等論壇上表達過他們的一些長遠目標(不代表實際支援): * 建立一個現代、靈活、可延伸、跨平台的多媒體容器格式 * 開發強壯的串流媒體支援 * 基於 EBML 開發一套類似於 DVD 的選單系統 * 開發一套用於建立和編輯 Matroska 檔案的工具 * 開發一系列函式庫,以便別的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應用程式里添加 Matroska 支援 * 與硬體生產商合作,在嵌入式多媒體裝置內建 Matroska 支援 * 致力於提供不同作業系統和不同硬體平台上的原生 Matroska 支援 ## 特點 Matroska 最大的特點是能容納多種類型的影像編碼、音訊編碼、字幕流,並且也支援 RealMedia 及 QuickTime 編碼,同時重新組織音訊和影像,從而達到更好更鮮明的效果。 有人認為,Matroska 的開發是對多種傳統媒體格式的一次大挑戰,Matroska 也被開發成多功能的多媒體容器。 此外,根據資料研究顯示,MKV 比普通的影片格式如 AVI 更為優異。 以下列表是 MKV 與 AVI 的對比列表: ## 播放 一般播放 Matroska 這類格式並不需要專用的播放器,基本上任何播放器都可以播放 MKV 檔。 在微軟作業系統下,可通過 DirectShow 分流器(DirectShow Filters),把視訊流、音訊流,用 DirectX 輸出至硬體的驅動程式。 例如常見的: * VLC media player * Media Player Classic * GOM Player * rat DVD * Zoom Player * BS Player * KMPlayer * DivX Player * PotPlayer ## 參見 * 媒體播放器列表 * 媒體播放器比較 * MKVToolNix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Matroska in Hydrogenaudio.org wik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KV 編碼程式 * MKV 剪輯器 * Mac 下的 MKV 轉換器 * SourceFor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inux 和 Windows 相關的 MKV 工具
null
7,527
2023-04-23T19:19:23Z
75,144,783
.mks
283,760
<p><b>Matroska</b>(俄語:<span lang="ru">матроска</span>)是一種多媒體封裝格式,可把多種不同編碼的影像、不同格式的音訊、不同語言的字幕封裝到一個檔案內。也是一種開放原始碼的多媒體封裝格式。 </p> <h2><span id=".E5.90.8D.E7.A7.B0.E6.9D.A5.E6.BA.90"></span><span id="名称来源">名稱來源</span></h2> <p>俄文<span lang="ru">матроска</span>是<span lang="ru">матрёшка</span>(俄羅斯套娃)的誤讀,因為Matroska的工作原理就跟層層套疊的俄羅斯娃娃一樣,是「愈包愈緊」的,故得名。 </p> <h2><span id=".E6.AA.94.E6.A1.88.E9.A1.9E.E5.9E.8B"></span><span id="檔案類型">檔案類型</span></h2> <p>Matroska媒體定義了三種類型的檔: </p> <ol><li><b>MKV </b>(Matroska Video File):視訊檔,可以包含音訊和字幕;</li> <li><b>MKA </b>(Matroska Audio File):單一的音訊檔,可以有多條及多種類型的音軌;</li> <li><b>MKS </b>(Matroska Subtitles):字幕檔案。</li></ol><p>這三種檔案中以MKV最為常見。 </p> <h2><span id=".E9.96.8B.E7.99.BC.E6.AD.B7.E5.8F.B2"></span><span id="開發歷史">開發歷史</span></h2> <p>該專案發起於2002年12月6日,衍生自多媒體封裝格式(英語:<span lang="en"><b>MCF</b>, <b>M</b>ultimedia <b>C</b>ontainer <b>F</b>ormat</span>)。在此之前,MCF的主開發者Lasse Kärkkäinen曾與Steve Lhomme就使用可延伸二進位元語言(英語:<span lang="en"><b>EBML</b>, <b>E</b>xtensible <b>B</b>inary <b>M</b>eta <b>L</b>anguage</span>)還是二進位格式發生爭吵,Steve隨後發起Matroska專案。 同時,MCF的主開發者因為服軍役而中斷開發達6個月,導致社群大部分開發者都轉向了新專案。 </p><p>2010年,WebM音視訊格式發布,它基於Matroska容器的一個採用VP8視訊和Vorbis音訊的預設。</p><p>2014年10月31日,微軟公司宣布Windows 10將支援HEVC和Matroska。</p> <h2><span id=".E7.9B.AE.E6.A8.99"></span><span id="目標">目標</span></h2> <p>採用EBML使得Matroska的格式未來可以繼續擴充。Matroska團隊曾在Doom9.org等論壇上表達過他們的一些長遠目標(不代表實際支援):</p> <ul><li>建立一個現代、靈活、可延伸、跨平台的多媒體容器格式</li> <li>開發強壯的串流媒體支援</li> <li>基於EBML開發一套類似於DVD的選單系統</li> <li>開發一套用於建立和編輯Matroska檔案的工具</li> <li>開發一系列函式庫,以便別的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應用程式里添加Matroska支援</li> <li>與硬體生產商合作,在嵌入式多媒體裝置內建Matroska支援</li> <li>致力於提供不同作業系統和不同硬體平台上的原生Matroska支援</li></ul><h2><span id=".E7.89.B9.E9.BB.9E"></span><span id="特點">特點</span></h2> <p>Matroska最大的特點是能容納多種類型的影像編碼、音訊編碼、字幕流,並且也支援RealMedia及QuickTime編碼,同時重新組織音訊和影像,從而達到更好更鮮明的效果。 </p><p>有人認為,Matroska的開發是對多種傳統媒體格式的一次大挑戰,Matroska也被開發成多功能的多媒體容器。 </p><p>此外,根據資料研究顯示,MKV比普通的影片格式如AVI更為優異。 </p><p>以下列表是MKV與AVI的對比列表: </p> <h2><span id=".E6.92.AD.E6.94.BE"></span><span id="播放">播放</span></h2> <p>一般播放Matroska這類格式並不需要專用的播放器,基本上任何播放器都可以播放MKV檔。 </p><p>在微軟作業系統下,可通過DirectShow分流器(DirectShow Filters),把視訊流、音訊流,用DirectX輸出至硬體的驅動程式。 </p><p>例如常見的: </p> <ul><li>VLC media player</li> <li>Media Player Classic</li> <li>GOM Player</li> <li>rat DVD</li> <li>Zoom Player</li> <li>BS Player</li> <li>KMPlayer</li> <li>DivX Player</li> <li>PotPlayer</li></ul>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媒體播放器列表</li> <li>媒體播放器比較</li> <li>MKVToolNix</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atroska in Hydrogenaudio.org wik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KV編碼程式</li> <li>MKV剪輯器</li> <li>Mac下的MKV轉換器</li> <li>SourceFor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inux和Windows相關的MKV工具</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6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76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5397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57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52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5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26601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44.176 1 -total 88.35% 745.841 5 Template:Navbox 45.42% 383.462 1 Template:多媒體壓縮格式 25.73% 217.213 92 Template:绿链 16.97% 143.238 1 Template:Lang-ru 10.28% 86.755 1 Template:NoteTA 9.79% 82.647 1 Template:Reflist 5.80% 48.976 1 Template:Copyedit 5.30% 44.702 2 Template:Cite_web 4.09% 34.543 2 Template:Lang -->
**Matroska**(俄語:матроска)是一種多媒體封裝格式,可把多種不同編碼的影像、不同格式的音訊、不同語言的字幕封裝到一個檔案內。也是一種開放原始碼的多媒體封裝格式。 ## 名稱來源 俄文матроска是матрёшка(俄羅斯套娃)的誤讀,因為 Matroska 的工作原理就跟層層套疊的俄羅斯娃娃一樣,是「愈包愈緊」的,故得名。 ## 檔案類型 Matroska 媒體定義了三種類型的檔: 1. **MKV** (Matroska Video File):視訊檔,可以包含音訊和字幕; 2. **MKA** (Matroska Audio File):單一的音訊檔,可以有多條及多種類型的音軌; 3. **MKS** (Matroska Subtitles):字幕檔案。 這三種檔案中以 MKV 最為常見。 ## 開發歷史 該專案發起於 2002 年 12 月 6 日,衍生自多媒體封裝格式(英語:**MCF**, **M**ultimedia **C**ontainer **F**ormat)。在此之前,MCF 的主開發者 Lasse Kärkkäinen 曾與 Steve Lhomme 就使用可延伸二進位元語言(英語:**EBML**, **E**xtensible **B**inary **M**eta **L**anguage)還是二進位格式發生爭吵,Steve 隨後發起 Matroska 專案。 同時,MCF 的主開發者因為服軍役而中斷開發達 6 個月,導致社群大部分開發者都轉向了新專案。 2010 年,WebM 音視訊格式發布,它基於 Matroska 容器的一個採用 VP8 視訊和 Vorbis 音訊的預設。 2014 年 10 月 31 日,微軟公司宣布 Windows 10 將支援 HEVC 和 Matroska。 ## 目標 採用 EBML 使得 Matroska 的格式未來可以繼續擴充。Matroska 團隊曾在 Doom9.org 等論壇上表達過他們的一些長遠目標(不代表實際支援): * 建立一個現代、靈活、可延伸、跨平台的多媒體容器格式 * 開發強壯的串流媒體支援 * 基於 EBML 開發一套類似於 DVD 的選單系統 * 開發一套用於建立和編輯 Matroska 檔案的工具 * 開發一系列函式庫,以便別的開發者可以在他們的應用程式里添加 Matroska 支援 * 與硬體生產商合作,在嵌入式多媒體裝置內建 Matroska 支援 * 致力於提供不同作業系統和不同硬體平台上的原生 Matroska 支援 ## 特點 Matroska 最大的特點是能容納多種類型的影像編碼、音訊編碼、字幕流,並且也支援 RealMedia 及 QuickTime 編碼,同時重新組織音訊和影像,從而達到更好更鮮明的效果。 有人認為,Matroska 的開發是對多種傳統媒體格式的一次大挑戰,Matroska 也被開發成多功能的多媒體容器。 此外,根據資料研究顯示,MKV 比普通的影片格式如 AVI 更為優異。 以下列表是 MKV 與 AVI 的對比列表: ## 播放 一般播放 Matroska 這類格式並不需要專用的播放器,基本上任何播放器都可以播放 MKV 檔。 在微軟作業系統下,可通過 DirectShow 分流器(DirectShow Filters),把視訊流、音訊流,用 DirectX 輸出至硬體的驅動程式。 例如常見的: * VLC media player * Media Player Classic * GOM Player * rat DVD * Zoom Player * BS Player * KMPlayer * DivX Player * PotPlayer ## 參見 * 媒體播放器列表 * 媒體播放器比較 * MKVToolNix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Matroska in Hydrogenaudio.org wik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KV 編碼程式 * MKV 剪輯器 * Mac 下的 MKV 轉換器 * SourceFor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inux 和 Windows 相關的 MKV 工具
null
7,527
2023-04-23T19:19:23Z
75,144,783
.mkv
290,145
<p><b>.ml</b>為馬里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該域最初由馬里電信公司<span data-orig-title="Sotelma"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otelma"><span>Sotelma</span></span>管理。在2009年Sotelma私有化之後,IANA將.ml域重新授權給馬里政府的信息和通訊技術局(AGETIC),該流程於2013年完成。之後該局宣布免費提供.ml域供所有人註冊,以推動馬里IT行業的發展。馬里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免費提供域名的非洲國家。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l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l domain application form</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62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4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98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419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69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04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1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84090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00.132 1 -total 54.21% 325.326 1 Template:CcTLD 53.81% 322.919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3.45% 260.74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5.85% 155.108 1 Template:Rtl-lang 18.07% 108.425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14.05% 84.327 1 Template:Reflist 13.87% 83.217 1 Template:Ambox 11.43% 68.621 9 Template:Lang 10.56% 63.39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ml** 為馬里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 歷史 該域最初由馬里電信公司 Sotelma 管理。在 2009 年 Sotelma 私有化之後,IANA 將.ml 域重新授權給馬里政府的信息和通訊技術局(AGETIC),該流程於 2013 年完成。之後該局宣布免費提供.ml 域供所有人註冊,以推動馬里 IT 行業的發展。馬里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免費提供域名的非洲國家。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l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l domain application form
null
4,318
2023-04-16T12:26:18Z
67,596,506
.ml
290,147
<p><b>.mm</b>是緬甸的國家及地區頂級網域名(ccTLD) 。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1997年,由兩名澳大利亞僑民在緬甸經營的「老鷹集團」(Eagle Group)在緬甸建立了第一個網際網路存取點。他們與英國公司Digiserve簽訂合同,為.mm提供DNS服務。所有.mm域名的DNS查詢都由Digiserve的兩個根DNS處理,分別是<i>ns1.digiserve.com</i>、<i>ns2.digiserve.com</i>。1999年,老鷹集團的服務被緬甸政府關閉。 </p><p>之後,這兩台根伺服器將<i>.com.mm</i>、<i>.net.mm</i>、<i>.edu.mm</i>和<i>org.mm</i>的SOA記錄指向緬甸郵電管理的兩台位於仰光的DNS:<i>ns0.mpt.net.mm</i>和<i>ns1.mpt.net.mm</i>。 </p><p>2002年2月,民運人士對DigiServe DNS伺服器進行了駭客攻擊,導致所有.mm域名的流量(包括www.gov.mm)被重新導向到一個網站,這些人的訴求是要求釋放著名學生領袖敏哥奈。這一場駭客攻擊持續了三天。 </p><p>2005年初,MPT重新獲得了對.mm域名的管理控制權,並用自己的DNS取代了Digiserve的DNS。 </p><p>緬甸企業可通過緬甸電信(前身為Bagan Cybertech)或直接從緬甸郵電公司註冊<i>.net.mm</i>和<i>.com.mm</i>域名。<i>.edu.mm</i>、<i>.org.mm</i>、<i>.gov.mm</i>域名保留供官方和政府使用。沒有提供whois服務。 </p><p>目前,緬甸電信(前身為Bagan Cybertech)的服務被緬甸政府關閉。現在,只有政府所有的緬甸郵電公司控制著網際網路和電子郵件的所有服務。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span data-orig-title="Internet in Burma"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et in Burma"><span>緬甸的網際網路</span></span></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D.A5.E6.BA.90"></span><span id="参考来源">參考來源</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m whois inform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IC Domain Registry for Myanmar</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2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2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3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1909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07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6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90775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23.008 1 -total 61.92% 261.918 1 Template:CcTLD 61.42% 259.794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9.47% 209.258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8.18% 119.185 1 Template:Rtl-lang 14.71% 62.213 9 Template:Lang 13.37% 56.56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32% 56.363 1 Template:NoteTA 10.49% 44.383 1 Template:Refimprove 9.63% 40.736 1 Template:Reflist -->
**.mm** 是緬甸的國家及地區頂級網域名(ccTLD) 。 ## 歷史 1997 年,由兩名澳大利亞僑民在緬甸經營的「老鷹集團」(Eagle Group)在緬甸建立了第一個網際網路存取點。他們與英國公司 Digiserve 簽訂合同,為.mm 提供 DNS 服務。所有.mm 域名的 DNS 查詢都由 Digiserve 的兩個根 DNS 處理,分別是 _ns1.digiserve.com_、_ns2.digiserve.com_。1999 年,老鷹集團的服務被緬甸政府關閉。 之後,這兩台根伺服器將_.com.mm_、_.net.mm_、_.edu.mm_ 和 _org.mm_ 的 SOA 記錄指向緬甸郵電管理的兩台位於仰光的 DNS:_ns0.mpt.net.mm_ 和 _ns1.mpt.net.mm_。 2002 年 2 月,民運人士對 DigiServe DNS 伺服器進行了駭客攻擊,導致所有.mm 域名的流量(包括 www.gov.mm)被重新導向到一個網站,這些人的訴求是要求釋放著名學生領袖敏哥奈。這一場駭客攻擊持續了三天。 2005 年初,MPT 重新獲得了對.mm 域名的管理控制權,並用自己的 DNS 取代了 Digiserve 的 DNS。 緬甸企業可通過緬甸電信(前身為 Bagan Cybertech)或直接從緬甸郵電公司註冊_.net.mm_ 和_.com.mm_ 域名。_.edu.mm_、_.org.mm_、_.gov.mm_ 域名保留供官方和政府使用。沒有提供 whois 服務。 目前,緬甸電信(前身為 Bagan Cybertech)的服務被緬甸政府關閉。現在,只有政府所有的緬甸郵電公司控制著網際網路和電子郵件的所有服務。 ## 參見 * 緬甸的網際網路 ## 參考來源 ## 外部連結 * IANA .mm whois inform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IC Domain Registry for Myanmar
null
2,364
2023-04-23T19:19:23Z
75,402,677
.mm
290,150
<p><b>.mn</b>為蒙古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此外還有基於西里爾蒙古文的域名.мон。</p><p>該域名下設三個二級域名: </p> <ul><li>.gov.mn:政府機構</li> <li>.edu.mn:教學科研機構</li> <li>.org.mn:非政府組織</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n domain name regist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ANA .mn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83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0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0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0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123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70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4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21378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71.298 1 -total 65.84% 310.310 1 Template:CcTLD 65.34% 307.95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4.55% 257.11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6.19% 123.421 1 Template:Rtl-lang 17.91% 84.428 9 Template:Lang 16.44% 77.46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14% 66.620 1 Template:NoteTA 13.29% 62.633 1 Template:Reflist 10.68% 50.353 3 Template:Cite_book -->
**.mn** 為蒙古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此外還有基於西里爾蒙古文的域名.мон。 該域名下設三個二級域名: * .gov.mn:政府機構 * .edu.mn:教學科研機構 * .org.mn:非政府組織 ## 參考 ## 外部連結 * .mn domain name regist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ANA .mn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769
2023-05-04T17:17:48Z
68,402,780
.mn
290,154
<p><b>.mo</b>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域名。「.mo」 中的「o」字取自澳門英文拼法「Macao」。 </p><p>澳門地區頂級域名註冊局是由澳門網際網路資訊中心(MONIC)提供運作。自1992年以來,澳門大學透過澳門網際網路資訊中心負責澳門地區頂級域名的管理及登記工作。 </p><p>為了進一步推動有關服務的穩步發展,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11年設置新的澳門網際網路資訊中心,並由HNET亞洲有限公司於同年3月12日起正式負責營運,為公眾提供優質的域名服務。 </p><p>HNET亞洲有限公司以優化澳門域名服務為目標,未來計劃推出的服務包括中文域名(包括頂級域名,即.澳門)、域名系統安全擴展(DNSSEC)及其他與註冊相關的增值服務。 </p><p>目前的情況來說,域名開放給本地商業及團體,一般市民不能註冊。 </p> <h2><span id=".E6.BE.B3.E9.96.80.E7.89.B9.E5.88.A5.E8.A1.8C.E6.94.BF.E5.8D.80.E4.B9.8B.E4.BA.92.E8.81.AF.E7.B6.B2.E5.9F.9F.E5.90.8D.E8.A8.BB.E5.86.8A.E8.A6.8F.E5.89.87"></span><span id="澳門特別行政區之互聯網域名註冊規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網際網路域名註冊規則</span></h2> <p><b>第一條 一般要件</b> </p><p>為註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網際網路域名—— .mo及.澳門(下稱域名),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的法人或商業企業主,或為自由職業人士。 </p><p><b>第二條 特別要件</b> </p><p>一、申請在.com.mo、.公司.mo或.公司.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的商業企業主,或必須為自由職業人士。 </p><p>二、申請在.net.mo、.網絡.mo或.網絡.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獲適當發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或公用電信服務提供者,或必須為獲授權管理澳門特別行政區網際網路資源者。 </p><p>三、申請在.org.mo、.組織.mo或.組織.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的社團組織。 </p><p>四、申請在.edu.mo、.教育.mo或.教育.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認可的本地教育機構或同等機構。 </p><p>五、申請在.gov.mo、.政府.mo或.政府.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實體。 </p><p>六、在不妨礙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的情況下,以及在特殊情況及具依據的請求下,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實體可申請在第一款至第四款所指的域下申請註冊域名。 </p><p>七、按照商標或專利的名稱申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的商標或專利之持有人。 </p><p>八、申請在.mo或.澳門下註冊第二層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符合第一款至第五款所述的其中一項要件。 </p> <h2><span id=".E5.9F.9F.E5.90.8D.E8.A8.BB.E5.86.8A.E7.94.B3.E8.AB.8B"></span><span id="域名註冊申請">域名註冊申請</span></h2> <p><b>目前可申請的二級域名:</b> </p> <ul><li>.mo、.澳門 – 商業機構用</li></ul><p><b>目前可申請的三級域名:</b> </p> <ul><li>.com.mo、.公司.mo 、.公司.澳門 – 商業機構用</li></ul><ul><li>.edu.mo、.教育.mo 、.教育.澳門 – 教育機構使用</li></ul><ul><li>.gov.mo、.政府.mo、.政府.澳門 – 政府使用</li></ul><ul><li>.net.mo、.網絡.mo、.網絡.澳門 – 網絡提供者使用</li></ul><ul><li>.org.mo、.組織.mo、.組織.澳門 – 非牟利機構使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o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9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4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7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379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29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6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14645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4.666 1 -total 76.41% 270.995 1 Template:CcTLD 75.78% 268.753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85% 215.820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1.51% 111.769 1 Template:Rtl-lang 18.90% 67.035 9 Template:Lang 17.36% 61.56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1.15% 39.562 1 Template:Reflist 10.74% 38.10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0.25% 36.338 1 Template:Cite_web -->
**.mo** 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域名。「.mo」 中的「o」字取自澳門英文拼法「Macao」。 澳門地區頂級域名註冊局是由澳門網際網路資訊中心(MONIC)提供運作。自 1992 年以來,澳門大學透過澳門網際網路資訊中心負責澳門地區頂級域名的管理及登記工作。 為了進一步推動有關服務的穩步發展,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於 2011 年設置新的澳門網際網路資訊中心,並由 HNET 亞洲有限公司於同年 3 月 12 日起正式負責營運,為公眾提供優質的域名服務。 HNET 亞洲有限公司以優化澳門域名服務為目標,未來計劃推出的服務包括中文域名(包括頂級域名,即。澳門)、域名系統安全擴展(DNSSEC)及其他與註冊相關的增值服務。 目前的情況來說,域名開放給本地商業及團體,一般市民不能註冊。 ## 澳門特別行政區之網際網路域名註冊規則 **第一條 一般要件** 為註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網際網路域名 —— .mo 及。澳門(下稱域名),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的法人或商業企業主,或為自由職業人士。 **第二條 特別要件** 一、申請在.com.mo、. 公司.mo 或。公司。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的商業企業主,或必須為自由職業人士。 二、申請在.net.mo、. 網絡.mo 或。網絡。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獲適當發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或公用電信服務提供者,或必須為獲授權管理澳門特別行政區網際網路資源者。 三、申請在.org.mo、. 組織.mo 或。組織。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的社團組織。 四、申請在.edu.mo、. 教育.mo 或。教育。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認可的本地教育機構或同等機構。 五、申請在.gov.mo、. 政府.mo 或。政府。澳門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實體。 六、在不妨礙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的情況下,以及在特殊情況及具依據的請求下,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實體可申請在第一款至第四款所指的域下申請註冊域名。 七、按照商標或專利的名稱申請註冊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登記的商標或專利之持有人。 八、申請在.mo 或。澳門下註冊第二層域名的申請者,必須符合第一款至第五款所述的其中一項要件。 ## 域名註冊申請 **目前可申請的二級域名:** * .mo、. 澳門 – 商業機構用 **目前可申請的三級域名:** * .com.mo、. 公司.mo 、. 公司。澳門 – 商業機構用 * .edu.mo、. 教育.mo 、. 教育。澳門 – 教育機構使用 * .gov.mo、. 政府.mo、. 政府。澳門 – 政府使用 * .net.mo、. 網絡.mo、. 網絡。澳門 – 網絡提供者使用 * .org.mo、. 組織.mo、. 組織。澳門 – 非牟利機構使用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IANA .mo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4,167
2023-04-16T12:26:18Z
68,305,798
.mo
426,473
<p><b>.mobi</b>是已啟用的計劃域名,也是一個新的頂級域名。其「mobi」乃「手機」的英文單詞的前四個字母。.mobi主要用途是給予無線裝置的入口網站的域名,也是一種WAP裝置的專用域名。.mobi在2005年6月11日通過了ICANN的認證,現在由mLTD管理。該域名專案是由Google, Microsoft, Nokia, Samsung, Ericsson, Vodafone, T-Mobile, Telefónica Móviles, Telecom Italia Mobile, Orascom Telecom, GSM Association , Hutchison Whampoa, Syniverse Technologies, Visa等公司贊助。2010年,Afilias收購了mLTD公司。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頂級域名</li> <li>域名</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mobi** 是已啟用的計劃域名,也是一個新的頂級域名。其「mobi」乃「手機」的英文單詞的前四個字母。.mobi 主要用途是給予無線裝置的入口網站的域名,也是一種 WAP 裝置的專用域名。.mobi 在 2005 年 6 月 11 日通過了 ICANN 的認證,現在由 mLTD 管理。該域名專案是由 Google, Microsoft, Nokia, Samsung, Ericsson, Vodafone, T-Mobile, Telefónica Móviles, Telecom Italia Mobile, Orascom Telecom, GSM Association , Hutchison Whampoa, Syniverse Technologies, Visa 等公司贊助。2010 年,Afilias 收購了 mLTD 公司。 ## 參見 * 頂級域名 * 域名 ## 參考資料
null
881
2023-04-23T19:19:23Z
69,508,162
.mobi
4,058,251
<p>域名 <b>.moe</b> 是網際網路域名系統中的一個頂級域名(TLD)。它的名稱來自於日語俚語「<span lang="ja">萌え</span>」(萌),紮根於日本御宅族文化,意味著這個頂級域名主要為御宅族、動畫愛好者、工作者、創作者、商務等服務。Interlink是這個網域名稱的域名註冊局。</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2012年,日本Interlink開始探討 <span>.moe</span> 作為頂級網域名稱的可行性並發展之。 </p><p>2013年11月13日,ICANN與Interlink達成網域名稱註冊合作協定,正式啟用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moe</span>網域名稱,由Interlink負責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moe</span> 網域名稱的營運和管理。於2014年3月11日<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moe</span> 頂級域登錄<span data-orig-title="根網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NS root zone"><span>根網域</span></span>(DNS root zone),正式在根網域名稱伺服器級別進行解析。</p><p>2014年4月11日至2014年6月期間,Interlink舉辦了標誌設計大賽,為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moe</span> 網域名稱徵集標誌。同年6月22日,<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moe</span> 網域名稱開放公眾註冊。</p> <h2><span id=".E5.85.B6.E5.AE.83"></span><span id="其它">其它</span></h2> <p>除了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moe</span> 以外,Interlink還發展了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earth</span>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osaka</span> 頂級網域名稱,並獲得IANA通過。</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moe的Twitter帳戶 </li> <li>IANA <tt>.moe</tt> Whois 資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t>.moe</tt> Whois</li> <li><tt>.moe</tt> ICANNWik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3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2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4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5639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2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21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68919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2.288 1 -total 27.49% 96.830 1 Template:NoteTA 19.96% 70.313 1 Template:Reflist 17.62% 62.080 5 Template:Cite_web 11.78% 41.513 1 Template:Twitter 10.40% 36.625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9.25% 32.575 1 Template:Infobox 9.00% 31.691 1 Template:Lang 8.23% 28.996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7.54% 26.560 1 Template:GTLD -->
域名 **.moe** 是網際網路域名系統中的一個頂級域名(TLD)。它的名稱來自於日語俚語「萌え」(萌),紮根於日本御宅族文化,意味著這個頂級域名主要為御宅族、動畫愛好者、工作者、創作者、商務等服務。Interlink 是這個網域名稱的域名註冊局。 ## 歷史 2012 年,日本 Interlink 開始探討 .moe 作為頂級網域名稱的可行性並發展之。 2013 年 11 月 13 日,ICANN 與 Interlink 達成網域名稱註冊合作協定,正式啟用 .moe 網域名稱,由 Interlink 負責 .moe 網域名稱的營運和管理。於 2014 年 3 月 11 日.moe 頂級域登錄根網域(DNS root zone),正式在根網域名稱伺服器級別進行解析。 2014 年 4 月 11 日至 2014 年 6 月期間,Interlink 舉辦了標誌設計大賽,為 .moe 網域名稱徵集標誌。同年 6 月 22 日,.moe 網域名稱開放公眾註冊。 ## 其它 除了 .moe 以外,Interlink 還發展了 .earth 、.osaka 頂級網域名稱,並獲得 IANA 通過。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moe 的 Twitter 帳戶 * IANA .moe Whois 資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oe Whois * .moe ICANNWik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4,295
2023-04-23T19:19:29Z
68,403,996
.moe
290,155
<p><b>.mp</b>為北馬利安納群島邦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6年10月22日啟用。.mp域的域名註冊服務由北馬里亞納群島的ISP Saipan DataCom負責。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p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p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3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2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3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7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788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7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20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07525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20.529 1 -total 68.24% 286.982 1 Template:CcTLD 67.77% 284.972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6.70% 238.428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2.10% 134.981 1 Template:Rtl-lang 15.38% 64.675 9 Template:Lang 14.34% 60.302 1 Template:Reflist 14.15% 59.52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0.79% 45.380 1 Template:NoteTA 10.31% 43.348 3 Template:Cite_book -->
**.mp** 為北馬利安納群島邦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6 年 10 月 22 日啟用。.mp 域的域名註冊服務由北馬里亞納群島的 ISP Saipan DataCom 負責。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p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p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900
2023-04-16T12:26:18Z
73,760,826
.mp
85,475
<p><b>動態圖像專家組-1</b>或<b>動態圖像專家組-2</b> <b>音訊層III</b>(英語:<span lang="en"><b>MPEG-1</b> or <b>MPEG-2 Audio Layer III</b></span>),常簡稱為<b>MP3</b>,是當今流行的一種數位音訊編碼和失真壓縮格式,它被設計來大幅降低音訊資料量,通過捨棄PCM音訊資料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部分,達成壓縮成較小檔案的目的。而對於大多數使用者的聽覺感受來說,MP3的音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訊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它是在1991年,由位於德國埃爾朗根的研究組織弗勞恩霍夫協會的一組工程師發明和標準化的。MP3的普及,曾對音樂產業造成衝擊與影響。 </p> <h2><span id=".E6.A6.82.E8.A7.82"></span><span id="概观">概觀</span></h2> <p>MP3是一個資料壓縮格式。它捨棄脈衝編碼調製(PCM)音訊資料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資料(類似於JPEG,是一個有損圖像的壓縮格式),從而達到了壓縮成小得多的檔案大小。 </p><p>在MP3中使用了許多技術,其中包括心理聲學,以確定音訊的哪一部分可以丟棄。MP3音訊可以按照不同的位元率進行壓縮,提供了權衡資料大小和音質之間的依據。 </p><p>MP3格式使用了混合的轉換機制將時域訊號轉換成頻域訊號: </p> <ul><li>32波段多相積分濾波器(<span data-orig-title="PQF"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QF"><span>PQF</span></span>)</li> <li>36或者12 tap 改良離散餘弦濾波器(改進的離散餘弦變換);每個子波段大小可以在0...1和2...31之間獨立選擇</li> <li>混疊衰減後處理</li></ul><p>儘管有許多創造和推廣其他格式的重要努力,如 MPEG 標準中的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和 IETF 開放標準中的 Opus。然而,由於MP3的空前的流通,在目前來說,其他格式不可能威脅其地位。MP3不僅有廣泛的使用者端軟體支援,也有很多的硬體支援,比如可攜式數位音訊播放器(泛指MP3播放器)、行動電話、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和CD播放器。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5.8F.91.E5.B1.95"></span><span id="发展">發展</span></h3> <p>MPEG-1 Audio Layer II編碼開始時是德國<i>Deutsche Forschungs- und Versuchsanstalt für Luft- und Raumfahrt</i>(後來稱為<i>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i>, 德國太空中心)Egon Meier-Engelen管理的數位聲音廣播(DAB)專案。這個專案是歐盟作為EUREKA研究專案資助的,它的名字通常稱為數位聲音廣播。EU-147的研究期間是1987年到1994年。 </p><p>到了1991年,就已經出現了兩個提案:MPEG-1 Audio Layer II(稱為<i>Layer 2</i>)和ASPEC(自適應頻譜感知熵編碼)。荷蘭飛利浦公司、法國<span data-orig-title="CCET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CETT"><span>CCETT</span></span>和德國<span data-orig-title="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span>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span></span>提出的Musicam方法由於它的簡單、出錯時的穩定性以及在高品質壓縮時較少的計算量而被選中。基於子帶編碼的Musicam格式是確定MPEG音訊壓縮格式(取樣率、影格結構、資料頭、每影格採樣點)的一個關鍵因素。這項技術和它的設計思路完全融合到了ISO MPEG Audio Layer I、II以及後來的Layer III(MP3)格式的定義中。在Mussmann教授(漢諾瓦大學)的主持下,標準的制定由Leon van de Kerkhof(Layer I)和Gerhard Stoll(Layer II)完成。 </p><p>一個由荷蘭Leon Van de Kerkhof、德國Gerhard Stoll、法國Yves-François Dehery和德國<span data-orig-title="Karlheinz Brandenburg"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arlheinz Brandenburg"><span>Karlheinz Brandenburg</span></span>組成的工作小組吸收了Musicam和ASPEC的設計思想,並添加了他們自己的設計思想從而開發出了MP3,MP3能夠在128位元速率單位達到MP2 192kbit/s音質。 </p><p>所有這些演算法最終都在1992年成為了MPEG的第一個標準組MPEG-1的一部分,並且生成了1993年公布的國際標準<i>ISO/IEC 11172-3</i>。MPEG音訊上的更進一步的工作最終成為了1994年制定的第二個MPEG標準組MPEG-2標準的一部分,這個標準正式的稱呼是1995年首次公布的<i>ISO/IEC 13818-3</i>。 </p><p>編碼器的壓縮效率通常由位元率定義,因為壓縮率依賴於位數(<span data-orig-title="bit depth"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it depth"><span>bit depth</span></span>)和輸入訊號的取樣率。然而,經常有產品使用CD參數(44,100赫茲、兩個通道、每通道16位元或者稱為2x16位元)作為壓縮率參考,使用這個參考的壓縮率通常較高,這也說明了<i>壓縮率</i>對於失真壓縮存在的問題。 </p><p>Karlheinz Brandenburg使用CD媒介的蘇珊娜·薇佳的歌曲<i>Tom's Diner</i>來評價MP3壓縮演算法。使用這首歌是因為這首歌的柔和、簡單旋律使得在回放時更容易聽到壓縮格式中的缺陷。一些人開玩笑地將Suzanne Vega稱為「MP3之母」。來自於EBU V3/SQAM參考CD的更多一些嚴肅和critical音訊選段(鐘琴,三角鐵,手風琴,...)被專業音訊工程師用來評價MPEG音訊格式的主觀感受品質。 </p> <h3><span id="MP3.E8.B5.B0.E5.90.91.E5.A4.A7.E4.BC.97"></span><span id="MP3走向大众">MP3走向大眾</span></h3> <p>為了生成位相容的MPEG Audio檔案(Layer 1、Layer 2、Layer 3),ISO MPEG Audio委員會成員用C語言開發的一個稱為ISO 11172-5的參考類比軟體。在一些非即時作業系統上它能夠演示第一款壓縮音訊基於DSP的即時硬體解碼。一些其他的MPEG Audio即時開發出來用於面向消費接收機和機上盒的數位廣播(無線電DAB和電視DVB)。 </p><p>後來,1994年7月7日弗勞恩霍夫協會發布了第一個稱為<span data-orig-title="l3enc"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3enc"><span>l3enc</span></span>的MP3編碼器。 </p><p>Fraunhofer開發組在1995年7月14日選定副檔名:".mp3"(以前副檔名是".bit")。使用第一款即時軟體MP3播放器<span data-orig-title="Winplay3"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inplay3"><span>Winplay3</span></span>(1995年9月9日發布)許多人能夠在自己的個人電腦上編碼和回放MP3檔案。由於當時的硬碟相對較小(如500MB),這項技術對於在電腦上儲存娛樂音樂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p> <h3><span id="MP2.E3.80.81MP3.E4.B8.8E.E5.9B.A0.E7.89.B9.E7.BD.91"></span><span id="MP2、MP3与因特网">MP2、MP3與網際網路</span></h3> <p>1993年10月,MPEG-1 Audio Layer II(<i>MPEG-1 Audio Layer 2</i>)檔案在網際網路上出現,它們經常使用<i><span data-orig-title="Xing"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Xing"><span>Xing</span></span> MPEG Audio Player</i>播放,後來又出現了Tobias Bading為UNIX開發的MAPlay。MAPlay於1994年2月22日首次發布,現在已經移植到微軟視窗平台上。 </p><p>剛開始僅有的MP2編碼器產品是Xing Encoder和CDDA2WAV,CDDA2WAV是一個將CD音軌轉換成WAV格式的CD抓取器。 </p><p><span data-orig-title="Internet Underground Music Archive"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et Underground Music Archive"><span>Internet Underground Music Archive</span></span>(IUMA)通常被認為是線上音樂革命的鼻祖,IUMA是網際網路上第一個高保真音樂網站,在MP3和網路流行之前它有數千首授權的MP2錄音。 </p><p>從1995年上半年開始直到整個九十年代後期,MP3開始在網際網路上蓬勃發展。MP3的流行主要得益於如Nullsoft於1997年發布的Winamp和於1999年發布的Napster,這樣的公司和軟體套件的成功,並且它們相互促進發展。這些程式使得普通使用者很容易地播放、製作、共享和收集MP3檔案。 </p><p>關於MP3檔案的點對點技術檔案分享的爭論在最近幾年迅速蔓延—這主要是由於壓縮使得檔案分享成為可能,未經壓縮的檔案過於龐大難於共享。由於MP3檔案通過網際網路大量傳播,一些主要唱片廠商通過法律起訴Napster來保護它們的著作權(參見智慧財產權)。 </p><p>如ITunes Store這樣的商業線上音樂發行服務通常選擇其他或者專有的支援數位版權管理(DRM)的音樂檔案格式以控制和限制數位音樂的使用。支援DRM的格式的使用是為了防止受著作權保護的素材免被侵犯著作權,但是大多數的保護機制都能被一些方法破解。這些方法能夠被電腦高手用來生成能夠自由複製的解鎖檔案。如果希望得到一個壓縮的音訊檔,這個錄製的音訊流必須進行壓縮且代價是音質的降低。 </p> <h2><span id=".E4.BD.8D.E5.85.83.E7.8E.87"></span><span id="位元率">位元率</span></h2> <p>位元率對於MP3檔案來說是可變的。總的原則是位元率越高則聲音檔案中包含的原始聲音資訊越多,這樣回放時聲音品質也越高。在MP3編碼的早期,整個檔案使用一個固定的位元率,稱為固定位元速率(CBR)。 </p><p>MPEG-1 Layer 3允許使用的位元率是32、40、48、56、64、80、96、112、128、160、192、224、256和320 kbit/s,允許的採樣頻率是32、44.1和48千赫茲。44.1kHz是最為經常使用的速度(與CD的採樣速率相同),128kbit/s是事實上「好品質」的標準,儘管320kbit/s在P2P檔案分享網路上越來越受到歡迎。MPEG-2和[非正式的]MPEG-2.5包括其他一些位元率:6、12、24、32、40、48、56、64、80、96、112、128、144、160kbit/s。 </p><p>可變位元速率(VBR)也是可能的。MP3檔案的中的音訊切分成有自己不同位元率的影格,這樣在檔案編碼的時候就可以動態地改變位元率。儘管在最初的實現中並沒有這項功能。VBR技術現在音訊/影片編碼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項技術使得在聲音變化大的部分使用較大的位元率而在聲音變化小的部分使用較小的位元率成為可能。這個方法類似於聲音控制的磁帶錄音機不記錄靜止部分節省磁帶消耗。一些編碼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項技術。 </p><p>高達640kbit/s的位元率可以使用LAME編碼器和自由格式來實現,但是由於它並非標準位元率之一,有些低階或早期的MP3播放器不能夠播放這些檔案。 </p> <h2><span id="MP3.E7.9A.84.E9.9F.B3.E9.A2.91.E5.93.81.E8.B3.AA"></span><span id="MP3的音频品質">MP3的音訊品質</span></h2> <p>因為MP3是一種失真壓縮格式,它提供了多種不同「位元率」(bit rate)的選項—也就是用來表示每秒音訊所需的編碼資料位數。典型的速度介於128kbps和320kbps(kbit/s)之間。與此對照的是,CD上未經壓縮的音訊位元率是1411.2 kbps(16位元/採樣點× 44100採樣點/秒× 2聲道)。 </p><p>使用較低位元率編碼的MP3檔案通常回放品質較低。使用過低的位元率,「壓縮失真(compression artifact)」(原始錄音中沒有的聲音)將會在回放時出現。說明壓縮噪聲的一個好例子是:壓縮歡呼的聲音;由於它的隨機性和急劇變化,所以編碼器的錯誤就會更明顯,並且聽起來就像回聲。 </p><p>除了編碼檔案的位元率之外;MP3檔案的品質,也與編碼器的品質以及編碼訊號的難度有關。使用優質編碼器編碼的普通訊號,一些人認為128kbit/s的MP3以及44.1kHz的CD採樣的音質近似於CD音質,同時得到了大約11:1的壓縮率。在許多情況下他們認為MP3音質不佳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其他一些聽眾或者換個環境(如在嘈雜的車中或者聚會上)他們又認為音質是可接受的。很顯然,MP3編碼的瑕疵在低階音效卡或者揚聲器上比較不明顯,而在連接到電腦的高品質立體聲系統,尤其是使用高保真音響裝置或者高品質的耳機時則比較明顯。 </p><p>弗勞恩霍夫協會(FhG)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下面的MPEG-1 Layer 1/2/3的壓縮率和資料速率用於比較: </p> <ul><li>Layer 1: 384 kbit/s,壓縮率4:1</li> <li>Layer 2: 192 - 256 kbit/s,壓縮率8:1-6:1</li> <li>Layer 3: 112 - 128 kbit/s,壓縮率12:1-10:1</li></ul><p>不同層面之間的差別是因為它們使用了不同的心理聲學模型導致的;Layer 1的演算法相當簡單,所以透明編碼就需要更高的位元率。然而,由於不同的編碼器使用不同的模型,很難進行這樣的完全比較。 </p><p>許多人認為所參照的速率,出於對Layer 2和Layer 3記錄的偏愛,而出現了嚴重扭曲。他們爭辯說實際的速率如下所列: </p> <ul><li>Layer 1: 384 kbit/s優秀</li> <li>Layer 2: 256 - 384 kbit/s優秀,224 - 256 kbit/s很好,192 - 224 kbit/s好</li> <li>Layer 3: 224 - 320 kbit/s優秀,192 - 224 kbit/s很好,128 - 192 kbit/s好</li></ul><p>當比較壓縮機制時,很重要的是要使用同等音質的編碼器。將新編碼器與基於過時技術甚至是帶有缺陷的舊編碼器比較可能會產生對於舊格式不利的結果。由於有損編碼會遺失資訊這樣一個現實,MP3演算法通過建立人類聽覺總體特徵的模型儘量保證丟棄的部分不被人耳辨識出來(例如,由於noise masking),不同的編碼器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實現這一點。 </p><p>一些可能的編碼器: </p> <ul><li>Mike Cheng在1998年早些時候首次開發的LAME。與其他相比,它是一個完全遵循GNU寬通用公共許可證的MP3編碼器,它有良好的速度和音質,甚至對MP3技術的後繼版本形成了挑戰。</li> <li>弗勞恩霍夫協會:有些編碼器不錯,有些有缺陷。</li></ul><p>有許多的早期編碼器現在已經不再廣泛使用: </p> <ul><li>ISO dist10</li> <li>Xing</li> <li>BladeEnc</li> <li>ACM Producer Pro.</li></ul><p>好的編碼器能夠在128到160kbit/s下達到可接受的音質,在160到192kbit/s下達到接近透明的音質。所以不在特定編碼器或者最好的編碼器話題內說128kbit/s或者192kbit/s下的音質是容易引起誤解的。一個好的編碼器在128kbit/s下生成的MP3有可能比一個不好的編碼器在192kbit/s下生成的MP3音質更好。另外,即使是同樣的編碼器同樣的檔案大小,一個不變位元率的MP3可能比一個變位元率的MP3音質要差很多。 </p><p>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音訊訊號的品質是一個主觀判斷。安慰效果(Placebo effect)是很嚴重的,許多使用者聲明要有一定水準的透明度。許多使用者在A/B測試中都沒有通過,他們無法在更低的位元率下區分檔案。一個特定的位元率對於有些使用者來說是足夠的,對於另外一些使用者來說是不夠的。每個人的聲音感知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一個能夠滿足所有人的特定心理聲學模型並不明視訊記憶體在。僅僅改變試聽環境,如音訊播放系統或者環境可能就會顯現出失真壓縮所產生的音質降低。上面給出的數字只是大多數人的一個大致有效參考,但是在失真壓縮領域真正有效的壓縮過程品質測試手段就是試聽音訊結果。 </p><p>如果你的目標是實現沒有品質損失的音訊檔或者用在演播室中的音訊檔,就應該使用無失真壓縮(Lossless)演算法,目前能夠將16位元PCM音訊資料壓縮到38%並且聲音沒有任何損失,這樣的無失真壓縮編碼有索尼 ATRAC Advanced Lossless、杜比實驗室 <span data-orig-title="TrueHD"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rueHD"><span>TrueHD</span></span>、DTS (消歧義) Master Lossless Audio、<span data-orig-title="MLP"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LP"><span>MLP</span></span>、索尼 Reality Audio、WavPack、Apple Lossless、<span data-orig-title="TTA"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TA"><span>TTA</span></span>、FLAC、Windows Media Audio 9 Lossless(WMA)和<span data-orig-title="APE"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PE"><span>APE</span></span>(Monkey's Audio)等等。 </p><p>對於需要進行編輯、混合處理的音訊檔要儘量使用無失真格式,否則失真壓縮產生的誤差可能在處理後無法預測,多次編碼產生的損失將會混雜在一起,在處理之後進行編碼這些損失將會變得更加明顯。無失真壓縮在降低壓縮率的代價下能夠達到最好的結果。 </p><p>一些簡單的編輯操作,如切掉音訊的部分片段,可以直接在MP3資料上操作而不需要重新編碼。對於這些操作來說,只要使用合適的軟體("mp3DirectCut"和"MP3Gain"),上面提到的問題可以不必考慮。 </p> <h2><span id="MP3.E7.9A.84.E8.AE.BE.E8.AE.A1.E9.99.90.E5.88.B6"></span><span id="MP3的设计限制">MP3的設計限制</span></h2> <p>MP3格式存有設計限制,即使使用更好的編碼器仍舊不能克服這些限制。一些新的壓縮格式如 Opus 等不再有這些限制。 </p><p>按照技術術語,MP3有如下一些限制: </p> <ul><li>位元率最大是320 kbit/s,時間解析度相對於變化迅速的訊號來說太低。</li> <li>對於超過15.5/15.8 kHz的頻率沒有因數頻帶,即超過此頻率的聲音無法編碼在MP3內,從頻譜來看,15 kHz以上的聲音全部消失了,而人耳的聽覺上限一般在20 kHz。</li> <li>採樣頻率最高為48kHz,對於超過48kHz採樣頻率的音訊無法編碼在MP3內。</li> <li>聯合立體聲(Joint stereo)是基於影格與影格完成的。</li> <li>沒有定義<span data-orig-title="Encoder"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ncoder"><span>編碼器</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decoder"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coder"><span>解碼器</span></span>的整體時延,這就意味著<span data-orig-title="gapless playback"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apless playback"><span>gapless playback</span></span>缺少一個正式的規定。</li></ul><p>然而,即使有這些限制,一個經良好的調整MP3編碼器仍能夠提供與其他格式相提並論或更高的編碼品質。 </p> <h2><span id="MP3.E9.9F.B3.E9.A2.91.E7.BC.96.E7.A0.81"></span><span id="MP3音频编码">MP3音訊編碼</span></h2> <p>MPEG-1標準中沒有MP3編碼器的一個精確規範,然而與此相反,解碼演算法和檔案格式卻進行了細緻的定義。人們設想編碼的實現是設計自己的適合去除原始音訊中部分資訊的演算法(或者是它在頻域中的改進的離散餘弦變換表示)。在編碼過程中,576個時域樣本被轉換成576個頻域樣本,如果是瞬變訊號就使用192而不是576個採樣點,這是限制量化噪聲隨著隨瞬變訊號短暫擴散。 </p><p>這是心理聲學的研究領域:人類主觀聲音感知。 </p><p>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出現了許多不同的MP3編碼器,每種生成的聲音品質都不相同。有許多它們的比較結果,這樣一個潛在使用者很容易選擇合適的編碼器。需要記住的是高位元率編碼表現優秀的編碼器(如LAME這個在高位元率廣泛使用的編碼器)未必在低位元率的表現也同樣好。 </p> <h2><span id="MP3.E9.9F.B3.E9.A2.91.E8.A7.A3.E7.A0.81"></span><span id="MP3音频解码">MP3音訊解碼</span></h2> <p>另一方面,解碼在標準中進行了細緻的定義。 </p><p>多數解碼器是位元流,也就是說MP3檔案解碼出來的非壓縮輸出訊號將與標準文件中數學定義的輸出訊號一模一樣(在規定的數值修約誤差範圍內)。 </p><p>MP3檔案有一個標準的格式,這個格式就是包括384、576、或者1152個採樣點(隨MPEG的版本和層不同而不同)的影格,並且所有的影格都有關聯的頭資訊(32位元)和輔助資訊(9、17或者32位元組,隨著MPEG版本和立體聲或者單連結的不同而不同)。頭和輔助資訊能夠幫助解碼器正確地解碼相關的霍夫曼編碼資料。 </p><p>所以,大多數的解碼器比較幾乎都是完全基於它們的計算效率(例如,它們在解碼過程中所需要的記憶體或者中央處理器時間)。 </p> <h2><span id="ID3.E5.92.8C.E5.85.B6.E4.BB.96.E6.A0.87.E7.AD.BE"></span><span id="ID3和其他标签">ID3和其他標籤</span></h2> <p>「標籤」是MP3(或其他格式)中儲存的包含如標題、藝術家、唱片、音軌號或者其他關於MP3檔案資訊等添加到檔案的資料。最為流行的標準標籤格式目前是ID3 ID3v1和ID3v2標籤,最近的是APE tag。 </p><p>APEv2最初是為Musepack開發的(參見APEv2規範)。APEv2可以與ID3標籤在同一個檔案中共存,但是它也可以單獨使用。 </p> <h2><span id=".E9.9F.B3.E9.87.8F.E5.BD.92.E4.B8.80.E5.8C.96.EF.BC.88normalization.EF.BC.89"></span><span id="音量归一化(normalization)">音量歸一化(normalization)</span></h2> <p>由於CD和其他各種各樣的音源都是在不同的音量下錄製的,在標籤中儲存檔案的音量資訊將是有用的,這樣的話回放時音量能夠進行動態調節。 </p><p>人們已經提出了一些對MP3檔案增益進行編碼的標準。它們的設計思想是對音訊檔的音量(不是「峰值」音量)進行歸一化,這樣以保證在不同的連續音軌切換時音量不會有變化。 </p><p>最流行最常用的儲存回放增益的解決方法是被簡單地稱作「播放增益(Replay Gain)」的方法。音軌的音量平均值和修剪資訊都存在元資料標籤中。 </p> <h2><span id=".E6.8E.88.E6.AC.8A.E5.92.8C.E5.B0.88.E5.88.A9.E5.95.8F.E9.A1.8C"></span><span id="授權和專利問題">授權和專利問題</span></h2> <p><span data-orig-title="Thomson SA"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omson SA"><span>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span></span>在認可軟體專利的國家控制著MPEG-1/2 Layer 3專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授權,這些國家包括美國和日本,歐盟國家不包括在內。Thomson積極地加強這些專利的保護。Thomson已經在歐盟國家被歐洲專利局(<span data-orig-title="European Patent Office"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uropean Patent Office"><span>European Patent Office</span></span>)授予軟體專利,但是還不清楚它們是否會被那裡的司法所加強。</p><p>關於Thomson專利檔案、授權協定和費用的最新資訊請參考它們的網站MP3Licensing.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在1998年9月,Fraunhofer Institute向幾個MP3軟體開發者發去了一封信聲明「發布或者銷售編碼器或者解碼器」需要授權。這封信宣稱非經授權的產品「觸犯了Fraunhofer和THOMSON的專利權。製造、銷售或者發布使用MPEG-2 Layer 3標準或者我們專利的產品,你們需要從我們這裡獲得這些專利的授權協定。」 </p><p>這些專利問題極大地減慢了未經授權的MP3軟體開發並且導致人們的注意力轉向開發和歡迎其他如WMA和Vorbis這樣的替代品。Windows開發系統的製造商微軟公司從MP3轉向它們自有的Windows Media格式以避免與專利相關的授權問題。直到那些關鍵的專利過期之前,未經授權的編碼器和播放器在認可軟體專利的國家看起來都是非法的。 </p><p>儘管有這些專利限制,「永恆」的MP3格式繼續向前發展;這種現象的原因看起來是由如下因素帶來的網路效應: </p> <ul><li>熟悉這種格式,不知道有其他可選格式存在</li> <li>這些可選格式沒有普遍地明顯超過MP3的優勢</li> <li>大量的MP3格式音樂</li> <li>大量的使用這種格式的不同軟體和硬體</li> <li>沒有數位版權管理保護技術,這使得MP3檔案可以很容易地修改、複製和通過網路重新發布</li> <li>大多數家庭使用者不知道或者不關心軟體專利爭端,通常這些爭端與他們個人用途而選用MP3格式無關</li></ul><p>另外,專利持有人不願對於開源解碼器加強授權費用的徵收,這也帶來了許多免費MP3解碼器的發展。另外,儘管他們試圖阻止發布編碼器的二進制代碼,Thomson已經宣布使用免費MP3編碼器的個人使用者將不需要支付費用。這樣,儘管專利費是許多公司打算使用MP3格式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對於使用者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這就帶來了這種格式的廣受歡迎。 </p><p>Sisvel S.p.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和它的美國子公司Audio MPEG, Inc.以前曾經以侵犯MP3技術專利為由起訴Thomson,但是那些爭端在2005年11月最終以Sisvel給Thomson MP3授權而結束。Motorola最近也與Audio MPEG簽署了MP3的授權協定。由於Thomson和Sisvel都擁有他們聲稱編解碼器必需的單獨的專利,MP3專利的法律狀態還不清晰。 </p> <h3><span id=".E5.B0.88.E5.88.A9.E9.81.8E.E6.9C.9F"></span><span id="專利過期">專利過期</span></h3> <p>與MP3相關的專利已於2017年4月16日全數過期。MP3進入公有領域後,任何人使用皆無須付專利授權費。</p> <h2><span id=".E5.85.B6.E4.BB.96.E6.8A.80.E8.A1.93"></span><span id="其他技術">其他技術</span></h2> <p>有許多其他的有損音訊編解碼存在,其中包括: </p> <ul><li>MPEG-1/2 Audio Layer 2(MP2),MP3的前輩;</li> <li>Musepack,也稱作Musepack(以前叫MP+),由MP2衍生出來;</li> <li><span data-orig-title="mp3PRO"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p3PRO"><span>mp3PRO</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Thomson Multimedia"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omson Multimedia"><span>Thomson Multimedia</span></span>的MP3和<span data-orig-title="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span>SBR</span></span>的組合,適用於低位元速率壓縮,是MP3格式的升級版;</li> <li>AAC,Apple公司的iTunes音樂商店和IPod使用;</li> <li><span data-orig-title="AC-3"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C-3"><span>AC-3</span></span>,杜比數位和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中使用;</li> <li>Vorbis,Xiph.Org基金會開發,自由軟體和沒有專利的編解碼器;</li> <li>Speex,基於碼激勵線性預測的專門為語音和網際協定通話技術設計的自由軟體和無專利編解碼器;</li> <li>Opus (音訊格式),Xiph.Org基金會開發,是開放標準定義於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 <span data-orig-title="RFC"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FC"><span>RFC</span></span> 6716,有更低的延遲和更好的聲音壓縮率,希望用單一格式包含聲音和語音,取代Speex和Vorbis;</li> <li><span data-orig-title="AMR-WBplu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MR-WBplus"><span>AMR-WB+</span></span>針對蜂窩電話和其他有限頻寬使用進行了最佳化的增強自適應多速寬頻編解碼器(Enhanced Adaptive Multi Rate WideBand codec);</li> <li>ATRAC,索尼的MD使用;</li> <li><span data-orig-title="QDesign"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QDesign"><span>QDesign</span></span>,用於低速QuickTime;</li> <li>Windows Media Audio(WMA)來自於微軟公司;</li> <li>RealNetworks的RealAudio,經常用於網站的流媒體。</li></ul><p>MP2、MP3、mp3PRO、和AAC都是同一個技術家族中的成員,並且都是基於大致類似的心理聲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擁有許多涵蓋這些編解碼器所用技術的基本專利,杜比實驗室、索尼、<span data-orig-title="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span>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span></span>和AT&amp;T擁有其他一些關鍵專利。 </p><p>在網際網路上有一些其他無損音訊壓縮方法。儘管它們與MP3不同,它們是其他壓縮機制的優秀範例,它們包括: </p> <ul><li>FLAC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li> <li>Monkey's Audio(APE)</li> <li><span data-orig-title="SHN"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HN"><span>SHN</span></span>,也稱為Shorten</li> <li><span data-orig-title="TTA"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TA"><span>TTA</span></span></li> <li>WavPack</li> <li>Apple Lossless</li> <li>MPEG-4 ALS</li></ul><p>聽覺測試試圖找出特定位元率下的最好品質的有損音訊編解碼。在128kbit/s下,AAC、MPC、WMA Pro和OGG Vorbis效能持平處於領先位置,LAME MP3稍微落後。在64kbit/s下,AAC-HE和mp3pro少許領先於其他編解碼器。在超過128kbit/s下,多數聽眾聽不出它們之間有明顯差別。什麼是「CD音質」也是很主觀的:對於一些人來說128kbit/s的MP3就足夠了,而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必須是200kbit/s以上的位元率。 </p><p>儘管如WMA和RealAudio這些新的編解碼器的支持者宣稱它們各自的演算法能夠在64kbit/s達到CD音質,聽覺測試卻顯示了不同的結果;不過這些編解碼器在64kbit/s的音質明顯超過同樣位元率下MP3的音質。開源的Vorbis的開發者也宣稱它們的演算法超過了MP3、RealAudio和WMA的音質,上面提到的聽覺測試證實了這種說法。Thomson宣稱它的mp3PRO在64kbit/s達到了CD音質,但是測試者報告說64kbit/s的mp3Pro檔案與112kbit/s的MP3檔案音質類似,但是直到80kbit/s時它才能接近CD音質。 </p><p>專門為MPEG-1/2影片(VCD/DVD)設計/最佳化的MP3總體上在低於48kbit/s的單聲道資料和低於80kbit/s的立體聲上表現不佳。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隨身碟</li> <li>ID3</li> <li>MP3 Surround</li> <li>MP3部落格</li> <li><span data-orig-title="OTRCA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TRCAT"><span>OTRCAT</span></span></li> <li><span data-orig-title="Joint stereo"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oint stereo"><span>Joint stereo</span></span></li> <li>數位音訊播放器 - 媒體播放器</li> <li>數位音樂下載</li> <li>軟體著作權</li> <li><span data-orig-title="Comparison of audio codec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omparison of audio codecs"><span>Comparison of audio codecs</span></span></li> <li><span data-orig-title="Dmusic"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music"><span>Dmusic</span></span></li> <li>IPod</li> <li>LAME</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85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5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4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14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7924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87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84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8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54021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97.725 1 -total 83.10% 662.931 5 Template:Navbox 42.71% 340.709 1 Template:多媒體壓縮格式 23.62% 188.426 92 Template:绿链 13.08% 104.371 1 Template:Lang-en 11.08% 88.382 1 Template:Reflist 10.09% 80.473 29 Template:Tsl 8.53% 68.065 1 Template:NoteTA 7.65% 61.006 5 Template:Cite_web 7.02% 55.987 2 Template:Otheruses -->
**動態圖像專家組 - 1** 或**動態圖像專家組 - 2** **音訊層 III**(英語:**MPEG-1** or **MPEG-2 Audio Layer III**),常簡稱為 **MP3**,是當今流行的一種數位音訊編碼和失真壓縮格式,它被設計來大幅降低音訊資料量,通過捨棄 PCM 音訊資料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部分,達成壓縮成較小檔案的目的。而對於大多數使用者的聽覺感受來說,MP3 的音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訊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它是在 1991 年,由位於德國埃爾朗根的研究組織弗勞恩霍夫協會的一組工程師發明和標準化的。MP3 的普及,曾對音樂產業造成衝擊與影響。 ## 概觀 MP3 是一個資料壓縮格式。它捨棄脈衝編碼調製(PCM)音訊資料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資料(類似於 JPEG,是一個有損圖像的壓縮格式),從而達到了壓縮成小得多的檔案大小。 在 MP3 中使用了許多技術,其中包括心理聲學,以確定音訊的哪一部分可以丟棄。MP3 音訊可以按照不同的位元率進行壓縮,提供了權衡資料大小和音質之間的依據。 MP3 格式使用了混合的轉換機制將時域訊號轉換成頻域訊號: * 32 波段多相積分濾波器(PQF) * 36 或者 12 tap 改良離散餘弦濾波器(改進的離散餘弦變換);每個子波段大小可以在 0...1 和 2...31 之間獨立選擇 * 混疊衰減後處理 儘管有許多創造和推廣其他格式的重要努力,如 MPEG 標準中的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和 IETF 開放標準中的 Opus。然而,由於 MP3 的空前的流通,在目前來說,其他格式不可能威脅其地位。MP3 不僅有廣泛的使用者端軟體支援,也有很多的硬體支援,比如可攜式數位音訊播放器(泛指 MP3 播放器)、行動電話、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和 CD 播放器。 ## 歷史 ### 發展 MPEG-1 Audio Layer II 編碼開始時是德國 _Deutsche Forschungs- und Versuchsanstalt für Luft- und Raumfahrt_(後來稱為 _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_, 德國太空中心)Egon Meier-Engelen 管理的數位聲音廣播(DAB)專案。這個專案是歐盟作為 EUREKA 研究專案資助的,它的名字通常稱為數位聲音廣播。EU-147 的研究期間是 1987 年到 1994 年。 到了 1991 年,就已經出現了兩個提案:MPEG-1 Audio Layer II(稱為 _Layer 2_)和 ASPEC(自適應頻譜感知熵編碼)。荷蘭飛利浦公司、法國 CCETT 和德國 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 提出的 Musicam 方法由於它的簡單、出錯時的穩定性以及在高品質壓縮時較少的計算量而被選中。基於子帶編碼的 Musicam 格式是確定 MPEG 音訊壓縮格式(取樣率、影格結構、資料頭、每影格採樣點)的一個關鍵因素。這項技術和它的設計思路完全融合到了 ISO MPEG Audio Layer I、II 以及後來的 Layer III(MP3)格式的定義中。在 Mussmann 教授(漢諾瓦大學)的主持下,標準的制定由 Leon van de Kerkhof(Layer I)和 Gerhard Stoll(Layer II)完成。 一個由荷蘭 Leon Van de Kerkhof、德國 Gerhard Stoll、法國 Yves-François Dehery 和德國 Karlheinz Brandenburg 組成的工作小組吸收了 Musicam 和 ASPEC 的設計思想,並添加了他們自己的設計思想從而開發出了 MP3,MP3 能夠在 128 位元速率單位達到 MP2 192kbit/s 音質。 所有這些演算法最終都在 1992 年成為了 MPEG 的第一個標準組 MPEG-1 的一部分,並且生成了 1993 年公布的國際標準 _ISO/IEC 11172-3_。MPEG 音訊上的更進一步的工作最終成為了 1994 年制定的第二個 MPEG 標準組 MPEG-2 標準的一部分,這個標準正式的稱呼是 1995 年首次公布的 _ISO/IEC 13818-3_。 編碼器的壓縮效率通常由位元率定義,因為壓縮率依賴於位數(bit depth)和輸入訊號的取樣率。然而,經常有產品使用 CD 參數(44,100 赫茲、兩個通道、每通道 16 位元或者稱為 2x16 位元)作為壓縮率參考,使用這個參考的壓縮率通常較高,這也說明了_壓縮率_對於失真壓縮存在的問題。 Karlheinz Brandenburg 使用 CD 媒介的蘇珊娜・薇佳的歌曲 _Tom's Diner_ 來評價 MP3 壓縮演算法。使用這首歌是因為這首歌的柔和、簡單旋律使得在回放時更容易聽到壓縮格式中的缺陷。一些人開玩笑地將 Suzanne Vega 稱為「MP3 之母」。來自於 EBU V3/SQAM 參考 CD 的更多一些嚴肅和 critical 音訊選段(鐘琴,三角鐵,手風琴,...)被專業音訊工程師用來評價 MPEG 音訊格式的主觀感受品質。 ### MP3 走向大眾 為了生成位相容的 MPEG Audio 檔案(Layer 1、Layer 2、Layer 3),ISO MPEG Audio 委員會成員用 C 語言開發的一個稱為 ISO 11172-5 的參考類比軟體。在一些非即時作業系統上它能夠演示第一款壓縮音訊基於 DSP 的即時硬體解碼。一些其他的 MPEG Audio 即時開發出來用於面向消費接收機和機上盒的數位廣播(無線電 DAB 和電視 DVB)。 後來,1994 年 7 月 7 日弗勞恩霍夫協會發布了第一個稱為 l3enc 的 MP3 編碼器。 Fraunhofer 開發組在 1995 年 7 月 14 日選定副檔名:".mp3"(以前副檔名是 ".bit")。使用第一款即時軟體 MP3 播放器 Winplay3(1995 年 9 月 9 日發布)許多人能夠在自己的個人電腦上編碼和回放 MP3 檔案。由於當時的硬碟相對較小(如 500MB),這項技術對於在電腦上儲存娛樂音樂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 MP2、MP3 與網際網路 1993 年 10 月,MPEG-1 Audio Layer II(_MPEG-1 Audio Layer 2_)檔案在網際網路上出現,它們經常使用 _Xing MPEG Audio Player_ 播放,後來又出現了 Tobias Bading 為 UNIX 開發的 MAPlay。MAPlay 於 1994 年 2 月 22 日首次發布,現在已經移植到微軟視窗平台上。 剛開始僅有的 MP2 編碼器產品是 Xing Encoder 和 CDDA2WAV,CDDA2WAV 是一個將 CD 音軌轉換成 WAV 格式的 CD 抓取器。 Internet Underground Music Archive(IUMA)通常被認為是線上音樂革命的鼻祖,IUMA 是網際網路上第一個高保真音樂網站,在 MP3 和網路流行之前它有數千首授權的 MP2 錄音。 從 1995 年上半年開始直到整個九十年代後期,MP3 開始在網際網路上蓬勃發展。MP3 的流行主要得益於如 Nullsoft 於 1997 年發布的 Winamp 和於 1999 年發布的 Napster,這樣的公司和軟體套件的成功,並且它們相互促進發展。這些程式使得普通使用者很容易地播放、製作、共享和收集 MP3 檔案。 關於 MP3 檔案的點對點技術檔案分享的爭論在最近幾年迅速蔓延 — 這主要是由於壓縮使得檔案分享成為可能,未經壓縮的檔案過於龐大難於共享。由於 MP3 檔案通過網際網路大量傳播,一些主要唱片廠商通過法律起訴 Napster 來保護它們的著作權(參見智慧財產權)。 如 ITunes Store 這樣的商業線上音樂發行服務通常選擇其他或者專有的支援數位版權管理(DRM)的音樂檔案格式以控制和限制數位音樂的使用。支援 DRM 的格式的使用是為了防止受著作權保護的素材免被侵犯著作權,但是大多數的保護機制都能被一些方法破解。這些方法能夠被電腦高手用來生成能夠自由複製的解鎖檔案。如果希望得到一個壓縮的音訊檔,這個錄製的音訊流必須進行壓縮且代價是音質的降低。 ## 位元率 位元率對於 MP3 檔案來說是可變的。總的原則是位元率越高則聲音檔案中包含的原始聲音資訊越多,這樣回放時聲音品質也越高。在 MP3 編碼的早期,整個檔案使用一個固定的位元率,稱為固定位元速率(CBR)。 MPEG-1 Layer 3 允許使用的位元率是 32、40、48、56、64、80、96、112、128、160、192、224、256 和 320 kbit/s,允許的採樣頻率是 32、44.1 和 48 千赫茲。44.1kHz 是最為經常使用的速度(與 CD 的採樣速率相同),128kbit/s 是事實上「好品質」的標準,儘管 320kbit/s 在 P2P 檔案分享網路上越來越受到歡迎。MPEG-2 和 [非正式的] MPEG-2.5 包括其他一些位元率:6、12、24、32、40、48、56、64、80、96、112、128、144、160kbit/s。 可變位元速率(VBR)也是可能的。MP3 檔案的中的音訊切分成有自己不同位元率的影格,這樣在檔案編碼的時候就可以動態地改變位元率。儘管在最初的實現中並沒有這項功能。VBR 技術現在音訊 / 影片編碼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項技術使得在聲音變化大的部分使用較大的位元率而在聲音變化小的部分使用較小的位元率成為可能。這個方法類似於聲音控制的磁帶錄音機不記錄靜止部分節省磁帶消耗。一些編碼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項技術。 高達 640kbit/s 的位元率可以使用 LAME 編碼器和自由格式來實現,但是由於它並非標準位元率之一,有些低階或早期的 MP3 播放器不能夠播放這些檔案。 ## MP3 的音訊品質 因為 MP3 是一種失真壓縮格式,它提供了多種不同「位元率」(bit rate)的選項 — 也就是用來表示每秒音訊所需的編碼資料位數。典型的速度介於 128kbps 和 320kbps(kbit/s)之間。與此對照的是,CD 上未經壓縮的音訊位元率是 1411.2 kbps(16 位元/採樣點 × 44100 採樣點/秒 × 2 聲道)。 使用較低位元率編碼的 MP3 檔案通常回放品質較低。使用過低的位元率,「壓縮失真(compression artifact)」(原始錄音中沒有的聲音)將會在回放時出現。說明壓縮噪聲的一個好例子是:壓縮歡呼的聲音;由於它的隨機性和急劇變化,所以編碼器的錯誤就會更明顯,並且聽起來就像回聲。 除了編碼檔案的位元率之外;MP3 檔案的品質,也與編碼器的品質以及編碼訊號的難度有關。使用優質編碼器編碼的普通訊號,一些人認為 128kbit/s 的 MP3 以及 44.1kHz 的 CD 採樣的音質近似於 CD 音質,同時得到了大約 11:1 的壓縮率。在許多情況下他們認為 MP3 音質不佳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其他一些聽眾或者換個環境(如在嘈雜的車中或者聚會上)他們又認為音質是可接受的。很顯然,MP3 編碼的瑕疵在低階音效卡或者揚聲器上比較不明顯,而在連接到電腦的高品質立體聲系統,尤其是使用高保真音響裝置或者高品質的耳機時則比較明顯。 弗勞恩霍夫協會(FhG)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下面的 MPEG-1 Layer 1/2/3 的壓縮率和資料速率用於比較: * Layer 1: 384 kbit/s,壓縮率 4:1 * Layer 2: 192 - 256 kbit/s,壓縮率 8:1-6:1 * Layer 3: 112 - 128 kbit/s,壓縮率 12:1-10:1 不同層面之間的差別是因為它們使用了不同的心理聲學模型導致的;Layer 1 的演算法相當簡單,所以透明編碼就需要更高的位元率。然而,由於不同的編碼器使用不同的模型,很難進行這樣的完全比較。 許多人認為所參照的速率,出於對 Layer 2 和 Layer 3 記錄的偏愛,而出現了嚴重扭曲。他們爭辯說實際的速率如下所列: * Layer 1: 384 kbit/s 優秀 * Layer 2: 256 - 384 kbit/s 優秀,224 - 256 kbit/s 很好,192 - 224 kbit/s 好 * Layer 3: 224 - 320 kbit/s 優秀,192 - 224 kbit/s 很好,128 - 192 kbit/s 好 當比較壓縮機制時,很重要的是要使用同等音質的編碼器。將新編碼器與基於過時技術甚至是帶有缺陷的舊編碼器比較可能會產生對於舊格式不利的結果。由於有損編碼會遺失資訊這樣一個現實,MP3 演算法通過建立人類聽覺總體特徵的模型儘量保證丟棄的部分不被人耳辨識出來(例如,由於 noise masking),不同的編碼器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實現這一點。 一些可能的編碼器: * Mike Cheng 在 1998 年早些時候首次開發的 LAME。與其他相比,它是一個完全遵循 GNU 寬通用公共許可證的 MP3 編碼器,它有良好的速度和音質,甚至對 MP3 技術的後繼版本形成了挑戰。 * 弗勞恩霍夫協會:有些編碼器不錯,有些有缺陷。 有許多的早期編碼器現在已經不再廣泛使用: * ISO dist10 * Xing * BladeEnc * ACM Producer Pro. 好的編碼器能夠在 128 到 160kbit/s 下達到可接受的音質,在 160 到 192kbit/s 下達到接近透明的音質。所以不在特定編碼器或者最好的編碼器話題內說 128kbit/s 或者 192kbit/s 下的音質是容易引起誤解的。一個好的編碼器在 128kbit/s 下生成的 MP3 有可能比一個不好的編碼器在 192kbit/s 下生成的 MP3 音質更好。另外,即使是同樣的編碼器同樣的檔案大小,一個不變位元率的 MP3 可能比一個變位元率的 MP3 音質要差很多。 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音訊訊號的品質是一個主觀判斷。安慰效果(Placebo effect)是很嚴重的,許多使用者聲明要有一定水準的透明度。許多使用者在 A/B 測試中都沒有通過,他們無法在更低的位元率下區分檔案。一個特定的位元率對於有些使用者來說是足夠的,對於另外一些使用者來說是不夠的。每個人的聲音感知可能有所不同,所以一個能夠滿足所有人的特定心理聲學模型並不明視訊記憶體在。僅僅改變試聽環境,如音訊播放系統或者環境可能就會顯現出失真壓縮所產生的音質降低。上面給出的數字只是大多數人的一個大致有效參考,但是在失真壓縮領域真正有效的壓縮過程品質測試手段就是試聽音訊結果。 如果你的目標是實現沒有品質損失的音訊檔或者用在演播室中的音訊檔,就應該使用無失真壓縮(Lossless)演算法,目前能夠將 16 位元 PCM 音訊資料壓縮到 38% 並且聲音沒有任何損失,這樣的無失真壓縮編碼有索尼 ATRAC Advanced Lossless、杜比實驗室 TrueHD、DTS (消歧義) Master Lossless Audio、MLP、索尼 Reality Audio、WavPack、Apple Lossless、TTA、FLAC、Windows Media Audio 9 Lossless(WMA)和 APE(Monkey's Audio)等等。 對於需要進行編輯、混合處理的音訊檔要儘量使用無失真格式,否則失真壓縮產生的誤差可能在處理後無法預測,多次編碼產生的損失將會混雜在一起,在處理之後進行編碼這些損失將會變得更加明顯。無失真壓縮在降低壓縮率的代價下能夠達到最好的結果。 一些簡單的編輯操作,如切掉音訊的部分片段,可以直接在 MP3 資料上操作而不需要重新編碼。對於這些操作來說,只要使用合適的軟體("mp3DirectCut" 和 "MP3Gain"),上面提到的問題可以不必考慮。 ## MP3 的設計限制 MP3 格式存有設計限制,即使使用更好的編碼器仍舊不能克服這些限制。一些新的壓縮格式如 Opus 等不再有這些限制。 按照技術術語,MP3 有如下一些限制: * 位元率最大是 320 kbit/s,時間解析度相對於變化迅速的訊號來說太低。 * 對於超過 15.5/15.8 kHz 的頻率沒有因數頻帶,即超過此頻率的聲音無法編碼在 MP3 內,從頻譜來看,15 kHz 以上的聲音全部消失了,而人耳的聽覺上限一般在 20 kHz。 * 採樣頻率最高為 48kHz,對於超過 48kHz 採樣頻率的音訊無法編碼在 MP3 內。 * 聯合立體聲(Joint stereo)是基於影格與影格完成的。 * 沒有定義編碼器/解碼器的整體時延,這就意味著 gapless playback 缺少一個正式的規定。 然而,即使有這些限制,一個經良好的調整 MP3 編碼器仍能夠提供與其他格式相提並論或更高的編碼品質。 ## MP3 音訊編碼 MPEG-1 標準中沒有 MP3 編碼器的一個精確規範,然而與此相反,解碼演算法和檔案格式卻進行了細緻的定義。人們設想編碼的實現是設計自己的適合去除原始音訊中部分資訊的演算法(或者是它在頻域中的改進的離散餘弦變換表示)。在編碼過程中,576 個時域樣本被轉換成 576 個頻域樣本,如果是瞬變訊號就使用 192 而不是 576 個採樣點,這是限制量化噪聲隨著隨瞬變訊號短暫擴散。 這是心理聲學的研究領域:人類主觀聲音感知。 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出現了許多不同的 MP3 編碼器,每種生成的聲音品質都不相同。有許多它們的比較結果,這樣一個潛在使用者很容易選擇合適的編碼器。需要記住的是高位元率編碼表現優秀的編碼器(如 LAME 這個在高位元率廣泛使用的編碼器)未必在低位元率的表現也同樣好。 ## MP3 音訊解碼 另一方面,解碼在標準中進行了細緻的定義。 多數解碼器是位元流,也就是說 MP3 檔案解碼出來的非壓縮輸出訊號將與標準文件中數學定義的輸出訊號一模一樣(在規定的數值修約誤差範圍內)。 MP3 檔案有一個標準的格式,這個格式就是包括 384、576、或者 1152 個採樣點(隨 MPEG 的版本和層不同而不同)的影格,並且所有的影格都有關聯的頭資訊(32 位元)和輔助資訊(9、17 或者 32 位元組,隨著 MPEG 版本和立體聲或者單連結的不同而不同)。頭和輔助資訊能夠幫助解碼器正確地解碼相關的霍夫曼編碼資料。 所以,大多數的解碼器比較幾乎都是完全基於它們的計算效率(例如,它們在解碼過程中所需要的記憶體或者中央處理器時間)。 ## ID3 和其他標籤 「標籤」是 MP3(或其他格式)中儲存的包含如標題、藝術家、唱片、音軌號或者其他關於 MP3 檔案資訊等添加到檔案的資料。最為流行的標準標籤格式目前是 ID3 ID3v1 和 ID3v2 標籤,最近的是 APE tag。 APEv2 最初是為 Musepack 開發的(參見 APEv2 規範)。APEv2 可以與 ID3 標籤在同一個檔案中共存,但是它也可以單獨使用。 ## 音量歸一化(normalization) 由於 CD 和其他各種各樣的音源都是在不同的音量下錄製的,在標籤中儲存檔案的音量資訊將是有用的,這樣的話回放時音量能夠進行動態調節。 人們已經提出了一些對 MP3 檔案增益進行編碼的標準。它們的設計思想是對音訊檔的音量(不是「峰值」音量)進行歸一化,這樣以保證在不同的連續音軌切換時音量不會有變化。 最流行最常用的儲存回放增益的解決方法是被簡單地稱作「播放增益(Replay Gain)」的方法。音軌的音量平均值和修剪資訊都存在元資料標籤中。 ## 授權和專利問題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在認可軟體專利的國家控制著 MPEG-1/2 Layer 3 專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授權,這些國家包括美國和日本,歐盟國家不包括在內。Thomson 積極地加強這些專利的保護。Thomson 已經在歐盟國家被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授予軟體專利,但是還不清楚它們是否會被那裡的司法所加強。 關於 Thomson 專利檔案、授權協定和費用的最新資訊請參考它們的網站 MP3Licensing.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在 1998 年 9 月,Fraunhofer Institute 向幾個 MP3 軟體開發者發去了一封信聲明「發布或者銷售編碼器或者解碼器」需要授權。這封信宣稱非經授權的產品「觸犯了 Fraunhofer 和 THOMSON 的專利權。製造、銷售或者發布使用 MPEG-2 Layer 3 標準或者我們專利的產品,你們需要從我們這裡獲得這些專利的授權協定。」 這些專利問題極大地減慢了未經授權的 MP3 軟體開發並且導致人們的注意力轉向開發和歡迎其他如 WMA 和 Vorbis 這樣的替代品。Windows 開發系統的製造商微軟公司從 MP3 轉向它們自有的 Windows Media 格式以避免與專利相關的授權問題。直到那些關鍵的專利過期之前,未經授權的編碼器和播放器在認可軟體專利的國家看起來都是非法的。 儘管有這些專利限制,「永恆」的 MP3 格式繼續向前發展;這種現象的原因看起來是由如下因素帶來的網路效應: * 熟悉這種格式,不知道有其他可選格式存在 * 這些可選格式沒有普遍地明顯超過 MP3 的優勢 * 大量的 MP3 格式音樂 * 大量的使用這種格式的不同軟體和硬體 * 沒有數位版權管理保護技術,這使得 MP3 檔案可以很容易地修改、複製和通過網路重新發布 * 大多數家庭使用者不知道或者不關心軟體專利爭端,通常這些爭端與他們個人用途而選用 MP3 格式無關 另外,專利持有人不願對於開源解碼器加強授權費用的徵收,這也帶來了許多免費 MP3 解碼器的發展。另外,儘管他們試圖阻止發布編碼器的二進制代碼,Thomson 已經宣布使用免費 MP3 編碼器的個人使用者將不需要支付費用。這樣,儘管專利費是許多公司打算使用 MP3 格式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對於使用者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這就帶來了這種格式的廣受歡迎。 Sisvel S.p.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和它的美國子公司 Audio MPEG, Inc. 以前曾經以侵犯 MP3 技術專利為由起訴 Thomson,但是那些爭端在 2005 年 11 月最終以 Sisvel 給 Thomson MP3 授權而結束。Motorola 最近也與 Audio MPEG 簽署了 MP3 的授權協定。由於 Thomson 和 Sisvel 都擁有他們聲稱編解碼器必需的單獨的專利,MP3 專利的法律狀態還不清晰。 ### 專利過期 與 MP3 相關的專利已於 2017 年 4 月 16 日全數過期。MP3 進入公有領域後,任何人使用皆無須付專利授權費。 ## 其他技術 有許多其他的有損音訊編解碼存在,其中包括: * MPEG-1/2 Audio Layer 2(MP2),MP3 的前輩; * Musepack,也稱作 Musepack(以前叫 MP+),由 MP2 衍生出來; * mp3PRO,Thomson Multimedia 的 MP3 和 SBR 的組合,適用於低位元速率壓縮,是 MP3 格式的升級版; * AAC,Apple 公司的 iTunes 音樂商店和 IPod 使用; * AC-3,杜比數位和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中使用; * Vorbis,Xiph.Org 基金會開發,自由軟體和沒有專利的編解碼器; * Speex,基於碼激勵線性預測的專門為語音和網際協定通話技術設計的自由軟體和無專利編解碼器; * Opus (音訊格式),Xiph.Org 基金會開發,是開放標準定義於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 RFC6716,有更低的延遲和更好的聲音壓縮率,希望用單一格式包含聲音和語音,取代 Speex 和 Vorbis; * AMR-WB+ 針對蜂窩電話和其他有限頻寬使用進行了最佳化的增強自適應多速寬頻編解碼器(Enhanced Adaptive Multi Rate WideBand codec); * ATRAC,索尼的 MD 使用; * QDesign,用於低速 QuickTime; * Windows Media Audio(WMA)來自於微軟公司; * RealNetworks 的 RealAudio,經常用於網站的流媒體。 MP2、MP3、mp3PRO、和 AAC 都是同一個技術家族中的成員,並且都是基於大致類似的心理聲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擁有許多涵蓋這些編解碼器所用技術的基本專利,杜比實驗室、索尼、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和 AT&T 擁有其他一些關鍵專利。 在網際網路上有一些其他無損音訊壓縮方法。儘管它們與 MP3 不同,它們是其他壓縮機制的優秀範例,它們包括: * FLAC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 Monkey's Audio(APE) * SHN,也稱為 Shorten * TTA * WavPack * Apple Lossless * MPEG-4 ALS 聽覺測試試圖找出特定位元率下的最好品質的有損音訊編解碼。在 128kbit/s 下,AAC、MPC、WMA Pro 和 OGG Vorbis 效能持平處於領先位置,LAME MP3 稍微落後。在 64kbit/s 下,AAC-HE 和 mp3pro 少許領先於其他編解碼器。在超過 128kbit/s 下,多數聽眾聽不出它們之間有明顯差別。什麼是「CD 音質」也是很主觀的:對於一些人來說 128kbit/s 的 MP3 就足夠了,而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必須是 200kbit/s 以上的位元率。 儘管如 WMA 和 RealAudio 這些新的編解碼器的支持者宣稱它們各自的演算法能夠在 64kbit/s 達到 CD 音質,聽覺測試卻顯示了不同的結果;不過這些編解碼器在 64kbit/s 的音質明顯超過同樣位元率下 MP3 的音質。開源的 Vorbis 的開發者也宣稱它們的演算法超過了 MP3、RealAudio 和 WMA 的音質,上面提到的聽覺測試證實了這種說法。Thomson 宣稱它的 mp3PRO 在 64kbit/s 達到了 CD 音質,但是測試者報告說 64kbit/s 的 mp3Pro 檔案與 112kbit/s 的 MP3 檔案音質類似,但是直到 80kbit/s 時它才能接近 CD 音質。 專門為 MPEG-1/2 影片(VCD/DVD)設計 / 最佳化的 MP3 總體上在低於 48kbit/s 的單聲道資料和低於 80kbit/s 的立體聲上表現不佳。 ## 參考文獻 ## 參見 * 隨身碟 * ID3 * MP3 Surround * MP3 部落格 * OTRCAT * Joint stereo * 數位音訊播放器 - 媒體播放器 * 數位音樂下載 * 軟體著作權 * Comparison of audio codecs * Dmusic * IPod * LAME
null
30,814
2023-05-02T16:00:06Z
76,762,655
.mp3
630,109
<p><b>MP4</b>或稱<b>MPEG-4第14部分</b>(英語:MPEG-4 Part 14)是一種標準的數位多媒體容器格式。MPEG-4第14部分的副檔名為<code><b>.mp4</b></code>,以儲存數位音訊及數位影片為主,但也可以儲存字幕和靜止圖像。因其可容納支援位元流的視訊流(如進階視訊編碼),為串流媒體。 </p><p>雖然攜帶式媒體播放器有時會稱作「MP4播放器」,但並不僅限於播放MP4格式的影片,有些也可以播放AMV、MKV或其他影片格式。 </p><p>副檔名為<code>.flv</code>或<code>.f4v</code>並同樣基於<span data-orig-title="ISO基礎媒體文件格式(MPEG-4第12部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PEG-4 Part 12"><span>ISO基礎媒體檔案格式(MPEG-4第12部分)</span></span>的Flash視訊格式與MPEG-4第14部分極為相似,多數情況下直接變更副檔名為<code>.mp4</code>也能夠正常播放。 </p> <h2><span id=".E7.89.88.E6.9C.AC"></span><span id="版本">版本</span></h2> <h2><span id=".E6.89.A9.E5.B1.95.E5.90.8D"></span><span id="扩展名">副檔名</span></h2> <p>雖然被官方標準定義的唯一副檔名是<code>.mp4</code>,但第三方通常會使用各種副檔名來指示檔案的內容: </p> <ul><li>同時擁有音訊視訊的MPEG-4檔案通常使用標準副檔名<code>.mp4</code></li> <li>僅有音訊的MPEG-4檔案會使用<code>.m4a</code>副檔名,對於不受保護的內容更是如此 <ul><li>通過iTunes Store銷售的被數位版權管理加密的僅擁有音訊流的MPEG-4檔案會使用<code>.m4p</code>作為副檔名</li> <li>包含章節標記,圖像和超連結的有聲讀物、Podcast檔案或是元資料會使用<code>.m4b</code>作為副檔名,但有時候也會使用<code>.m4a</code>作為副檔名。使用<code>.m4a</code>副檔名的檔案不能使用書籤來記錄播放位置,而使用<code>.m4b</code>副檔名的就可以做到這一點</li> <li>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使用MPEG-4音訊作為其電話鈴聲,但副檔名為<code>.m4r</code>而不是<code>.m4a</code></li></ul></li> <li>原始的MPEG-4視訊流會使用<code>.m4v</code>副檔名,但該副檔名也被用於僅有視訊流的MPEG-4檔案</li> <li>移動電話使用3GP視訊格式(MPEG-4 第12部分,又被稱為MPEG-4/JPEG2000基本媒體檔案格式),它類似於MP4格式但使用<code>.3gp</code>或是<code>.3g2</code>副檔名,該格式還儲存非MPEG-4數據(如AMR,TX3G)</li></ul><h2><span id=".E6.95.B8.E6.93.9A.E6.B5.81"></span><span id="數據流">數據流</span></h2> <p>大部分數據可以通過專用數據流嵌入到MP4檔案中,因此MP4檔案中包含了一個單獨的用於儲存流資訊的軌道。已註冊的用於MPEG-4 第14部分的編解碼器已經在MP4註冊機構的網站上列出,但其中依舊有部分格式沒有得到大多數MP4播放器的支援,目前得到廣泛支援的編解碼器或數據流格式有: </p> <ul><li>視訊格式:高效率視訊編碼(H.265/HEVC/MPEG-H第2部分)、進階視訊編碼(H.264/AVC/MPEG-4第10部分)和<span data-orig-title="可視化MPEG-4(MPEG-4第2部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PEG-4 Part 2"><span>可視化MPEG-4(MPEG-4第2部分)</span></span></li></ul><dl><dd>新加入的視訊格式:RV60(RealVideo HD/RMHD)、VP9等</dd> <dd>被淘汰的視訊格式:H.263、H.262(MPEG-2第2部分)、MPEG-1和H.261</dd></dl><ul><li>音訊格式:進階音訊編碼(AAC)</li></ul><dl><dd>同時也相容所有<span data-orig-title="MPEG-4第三部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PEG-4 Part 3"><span>MPEG-4第三部分</span></span>中指定的音訊物件類型,例如音訊無失真編碼(MPEG-4 ALS)、<span data-orig-title="可擴展無失真編碼(MPEG-4 SL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PEG_4_SLS"><span>可擴展無失真編碼(MPEG-4 SLS)</span></span>、碼激勵線性預測(CELP)、MPEG-1或MPEG-2 音訊層III(MP3)、MPEG-1 音訊層II(MP2)、<span data-orig-title="MPEG-1 音频层I(MP1)"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PEG-1 Audio Layer I"><span>MPEG-1 音訊層I(MP1)</span></span></dd> <dd>此外也可相容在MP4序號產生器構網站上所註冊過的音訊格式,如蘋果無失真音訊編碼(ALAC)、Opus、AC-3等</dd></dl><ul><li>字幕格式:<span data-orig-title="MPEG-4定時文本(3GPP定時文本/MPEG-4第17部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PEG-4 Part 17"><span>MPEG-4定時文字(3GPP定時文字/MPEG-4第17部分)</span></span>和DVD字幕(<code>.sub</code>和<code>.idx</code>)</li></ul><h2><span id=".E5.85.83.E6.95.B8.E6.93.9A"></span><span id="元數據">元資料</span></h2> <p>MP4檔案不僅可以包含由格式標準定義的元資料,還可包含遵從可延伸元資料平台(XMP)標準的元資料。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影片轉換軟體</li> <li>RFC 4337 - <i>MIME Type Registration for MPEG-4</i></li></ul>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4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25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53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22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8964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12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8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1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51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57353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8.05% 1098.022 6 Template:Navbox 100.00% 1016.207 1 -total 42.56% 432.496 1 Template:ISO 38.27% 388.926 200 Template:Tsl 34.07% 346.178 1 Template:多媒體壓縮格式 18.48% 187.790 92 Template:绿链 8.42% 85.568 1 Template:NoteTA 4.70% 47.776 1 Template:Otheruses 4.36% 44.274 1 Template:Reflist 4.31% 43.848 1 Template:Hatnote -->
**MP4** 或稱 **MPEG-4 第 14 部分**(英語:MPEG-4 Part 14)是一種標準的數位多媒體容器格式。MPEG-4 第 14 部分的副檔名為 `**.mp4**`,以儲存數位音訊及數位影片為主,但也可以儲存字幕和靜止圖像。因其可容納支援位元流的視訊流(如進階視訊編碼),為串流媒體。 雖然攜帶式媒體播放器有時會稱作「MP4 播放器」,但並不僅限於播放 MP4 格式的影片,有些也可以播放 AMV、MKV 或其他影片格式。 副檔名為 `.flv` 或 `.f4v` 並同樣基於 ISO 基礎媒體檔案格式(MPEG-4 第 12 部分)的 Flash 視訊格式與 MPEG-4 第 14 部分極為相似,多數情況下直接變更副檔名為 `.mp4` 也能夠正常播放。 ## 版本 ## 副檔名 雖然被官方標準定義的唯一副檔名是 `.mp4`,但第三方通常會使用各種副檔名來指示檔案的內容: * 同時擁有音訊視訊的 MPEG-4 檔案通常使用標準副檔名 `.mp4` * 僅有音訊的 MPEG-4 檔案會使用 `.m4a` 副檔名,對於不受保護的內容更是如此 * 通過 iTunes Store 銷售的被數位版權管理加密的僅擁有音訊流的 MPEG-4 檔案會使用 `.m4p` 作為副檔名 * 包含章節標記,圖像和超連結的有聲讀物、Podcast 檔案或是元資料會使用 `.m4b` 作為副檔名,但有時候也會使用 `.m4a` 作為副檔名。使用 `.m4a` 副檔名的檔案不能使用書籤來記錄播放位置,而使用 `.m4b` 副檔名的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 蘋果公司的 iPhone 手機使用 MPEG-4 音訊作為其電話鈴聲,但副檔名為 `.m4r` 而不是 `.m4a` * 原始的 MPEG-4 視訊流會使用 `.m4v` 副檔名,但該副檔名也被用於僅有視訊流的 MPEG-4 檔案 * 移動電話使用 3GP 視訊格式(MPEG-4 第 12 部分,又被稱為 MPEG-4/JPEG2000 基本媒體檔案格式),它類似於 MP4 格式但使用 `.3gp` 或是 `.3g2` 副檔名,該格式還儲存非 MPEG-4 數據(如 AMR,TX3G) ## 數據流 大部分數據可以通過專用數據流嵌入到 MP4 檔案中,因此 MP4 檔案中包含了一個單獨的用於儲存流資訊的軌道。已註冊的用於 MPEG-4 第 14 部分的編解碼器已經在 MP4 註冊機構的網站上列出,但其中依舊有部分格式沒有得到大多數 MP4 播放器的支援,目前得到廣泛支援的編解碼器或數據流格式有: * 視訊格式:高效率視訊編碼(H.265/HEVC/MPEG-H 第 2 部分)、進階視訊編碼(H.264/AVC/MPEG-4 第 10 部分)和可視化 MPEG-4(MPEG-4 第 2 部分)   : 新加入的視訊格式:RV60(RealVideo HD/RMHD)、VP9 等   : 被淘汰的視訊格式:H.263、H.262(MPEG-2 第 2 部分)、MPEG-1 和 H.261 * 音訊格式:進階音訊編碼(AAC)   : 同時也相容所有 MPEG-4 第三部分中指定的音訊物件類型,例如音訊無失真編碼(MPEG-4 ALS)、可擴展無失真編碼(MPEG-4 SLS)、碼激勵線性預測(CELP)、MPEG-1 或 MPEG-2 音訊層 III(MP3)、MPEG-1 音訊層 II(MP2)、MPEG-1 音訊層 I(MP1)   : 此外也可相容在 MP4 序號產生器構網站上所註冊過的音訊格式,如蘋果無失真音訊編碼(ALAC)、Opus、AC-3 等 * 字幕格式:MPEG-4 定時文字(3GPP 定時文字 / MPEG-4 第 17 部分)和 DVD 字幕(`.sub` 和 `.idx`) ## 元資料 MP4 檔案不僅可以包含由格式標準定義的元資料,還可包含遵從可延伸元資料平台(XMP)標準的元資料。 ## 外部連結 * 影片轉換軟體 * RFC 4337 - _MIME Type Registration for MPEG-4_
null
5,672
2023-04-23T19:19:24Z
76,725,329
.mp4
5,867,678
<p><b>基於HTTP的動態自適應流</b>(英語:<span lang="en"><b>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b></span>,縮寫<b>DASH</b>,也稱<b>MPEG-DASH</b>)是一種自適應位元速率串流技術,使高品質串流媒體可以通過傳統的HTTP網路伺服器以網際網路傳遞。類似蘋果公司的HTTP Live Streaming(HLS)方案,MPEG-DASH會將內容分解成一系列小型的基於HTTP的檔案片段,每個片段包含很短長度的可播放內容,而內容總長度可能長達數小時(例如電影或體育賽事直播)。內容將被製成多種位元速率的備選片段,以提供多種位元速率的版本供選用。當內容被MPEG-DASH客戶端回放時,客戶端將根據當前網路條件自動選擇下載和播放哪一個備選方案。客戶端將選擇可及時下載的最高位元速率片段進行播放,從而避免播放卡頓或重新緩衝事件。也因如此,MPEG-DASH客戶端可以無縫適應不斷變化的網路條件並提供高品質的播放體驗,擁有更少的卡頓與重新緩衝發生率。 </p><p>MPEG-DASH是首個基於HTTP的自適應位元速率串流解決方案,它也是一項國際標準。MPEG-DASH不應該與傳輸協定混淆——MPEG-DASH使用TCP傳輸協定。 </p><p>MPEG-DASH使用現有的HTTP網路伺服器基礎設施。它允許如網際網路電視、電視機上盒、桌上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消費通過網際網路傳送的多媒體內容(如影片、電視、廣播等),並可應對變動的網際網路接收條件。自適應流解決方案的標準化是為向市場提供信心,使該解決方案可以用於通用部署,抗衡類似但更專有的解決方案,如微軟Smooth Streaming與Adobe的HDS。 </p><p>不同於HLS、HDS和Smooth Streaming,DASH不關心編解碼器,因此它可以接受任何<span data-orig-title="编码格式"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ideo coding format"><span>編碼格式</span></span>編碼的內容,如H.265、H.264、VP9等。</p> <h2><span id=".E6.A0.87.E5.87.86.E5.8C.96"></span><span id="标准化">標準化</span></h2> <p>MPEG-DASH技術在MPEG之下開發。對DASH的工作始於2010年。2011年1月,它成為一項國際標準草案,並在2011年11月成為國際標準。MPEG-DASH標準已於2012年4月發布為ISO/IEC 23009-1:20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DASH是一項與Adobe Systems HTTP Dynamic Streaming、蘋果公司HTTP Live Streaming(HLS)微軟Smooth Streaming相關的技術。DASH基於3GPP第9版中的Adaptive HTTP streaming(AHS)和<span data-orig-title="Open IPTV Forum"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pen IPTV Forum"><span>Open IPTV Forum</span></span> Release 2中的HTTP Adaptive Streaming(HAS)。作為與MPEG協同運作的一部分,3GPP Release 10採用DASH(具有特定的編解碼器和操作模式)用於無線網路。</p><p>DASH行業論壇(<span data-orig-title="DASH-IF"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SH-IF"><span>DASH-IF</span></span>)進一步促進和催化了MPEG-DASH的採用,並幫助將其從規範轉變為實際業務。主要的串流媒體和媒體公司,包括微軟、Netflix、Google、愛立信、三星、Adobe等都在實際業務中嘗試使用,並為不同使用環境建立了DASH使用指南。 </p><p>MPEG-DASH也被整合在其他標準中,例如HbbTV中的MPEG-DASH支援(截至1.5版本)。</p> <h2><span id=".E6.A6.82.E8.BF.B0"></span><span id="概述">概述</span></h2> <p>DASH是一項自適性串流技術,其將多媒體檔案分割為一個或多個片段,並使用超文字傳輸協定傳遞給客戶端。 媒體演示描述(MPD)描述片段資訊(計時、統一資源定位符,以及媒體特徵,例如影片解析度和位元速率),並且可以根據使用環境以不同的方式組織,例如SegmentList, SegmentTemplate, SegmentBase和SegmentTimeline。 片段可以包含任何媒體資料,但是規範提供了與兩種容器類型一起使用的特定指導和格式:<span data-orig-title="ISO基础媒体文件格式"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SO base media file format"><span>ISO基礎媒體檔案格式</span></span>(例如MP4檔案格式)或MPEG-2傳輸流。 </p><p>DASH不關心音訊/影片的編解碼器。多媒體檔案通常有一種或多種表示(即不同解析度或位元速率版本),並可基於不同的網路條件、裝置功能和使用者偏好進行選擇,達到自適性串流和<span data-orig-title="Fairness_measure#QoE_fairnes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airness_measure#QoE_fairness"><span>QoE (Quality of Experience) fairness</span></span>。DASH也與底層的應用層協定無關,因此可以配合任何協定中使用。例如,基於<span data-orig-title="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span>CCN</span></span>的DASH。</p><p>2015年7月27日,MPEG LA宣布呼籲與MPEG-DASH相關的專利,以便為該技術建立一個專利池。</p> <h2><span id=".E5.AE.9E.E7.8E.B0"></span><span id="实现">實現</span></h2> <p>通過ExoPlayer,MPEG-DASH在Android上可原生使用,如三星智慧型電視2012+、LG智慧型電視2012+、索尼電視2012+、飛利浦NetTV 4.1+、松下Viera 2013+和Chromecast。YouTube以及Netflix已經支援MPEG-DASH,並且可使用多種MPEG-DASH播放器。</p><p>中國大陸方面,bilibili已經支援MPEG-DASH。 </p><p>雖然HTML5不直接支援MPEG-DASH,但是已有一些MPEG-DASH的JavaScript實現允許在網頁瀏覽器中通過HTML5 Media Source Extensions(MSE)使用MPEG-DASH。另有其他JavaScript實現,如bitdash播放器支援使用HTML5加密媒體擴充播放有DRM的MPEG-DASH。當WebGL結合使用,MPEG-DASH基於HTML5的自適應位元速率流還可實現360°影片的即時和按需的高效串流傳輸。</p> <h3><span id=".E5.AE.A2.E6.88.B7.E7.AB.AF.E5.92.8C.E7.A8.8B.E5.BA.8F.E5.BA.93"></span><span id="客户端和程序库">客戶端和程式庫</span></h3> <ul><li>Dash.js是Dash行業論壇官方參考和生產播放器。</li> <li>Shaka是出自Google的開源dash播放器。</li> <li>VLC多媒體播放器3.0將為MP4/MPEG和即時串流媒體發布一個新客戶端外掛程式。</li> <li>跨平台FOSS多媒體框架GStreamer自從至少1.4版本以來支援MPEG-DASH和WebM DASH。</li> <li>開源程式庫libdash獨立於平台,可在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行動平台上執行。</li> <li>bitmovin為HTML5和Flash提供了bitdash MPEG-DASH播放器。</li> <li>THEOplay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目前正在尋找夥伴來測試他們的MPEG-DASH影片播放器。</li> <li>Viblast Player支援HTML5中的MPEG-DASH,並為iOS和Android提供SDK。</li> <li>巴黎電信學院中GPAC的OSMO4支援MPEG-DASH。</li> <li>克拉根福大學ITEC中的DASH-JS支援MPEG-DASH。</li> <li>Radiant Media Player支援HTML5中的MPEG-DASH(DASH264和WebM DASH)。</li> <li>Videogular是AngularJS面向桌面和行動平台提供的一個影片應用框架,AngularJS為HTML5提供的影片播放器</li> <li>libndas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一個開源(Apache許可證)的C++程式庫,提供構建一個全功能MPEG-DASH媒體播放器所需的所有功能(不包括解碼/彩現影格到顯示器)。</li></ul><h3><span id=".E6.9C.8D.E5.8A.A1.E5.99.A8"></span><span id="服务器">伺服器</span></h3> <p>請注意,除了Live Streaming外,DASH內容不需要伺服器的特定支援。 </p> <ul><li><span data-orig-title="Brightcove"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ightcove"><span>Brightcove</span></span> <span data-orig-title="Zencoder"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Zencoder"><span>Zencoder</span></span>已支援MPEG-DASH transmuxing/transcoding。</li> <li><span data-orig-title="Elemental Technologie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lemental Technologies"><span>Elemental Technologies</span></span>影片處理解決方案支援DASH。</li> <li><span data-orig-title="Helix Universal Server"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elix Universal Server"><span>Helix Universal Server</span></span>已支援各種模式下的DASH。</li> <li>nginx-rtmp-module支援生成MPEG-DASH即時流。但在1.2.0版本以前,只能使用dash.js的修改版本和bitdash播放。</li> <li>nginx-ts-module支援即時MPEG-DASH</li> <li><span data-orig-title="Nimble Streamer"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imble Streamer"><span>Nimble Streamer</span></span>有即時和點播MPEG-DASH的支援。對點播來說,它支援H.265和H.264編解碼器</li> <li><span data-orig-title="Unified Origin"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nified Streaming Platform"><span>Unified Origin</span></span>支援MPEG-DASH。</li></ul><h3><span id=".E6.9C.8D.E5.8A.A1"></span><span id="服务">服務</span></h3> <ul><li>Amazon Web Services Elastic Transcod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已支援MPEG-DASH。</li> <li>Level 3通信 CDN支援DASH。</li> <li>Akamai CDN支援DASH。</li> <li>Amazon CloudFront CDN支援DASH。</li> <li>Azure Media Services平台已支援MPEG-DASH。</li> <li><span data-orig-title="bitmovin"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itmovin"><span>bitmovin</span></span>提供的雲轉碼服務bitcodin.com支援MPEG-DASH。</li> <li><span data-orig-title="Limelight Network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imelight Networks"><span>Limelight Networks</span></span> CDN支援DASH。</li> <li><span data-orig-title="Tata Communication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ata Communications"><span>Tata Communications</span></span> CDN支援DASH。</li> <li><span data-orig-title="StreamRoo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reamRoot"><span>StreamRoot</span></span>的混合CDN模型支援MPEG-DASH。</li> <li>ScaleEngine Video CDN支援DASH。</li></ul><h3><span id=".E5.86.85.E5.AE.B9.E7.94.9F.E6.88.90.E5.99.A8"></span><span id="内容生成器">內容生成器</span></h3> <ul><li>ITEC的DASHEncoder。</li> <li>MP4Box及其來自Telecom ParisTech的GPAC的多媒體框架</li> <li>巴黎電訊的dashcast支援MPEG-DASH即時流</li> <li>MediaGoom MPEG-DASH Packager</li> <li>Bento4開源工具和SDK</li></ul><h3><span id=".E5.85.B6.E4.BB.96"></span><span id="其他">其他</span></h3> <ul><li>ITEC為MPEG-DASH媒體演示描述(MPD)檔案提供驗證服務</li> <li>Alpen-Adria克拉根福大學的資訊科技研究所(ITEC)、巴黎電信學院GPAC小組和Digital TV Labs已提供多個DASH資料集。</li> <li>BBC有DASH測試流,包括基於HTTP/2的DASH。</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MPEG-DASH Standar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ASH subscription mailing li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ASH research at Alpen-Adria Universität Klagenfurt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4-03</li> <li>Mailing list of the open-source DASH client library libdash</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6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5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72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0006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8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421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8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581143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81.279 1 -total 43.07% 250.364 1 Template:Reflist 28.80% 167.433 48 Template:Cite_web 20.25% 117.728 1 Template:Lang-en 11.46% 66.598 1 Template:校对翻译 11.04% 64.150 1 Template:NoteTA 10.84% 63.009 1 Template:Ambox 7.57% 43.974 2 Template:Cite_news 5.37% 31.220 15 Template:Tsl 2.45% 14.213 1 Template:Le -->
**基於 HTTP 的動態自適應流**(英語:**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縮寫 **DASH**,也稱 **MPEG-DASH**)是一種自適應位元速率串流技術,使高品質串流媒體可以通過傳統的 HTTP 網路伺服器以網際網路傳遞。類似蘋果公司的 HTTP Live Streaming(HLS)方案,MPEG-DASH 會將內容分解成一系列小型的基於 HTTP 的檔案片段,每個片段包含很短長度的可播放內容,而內容總長度可能長達數小時(例如電影或體育賽事直播)。內容將被製成多種位元速率的備選片段,以提供多種位元速率的版本供選用。當內容被 MPEG-DASH 客戶端回放時,客戶端將根據當前網路條件自動選擇下載和播放哪一個備選方案。客戶端將選擇可及時下載的最高位元速率片段進行播放,從而避免播放卡頓或重新緩衝事件。也因如此,MPEG-DASH 客戶端可以無縫適應不斷變化的網路條件並提供高品質的播放體驗,擁有更少的卡頓與重新緩衝發生率。 MPEG-DASH 是首個基於 HTTP 的自適應位元速率串流解決方案,它也是一項國際標準。MPEG-DASH 不應該與傳輸協定混淆 ——MPEG-DASH 使用 TCP 傳輸協定。 MPEG-DASH 使用現有的 HTTP 網路伺服器基礎設施。它允許如網際網路電視、電視機上盒、桌上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消費通過網際網路傳送的多媒體內容(如影片、電視、廣播等),並可應對變動的網際網路接收條件。自適應流解決方案的標準化是為向市場提供信心,使該解決方案可以用於通用部署,抗衡類似但更專有的解決方案,如微軟 Smooth Streaming 與 Adobe 的 HDS。 不同於 HLS、HDS 和 Smooth Streaming,DASH 不關心編解碼器,因此它可以接受任何編碼格式編碼的內容,如 H.265、H.264、VP9 等。 ## 標準化 MPEG-DASH 技術在 MPEG 之下開發。對 DASH 的工作始於 2010 年。2011 年 1 月,它成為一項國際標準草案,並在 2011 年 11 月成為國際標準。MPEG-DASH 標準已於 2012 年 4 月發布為 ISO/IEC 23009-1:20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ASH 是一項與 Adobe Systems HTTP Dynamic Streaming、蘋果公司 HTTP Live Streaming(HLS)微軟 Smooth Streaming 相關的技術。DASH 基於 3GPP 第 9 版中的 Adaptive HTTP streaming(AHS)和 Open IPTV Forum Release 2 中的 HTTP Adaptive Streaming(HAS)。作為與 MPEG 協同運作的一部分,3GPP Release 10 採用 DASH(具有特定的編解碼器和操作模式)用於無線網路。 DASH 行業論壇(DASH-IF)進一步促進和催化了 MPEG-DASH 的採用,並幫助將其從規範轉變為實際業務。主要的串流媒體和媒體公司,包括微軟、Netflix、Google、愛立信、三星、Adobe 等都在實際業務中嘗試使用,並為不同使用環境建立了 DASH 使用指南。 MPEG-DASH 也被整合在其他標準中,例如 HbbTV 中的 MPEG-DASH 支援(截至 1.5 版本)。 ## 概述 DASH 是一項自適性串流技術,其將多媒體檔案分割為一個或多個片段,並使用超文字傳輸協定傳遞給客戶端。 媒體演示描述(MPD)描述片段資訊(計時、統一資源定位符,以及媒體特徵,例如影片解析度和位元速率),並且可以根據使用環境以不同的方式組織,例如 SegmentList, SegmentTemplate, SegmentBase 和 SegmentTimeline。 片段可以包含任何媒體資料,但是規範提供了與兩種容器類型一起使用的特定指導和格式:ISO 基礎媒體檔案格式(例如 MP4 檔案格式)或 MPEG-2 傳輸流。 DASH 不關心音訊 / 影片的編解碼器。多媒體檔案通常有一種或多種表示(即不同解析度或位元速率版本),並可基於不同的網路條件、裝置功能和使用者偏好進行選擇,達到自適性串流和 QoE (Quality of Experience) fairness。DASH 也與底層的應用層協定無關,因此可以配合任何協定中使用。例如,基於 CCN 的 DASH。 2015 年 7 月 27 日,MPEG LA 宣布呼籲與 MPEG-DASH 相關的專利,以便為該技術建立一個專利池。 ## 實現 通過 ExoPlayer,MPEG-DASH 在 Android 上可原生使用,如三星智慧型電視 2012+、LG 智慧型電視 2012+、索尼電視 2012+、飛利浦 NetTV 4.1+、松下 Viera 2013 + 和 Chromecast。YouTube 以及 Netflix 已經支援 MPEG-DASH,並且可使用多種 MPEG-DASH 播放器。 中國大陸方面,bilibili 已經支援 MPEG-DASH。 雖然 HTML5 不直接支援 MPEG-DASH,但是已有一些 MPEG-DASH 的 JavaScript 實現允許在網頁瀏覽器中通過 HTML5 Media Source Extensions(MSE)使用 MPEG-DASH。另有其他 JavaScript 實現,如 bitdash 播放器支援使用 HTML5 加密媒體擴充播放有 DRM 的 MPEG-DASH。當 WebGL 結合使用,MPEG-DASH 基於 HTML5 的自適應位元速率流還可實現 360° 影片的即時和按需的高效串流傳輸。 ### 客戶端和程式庫 * Dash.js 是 Dash 行業論壇官方參考和生產播放器。 * Shaka 是出自 Google 的開源 dash 播放器。 * VLC 多媒體播放器 3.0 將為 MP4/MPEG 和即時串流媒體發布一個新客戶端外掛程式。 * 跨平台 FOSS 多媒體框架 GStreamer 自從至少 1.4 版本以來支援 MPEG-DASH 和 WebM DASH。 * 開源程式庫 libdash 獨立於平台,可在 Android、iOS、Windows Phone 等行動平台上執行。 * bitmovin 為 HTML5 和 Flash 提供了 bitdash MPEG-DASH 播放器。 * THEOplay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目前正在尋找夥伴來測試他們的 MPEG-DASH 影片播放器。 * Viblast Player 支援 HTML5 中的 MPEG-DASH,並為 iOS 和 Android 提供 SDK。 * 巴黎電信學院中 GPAC 的 OSMO4 支援 MPEG-DASH。 * 克拉根福大學 ITEC 中的 DASH-JS 支援 MPEG-DASH。 * Radiant Media Player 支援 HTML5 中的 MPEG-DASH(DASH264 和 WebM DASH)。 * Videogular 是 AngularJS 面向桌面和行動平台提供的一個影片應用框架,AngularJS 為 HTML5 提供的影片播放器 * libndas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一個開源(Apache 許可證)的 C++ 程式庫,提供構建一個全功能 MPEG-DASH 媒體播放器所需的所有功能(不包括解碼 / 彩現影格到顯示器)。 ### 伺服器 請注意,除了 Live Streaming 外,DASH 內容不需要伺服器的特定支援。 * Brightcove Zencoder 已支援 MPEG-DASH transmuxing/transcoding。 * Elemental Technologies 影片處理解決方案支援 DASH。 * Helix Universal Server 已支援各種模式下的 DASH。 * nginx-rtmp-module 支援生成 MPEG-DASH 即時流。但在 1.2.0 版本以前,只能使用 dash.js 的修改版本和 bitdash 播放。 * nginx-ts-module 支援即時 MPEG-DASH * Nimble Streamer 有即時和點播 MPEG-DASH 的支援。對點播來說,它支援 H.265 和 H.264 編解碼器 * Unified Origin 支援 MPEG-DASH。 ### 服務 * Amazon Web Services Elastic Transcod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已支援 MPEG-DASH。 * Level 3 通信 CDN 支援 DASH。 * Akamai CDN 支援 DASH。 * Amazon CloudFront CDN 支援 DASH。 * Azure Media Services 平台已支援 MPEG-DASH。 * bitmovin 提供的雲轉碼服務 bitcodin.com 支援 MPEG-DASH。 * Limelight Networks CDN 支援 DASH。 * Tata Communications CDN 支援 DASH。 * StreamRoot 的混合 CDN 模型支援 MPEG-DASH。 * ScaleEngine Video CDN 支援 DASH。 ### 內容生成器 * ITEC 的 DASHEncoder。 * MP4Box 及其來自 Telecom ParisTech 的 GPAC 的多媒體框架 * 巴黎電訊的 dashcast 支援 MPEG-DASH 即時流 * MediaGoom MPEG-DASH Packager * Bento4 開源工具和 SDK ### 其他 * ITEC 為 MPEG-DASH 媒體演示描述(MPD)檔案提供驗證服務 * Alpen-Adria 克拉根福大學的資訊科技研究所(ITEC)、巴黎電信學院 GPAC 小組和 Digital TV Labs 已提供多個 DASH 資料集。 * BBC 有 DASH 測試流,包括基於 HTTP/2 的 DASH。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MPEG-DASH Standar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ASH subscription mailing li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ASH research at Alpen-Adria Universität KlagenfurtArchive.is 的存檔,存檔日期 2013-04-03 * Mailing list of the open-source DASH client library libdash
null
28,067
2023-04-23T19:19:31Z
63,835,681
.mpd
290,157
<p><b>.mq</b>為法國海外領地馬提尼克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7年3月28日啟用。該域名的二級域名已關閉註冊。僅有少數馬提尼克網站使用該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q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ediaserv's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0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0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53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127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55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30365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5.249 1 -total 69.64% 317.053 1 Template:CcTLD 69.08% 314.483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5.25% 251.51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6.98% 122.840 1 Template:Rtl-lang 16.05% 73.074 9 Template:Lang 14.79% 67.32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2.27% 55.855 1 Template:Reflist 11.89% 54.144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11.05% 50.303 1 Template:Infobox -->
**.mq** 為法國海外領地馬提尼克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7 年 3 月 28 日啟用。該域名的二級域名已關閉註冊。僅有少數馬提尼克網站使用該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q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ediaserv's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735
2023-05-04T22:53:00Z
68,642,860
.mq
290,158
<p><b>.mr</b>為茅利塔尼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只有茅利塔尼亞當地實體才有資格註冊該域名。該國的政府網站域名一般為.gov.mr之下的三級域名。該域名於1996年4月24日啟用。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r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r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 <li>.mr domain application form</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8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7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45.083 1 -total 74.23% 256.147 1 Template:CcTLD 73.49% 253.59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21% 207.79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1.84% 109.884 1 Template:Rtl-lang 19.42% 67.021 1 Template:Reflist 17.91% 61.806 9 Template:Lang 17.59% 60.717 3 Template:Cite_book 16.50% 56.92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88% 34.09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r** 為茅利塔尼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只有茅利塔尼亞當地實體才有資格註冊該域名。該國的政府網站域名一般為.gov.mr 之下的三級域名。該域名於 1996 年 4 月 24 日啟用。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r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r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 .mr domain application form
null
1,401
2023-04-16T12:26:18Z
68,642,893
.mr
290,159
<p><b>.ms</b>為英國海外領地蒙特塞拉特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由於MS域名的後綴為微軟簡稱,以及蒙特塞拉特國家網絡發展的不景氣,.MS域名已經被美國微軟公司承包運營 </p> <h2><span id=".E4.BD.BF.E7.94.A8"></span><span id="使用">使用</span></h2> <p>微軟將其用作ch9.ms或OneDrive的1drv.ms等項目的縮寫。同時,AKA.ms被廣泛用作Microsoft網站(例如 http://aka.ms/MFAsetup 和 http://aka.ms/Azure/IaaSOpsGuide )的短連結生成器。 </p><p>位於美國密西西比州或與之相關的網站也使用.ms域名,因為MS是該州的官方美國郵政服務的縮寫。 </p><p>由於MS是該州的官方縮寫,因此位於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南部的一些公司使用該頂級域名。 </p><p>由於MS是該市的官方車輛牌照代碼,因此在威斯特伐利亞的德國小鎮明斯特的一些公司和組織也使用了該頂級域名 。 </p><p>《紐約時報》使用.ms作為指向該報官方網址的永久連結的頂級域名。例如,http://nyti.ms/1kZ2CtM 指的是喬·諾塞拉(Joe Nocera)在2014年6月16日發表的專欄文章。通過http://nyti.ms/ 即可訪問《紐約時報》首頁。 </p><p>希拉蕊·柯林頓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使用域名http://hrc.ms。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s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s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3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50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9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258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01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4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94818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2.730 1 -total 83.86% 379.674 1 Template:CcTLD 83.23% 376.823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8.44% 309.84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7.79% 171.070 1 Template:Rtl-lang 18.40% 83.311 9 Template:Lang 16.84% 76.22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50% 70.190 1 Template:Reflist 13.86% 62.762 3 Template:Cite_book 10.31% 46.65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s** 為英國海外領地蒙特塞拉特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由於 MS 域名的後綴為微軟簡稱,以及蒙特塞拉特國家網絡發展的不景氣,.MS 域名已經被美國微軟公司承包運營 ## 使用 微軟將其用作 ch9.ms 或 OneDrive 的 1drv.ms 等項目的縮寫。同時,AKA.ms 被廣泛用作 Microsoft 網站(例如 http://aka.ms/MFAsetup 和 http://aka.ms/Azure/IaaSOpsGuide )的短連結生成器。 位於美國密西西比州或與之相關的網站也使用.ms 域名,因為 MS 是該州的官方美國郵政服務的縮寫。 由於 MS 是該州的官方縮寫,因此位於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南部的一些公司使用該頂級域名。 由於 MS 是該市的官方車輛牌照代碼,因此在威斯特伐利亞的德國小鎮明斯特的一些公司和組織也使用了該頂級域名 。 《紐約時報》使用.ms 作為指向該報官方網址的永久連結的頂級域名。例如,http://nyti.ms/1kZ2CtM 指的是喬・諾塞拉(Joe Nocera)在 2014 年 6 月 16 日發表的專欄文章。通過 http://nyti.ms/ 即可訪問《紐約時報》首頁。 希拉蕊・柯林頓在 2016 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使用域名 http://hrc.ms。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s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s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643
2023-04-16T12:26:18Z
72,305,343
.ms
821,490
<p><b>Windows Installer</b>是在Windows 2000時提出,作為微軟作業系統中的安裝程式開發標準的作業系統服務。它可以支援安裝程式所需要的許多功能,並且可以支援交易式安裝(Committable Installation),當安裝程式發現錯誤或問題時,可以將安裝程式中所做的任何修改(包含複製檔案、修改組態等)全部回溯為未變更的狀態。 </p><p>目前Windows Installer最新版本為5.0版。 </p> <h2><span id=".E7.B5.84.E6.88.90"></span><span id="組成">組成</span></h2> <p>目前主要有兩種Windows Installer,分別是 .msi 和 .msp。 .msi 全稱爲 <b>M</b>icro<b>s</b>oft <b>I</b>nstaller,而 .msp的全稱則爲 <b>M</b>icro<b>s</b>oft <b>P</b>ackage。 Windows Installer的安裝程式由Windows Installer Service、Installer Database、Installation Bootstrapper與需要安裝的檔案所組成。 </p> <ul><li><b>Windows Installer Service</b>:與作業系統一起安裝,由Windows Installer安裝程式的Installation Bootstrapper啟動,負責載入Installer Database,以及Windows Installer安裝程式執行期間的交易式安裝功能,以確保安裝程式對系統的修改,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不做任何變更)。</li> <li><b>Installer Database</b>:由安裝程式工具所製作,裡面含有安裝程式的指令,流程(精靈畫面所需的資料),資料,組態設定等,為 Windows Installer 的安裝資料來源,有時候檔案也會被壓縮在Installer Database中。</li> <li><b>Installation Bootstrapper</b>:啟動Windows Installer以執行安裝程式的起始用程式,通常以setup.exe命名。</li></ul><h2><span id=".E5.8F.AF.E8.BD.89.E6.95.A3.E5.B8.83.E5.85.83.E4.BB.B6"></span><span id="可轉散布元件">可轉散布元件</span></h2> <p>利用Windows Installer開發安裝程式的軟體廠商,可以在軟體包裝中附上Windows Installer 的可轉散布套件(Redistribute Package),以確保使用者的電腦可以更新Windows Installer的模組版本,讓安裝程式得以順利執行。 </p><p>Windows Installer 目前是屬於Platform SDK的一部份。 </p> <h2><span id=".E7.89.88.E6.9C.AC.E6.AD.B7.E5.8F.B2"></span><span id="版本歷史">版本歷史</span></h2> <p>Windows Installer 5.0會與Windows Server 2008 R2及Windows 7一起發佈</p><p>要知道自己的電腦使用哪個版本的Windows Installer,輸入<code>msiexec /?</code> 到Windows 運行對話框或命令提示符中。 </p><p><br></p> <h2><span id=".E5.B7.A5.E5.85.B7"></span><span id="工具">工具</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8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82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99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30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533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78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07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3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174844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2/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46.867 1 -total 28.71% 185.691 2 Template:Infobox 28.12% 181.915 1 Template:Infobox_Software 15.34% 99.219 1 Template:視窗元件 14.77% 95.540 1 Template:NavboxV2 14.69% 95.028 1 Template:Microsoft_APIs 14.10% 91.178 1 Template:Navbox 12.54% 81.104 1 Template:Software_version 11.96% 77.375 2 Template:Ambox 11.76% 76.082 31 Template:Tsl -->
**Windows Installer** 是在 Windows 2000 時提出,作為微軟作業系統中的安裝程式開發標準的作業系統服務。它可以支援安裝程式所需要的許多功能,並且可以支援交易式安裝(Committable Installation),當安裝程式發現錯誤或問題時,可以將安裝程式中所做的任何修改(包含複製檔案、修改組態等)全部回溯為未變更的狀態。 目前 Windows Installer 最新版本為 5.0 版。 ## 組成 目前主要有兩種 Windows Installer, 分別是 .msi 和 .msp。 .msi 全稱爲 **M**icro**s**oft **I**nstaller, 而 .msp 的全稱則爲 **M**icro**s**oft **P**ackage。 Windows Installer 的安裝程式由 Windows Installer Service、Installer Database、Installation Bootstrapper 與需要安裝的檔案所組成。 * **Windows Installer Service**:與作業系統一起安裝,由 Windows Installer 安裝程式的 Installation Bootstrapper 啟動,負責載入 Installer Database,以及 Windows Installer 安裝程式執行期間的交易式安裝功能,以確保安裝程式對系統的修改,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不做任何變更)。 * **Installer Database**:由安裝程式工具所製作,裡面含有安裝程式的指令,流程(精靈畫面所需的資料),資料,組態設定等,為 Windows Installer 的安裝資料來源,有時候檔案也會被壓縮在 Installer Database 中。 * **Installation Bootstrapper**:啟動 Windows Installer 以執行安裝程式的起始用程式,通常以 setup.exe 命名。 ## 可轉散布元件 利用 Windows Installer 開發安裝程式的軟體廠商,可以在軟體包裝中附上 Windows Installer 的可轉散布套件(Redistribute Package),以確保使用者的電腦可以更新 Windows Installer 的模組版本,讓安裝程式得以順利執行。 Windows Installer 目前是屬於 Platform SDK 的一部份。 ## 版本歷史 Windows Installer 5.0 會與 Windows Server 2008 R2 及 Windows 7 一起發佈 要知道自己的電腦使用哪個版本的 Windows Installer, 輸入 `msiexec /?` 到 Windows 運行對話框或命令提示符中。 ## 工具 ## 參考文獻
null
10,960
2023-04-30T08:44:28Z
72,277,802
.msi
290,161
<p><b>.mt</b>為馬爾他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2年12月2日啟用。註冊人一度要在各種二級域名下的三級域名進行註冊。不過自2017年12月1日起,註冊人可以直接註冊二級域名,例如myname.mt就能申請註冊。</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t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t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7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9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3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7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6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85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05148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64.511 1 -total 73.89% 269.348 1 Template:CcTLD 73.00% 266.08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1.17% 222.979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0.00% 109.360 1 Template:Rtl-lang 19.66% 71.649 9 Template:Lang 18.92% 68.962 1 Template:Reflist 17.94% 65.385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15% 55.240 3 Template:Cite_book 10.62% 38.726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t** 為馬爾他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2 年 12 月 2 日啟用。註冊人一度要在各種二級域名下的三級域名進行註冊。不過自 2017 年 12 月 1 日起,註冊人可以直接註冊二級域名,例如 myname.mt 就能申請註冊。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t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t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71
2023-05-04T22:53:13Z
68,642,968
.mt
290,162
<p><b>.mu</b>為模里西斯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域名由模里西斯網絡資訊中心管理,授權特定註冊商管理註冊事宜。部分註冊商的宣傳資料認為此域名適合音樂(music)或博物館(museum)相關網站使用。 </p><p>除了模里西斯相關網站外,也有一些音樂相關團體網站和服務使用此域名。</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u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UNIC 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1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6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76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855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09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51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60927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7.514 1 -total 56.48% 247.104 1 Template:CcTLD 55.58% 243.160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5.01% 196.916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1.95% 96.050 1 Template:Rtl-lang 20.53% 89.840 2 Template:Ambox 14.70% 64.304 9 Template:Lang 13.54% 59.21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09% 57.258 1 Template:Reflist 13.05% 57.078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
**.mu** 為模里西斯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域名由模里西斯網絡資訊中心管理,授權特定註冊商管理註冊事宜。部分註冊商的宣傳資料認為此域名適合音樂(music)或博物館(museum)相關網站使用。 除了模里西斯相關網站外,也有一些音樂相關團體網站和服務使用此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u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UNIC site
null
1,741
2023-04-16T12:26:18Z
67,213,174
.mu
3,528,810
<p><b>.museum</b>(意為博物館)是一個在域名系統中專門面向博物館,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所定義的博物館界的個別團體或成員所開放的<span data-orig-title="赞助顶级域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onsored top-level domain"><span>贊助頂級域名</span></span>(sTLD)。</p><p>保羅·蓋蒂信託基金和國際博物館協會聯合成立<span data-orig-title="博物馆域名管理协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useum Domain Management Association"><span>博物館域名管理協會</span></span>(MuseDoma),以Cary Karp為領導人,向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提交申請新的通用頂級域(gTLD)。<tt>museum</tt>域名2001年10月20日進入DNS根,是第一個通過ICANN制定的贊助頂級域名。 </p><p>這個域名的用途是為了保留一段DNS名稱空間給博物館使用,約定博物館界所定義的一個名稱空間。博物館頂級域名授予用戶一個快速和直觀的方式來辨別遺址博物館的真偽。反過來說,因為它是一種正式的第三方認證,使用這個名稱空間的博物館可以獲得確保遊客有效瀏覽的方式。 </p><p>除了博物館章程中規定的資格要求,一些命名約定也適用於標籤的子域。國際化域名的廣泛支持也被引入,例如about.museum。</p><p>註冊申請途徑是處理認可註冊。</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About .museum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useum名稱索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博物館域名管理協會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8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6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4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862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68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09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6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99561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77.791 1 -total 28.22% 50.180 1 Template:Copyedit 27.51% 48.911 1 Template:Reflist 24.51% 43.571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22.57% 40.119 1 Template:Cite_web 22.16% 39.397 1 Template:Infobox 18.76% 33.357 1 Template:Ambox 14.47% 25.731 1 Template:GTLD 11.68% 20.772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sections 10.99% 19.536 4 Template:Link-en -->
**.museum**(意為博物館)是一個在域名系統中專門面向博物館,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所定義的博物館界的個別團體或成員所開放的贊助頂級域名(sTLD)。 保羅・蓋蒂信託基金和國際博物館協會聯合成立博物館域名管理協會(MuseDoma),以 Cary Karp 為領導人,向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提交申請新的通用頂級域(gTLD)。museum 域名 2001 年 10 月 20 日進入 DNS 根,是第一個通過 ICANN 制定的贊助頂級域名。 這個域名的用途是為了保留一段 DNS 名稱空間給博物館使用,約定博物館界所定義的一個名稱空間。博物館頂級域名授予用戶一個快速和直觀的方式來辨別遺址博物館的真偽。反過來說,因為它是一種正式的第三方認證,使用這個名稱空間的博物館可以獲得確保遊客有效瀏覽的方式。 除了博物館章程中規定的資格要求,一些命名約定也適用於標籤的子域。國際化域名的廣泛支持也被引入,例如 about.museum。 註冊申請途徑是處理認可註冊。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About .museum 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useum 名稱索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博物館域名管理協會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3,849
2023-04-16T12:27:59Z
75,350,865
.museum
290,164
<p><b>.mv</b>為馬爾地夫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p> <h2><span id=".E4.BA.8C.E7.BA.A7.E5.9F.9F.E5.90.8D"></span><span id="二级域名">二級域名</span></h2> <ul><li>.aero.mv – 航空</li> <li>.biz.mv – 商業組織</li> <li>.com.mv – 商業</li> <li>.coop.mv – 合作組織</li> <li>.edu.mv – 教育組織</li> <li>.gov.mv – 政府</li> <li>.info.mv – 信息</li> <li>.int.mv – 國際組織</li> <li>.mil.mv – 軍事</li> <li>.museum.mv – 博物館</li> <li>.name.mv – 個人</li> <li>.net.mv – 網絡</li> <li>.org.mv – 組織</li> <li>.pro.mv – 專業</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v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hivehinet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4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0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0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95.332 1 -total 73.46% 216.938 1 Template:CcTLD 72.52% 214.17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20% 177.793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0.06% 88.774 1 Template:Rtl-lang 18.75% 55.375 1 Template:Reflist 17.77% 52.475 9 Template:Lang 16.83% 49.697 3 Template:Cite_book 16.07% 47.463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91% 26.327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v** 為馬爾地夫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 二級域名 * .aero.mv – 航空 * .biz.mv – 商業組織 * .com.mv – 商業 * .coop.mv – 合作組織 * .edu.mv – 教育組織 * .gov.mv – 政府 * .info.mv – 信息 * .int.mv – 國際組織 * .mil.mv – 軍事 * .museum.mv – 博物館 * .name.mv – 個人 * .net.mv – 網絡 * .org.mv – 組織 * .pro.mv – 專業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v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hivehinet Website
null
1,460
2023-04-16T12:26:18Z
67,213,178
.mv
290,166
<p><b>.mw</b>為馬拉威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7年1月3日啟用。.mw域名的前兩年使用費為100美元,之後為每年50美元。任何人均能申請註冊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w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w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4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63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5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2.875 1 -total 74.40% 247.646 1 Template:CcTLD 73.43% 244.43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49% 201.350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9.37% 97.769 1 Template:Rtl-lang 19.11% 63.624 9 Template:Lang 18.01% 59.966 1 Template:Reflist 17.58% 58.517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6.20% 53.927 3 Template:Cite_book 10.10% 33.63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w** 為馬拉威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7 年 1 月 3 日啟用。.mw 域名的前兩年使用費為 100 美元,之後為每年 50 美元。任何人均能申請註冊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w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w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72
2023-04-16T12:26:18Z
68,642,991
.mw
290,167
<p><b>.mx</b>為墨西哥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於1989年2月1日啟用。任何人都可以註冊該域名,不過大部分都是墨西哥網站使用該域名。2009年10月31日之後可以註冊二級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x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fficial .mx registry 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5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6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63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8001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4.081 1 -total 74.73% 249.669 1 Template:CcTLD 74.04% 247.36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1.37% 205.032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1.21% 104.269 1 Template:Rtl-lang 18.96% 63.328 9 Template:Lang 17.95% 59.954 1 Template:Reflist 17.37% 58.03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6.45% 54.940 3 Template:Cite_book 9.95% 33.25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x** 為墨西哥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於 1989 年 2 月 1 日啟用。任何人都可以註冊該域名,不過大部分都是墨西哥網站使用該域名。2009 年 10 月 31 日之後可以註冊二級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x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fficial .mx registry 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69
2023-04-16T12:26:18Z
68,643,049
.mx
290,169
<p><b>.my</b>為馬來西亞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由馬來西亞網路資訊中心負責管理、註冊。此外還擁有阿拉伯文頂級網域名<span lang="ar">مليسيا.</span>‎,但暫不確定是否啟用。 </p> <h2><span id=".E7.AC.AC.E4.BA.8C.E5.B1.A4.E7.B6.B2.E5.9F.9F"></span><span id="第二層網域">第二層網域</span></h2> <ul><li><b>edu.my</b>:教育與學術單位使用</li> <li><b>gov.my</b>:政府機關使用</li> <li><b>mil.my</b>:國防部使用</li> <li><b>com.my</b>:商業公司使用</li> <li><b>net.my</b>:與網路有關的組織使用</li> <li><b>org.my</b>:非營利組織使用</li> <li><b>name.my</b>:個人使用</li> <li><b>sch.my</b>:馬來西亞的學校使用</li></ul><h2><span id=".E7.AC.AC.E4.B8.89.E5.B1.A4.E7.B6.B2.E5.9F.9F.E5.8F.8A.E9.99.90.E5.88.B6"></span><span id="第三層網域及限制">第三層網域及限制</span></h2> <p>申請者能夠自由的決定他們的網域名稱(羅馬化),包括英文,馬來文,拼音及已被羅馬化的坦米爾文。不過,馬來西亞網路資訊中心已經限制使用特定名稱,如: </p> <ul><li>國家或州屬的名稱,如:「馬來西亞」、「馬六甲」及「柔佛」只能被有關的政府部門申請。</li> <li>將會對馬來西亞的宗教帶來敏感的詞彙,如:「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或「基督教」。</li> <li>對馬來西亞公民帶來「淫穢、誹謗、猥褻、冒犯或違反公共規範」的詞彙。</li> <li>除非得到財政部的允許,「銀行」或「金融」(及有關的詞彙)才能被使用。</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y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yNIC - Malaysia's .my domain registry/registr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8 Cached time: 2023041619071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0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8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3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439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61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40737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2.810 1 -total 70.27% 261.980 1 Template:CcTLD 69.69% 259.821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6.02% 208.836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2.31% 120.455 1 Template:Rtl-lang 20.53% 76.550 10 Template:Lang 18.99% 70.796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93% 59.381 1 Template:NoteTA 11.93% 44.477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0.77% 40.144 10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290169-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6190715 and revision id 63051057.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my** 為馬來西亞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由馬來西亞網路資訊中心負責管理、註冊。此外還擁有阿拉伯文頂級網域名مليسيا.‎,但暫不確定是否啟用。 ## 第二層網域 * **edu.my**:教育與學術單位使用 * **gov.my**:政府機關使用 * **mil.my**:國防部使用 * **com.my**:商業公司使用 * **net.my**:與網路有關的組織使用 * **org.my**:非營利組織使用 * **name.my**:個人使用 * **sch.my**:馬來西亞的學校使用 ## 第三層網域及限制 申請者能夠自由的決定他們的網域名稱(羅馬化),包括英文,馬來文,拼音及已被羅馬化的坦米爾文。不過,馬來西亞網路資訊中心已經限制使用特定名稱,如: * 國家或州屬的名稱,如:「馬來西亞」、「馬六甲」及「柔佛」只能被有關的政府部門申請。 * 將會對馬來西亞的宗教帶來敏感的詞彙,如:「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或「基督教」。 * 對馬來西亞公民帶來「淫穢、誹謗、猥褻、冒犯或違反公共規範」的詞彙。 * 除非得到財政部的允許,「銀行」或「金融」(及有關的詞彙)才能被使用。 ## 外部連結 * IANA .my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yNIC - Malaysia's .my domain registry/registr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544
2023-04-16T12:26:18Z
63,051,057
.my
290,171
<p><b>.mz</b>為莫三比克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於1992年9月4日啟用。該域名由愛德華多·蒙德拉納大學負責管理。申請人必須在在各種二級域名下的三級域名進行註冊。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mz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z domain online registr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9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5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1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64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5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7.074 1 -total 73.50% 247.738 1 Template:CcTLD 72.69% 245.030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9.21% 199.578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9.48% 99.368 1 Template:Rtl-lang 19.81% 66.759 1 Template:Reflist 18.43% 62.123 9 Template:Lang 17.72% 59.738 3 Template:Cite_book 17.06% 57.514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0.49% 35.373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mz** 為莫三比克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於 1992 年 9 月 4 日啟用。該域名由愛德華多・蒙德拉納大學負責管理。申請人必須在在各種二級域名下的三級域名進行註冊。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mz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z domain online registr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91
2023-04-16T12:26:18Z
72,012,946
.mz
290,173
<p><b>.na</b>為納米比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於1991年5月8日啟用。該域名沒有任何註冊限制。該域名的管理機構是NA-NiC(納米比亞網絡信息中心)。</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a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a official Registry</li> <li>.na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0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9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2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673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54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624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4.538 1 -total 73.68% 261.213 1 Template:CcTLD 73.01% 258.84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32% 213.868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3.28% 118.004 1 Template:Rtl-lang 21.17% 75.058 1 Template:Reflist 17.16% 60.838 3 Template:Cite_book 17.12% 60.698 9 Template:Lang 15.79% 55.976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62% 34.09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na** 為納米比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於 1991 年 5 月 8 日啟用。該域名沒有任何註冊限制。該域名的管理機構是 NA-NiC(納米比亞網絡信息中心)。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a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a official Registry * .na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631
2023-04-16T12:26:18Z
71,402,603
.na
917,818
<p><b>.name</b>是網際網路的通用頂級域之一,代表個人域名,主要面向個人用戶註冊,但事實上不限制註冊者身份。.name域名於2001年獲得ICANN批准並於2002年正式運作。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name Ho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ame Who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2 Cached time: 2023041701424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2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5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0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834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48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9620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2.838 1 -total 61.47% 50.920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57.04% 47.252 1 Template:Infobox 24.73% 20.490 1 Template:通用頂級域 22.72% 18.81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sections 17.12% 14.179 1 Template:Link-en 10.85% 8.990 1 Template:Compu-domain-stub 9.04% 7.486 1 Template:Asbox 5.16% 4.275 2 Template:Navbox 1.32% 1.092 2 Template:Wayback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917818-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7014246 and revision id 68139573.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name** 是網際網路的通用頂級域之一,代表個人域名,主要面向個人用戶註冊,但事實上不限制註冊者身份。.name 域名於 2001 年獲得 ICANN 批准並於 2002 年正式運作。 ## 外部連結 * .name Ho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ame Who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98
2023-03-26T04:17:37Z
68,139,573
.name
892,990
<p><b>.nato</b>曾是網際網路域名系統的通用頂級域之一,現已廢止使用。 </p><p>.nato於20世紀80年代末由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文縮寫NATO,中文簡稱北約)而設。然而不久後,域名系統設計者保羅·莫卡派喬斯建議北約代表轉用<i>nato.int</i>域名。隨後,.int應運而生。.nato於1996年7月被刪除。 </p> <h2><span id=".E7.9B.B8.E5.85.B3.E6.9D.A1.E7.9B.AE"></span><span id="相关条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int</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ato** 曾是網際網路域名系統的通用頂級域之一,現已廢止使用。 .nato 於 20 世紀 80 年代末由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英文縮寫 NATO,中文簡稱北約)而設。然而不久後,域名系統設計者保羅・莫卡派喬斯建議北約代表轉用 _nato.int_ 域名。隨後,.int 應運而生。.nato 於 1996 年 7 月被刪除。 ## 相關條目 * .int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null
1,513
2023-04-16T12:24:04Z
67,214,994
.nato
290,180
<p><b>.nc</b>為法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p><p>只有註冊在新喀里多尼亞的公司才被容許使用.nc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c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c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9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3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7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698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98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56931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94.048 1 -total 64.38% 253.680 1 Template:CcTLD 63.91% 251.82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2.67% 207.530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8.75% 113.275 1 Template:Rtl-lang 15.28% 60.213 9 Template:Lang 14.04% 55.314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2.28% 48.401 1 Template:Reflist 11.88% 46.803 1 Template:Expand 11.00% 43.346 3 Template:Cite_book -->
**.nc** 為法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只有註冊在新喀里多尼亞的公司才被容許使用.nc 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c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c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077
2023-04-16T12:26:18Z
75,639,263
.nc
291,395
<p><b>.ne</b>為尼日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6年4月24日啟用。Minecraft使用該域名作為它的URL縮略網址服務(redsto.ne)。此外由於.ne與.net域名類似,很多人也順便註冊了.ne。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e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9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7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0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27.633 1 -total 78.75% 415.509 1 Template:CcTLD 78.31% 413.16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3.78% 336.506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6.44% 192.256 1 Template:Rtl-lang 18.59% 98.105 9 Template:Lang 17.05% 89.94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6.44% 86.743 1 Template:Reflist 14.43% 76.151 3 Template:Cite_book 10.25% 54.10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ne** 為尼日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6 年 4 月 24 日啟用。Minecraft 使用該域名作為它的 URL 縮略網址服務(redsto.ne)。此外由於.ne 與.net 域名類似,很多人也順便註冊了.ne。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e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196
2023-04-16T12:26:18Z
73,904,461
.ne
290,337
<p><b>.net</b> 是網際網路的通用頂級域之一,主要供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或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的機構使用,但隨著.com、.org及.net開放無限制註冊,這個差別已不復存在。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root-zone whois information for .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ist of .net accredited registra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t** 是網際網路的通用頂級域之一,主要供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或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的機構使用,但隨著.com、.org 及.net 開放無限制註冊,這個差別已不復存在。 ## 外部連結 * IANA root-zone whois information for .n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ist of .net accredited registra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458
2023-04-10T09:02:03Z
76,447,809
.net
291,397
<p><b>.nf</b>為澳大利亞海外領地諾福克島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6年3月18日啟用。該域名的價格高於其他域名,這阻礙了域名的使用。雖然二級域名註冊費用昂貴,但它們仍然比三級域名更常見,並且大多數使用該域名的網站都與諾福克島有關。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f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f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50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1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9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2.720 1 -total 70.16% 261.493 1 Template:CcTLD 69.57% 259.30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7.15% 213.017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1.93% 119.016 1 Template:Rtl-lang 24.41% 90.995 1 Template:Reflist 22.46% 83.700 3 Template:Cite_book 15.60% 58.158 9 Template:Lang 14.25% 53.10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73% 32.55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nf** 為澳大利亞海外領地諾福克島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6 年 3 月 18 日啟用。該域名的價格高於其他域名,這阻礙了域名的使用。雖然二級域名註冊費用昂貴,但它們仍然比三級域名更常見,並且大多數使用該域名的網站都與諾福克島有關。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f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f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397
2023-04-16T12:26:18Z
68,709,944
.nf
556,601
<p><b>.nfo</b>(英語:<span lang="en">info,information</span>;「info」或是「information」的縮寫;也可以寫成<b>.NFO</b>或<b>NFO</b>)是相當普遍的ASCII文字檔案的副檔名,它的內容包含主要檔案的相關文字說明資訊。可以使用文字編輯器或是NFO專用的瀏覽器瀏覽<b>NFO檔案</b>的內容。檔案的內容還會包含精心製作的ASCII藝術圖案。 </p><p>以Microsoft Windows為作業系統的電腦裡,有另一種不同的NFO二進制檔案,是微軟作業系統的軟體工具,被稱為「系統資訊」檔案。一般而言,最常被討論的「NFO檔案」通常指的是文字說明檔案,而不是以二進制為內容的微軟作業系統資訊檔案。 </p> <h2><span id="NFO.E6.AA.94.E6.A1.88.E7.9A.84.E5.85.A7.E5.AE.B9"></span><span id="NFO檔案的內容">NFO檔案的內容</span></h2> <p>NFO檔案通常包含軟體程式的發行資訊。通常是由多個Warez團體為了要發行盜版軟體,會在NFO檔案宣告他們的發行資訊和發行Warez的著作權(bragging rights)。同樣地也可以在<span data-orig-title="演示艺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moscene"><span>演示藝術</span></span>的產品上看到NFO的內容,包含每個作者或製作團隊的相關說明、聯絡方法(大多是電子郵件)、和軟體需求等。 </p><p>NFO在BBS盛行的時代曾經是相當普遍的檔案,但是人們對它的需求並沒有那麼高。一個典型的NFO說明檔案絕對有經過特別的精心製作和強化的裝飾設計,通常包含超大的ASCII藝術圖案,會隨附在發行的軟體裡,也會包含Warez團隊的相關資訊。這些NFO檔案的設計者常常在檔案內容,從後來的code page 437字元集裡結合EASCII字元。 </p><p>在Windows 95還沒出現以前,NFO檔案有時也使用連續的ANSI跳脫字元來產生動態的ASCII藝術圖案(<span data-orig-title="ANSI ar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NSI art"><span>ANSI art</span></span>)。然而,產生這些動畫的需求是,必須先由DOS介面載入<span data-orig-title="ANSI.SY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NSI.SYS"><span>ANSI.SYS</span></span>系統檔案。如果使用者的電腦沒有事先載入ANSI.SYS驅動檔案,要瀏覽ASCII藝術圖案前,需要重新設定Config.sys並重新開機。也就是因為這樣,在當時的ASCII藝術圖案沒有普遍流行,而且證實在Windows 95以後的個人電腦上,因為調合字的字元不等寬緣故,很難顯示出正確的ASCII藝術圖案,才會導致NFO檔案越來越少。 </p><p>在2007年,仍然可以在很多的ZIP檔案裡找到NFO檔案。在現今Warez軟體的NFO檔案裡,在內容的頂端會有個常見的大型ASCII藝術logo圖案,在圖案的下方是文字說明資訊。早期的code page 437 EASCII字元已被取代,現今的ASCII藝術圖案是使用目前網際網路標準的ISO/IEC 8859-1/ISO/IEC 8859-15或是Unicode UTF-8字元。 </p> <h3><span id=".E7.9B.B8.E5.AE.B9.E6.80.A7.E7.9A.84.E5.95.8F.E9.A1.8C"></span><span id="相容性的問題">相容性的問題</span></h3> <p>因為早期ASCII code page 437無法普遍流行於網際網路,並且它對於大部分(2007年)現今電腦的支援性是不足的,早期的NFO檔案在現今網頁瀏覽器和作業系統下常常會出錯(大部分電腦使用code page 437的時間是不長久的)。想要正確顯示早期的NFO檔案,必須使用CP437相容的專用瀏覽軟體。 </p><p>有個已知的問題擺在眼前,現今很多的網際網路瀏覽器和文本編輯器程式經常使用字體,反之早期與現今NFO檔案包含的ASCII藝術卻是用<span data-orig-title="固定寬度"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ixed width"><span>固定寬度</span></span>的字型來瀏覽的。就像很多Windows作業系統的工作環境,簡單地使用Windows Notepad以及有時須選擇足夠的終端字型,來顯示不相容的EASCII字元,以滿足其缺乏性。在這類情形之下,唯一可能不同的是,在Notepad是白色背景的黑色文字(寧願使用Notepad而不要使用MS-DOS的白色文字與黑色背景),這樣才可以使有些ASCII藝術表現出「反相」的圖案,就像電影影片的負片一樣。 </p> <h2><span id=".E8.B5.B7.E6.BA.90.E8.88.87.E6.BA.90.E7.94.B1"></span><span id="起源與源由">起源與源由</span></h2> <p>NFO檔案首次見於PC組織<span data-orig-title="卑微的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Humble Guys"><span>The Humble Guys</span></span>(縮寫:THG)的駭客玩家「Fabulous Furlough」。。這類的組織就是如我們所知的「Warez軟體團隊」或「駭客團隊」。首次使用來自1989年的THG發行的電腦遊戲「泡泡龍」。這個檔案是用來替代非常普遍的「README.TXT」或是「README.1ST」的檔案名稱。這個副檔名在THG使用過後還是一直被「Warez軟體團隊」使用到現在,所以它強烈存在於Usenet新聞群組裡,也進入二進制碼和P2P檔案的網路世界裡。 </p><p>The Humble Guys最後成為一個<span data-orig-title="演示团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mogroup"><span>demogroup</span></span>團隊,也因此把.nfo副檔名帶入而成為<span data-orig-title="演示艺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moscene"><span>演示藝術</span></span>的傳統。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9.A0.85.E7.9B.AE"></span><span id="相關項目">相關項目</span></h2> <ul><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code>README.TXT</code></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code><span data-orig-title="FILE ID.DIZ"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ILE ID.DIZ"><span>FILE_ID.DIZ</span></span></code></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span data-orig-title="The iSONEW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iSONEWS"><span>The iSONEWS</span></span></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h3><span id="NFO.E5.B7.A5.E5.85.B7"></span><span id="NFO工具">NFO工具</span></h3> <h4><span id="Windows">Windows</span></h4> <ul><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DAMN NFO Vie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受歡迎的NFO檔案瀏覽器,作者是ivanopulo/DAMN。(免費軟體)</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DizNfo]多樣化的NFO瀏覽編輯工具,可替換面板、背景、和顏色。</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DIZzy一種小型的NFO/DIZ檔案瀏覽器。(免費軟體)</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NFO2TXT NFO檔案瀏覽器與轉換器(NFO檔案轉存成ISO/IEC 8859-15文字檔案,然後就可以在Notepad瀏覽其內容)。(免費軟體)</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ArtCine NFO Creator]這個程式可以製作電影的NFO說明檔案。(GPL/開放源代碼)</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NFOView 1.5簡單的NFO瀏覽器。</li></ul><h4><span id="Linux">Linux</span></h4> <ul><li>NFO Viewer一個簡易的NFO瀏覽器。GPL</li></ul><h4><span id="Mac_OS_X">Mac OS X</span></h4> <ul><li>NFO Vie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S X NFO瀏覽器。</li></ul><h4><span id=".E8.B7.A8.E5.B9.B3.E8.87.BA"></span><span id="跨平臺">跨平臺</span></h4> <ul><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Ansilove/PH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Si/BiN/ADF/iDF/TUNDRA/XBiN轉換成PNG圖檔的工具(GPL/開放源代碼)</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6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9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3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06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9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6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04064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42.680 1 -total 59.82% 145.170 1 Template:Lang-en 16.85% 40.897 1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15.89% 38.555 1 Template:Infobox 15.25% 37.001 9 Template:Link-en 2.09% 5.064 10 Template:En 0.99% 2.410 1 Template:Language_icon 0.71% 1.711 4 Template:Wayback 0.33% 0.807 1 Template:ISO_639_name_en -->
**.nfo**(英語:info,information;「info」或是「information」的縮寫;也可以寫成**.NFO** 或 **NFO**)是相當普遍的 ASCII 文字檔案的副檔名,它的內容包含主要檔案的相關文字說明資訊。可以使用文字編輯器或是 NFO 專用的瀏覽器瀏覽 **NFO 檔案**的內容。檔案的內容還會包含精心製作的 ASCII 藝術圖案。 以 Microsoft Windows 為作業系統的電腦裡,有另一種不同的 NFO 二進制檔案,是微軟作業系統的軟體工具,被稱為「系統資訊」檔案。一般而言,最常被討論的「NFO 檔案」通常指的是文字說明檔案,而不是以二進制為內容的微軟作業系統資訊檔案。 ## NFO 檔案的內容 NFO 檔案通常包含軟體程式的發行資訊。通常是由多個 Warez 團體為了要發行盜版軟體,會在 NFO 檔案宣告他們的發行資訊和發行 Warez 的著作權(bragging rights)。同樣地也可以在演示藝術的產品上看到 NFO 的內容,包含每個作者或製作團隊的相關說明、聯絡方法(大多是電子郵件)、和軟體需求等。 NFO 在 BBS 盛行的時代曾經是相當普遍的檔案,但是人們對它的需求並沒有那麼高。一個典型的 NFO 說明檔案絕對有經過特別的精心製作和強化的裝飾設計,通常包含超大的 ASCII 藝術圖案,會隨附在發行的軟體裡,也會包含 Warez 團隊的相關資訊。這些 NFO 檔案的設計者常常在檔案內容,從後來的 code page 437 字元集裡結合 EASCII 字元。 在 Windows 95 還沒出現以前,NFO 檔案有時也使用連續的 ANSI 跳脫字元來產生動態的 ASCII 藝術圖案(ANSI art)。然而,產生這些動畫的需求是,必須先由 DOS 介面載入 ANSI.SYS 系統檔案。如果使用者的電腦沒有事先載入 ANSI.SYS 驅動檔案,要瀏覽 ASCII 藝術圖案前,需要重新設定 Config.sys 並重新開機。也就是因為這樣,在當時的 ASCII 藝術圖案沒有普遍流行,而且證實在 Windows 95 以後的個人電腦上,因為調合字的字元不等寬緣故,很難顯示出正確的 ASCII 藝術圖案,才會導致 NFO 檔案越來越少。 在 2007 年,仍然可以在很多的 ZIP 檔案裡找到 NFO 檔案。在現今 Warez 軟體的 NFO 檔案裡,在內容的頂端會有個常見的大型 ASCII 藝術 logo 圖案,在圖案的下方是文字說明資訊。早期的 code page 437 EASCII 字元已被取代,現今的 ASCII 藝術圖案是使用目前網際網路標準的 ISO/IEC 8859-1/ISO/IEC 8859-15 或是 Unicode UTF-8 字元。 ### 相容性的問題 因為早期 ASCII code page 437 無法普遍流行於網際網路,並且它對於大部分(2007 年)現今電腦的支援性是不足的,早期的 NFO 檔案在現今網頁瀏覽器和作業系統下常常會出錯(大部分電腦使用 code page 437 的時間是不長久的)。想要正確顯示早期的 NFO 檔案,必須使用 CP437 相容的專用瀏覽軟體。 有個已知的問題擺在眼前,現今很多的網際網路瀏覽器和文本編輯器程式經常使用字體,反之早期與現今 NFO 檔案包含的 ASCII 藝術卻是用固定寬度的字型來瀏覽的。就像很多 Windows 作業系統的工作環境,簡單地使用 Windows Notepad 以及有時須選擇足夠的終端字型,來顯示不相容的 EASCII 字元,以滿足其缺乏性。在這類情形之下,唯一可能不同的是,在 Notepad 是白色背景的黑色文字(寧願使用 Notepad 而不要使用 MS-DOS 的白色文字與黑色背景),這樣才可以使有些 ASCII 藝術表現出「反相」的圖案,就像電影影片的負片一樣。 ## 起源與源由 NFO 檔案首次見於 PC 組織 The Humble Guys(縮寫:THG)的駭客玩家「Fabulous Furlough」。。這類的組織就是如我們所知的「Warez 軟體團隊」或「駭客團隊」。首次使用來自 1989 年的 THG 發行的電腦遊戲「泡泡龍」。這個檔案是用來替代非常普遍的「README.TXT」或是「README.1ST」的檔案名稱。這個副檔名在 THG 使用過後還是一直被「Warez 軟體團隊」使用到現在,所以它強烈存在於 Usenet 新聞群組裡,也進入二進制碼和 P2P 檔案的網路世界裡。 The Humble Guys 最後成為一個 demogroup 團隊,也因此把.nfo 副檔名帶入而成為演示藝術的傳統。 ## 相關項目 * (英文)`README.TXT` * (英文)`FILE\_ID.DIZ` * (英文)The iSONEWS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NFO 工具 #### Windows * (英文)DAMN NFO Vie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受歡迎的 NFO 檔案瀏覽器,作者是 ivanopulo/DAMN。(免費軟體) * (英文)[DizNfo] 多樣化的 NFO 瀏覽編輯工具,可替換面板、背景、和顏色。 * (英文)DIZzy 一種小型的 NFO/DIZ 檔案瀏覽器。(免費軟體) * (英文)NFO2TXT NFO 檔案瀏覽器與轉換器(NFO 檔案轉存成 ISO/IEC 8859-15 文字檔案,然後就可以在 Notepad 瀏覽其內容)。(免費軟體) * (英文)[ArtCine NFO Creator] 這個程式可以製作電影的 NFO 說明檔案。(GPL/開放源代碼) * (英文)NFOView 1.5 簡單的 NFO 瀏覽器。 #### Linux * NFO Viewer 一個簡易的 NFO 瀏覽器。GPL #### Mac OS X * NFO View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S X NFO 瀏覽器。 #### 跨平臺 * (英文)Ansilove/PH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Si/BiN/ADF/iDF/TUNDRA/XBiN 轉換成 PNG 圖檔的工具(GPL/開放源代碼)
null
7,744
2023-04-16T12:26:36Z
63,051,076
.nfo
291,398
<p><b>.ng</b>為奈及利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5年3月15日啟用。截至2018年1月,70%的奈及利亞網站使用.com.ng域名,17%網站使用.ng域名,儘管該域名長度較短,但該域名註冊成本是.com.ng 的數倍。而通常由非營利組織使用的.org.ng域名排名第三(7%)。</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g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g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3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9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9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5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177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03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55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4091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67.955 1 -total 71.65% 263.644 1 Template:CcTLD 70.99% 261.194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7.91% 213.077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1.41% 115.564 1 Template:Rtl-lang 15.90% 58.487 1 Template:Reflist 15.85% 58.310 9 Template:Lang 14.60% 53.731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2.53% 46.121 3 Template:Cite_book 10.16% 37.401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
**.ng** 為奈及利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5 年 3 月 15 日啟用。截至 2018 年 1 月,70% 的奈及利亞網站使用.com.ng 域名,17% 網站使用.ng 域名,儘管該域名長度較短,但該域名註冊成本是.com.ng 的數倍。而通常由非營利組織使用的.org.ng 域名排名第三(7%)。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g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g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3,058
2023-04-16T12:26:18Z
74,888,935
.ng
6,179,342
<p><b>.ngo</b>和<b>.ong</b>是一對新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取意於英語「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縮寫。 </p><p>在2011年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擴大網際網路域名命名系統以後,允許新的頂級域申請。公共利益注冊處表示出對.ngo域名的興趣,同時還申請了一個等效域名.ong,代表羅曼語族中的「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適用於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非英語地區。自2015年5月6日起,新域名已公開發佈,當購買其中一個域名的同時,另一個也會自動購買。</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ngo** 和**.ong** 是一對新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取意於英語「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縮寫。 在 2011 年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擴大網際網路域名命名系統以後,允許新的頂級域申請。公共利益注冊處表示出對.ngo 域名的興趣,同時還申請了一個等效域名.ong,代表羅曼語族中的「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適用於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非英語地區。自 2015 年 5 月 6 日起,新域名已公開發佈,當購買其中一個域名的同時,另一個也會自動購買。 ## 參考文獻
null
2,682
2023-04-16T12:31:14Z
67,214,996
.ngo
291,399
<p><b>.ni</b>為尼加拉瓜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89年10月13日啟用。出於政治等原因,.ni偶爾也會被北愛爾蘭的網站使用。該域名由<span data-orig-title="尼加拉瓜國立工程大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ion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Nicaragua)"><span>尼加拉瓜國立工程大學</span></span>管理。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i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i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 <li>www.co.ni</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3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0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9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2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65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9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49172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67.286 1 -total 73.83% 271.159 1 Template:CcTLD 73.27% 269.11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9.05% 216.877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4.73% 127.570 1 Template:Rtl-lang 16.74% 61.498 9 Template:Lang 15.37% 56.45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25% 52.323 1 Template:Reflist 12.70% 46.629 3 Template:Cite_book 9.03% 33.174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ni** 為尼加拉瓜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89 年 10 月 13 日啟用。出於政治等原因,.ni 偶爾也會被北愛爾蘭的網站使用。該域名由尼加拉瓜國立工程大學管理。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i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i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 www.co.ni
null
1,373
2023-05-04T21:09:19Z
68,713,028
.ni
6,179,269
<p><b>.ninja</b>是一個新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取意於日語「忍者」,這是一個在流行文化中具有特定親和力的詞,用來指稱具有特殊專業知識或技能的人。 </p><p>該域名於2013年12月7日獲得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批准,於2013年12月29日啓用。</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ninja** 是一個新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取意於日語「忍者」,這是一個在流行文化中具有特定親和力的詞,用來指稱具有特殊專業知識或技能的人。 該域名於 2013 年 12 月 7 日獲得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批准,於 2013 年 12 月 29 日啓用。 ## 參考文獻
null
1,777
2023-02-09T07:48:48Z
70,368,538
.ninja
291,400
<p><b>.nl</b>為荷蘭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86年4月25日啟用。截至2020年9月29日,它是全球常見的國碼頂級網域名稱,.nl域名的註冊數量達到600萬。</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l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l Registry website</li> <li>List of .nl participants</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7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7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1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611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37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96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39845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0.447 1 -total 62.56% 281.809 1 Template:CcTLD 61.98% 279.20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0.68% 228.29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5.45% 114.634 1 Template:Rtl-lang 16.19% 72.932 9 Template:Lang 15.36% 69.194 1 Template:Reflist 14.87% 66.960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0.89% 49.036 1 Template:NoteTA 9.55% 42.996 2 Template:Cite_web -->
**.nl** 為荷蘭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86 年 4 月 25 日啟用。截至 2020 年 9 月 29 日,它是全球常見的國碼頂級網域名稱,.nl 域名的註冊數量達到 600 萬。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l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l Registry website * List of .nl participants
null
2,640
2023-05-04T21:09:29Z
71,402,636
.nl
291,401
<p><span><b>.no</b></span>是挪威的網際網路國家代碼頂級域名,其域名註冊局Norid總部位於特隆赫姆,歸國有企業<span data-orig-title="Uninet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ninett"><span>Uninett</span></span>所有,在<span data-orig-title="挪威通信管理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wegi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span>挪威通信管理局</span></span>的監管下運營。截至2013年5月10日,有登記在冊的.no域名583962個。只有挪威當地的在<span data-orig-title="布伦尼注册中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ønnøysund Register Centre"><span>布倫尼註冊中心</span></span>註冊的組織,才能註冊<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截止2014年6月17日,居住在挪威的個人可以在二級域名<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priv.no</span>註冊。對於某些類型的組織,例如政府和學校,<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還有其他的二級域名。嚴格的監管導致幾乎沒有域名搶註和<span data-orig-title="域名仓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omain name warehousing"><span>倉儲</span></span>。 </p><p><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的管理權於1983年授予<span data-orig-title="帕尔·斯皮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ål Spilling"><span>帕爾·斯皮林</span></span>,但四年後被Uninett接管。第1000個<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於1995年註冊。Norid是Uninett內部幾次重組的結果,2003年成為一家獨立的有限公司。挪威還獲得了另外兩個國家代碼頂級域名:<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sj</span>代表斯瓦爾巴特群島和揚馬延,<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bv</span>代表布韋島。這兩個域名都不接受註冊。域名必須由2到63個字符組成。允許的字符包括小寫英文字母、10個阿拉伯數字,挪威語字母和薩米語字母。其中,挪威語和薩米語字母從2004年開始允許使用。全數字域名在2007年引入。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1983年,挪威電信的研究機構將<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的管理權交給了<span data-orig-title="帕尔·斯皮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ål Spilling"><span>帕爾·斯皮林</span></span>。實際的登記工作由延斯·托馬森(<span lang="en">Jens Thomassen</span>)負責。最先註冊的域名有兩個,一個是<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tor.nta.no</span>,代表<span data-orig-title="挪威通信管理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wegi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span>挪威通信管理局</span></span>(舊名<span lang="en">the <b>N</b>orwegian <b>T</b>elecommunications <b>A</b>dministration</span>)和<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ifi.uio.no</span>,代表奧斯陸大學信息學系(<span lang="en">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Oslo</span>)。</p><p>最初,域名登記工作很輕鬆,但幾年後,由於這一工作是其工作人員的副業,工作量變得難以控制。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希望該域名由非商業性組織管理。因此於1987年3月17日,<span data-orig-title="Uninet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ninett"><span>Uninett</span></span>成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的註冊局。該公司是挪威公立大學、學院和研究機構的信息和通信技術供應商。最古老的<span data-orig-title="归档区域文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zone file"><span>歸檔區域文件</span></span>可以追溯到1989年,包含了19個域名。1991年和1992年,挪威所有的公立大學和學院都接入了網際網路,並發布了自己的域名,引起註冊熱潮。第1000個域名於1995年註冊。 </p><p>當時Uninett作為挪威的獨立研究機構<span data-orig-title="SINTEF"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INTEF"><span>SINTEF</span></span>的一個部門來管理,但1993年,它成為<span data-orig-title="挪威教育研究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wegi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span>挪威教育研究部</span></span>所有的一家有限公司。1996年,Norid作為Uninett的一個部門宣告成立,負責管理.no域名。1997年8月21日,Norid亦開始負責新建立的<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sj</span>和<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bv</span>域名的管理。Uninett FAS作為Uninett的一個子公司於1998年成立,負責管理Uninett建立的,包括高校網絡系統的運營在內的技術網絡和服務基礎設施。同時,Norid被轉移到Uninett FAS旗下。同年成立了兩個組織:解決域名爭端的「域名解決機構」(<span lang="en">the Domain Resolution Body</span>)和政策諮詢委員會Norpol。1999年,Norid成為一家域名註冊商。2003年,為了確保在一個獨立的組織內管理域名,Uninett Norid成為Uninett的一家獨立子公司。 </p><p>2001年之前,每個組織只能註冊一個域名,並且必須證明其名稱必須與公司名稱直接相關,或是其持有的商標;Norid還會對提供的信息加以驗證。這一政策於2001年2月19日放寬,每個組織可以註冊的域名數量達到15個,且Norid不再對域名名稱加以檢查。之後,域名數量大幅增加,第10萬個域名於同年註冊。最初,<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只允許使用基本的拉丁字母,但從2004年2月9日起,又允許使用挪威語和薩米語的23個字符,分別是三個挪威語字母æ、ø、å和20個特殊的薩米語字母。每個組織可以域名數量上限也提高到20個。2007年6月13日起,全數字域名(如<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12345.no</span>)開放註冊。第50萬個域名於2011年1月註冊。2011年6月起,<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priv.no</span>這一二級域名開放註冊,使得個人可以註冊域名。2011年11月30日起,各組織獲准註冊100個域名。2014年6月17日,Norid開放了<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的個人註冊。2014年12月9日,Norid啟用了對DNSSEC的支持。 </p> <h2><span id=".E7.AE.A1.E7.90.86"></span><span id="管理">管理</span></h2> <p><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的域名註冊局是位於挪威第三大城市特隆赫姆的Norid,它是<span data-orig-title="Uninet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ninett"><span>Uninett</span></span>擁有的一家有限公司,Uninett又由<span data-orig-title="挪威教育研究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wegi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span>挪威教育研究部</span></span>所有。在法律上,該域名的管理權基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與網際網路號碼分配機構達成的協議,另一方面是由位於挪威利勒桑的<span data-orig-title="挪威通信管理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wegi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span>挪威通信管理局</span></span>出台的《電信法》規定。域名使用政策由《挪威國家代碼頂級域名域名管理條例》(<span lang="en"><i>Regulation Concerning Domain Names Under Norwegian 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s</i></span>,簡稱《域名管理條例》)規定。該條例對挪威暫未開放使用的<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sj</span>和<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bv</span>兩個頂級域名實行監管。</p><p>註冊通過域名註冊商這一第三方機構進行。Norid、域名註冊商和域名持有人之間的關係,是通過民事法律協議來規範的。域名註冊商代表域名持有人註冊域名,域名持有人持有該域名的權利,直至域名到期。每個域名的註冊和持有人變更時,Norid向域名註冊人收取60挪威克朗(<span lang="en">NOK</span>),續費價格則是每年60挪威克朗。域名註冊商必須符合技術等相關標準,且必須支付每年5000挪威克朗的費用和最低10000挪威克朗的押金(視其級別而定),且至少需每年管理或註冊40個域名。 </p><p>註冊域名時,用戶需簽署一份協議,聲明他們沒有侵犯其他各方的權利,用戶將對使用該域名的任何後果承擔的全部責任。註冊過程自動化,不包含任何確保用戶有權使用該名稱的步驟。有關域名的爭議可通過「非訴訟爭議解決委員會」(<span lang="en">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Committee</span>)或法院庭審處理。</p><p>關於如何賦予域名接管權的問題,由《商標法》(<span lang="en"><i>Trademarks Act</i></span>)和《市場管理法》(<span lang="en"><i>Marketing Control Act</i></span>)規定。如果註冊僅僅是為了將域名出售給商標所有者,商標持有人將無需付費地獲得該域名。爭議機構還將基於域名本身考慮混淆的風險。比如<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volvoimport.no</span>這一域名,其所有權問題要由挪威最高法院審理。 </p><p>最高法院裁定,<span data-orig-title="挪威检察机关"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wegian Prosecuting Authority"><span>挪威檢察機關</span></span>可以根據《普通民事刑法》(<span lang="en">General Civil Penal Code</span>)的規定沒收域名,因為域名在法律上可以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因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的註冊要求之嚴格,域名搶註和<span data-orig-title="域名仓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omain name warehousing"><span>倉儲</span></span>對於<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來說並不是問題。Norpol是一個諮詢機構,其13名成員負責討論域名政策,這些成員來自多個政府部門、網際網路行業和其他利益相關的實體。</p> <h2><span id=".E6.94.BF.E7.AD.96"></span><span id="政策">政策</span></h2> <p>只有挪威當地的在<span data-orig-title="布伦尼注册中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ønnøysund Register Centre"><span>布倫尼註冊中心</span></span>註冊的組織,才能註冊<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具體來說,他們必須在「法律實體中央協調登記處」(<span lang="en">Central Coordinating Register for Legal Entities</span>)中登記,必須有一個組織編號,在挪威有一個郵政地址,並且必須能夠根據Norid的要求,記錄在挪威的真實活動。所有符合資格的用戶可直接註冊多達100個<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o</span>域名和每個二級域名下的五個附加域名。</p><p><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priv.no</span>這一二級域名可供個人註冊。要進行註冊的個人必須在挪威國家登記處登記,並已獲得挪威國家身份證號碼,必須居住在挪威,年齡至少18歲。每人最多只能註冊五個域名。域名不會因為其註冊人搬到國外而刪除,但註冊人一旦搬遷到國外居住,就不能註冊更多的域名。</p><p>域名必須由2到63個字符組成。允許的字符包括小寫英文字母、10個阿拉伯數字,三個挪威語字母æ、ø、å和20個特殊的薩米語字母(á·à·ä·č·ç·đ·é·è·ê·ŋ·ń·ñ·ó·ò·ô·ö·š·ŧ·ü·ž)。域名必須以數字或英文字母開頭和結尾。另外大量域名無法註冊,被註冊局保留,它們包括一系列指定的地名、8個特定的網際網路術語(ftp、localhost、whois、www、no、nic、Internet和internett)和其他一些域名(比如<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com.no</span>和<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as.no</span>),它們未來可能將成為二級域名供開放註冊。</p> <h2><span id=".E4.BA.8C.E7.BA.A7.E5.9F.9F.E5.90.8D"></span><span id="二级域名">二級域名</span></h2> <p>二級域名有三種類型:地理、面向類別的和由Norid以外的其他機構管理的。挪威的郡(如奧斯陸郡(<span lang="no">Oslo</span>)的<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oslo.no</span>,北特倫德拉格郡(<span lang="no">Nord-Trøndelag</span>)的<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nt.no</span>)、人口超過5000人的城市(如<span data-orig-title="奥康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rkanger"><span>奧康格</span></span>的<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orkanger.no</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挪威区列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ist of municipalities of Norway"><span>所有的區</span></span>都有保留的地理二級域(參見挪威行政區劃)。此外,還為斯瓦爾巴特群島保留了<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svalbard.no</span>,為揚馬廷保留了<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jan-mayen.no</span>。只有在註冊的域名對應地區活動的人,才能註冊對應的地理二級域名。地理二級域名下的www子域名(如<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www.lillehammer.no</span>)只能由該地區的地方政府持有。</p><p>第二類域名要求用戶滿足特定的特徵,例如只有高級中學才可以註冊<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vgs.no</span>下的二級域名。大部分的二級域由Norid管理,但有五個域名是由三個其他政府機構管理:<span data-orig-title="挪威政府安全和服务组织"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wegian Government Security and Service Organisation"><span>挪威政府安全和服務組織</span></span>、挪威國防軍和<span data-orig-title="挪威地方和地区当局协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rwegian Association of Local and Regional Authorities"><span>挪威地方和地區當局協會</span></span>。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3><span id=".E5.8F.82.E8.80.83.E4.B9.A6.E7.9B.AE"></span><span id="参考书目">參考書目</span></h3> <ul><li><cite class="citation web">.no eller aldri... <span>(PDF)</span>. Norwegi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2002-03-21 <span> [<span>2012-09-24</span>]</span>. (原始內容 <span>(PDF)</span>存檔於2012-09-24) <span title="連接到挪威語網頁">(挪威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no&amp;rft.btitle=.no+eller+aldri...&amp;rft.date=2002-03-21&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Norwegian+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Authority&amp;rft_id=http%3A%2F%2Fwww.npt.no%2FikbViewer%2FContent%2Fno_eller_aldri.pdf%3FdocumentID%3D48115&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註冊局官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 class="mw-empty-elt">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9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4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6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1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435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370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306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1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70395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62.140 1 -total 38.67% 256.032 1 Template:CcTLD 38.30% 253.630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29.64% 196.230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2.63% 149.819 1 Template:Reflist 18.85% 124.790 1 Template:Rtl-lang 18.38% 121.726 22 Template:Lang 18.25% 120.821 25 Template:Cite_web 17.91% 118.615 2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0.95% 72.526 2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no** 是挪威的網際網路國家代碼頂級域名,其域名註冊局 Norid 總部位於特隆赫姆,歸國有企業 Uninett 所有,在挪威通信管理局的監管下運營。截至 2013 年 5 月 10 日,有登記在冊的.no 域名 583962 個。只有挪威當地的在布倫尼註冊中心註冊的組織,才能註冊.no 域名。截止 2014 年 6 月 17 日,居住在挪威的個人可以在二級域名 priv.no 註冊。對於某些類型的組織,例如政府和學校,.no 還有其他的二級域名。嚴格的監管導致幾乎沒有域名搶註和倉儲。 .no 的管理權於 1983 年授予帕爾・斯皮林,但四年後被 Uninett 接管。第 1000 個.no 域名於 1995 年註冊。Norid 是 Uninett 內部幾次重組的結果,2003 年成為一家獨立的有限公司。挪威還獲得了另外兩個國家代碼頂級域名:.sj 代表斯瓦爾巴特群島和揚馬延,.bv 代表布韋島。這兩個域名都不接受註冊。域名必須由 2 到 63 個字符組成。允許的字符包括小寫英文字母、10 個阿拉伯數字,挪威語字母和薩米語字母。其中,挪威語和薩米語字母從 2004 年開始允許使用。全數字域名在 2007 年引入。 ## 歷史 1983 年,挪威電信的研究機構將.no 域名的管理權交給了帕爾・斯皮林。實際的登記工作由延斯・托馬森(Jens Thomassen)負責。最先註冊的域名有兩個,一個是 tor.nta.no,代表挪威通信管理局(舊名 the **N**orwegian **T**elecommunications **A**dministration)和 ifi.uio.no,代表奧斯陸大學信息學系(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Oslo)。 最初,域名登記工作很輕鬆,但幾年後,由於這一工作是其工作人員的副業,工作量變得難以控制。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希望該域名由非商業性組織管理。因此於 1987 年 3 月 17 日,Uninett 成為.no 域名的註冊局。該公司是挪威公立大學、學院和研究機構的信息和通信技術供應商。最古老的歸檔區域文件可以追溯到 1989 年,包含了 19 個域名。1991 年和 1992 年,挪威所有的公立大學和學院都接入了網際網路,並發布了自己的域名,引起註冊熱潮。第 1000 個域名於 1995 年註冊。 當時 Uninett 作為挪威的獨立研究機構 SINTEF 的一個部門來管理,但 1993 年,它成為挪威教育研究部所有的一家有限公司。1996 年,Norid 作為 Uninett 的一個部門宣告成立,負責管理.no 域名。1997 年 8 月 21 日,Norid 亦開始負責新建立的.sj 和.bv 域名的管理。Uninett FAS 作為 Uninett 的一個子公司於 1998 年成立,負責管理 Uninett 建立的,包括高校網絡系統的運營在內的技術網絡和服務基礎設施。同時,Norid 被轉移到 Uninett FAS 旗下。同年成立了兩個組織:解決域名爭端的「域名解決機構」(the Domain Resolution Body)和政策諮詢委員會 Norpol。1999 年,Norid 成為一家域名註冊商。2003 年,為了確保在一個獨立的組織內管理域名,Uninett Norid 成為 Uninett 的一家獨立子公司。 2001 年之前,每個組織只能註冊一個域名,並且必須證明其名稱必須與公司名稱直接相關,或是其持有的商標;Norid 還會對提供的信息加以驗證。這一政策於 2001 年 2 月 19 日放寬,每個組織可以註冊的域名數量達到 15 個,且 Norid 不再對域名名稱加以檢查。之後,域名數量大幅增加,第 10 萬個域名於同年註冊。最初,.no 域名只允許使用基本的拉丁字母,但從 2004 年 2 月 9 日起,又允許使用挪威語和薩米語的 23 個字符,分別是三個挪威語字母 æ、ø、å 和 20 個特殊的薩米語字母。每個組織可以域名數量上限也提高到 20 個。2007 年 6 月 13 日起,全數字域名(如 12345.no)開放註冊。第 50 萬個域名於 2011 年 1 月註冊。2011 年 6 月起,priv.no 這一二級域名開放註冊,使得個人可以註冊域名。2011 年 11 月 30 日起,各組織獲准註冊 100 個域名。2014 年 6 月 17 日,Norid 開放了.no 域名的個人註冊。2014 年 12 月 9 日,Norid 啟用了對 DNSSEC 的支持。 ## 管理 .no 的域名註冊局是位於挪威第三大城市特隆赫姆的 Norid,它是 Uninett 擁有的一家有限公司,Uninett 又由挪威教育研究部所有。在法律上,該域名的管理權基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與網際網路號碼分配機構達成的協議,另一方面是由位於挪威利勒桑的挪威通信管理局出台的《電信法》規定。域名使用政策由《挪威國家代碼頂級域名域名管理條例》(_Regulation Concerning Domain Names Under Norwegian 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s_,簡稱《域名管理條例》)規定。該條例對挪威暫未開放使用的.sj 和.bv 兩個頂級域名實行監管。 註冊通過域名註冊商這一第三方機構進行。Norid、域名註冊商和域名持有人之間的關係,是通過民事法律協議來規範的。域名註冊商代表域名持有人註冊域名,域名持有人持有該域名的權利,直至域名到期。每個域名的註冊和持有人變更時,Norid 向域名註冊人收取 60 挪威克朗(NOK),續費價格則是每年 60 挪威克朗。域名註冊商必須符合技術等相關標準,且必須支付每年 5000 挪威克朗的費用和最低 10000 挪威克朗的押金(視其級別而定),且至少需每年管理或註冊 40 個域名。 註冊域名時,用戶需簽署一份協議,聲明他們沒有侵犯其他各方的權利,用戶將對使用該域名的任何後果承擔的全部責任。註冊過程自動化,不包含任何確保用戶有權使用該名稱的步驟。有關域名的爭議可通過「非訴訟爭議解決委員會」(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Committee)或法院庭審處理。 關於如何賦予域名接管權的問題,由《商標法》(_Trademarks Act_)和《市場管理法》(_Marketing Control Act_)規定。如果註冊僅僅是為了將域名出售給商標所有者,商標持有人將無需付費地獲得該域名。爭議機構還將基於域名本身考慮混淆的風險。比如 volvoimport.no 這一域名,其所有權問題要由挪威最高法院審理。 最高法院裁定,挪威檢察機關可以根據《普通民事刑法》(General Civil Penal Code)的規定沒收域名,因為域名在法律上可以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因為.no 的註冊要求之嚴格,域名搶註和倉儲對於.no 域名來說並不是問題。Norpol 是一個諮詢機構,其 13 名成員負責討論域名政策,這些成員來自多個政府部門、網際網路行業和其他利益相關的實體。 ## 政策 只有挪威當地的在布倫尼註冊中心註冊的組織,才能註冊.no 域名。具體來說,他們必須在「法律實體中央協調登記處」(Central Coordinating Register for Legal Entities)中登記,必須有一個組織編號,在挪威有一個郵政地址,並且必須能夠根據 Norid 的要求,記錄在挪威的真實活動。所有符合資格的用戶可直接註冊多達 100 個.no 域名和每個二級域名下的五個附加域名。 priv.no 這一二級域名可供個人註冊。要進行註冊的個人必須在挪威國家登記處登記,並已獲得挪威國家身份證號碼,必須居住在挪威,年齡至少 18 歲。每人最多只能註冊五個域名。域名不會因為其註冊人搬到國外而刪除,但註冊人一旦搬遷到國外居住,就不能註冊更多的域名。 域名必須由 2 到 63 個字符組成。允許的字符包括小寫英文字母、10 個阿拉伯數字,三個挪威語字母 æ、ø、å 和 20 個特殊的薩米語字母(á・à・ä・č・ç・đ・é・è・ê・ŋ・ń・ñ・ó・ò・ô・ö・š・ŧ・ü・ž)。域名必須以數字或英文字母開頭和結尾。另外大量域名無法註冊,被註冊局保留,它們包括一系列指定的地名、8 個特定的網際網路術語(ftp、localhost、whois、www、no、nic、Internet 和 internett)和其他一些域名(比如 com.no 和 as.no),它們未來可能將成為二級域名供開放註冊。 ## 二級域名 二級域名有三種類型:地理、面向類別的和由 Norid 以外的其他機構管理的。挪威的郡(如奧斯陸郡(Oslo)的 oslo.no,北特倫德拉格郡(Nord-Trøndelag)的 nt.no)、人口超過 5000 人的城市(如奧康格的 orkanger.no)和所有的區都有保留的地理二級域(參見挪威行政區劃)。此外,還為斯瓦爾巴特群島保留了 svalbard.no,為揚馬廷保留了 jan-mayen.no。只有在註冊的域名對應地區活動的人,才能註冊對應的地理二級域名。地理二級域名下的 www 子域名(如 www.lillehammer.no)只能由該地區的地方政府持有。 第二類域名要求用戶滿足特定的特徵,例如只有高級中學才可以註冊 vgs.no 下的二級域名。大部分的二級域由 Norid 管理,但有五個域名是由三個其他政府機構管理:挪威政府安全和服務組織、挪威國防軍和挪威地方和地區當局協會。 ##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 * .no eller aldri... (PDF). Norwegi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2002-03-21 [2012-09-24]. (原始內容 (PDF) 存檔於 2012-09-24) (挪威語). ## 外部連結 * 註冊局官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2,827
2023-04-16T12:26:18Z
75,773,490
.no
291,403
<p><b>.np</b>為尼泊爾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5年1月25日啟用。必須是尼泊爾或在尼泊爾有辦事機構的實體、組織和公司才能申請註冊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p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p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7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5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3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5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85.094 1 -total 80.34% 389.743 1 Template:CcTLD 79.73% 386.75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6.22% 321.211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3.81% 164.002 1 Template:Rtl-lang 21.03% 102.018 9 Template:Lang 19.36% 93.903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81% 71.833 1 Template:Reflist 13.30% 64.538 3 Template:Cite_book 12.06% 58.48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np** 為尼泊爾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5 年 1 月 25 日啟用。必須是尼泊爾或在尼泊爾有辦事機構的實體、組織和公司才能申請註冊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p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p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260
2023-04-16T12:26:18Z
68,713,878
.np
291,404
<p><b>.nr</b>為諾魯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曾以co.nr作為免費用於服務面向公眾。該域名於1998年3月30日啟用。使用該域名必須要付費。.gov.nr和.edu.nr只有諾魯的一些機構才能申請,其他域名不受限制。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p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p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9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7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3.246 1 -total 76.85% 248.420 1 Template:CcTLD 76.25% 246.462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2.10% 200.727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2.90% 106.346 1 Template:Rtl-lang 18.02% 58.244 9 Template:Lang 17.54% 56.709 1 Template:Reflist 16.58% 53.583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5.67% 50.655 3 Template:Cite_book 9.80% 31.68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nr** 為諾魯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曾以 co.nr 作為免費用於服務面向公眾。該域名於 1998 年 3 月 30 日啟用。使用該域名必須要付費。.gov.nr 和.edu.nr 只有諾魯的一些機構才能申請,其他域名不受限制。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p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p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
null
1,317
2023-04-16T12:26:18Z
68,714,009
.nr
292,292
<p><b>.nu</b>是紐埃的國碼頂級網域名稱,它是首個宣傳供廣大網際網路使用的國家頂級域名,作為通用頂級域.com、.net和.org的替代。 </p> <h2><span id=".E7.AE.A1.E7.90.86"></span><span id="管理">管理</span></h2> <p>紐埃網際網路使用者學會(Internet Users Society - Niue,IUSN)負責管理.nu頂級域名,提供了一定的本地服務給自己。ISUN供款給紐埃的網際網路網路,提供免費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連接給島上所有居民,2003年在島上各處設立免費WiFi供應點,自稱為「首個免費WiFi國家」。 </p> <h2><span id=".E4.BD.BF.E7.94.A8.E7.8B.80.E6.B3.81"></span><span id="使用狀況">使用狀況</span></h2> <p>.nu域名在瑞典、丹麥、荷蘭和比利時尤其受歡迎,因為「nu」在瑞典語、丹麥語和荷蘭語中表示「現在」的意思。由於瑞典的國家頂級域.se曾經對域名註冊實施嚴格限制,瑞典一些網站會使用.nu作為創意市場推廣,如www.tv.nu。 </p> <h2><span id=".E5.9C.8B.E9.9A.9B.E5.8C.96.E5.9F.9F.E5.90.8D"></span><span id="國際化域名">國際化域名</span></h2> <p>2000年3月,.nu成為首個提供國際化域名註冊的頂級域名,支援整個Unicode字元表。與其他頂級域名不同的是,.nu域名的伺服器會把國際字母編碼的網路查詢轉換和重新導向,因此客戶端的瀏覽器無須另外安裝外掛程式或punycode功能。然而,.nu在2010年3月經ICANN宣佈,他們最近停用一般萬用字元域名解決技術,因此只使用標準的punycode來實現國際化域名,接受的字元減少為ISO-8859-1西歐字元的一部分。 </p> <h2><span id=".E5.90.8A.E9.8A.B7.E5.9F.9F.E5.90.8D.E6.94.BF.E7.AD.96"></span><span id="吊銷域名政策">吊銷域名政策</span></h2> <p>在以下情況,.nu可被吊銷而不作退款:展示兒童色情,牽涉網路釣魚,發放垃圾郵件,電子郵件盜竊,濫用搜尋器或任何不合法行為。一些域名,如vous.nu(「nu」在法語中表示裸體)和por.nu,展示「THIS DOMAIN NAME HAS BEEN REVOKED BY .NU DOMAIN」(此域名已被.NU域名吊銷),並且不能在.NUdomain再度註冊。 </p> <h2><span id=".E5.9F.9F.E5.90.8D"></span><span id="域名">域名</span></h2> <p>域名最短可以只有一個字元。只有一個字元的域名收費為每年500歐元,兩個字元為每年250歐元,其他長度的域名則為每年30歐元。2008年6月,.NUdomain開始接受全為數字的域名註冊。 </p> <h2><span id=".E7.B6.B2.E7.B5.A1.E5.AE.89.E5.85.A8"></span><span id="網絡安全">網路安全</span></h2> <p>2007年3月,McAfee SiteAdvisor發表一份講述SiteAdvisor功能的報告。報告的一部份指出,.nu屬於對瀏覽器漏洞最高風險的頂級域名類別,但在其他方面中的整體危險只屬低至中等 。不久,.NUdomain發佈新聞稿指出,SiteAdvisor將.nu網站列為最低風險。2008年,McAfee報告.net和.com已經成為最高風險的頂級域名。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u的WHOIS紀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nternet Users Society - Niue (IUS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8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6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6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4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3086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46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22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4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08843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23.769 1 -total 62.57% 390.276 1 Template:CcTLD 62.04% 387.01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9.35% 307.835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7.24% 169.895 1 Template:Rtl-lang 19.39% 120.964 1 Template:Reflist 18.14% 113.167 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84% 86.306 9 Template:Lang 11.25% 70.152 1 Template:NoteTA 11.04% 68.862 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nu** 是紐埃的國碼頂級網域名稱,它是首個宣傳供廣大網際網路使用的國家頂級域名,作為通用頂級域.com、.net 和.org 的替代。 ## 管理 紐埃網際網路使用者學會(Internet Users Society - Niue,IUSN)負責管理.nu 頂級域名,提供了一定的本地服務給自己。ISUN 供款給紐埃的網際網路網路,提供免費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連接給島上所有居民,2003 年在島上各處設立免費 WiFi 供應點,自稱為「首個免費 WiFi 國家」。 ## 使用狀況 .nu 域名在瑞典、丹麥、荷蘭和比利時尤其受歡迎,因為「nu」在瑞典語、丹麥語和荷蘭語中表示「現在」的意思。由於瑞典的國家頂級域.se 曾經對域名註冊實施嚴格限制,瑞典一些網站會使用.nu 作為創意市場推廣,如 www.tv.nu。 ## 國際化域名 2000 年 3 月,.nu 成為首個提供國際化域名註冊的頂級域名,支援整個 Unicode 字元表。與其他頂級域名不同的是,.nu 域名的伺服器會把國際字母編碼的網路查詢轉換和重新導向,因此客戶端的瀏覽器無須另外安裝外掛程式或 punycode 功能。然而,.nu 在 2010 年 3 月經 ICANN 宣佈,他們最近停用一般萬用字元域名解決技術,因此只使用標準的 punycode 來實現國際化域名,接受的字元減少為 ISO-8859-1 西歐字元的一部分。 ## 吊銷域名政策 在以下情況,.nu 可被吊銷而不作退款:展示兒童色情,牽涉網路釣魚,發放垃圾郵件,電子郵件盜竊,濫用搜尋器或任何不合法行為。一些域名,如 vous.nu(「nu」在法語中表示裸體)和 por.nu,展示「THIS DOMAIN NAME HAS BEEN REVOKED BY .NU DOMAIN」(此域名已被.NU 域名吊銷),並且不能在.NUdomain 再度註冊。 ## 域名 域名最短可以只有一個字元。只有一個字元的域名收費為每年 500 歐元,兩個字元為每年 250 歐元,其他長度的域名則為每年 30 歐元。2008 年 6 月,.NUdomain 開始接受全為數字的域名註冊。 ## 網路安全 2007 年 3 月,McAfee SiteAdvisor 發表一份講述 SiteAdvisor 功能的報告。報告的一部份指出,.nu 屬於對瀏覽器漏洞最高風險的頂級域名類別,但在其他方面中的整體危險只屬低至中等 。不久,.NUdomain 發佈新聞稿指出,SiteAdvisor 將.nu 網站列為最低風險。2008 年,McAfee 報告.net 和.com 已經成為最高風險的頂級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nu 的 WHOIS 紀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nternet Users Society - Niue (IUSN)
null
7,066
2023-04-23T19:19:23Z
67,214,672
.nu
292,294
<p><b>.nz</b>為紐西蘭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87年1月19日啟用。2003年7月5日,.geek.nz二級域名被允許使用。2012年8月24日,.kiwi.nz被批准使用,並於同年9月11日開放註冊。截至2021年2月,.nz的域名註冊數量達到724,001 個。</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nz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z Domain Name Commission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5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0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62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3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9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154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40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32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3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14750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93.089 1 -total 72.63% 430.755 1 Template:CcTLD 71.78% 425.71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8.26% 345.530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3.49% 198.645 1 Template:Rtl-lang 17.28% 102.478 9 Template:Lang 15.96% 94.67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98% 59.177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9.95% 59.027 1 Template:Reflist 8.99% 53.301 3 Template:Cite_web -->
**.nz** 為紐西蘭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87 年 1 月 19 日啟用。2003 年 7 月 5 日,.geek.nz 二級域名被允許使用。2012 年 8 月 24 日,.kiwi.nz 被批准使用,並於同年 9 月 11 日開放註冊。截至 2021 年 2 月,.nz 的域名註冊數量達到 724,001 個。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IANA .nz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z Domain Name Commission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595
2023-04-16T12:26:18Z
75,636,468
.nz
177,731
<p><b>開放文件格式</b>(<b>英語:<span lang="en">OpenDocument Format</span></b>,簡稱<b>ODF</b>),全稱<b>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b>(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XML並以ZIP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OASIS標準,以ISO/IEC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p><p>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p><p>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2002年12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和昇陽電腦成立了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XML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2003年3月通過,第二份在2004年12月通過。 </p><p>2005年1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改名為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2005年3月通過。 </p><p>2005年5月,OpenDocument成為一OASIS標準。 </p><p>2006年11月30日,OpenDocument成為ISO與IEC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ISO/IEC26300。 </p><p>2012年1月11日,ODF 1.2發布。 </p><p>2015年6月9日,ODF 1.2成為ISO國際標準。 </p> <h2><span id=".E5.BA.94.E7.94.A8.E7.A8.8B.E5.BA.8F.E6.94.AF.E6.8C.81"></span><span id="应用程序支持">應用程式支援</span></h2> <p>OpenDocument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web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p> <ul><li>AbiWord</li> <li>Adobe Buzzword</li> <li>Apache OpenOffice</li> <li>Atlantis Word Processor</li> <li>Calibre ebook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li> <li>Calligra Suite</li> <li>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li> <li>Evince</li> <li>Gnumeric</li> <li>Google Docs</li> <li>IBM Lotus Symphony</li> <li>Inkscape 匯出 .odg</li> <li>KOffice</li> <li>Libre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或3)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li> <li>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li> <li>NeoOffice</li> <li>Okular</li> <li>ONLYOFFICE</li> <li>OpenOffice.org</li> <li>Scribus 匯入 .odt、.odg</li> <li>SoftMaker Office</li> <li>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li> <li>TextEdit</li> <li>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li> <li>Zoho Office Suite</li></ul><p>從Mac OS X 10.5開始,TextEdit應用和Quick Look預覽功能支援OpenDocument Text格式。 </p> <h2><span id=".E5.A4.96.E7.95.8C.E9.9F.BF.E6.87.89"></span><span id="外界響應">外界響應</span></h2> <p>由於ODF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ODF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2002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ODF的可行性。 </p> <h3><span id=".E5.8F.B0.E7.81.A3"></span><span id="台灣">台灣</span></h3> <p>2015年6月5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年10月31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p> <h3><span id=".E6.AD.90.E6.B4.B2"></span><span id="歐洲">歐洲</span></h3> <p>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2003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XML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2004年3月,分別研究ODF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li> <li>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OpenDocument格式的相關資訊。</li> <li>Document Freedom Day</li> <li>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OpenDocument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OpenDocument格式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li> <li>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OpenDocument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li> <li>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DF與Microsoft Word格式轉換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南非與巴西宣佈ODF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8 Cached time: 202305051007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6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92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60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5454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62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02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87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88468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28.471 1 -total 50.28% 718.272 4 Template:Navbox 44.76% 639.339 256 Template:Tsl 36.84% 526.280 1 Template:ISO 11.47% 163.909 1 Template:Reflist 11.09% 158.395 1 Template:Lang-en 9.34% 133.421 20 Template:Cite_web 7.12% 101.776 1 Template:NoteTA 6.69% 95.520 5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6.45% 92.073 5 Template:Infobox -->
**開放文件格式**(**英語:OpenDocument Format**,簡稱 **ODF**),全稱**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 XML 並以 ZIP 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 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 OASIS 標準,以 ISO/IEC 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 歷史 2002 年 12 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 和昇陽電腦成立了 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 XML 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3 年 3 月通過,第二份在 2004 年 12 月通過。 2005 年 1 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改名為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 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 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5 年 3 月通過。 2005 年 5 月,OpenDocument 成為一 OASIS 標準。 2006 年 11 月 30 日,OpenDocument 成為 ISO 與 IEC 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 ISO/IEC26300。 2012 年 1 月 11 日,ODF 1.2 發布。 2015 年 6 月 9 日,ODF 1.2 成為 ISO 國際標準。 ## 應用程式支援 OpenDocument 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 web 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 AbiWord * Adobe Buzzword * Apache OpenOffice * Atlantis Word Processor * Calibre ebook 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 * Calligra Suite * 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 * Evince * Gnumeric * Google Docs * IBM Lotus Symphony * Inkscape 匯出 .odg * KOffice * Libre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 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 或 3)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 * 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 * NeoOffice * Okular * ONLYOFFICE * OpenOffice.org * Scribus 匯入 .odt、.odg * SoftMaker Office * 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 * TextEdit * 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 * Zoho Office Suite 從 Mac OS X 10.5 開始,TextEdit 應用和 Quick Look 預覽功能支援 OpenDocument Text 格式。 ## 外界響應 由於 ODF 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 ODF 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 2002 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 ODF 的可行性。 ### 台灣 2015 年 6 月 5 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 年 10 月 31 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 ### 歐洲 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 2003 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 XML 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 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 2004 年 3 月,分別研究 ODF 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 * 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 OpenDocument 格式的相關資訊。 * Document Freedom Day * 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 OpenDocument 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 * 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 OpenDocument 格式的組織。 * 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 * 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 OpenDocument 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 * 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DF 與 Microsoft Word 格式轉換 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南非與巴西宣佈 ODF 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7,638
2023-04-23T19:19:22Z
76,574,341
.odb
177,731
<p><b>開放文件格式</b>(<b>英語:<span lang="en">OpenDocument Format</span></b>,簡稱<b>ODF</b>),全稱<b>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b>(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XML並以ZIP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OASIS標準,以ISO/IEC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p><p>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p><p>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2002年12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和昇陽電腦成立了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XML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2003年3月通過,第二份在2004年12月通過。 </p><p>2005年1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改名為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2005年3月通過。 </p><p>2005年5月,OpenDocument成為一OASIS標準。 </p><p>2006年11月30日,OpenDocument成為ISO與IEC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ISO/IEC26300。 </p><p>2012年1月11日,ODF 1.2發布。 </p><p>2015年6月9日,ODF 1.2成為ISO國際標準。 </p> <h2><span id=".E5.BA.94.E7.94.A8.E7.A8.8B.E5.BA.8F.E6.94.AF.E6.8C.81"></span><span id="应用程序支持">應用程式支援</span></h2> <p>OpenDocument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web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p> <ul><li>AbiWord</li> <li>Adobe Buzzword</li> <li>Apache OpenOffice</li> <li>Atlantis Word Processor</li> <li>Calibre ebook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li> <li>Calligra Suite</li> <li>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li> <li>Evince</li> <li>Gnumeric</li> <li>Google Docs</li> <li>IBM Lotus Symphony</li> <li>Inkscape 匯出 .odg</li> <li>KOffice</li> <li>Libre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或3)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li> <li>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li> <li>NeoOffice</li> <li>Okular</li> <li>ONLYOFFICE</li> <li>OpenOffice.org</li> <li>Scribus 匯入 .odt、.odg</li> <li>SoftMaker Office</li> <li>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li> <li>TextEdit</li> <li>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li> <li>Zoho Office Suite</li></ul><p>從Mac OS X 10.5開始,TextEdit應用和Quick Look預覽功能支援OpenDocument Text格式。 </p> <h2><span id=".E5.A4.96.E7.95.8C.E9.9F.BF.E6.87.89"></span><span id="外界響應">外界響應</span></h2> <p>由於ODF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ODF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2002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ODF的可行性。 </p> <h3><span id=".E5.8F.B0.E7.81.A3"></span><span id="台灣">台灣</span></h3> <p>2015年6月5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年10月31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p> <h3><span id=".E6.AD.90.E6.B4.B2"></span><span id="歐洲">歐洲</span></h3> <p>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2003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XML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2004年3月,分別研究ODF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li> <li>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OpenDocument格式的相關資訊。</li> <li>Document Freedom Day</li> <li>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OpenDocument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OpenDocument格式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li> <li>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OpenDocument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li> <li>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DF與Microsoft Word格式轉換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南非與巴西宣佈ODF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8 Cached time: 202305051007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6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92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60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5454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62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02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87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88468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28.471 1 -total 50.28% 718.272 4 Template:Navbox 44.76% 639.339 256 Template:Tsl 36.84% 526.280 1 Template:ISO 11.47% 163.909 1 Template:Reflist 11.09% 158.395 1 Template:Lang-en 9.34% 133.421 20 Template:Cite_web 7.12% 101.776 1 Template:NoteTA 6.69% 95.520 5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6.45% 92.073 5 Template:Infobox -->
**開放文件格式**(**英語:OpenDocument Format**,簡稱 **ODF**),全稱**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 XML 並以 ZIP 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 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 OASIS 標準,以 ISO/IEC 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 歷史 2002 年 12 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 和昇陽電腦成立了 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 XML 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3 年 3 月通過,第二份在 2004 年 12 月通過。 2005 年 1 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改名為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 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 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5 年 3 月通過。 2005 年 5 月,OpenDocument 成為一 OASIS 標準。 2006 年 11 月 30 日,OpenDocument 成為 ISO 與 IEC 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 ISO/IEC26300。 2012 年 1 月 11 日,ODF 1.2 發布。 2015 年 6 月 9 日,ODF 1.2 成為 ISO 國際標準。 ## 應用程式支援 OpenDocument 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 web 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 AbiWord * Adobe Buzzword * Apache OpenOffice * Atlantis Word Processor * Calibre ebook 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 * Calligra Suite * 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 * Evince * Gnumeric * Google Docs * IBM Lotus Symphony * Inkscape 匯出 .odg * KOffice * Libre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 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 或 3)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 * 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 * NeoOffice * Okular * ONLYOFFICE * OpenOffice.org * Scribus 匯入 .odt、.odg * SoftMaker Office * 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 * TextEdit * 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 * Zoho Office Suite 從 Mac OS X 10.5 開始,TextEdit 應用和 Quick Look 預覽功能支援 OpenDocument Text 格式。 ## 外界響應 由於 ODF 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 ODF 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 2002 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 ODF 的可行性。 ### 台灣 2015 年 6 月 5 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 年 10 月 31 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 ### 歐洲 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 2003 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 XML 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 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 2004 年 3 月,分別研究 ODF 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 * 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 OpenDocument 格式的相關資訊。 * Document Freedom Day * 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 OpenDocument 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 * 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 OpenDocument 格式的組織。 * 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 * 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 OpenDocument 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 * 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DF 與 Microsoft Word 格式轉換 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南非與巴西宣佈 ODF 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7,638
2023-04-23T19:19:22Z
76,574,341
.odg
177,731
<p><b>開放文件格式</b>(<b>英語:<span lang="en">OpenDocument Format</span></b>,簡稱<b>ODF</b>),全稱<b>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b>(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XML並以ZIP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OASIS標準,以ISO/IEC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p><p>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p><p>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2002年12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和昇陽電腦成立了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XML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2003年3月通過,第二份在2004年12月通過。 </p><p>2005年1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改名為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2005年3月通過。 </p><p>2005年5月,OpenDocument成為一OASIS標準。 </p><p>2006年11月30日,OpenDocument成為ISO與IEC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ISO/IEC26300。 </p><p>2012年1月11日,ODF 1.2發布。 </p><p>2015年6月9日,ODF 1.2成為ISO國際標準。 </p> <h2><span id=".E5.BA.94.E7.94.A8.E7.A8.8B.E5.BA.8F.E6.94.AF.E6.8C.81"></span><span id="应用程序支持">應用程式支援</span></h2> <p>OpenDocument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web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p> <ul><li>AbiWord</li> <li>Adobe Buzzword</li> <li>Apache OpenOffice</li> <li>Atlantis Word Processor</li> <li>Calibre ebook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li> <li>Calligra Suite</li> <li>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li> <li>Evince</li> <li>Gnumeric</li> <li>Google Docs</li> <li>IBM Lotus Symphony</li> <li>Inkscape 匯出 .odg</li> <li>KOffice</li> <li>Libre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或3)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li> <li>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li> <li>NeoOffice</li> <li>Okular</li> <li>ONLYOFFICE</li> <li>OpenOffice.org</li> <li>Scribus 匯入 .odt、.odg</li> <li>SoftMaker Office</li> <li>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li> <li>TextEdit</li> <li>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li> <li>Zoho Office Suite</li></ul><p>從Mac OS X 10.5開始,TextEdit應用和Quick Look預覽功能支援OpenDocument Text格式。 </p> <h2><span id=".E5.A4.96.E7.95.8C.E9.9F.BF.E6.87.89"></span><span id="外界響應">外界響應</span></h2> <p>由於ODF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ODF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2002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ODF的可行性。 </p> <h3><span id=".E5.8F.B0.E7.81.A3"></span><span id="台灣">台灣</span></h3> <p>2015年6月5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年10月31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p> <h3><span id=".E6.AD.90.E6.B4.B2"></span><span id="歐洲">歐洲</span></h3> <p>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2003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XML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2004年3月,分別研究ODF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li> <li>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OpenDocument格式的相關資訊。</li> <li>Document Freedom Day</li> <li>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OpenDocument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OpenDocument格式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li> <li>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OpenDocument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li> <li>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DF與Microsoft Word格式轉換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南非與巴西宣佈ODF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8 Cached time: 202305051007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6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92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60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5454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62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02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87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88468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28.471 1 -total 50.28% 718.272 4 Template:Navbox 44.76% 639.339 256 Template:Tsl 36.84% 526.280 1 Template:ISO 11.47% 163.909 1 Template:Reflist 11.09% 158.395 1 Template:Lang-en 9.34% 133.421 20 Template:Cite_web 7.12% 101.776 1 Template:NoteTA 6.69% 95.520 5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6.45% 92.073 5 Template:Infobox -->
**開放文件格式**(**英語:OpenDocument Format**,簡稱 **ODF**),全稱**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 XML 並以 ZIP 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 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 OASIS 標準,以 ISO/IEC 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 歷史 2002 年 12 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 和昇陽電腦成立了 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 XML 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3 年 3 月通過,第二份在 2004 年 12 月通過。 2005 年 1 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改名為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 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 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5 年 3 月通過。 2005 年 5 月,OpenDocument 成為一 OASIS 標準。 2006 年 11 月 30 日,OpenDocument 成為 ISO 與 IEC 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 ISO/IEC26300。 2012 年 1 月 11 日,ODF 1.2 發布。 2015 年 6 月 9 日,ODF 1.2 成為 ISO 國際標準。 ## 應用程式支援 OpenDocument 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 web 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 AbiWord * Adobe Buzzword * Apache OpenOffice * Atlantis Word Processor * Calibre ebook 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 * Calligra Suite * 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 * Evince * Gnumeric * Google Docs * IBM Lotus Symphony * Inkscape 匯出 .odg * KOffice * Libre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 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 或 3)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 * 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 * NeoOffice * Okular * ONLYOFFICE * OpenOffice.org * Scribus 匯入 .odt、.odg * SoftMaker Office * 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 * TextEdit * 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 * Zoho Office Suite 從 Mac OS X 10.5 開始,TextEdit 應用和 Quick Look 預覽功能支援 OpenDocument Text 格式。 ## 外界響應 由於 ODF 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 ODF 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 2002 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 ODF 的可行性。 ### 台灣 2015 年 6 月 5 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 年 10 月 31 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 ### 歐洲 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 2003 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 XML 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 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 2004 年 3 月,分別研究 ODF 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 * 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 OpenDocument 格式的相關資訊。 * Document Freedom Day * 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 OpenDocument 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 * 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 OpenDocument 格式的組織。 * 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 * 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 OpenDocument 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 * 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DF 與 Microsoft Word 格式轉換 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南非與巴西宣佈 ODF 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7,638
2023-04-23T19:19:22Z
76,574,341
.odp
177,731
<p><b>開放文件格式</b>(<b>英語:<span lang="en">OpenDocument Format</span></b>,簡稱<b>ODF</b>),全稱<b>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b>(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XML並以ZIP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OASIS標準,以ISO/IEC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p><p>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p><p>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2002年12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和昇陽電腦成立了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XML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2003年3月通過,第二份在2004年12月通過。 </p><p>2005年1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改名為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2005年3月通過。 </p><p>2005年5月,OpenDocument成為一OASIS標準。 </p><p>2006年11月30日,OpenDocument成為ISO與IEC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ISO/IEC26300。 </p><p>2012年1月11日,ODF 1.2發布。 </p><p>2015年6月9日,ODF 1.2成為ISO國際標準。 </p> <h2><span id=".E5.BA.94.E7.94.A8.E7.A8.8B.E5.BA.8F.E6.94.AF.E6.8C.81"></span><span id="应用程序支持">應用程式支援</span></h2> <p>OpenDocument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web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p> <ul><li>AbiWord</li> <li>Adobe Buzzword</li> <li>Apache OpenOffice</li> <li>Atlantis Word Processor</li> <li>Calibre ebook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li> <li>Calligra Suite</li> <li>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li> <li>Evince</li> <li>Gnumeric</li> <li>Google Docs</li> <li>IBM Lotus Symphony</li> <li>Inkscape 匯出 .odg</li> <li>KOffice</li> <li>Libre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或3)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li> <li>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li> <li>NeoOffice</li> <li>Okular</li> <li>ONLYOFFICE</li> <li>OpenOffice.org</li> <li>Scribus 匯入 .odt、.odg</li> <li>SoftMaker Office</li> <li>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li> <li>TextEdit</li> <li>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li> <li>Zoho Office Suite</li></ul><p>從Mac OS X 10.5開始,TextEdit應用和Quick Look預覽功能支援OpenDocument Text格式。 </p> <h2><span id=".E5.A4.96.E7.95.8C.E9.9F.BF.E6.87.89"></span><span id="外界響應">外界響應</span></h2> <p>由於ODF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ODF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2002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ODF的可行性。 </p> <h3><span id=".E5.8F.B0.E7.81.A3"></span><span id="台灣">台灣</span></h3> <p>2015年6月5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年10月31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p> <h3><span id=".E6.AD.90.E6.B4.B2"></span><span id="歐洲">歐洲</span></h3> <p>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2003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XML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2004年3月,分別研究ODF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li> <li>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OpenDocument格式的相關資訊。</li> <li>Document Freedom Day</li> <li>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OpenDocument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OpenDocument格式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li> <li>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OpenDocument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li> <li>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DF與Microsoft Word格式轉換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南非與巴西宣佈ODF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8 Cached time: 202305051007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6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92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60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5454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62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02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87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88468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28.471 1 -total 50.28% 718.272 4 Template:Navbox 44.76% 639.339 256 Template:Tsl 36.84% 526.280 1 Template:ISO 11.47% 163.909 1 Template:Reflist 11.09% 158.395 1 Template:Lang-en 9.34% 133.421 20 Template:Cite_web 7.12% 101.776 1 Template:NoteTA 6.69% 95.520 5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6.45% 92.073 5 Template:Infobox -->
**開放文件格式**(**英語:OpenDocument Format**,簡稱 **ODF**),全稱**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 XML 並以 ZIP 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 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 OASIS 標準,以 ISO/IEC 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 歷史 2002 年 12 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 和昇陽電腦成立了 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 XML 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3 年 3 月通過,第二份在 2004 年 12 月通過。 2005 年 1 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改名為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 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 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5 年 3 月通過。 2005 年 5 月,OpenDocument 成為一 OASIS 標準。 2006 年 11 月 30 日,OpenDocument 成為 ISO 與 IEC 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 ISO/IEC26300。 2012 年 1 月 11 日,ODF 1.2 發布。 2015 年 6 月 9 日,ODF 1.2 成為 ISO 國際標準。 ## 應用程式支援 OpenDocument 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 web 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 AbiWord * Adobe Buzzword * Apache OpenOffice * Atlantis Word Processor * Calibre ebook 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 * Calligra Suite * 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 * Evince * Gnumeric * Google Docs * IBM Lotus Symphony * Inkscape 匯出 .odg * KOffice * Libre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 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 或 3)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 * 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 * NeoOffice * Okular * ONLYOFFICE * OpenOffice.org * Scribus 匯入 .odt、.odg * SoftMaker Office * 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 * TextEdit * 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 * Zoho Office Suite 從 Mac OS X 10.5 開始,TextEdit 應用和 Quick Look 預覽功能支援 OpenDocument Text 格式。 ## 外界響應 由於 ODF 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 ODF 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 2002 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 ODF 的可行性。 ### 台灣 2015 年 6 月 5 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 年 10 月 31 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 ### 歐洲 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 2003 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 XML 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 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 2004 年 3 月,分別研究 ODF 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 * 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 OpenDocument 格式的相關資訊。 * Document Freedom Day * 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 OpenDocument 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 * 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 OpenDocument 格式的組織。 * 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 * 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 OpenDocument 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 * 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DF 與 Microsoft Word 格式轉換 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南非與巴西宣佈 ODF 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7,638
2023-04-23T19:19:22Z
76,574,341
.ods
177,731
<p><b>開放文件格式</b>(<b>英語:<span lang="en">OpenDocument Format</span></b>,簡稱<b>ODF</b>),全稱<b>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b>(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XML並以ZIP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OASIS標準,以ISO/IEC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p><p>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p><p>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2002年12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和昇陽電腦成立了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XML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2003年3月通過,第二份在2004年12月通過。 </p><p>2005年1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技術委員會改名為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2005年3月通過。 </p><p>2005年5月,OpenDocument成為一OASIS標準。 </p><p>2006年11月30日,OpenDocument成為ISO與IEC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ISO/IEC26300。 </p><p>2012年1月11日,ODF 1.2發布。 </p><p>2015年6月9日,ODF 1.2成為ISO國際標準。 </p> <h2><span id=".E5.BA.94.E7.94.A8.E7.A8.8B.E5.BA.8F.E6.94.AF.E6.8C.81"></span><span id="应用程序支持">應用程式支援</span></h2> <p>OpenDocument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web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p> <ul><li>AbiWord</li> <li>Adobe Buzzword</li> <li>Apache OpenOffice</li> <li>Atlantis Word Processor</li> <li>Calibre ebook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li> <li>Calligra Suite</li> <li>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li> <li>Evince</li> <li>Gnumeric</li> <li>Google Docs</li> <li>IBM Lotus Symphony</li> <li>Inkscape 匯出 .odg</li> <li>KOffice</li> <li>Libre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或3)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Windows)</li> <li>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li> <li>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li> <li>NeoOffice</li> <li>Okular</li> <li>ONLYOFFICE</li> <li>OpenOffice.org</li> <li>Scribus 匯入 .odt、.odg</li> <li>SoftMaker Office</li> <li>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li> <li>TextEdit</li> <li>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li> <li>Zoho Office Suite</li></ul><p>從Mac OS X 10.5開始,TextEdit應用和Quick Look預覽功能支援OpenDocument Text格式。 </p> <h2><span id=".E5.A4.96.E7.95.8C.E9.9F.BF.E6.87.89"></span><span id="外界響應">外界響應</span></h2> <p>由於ODF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ODF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2002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ODF的可行性。 </p> <h3><span id=".E5.8F.B0.E7.81.A3"></span><span id="台灣">台灣</span></h3> <p>2015年6月5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年10月31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ODF-CNS15251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p> <h3><span id=".E6.AD.90.E6.B4.B2"></span><span id="歐洲">歐洲</span></h3> <p>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2003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XML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2004年3月,分別研究ODF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li> <li>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OpenDocument格式的相關資訊。</li> <li>Document Freedom Day</li> <li>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OpenDocument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OpenDocument格式的組織。</li> <li>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li> <li>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OpenDocument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li> <li>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DF與Microsoft Word格式轉換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南非與巴西宣佈ODF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8 Cached time: 202305051007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6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92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60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5454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62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02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87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88468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28.471 1 -total 50.28% 718.272 4 Template:Navbox 44.76% 639.339 256 Template:Tsl 36.84% 526.280 1 Template:ISO 11.47% 163.909 1 Template:Reflist 11.09% 158.395 1 Template:Lang-en 9.34% 133.421 20 Template:Cite_web 7.12% 101.776 1 Template:NoteTA 6.69% 95.520 5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6.45% 92.073 5 Template:Infobox -->
**開放文件格式**(**英語:OpenDocument Format**,簡稱 **ODF**),全稱**用於辦公室應用程式的開放文件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是一種規範,基於 XML 並以 ZIP 壓縮的檔案格式,因應文書處理文件、試算表、簡報和圖表等電子文件而設定。 它的規格原本由昇陽電腦開發,標準則由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TC(又稱為 OASIS ODF TC)所開發。存在一個自由與開放的 OASIS 標準,以 ISO/IEC 國際標準發佈──《ISO/IEC 26300:2015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OpenDocument)v1.2》。 開放文件格式提供一個取代私有專利檔案格式的一個方案,使得政府、組織、企業或個人不會因為檔案格式而被廠商套牢(Vendor lock-in)。 這裡「開放文件格式」是指專有名詞「OpenDocument Format」,字面意思即是一種開放的文件檔案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 ## 歷史 2002 年 12 月,Arbortext、波音、科立爾、CSW Informatics、Drake Certivo、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紐約州總檢察官辦公室、聖經文學學會、索尼、Stellent 和昇陽電腦成立了 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開發一種 XML 的標準文件檔案格式。第一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3 年 3 月通過,第二份在 2004 年 12 月通過。 2005 年 1 月,OASIS Open Office XML Format 技術委員會改名為 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 技術委員會,以強調其規範不僅適用於 OpenOffice.org,也適合任何辦公軟體應用。第三份委員會草案在 2005 年 3 月通過。 2005 年 5 月,OpenDocument 成為一 OASIS 標準。 2006 年 11 月 30 日,OpenDocument 成為 ISO 與 IEC 國際標準,正式標準名稱為 ISO/IEC26300。 2012 年 1 月 11 日,ODF 1.2 發布。 2015 年 6 月 9 日,ODF 1.2 成為 ISO 國際標準。 ## 應用程式支援 OpenDocument 格式被用於自由軟體和專有軟體。這包括辦公室套件(獨立的和基於 web 的)還有單獨的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試算表軟體、簡報軟體、資料管理軟體。 * AbiWord * Adobe Buzzword * Apache OpenOffice * Atlantis Word Processor * Calibre ebook 檢視器、轉換器、編輯器和管理器 * Calligra Suite * Corel WordPerfect Office X6 * Evince * Gnumeric * Google Docs * IBM Lotus Symphony * Inkscape 匯出 .odg * KOffice * Libre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3 和 Office XP(含 Open Source OpenXML/ODF Translator Add-in for 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2007(Service Pack 2 或 3)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0 支援 ODF 1.1(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3 支援 ODF 1.2(僅限 Windows) * Microsoft Office 2016 與 Microsoft Office 2019 支援 ODF 1.2(Windows:讀寫皆可;OS X:線上轉換後唯讀) * Microsoft OneDrive / Office Web Apps * NeoOffice * Okular * ONLYOFFICE * OpenOffice.org * Scribus 匯入 .odt、.odg * SoftMaker Office * Sun Microsystems StarOffice * TextEdit * WordPad 6.1(Windows 7)部分支援。 * Zoho Office Suite 從 Mac OS X 10.5 開始,TextEdit 應用和 Quick Look 預覽功能支援 OpenDocument Text 格式。 ## 外界響應 由於 ODF 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保證使用者能長期存取資料並不受技術及法律上的障礙,因此 ODF 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注意。例如在 2002 年,秘魯一名國會議員兼律師向微軟寫信提問有關永久自由與專屬文件格式的問題。另外,歐洲國家及美國麻薩諸塞州也開始測試 ODF 的可行性。 ### 台灣 2015 年 6 月 5 日,行政院國發會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實施計畫」,2017 年 10 月 31 日,行政院繼續發布「推動 ODF-CNS15251 為政府檔案標準格式續階實施計畫」。 ### 歐洲 歐洲多個政府最早於 2003 年開始探討多種以不同 XML 基礎的格式作儲存檔案的可行性,並作出諸如「Valoris 報告」等的技術研究。至 2004 年 3 月,分別研究 ODF 格式和微軟格式的兩個小組向歐洲政府發表兩種格式之間的長處。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開放文件格式 * OpenDocumentFormat.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面向消費者、商業使用者和開發者的主題首頁,含有 OpenDocument 格式的相關資訊。 * Document Freedom Day * OpenDoc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成員組成的推廣 OpenDocument 格式之類軟體辦公效率最優秀的做法的組織。 * OpenDocument Fellow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由來自全世界志願者組成的推廣接受、應用和開發 OpenDocument 格式的組織。 * OpenDocument XM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Document OASIS 標準(ISO/IEC 26300)的官方社群及資訊資源 * OASIS OpenDocument Technical Committe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協調 OpenDocument 格式開發,提供官方標準與基本結構的等的資源 * Technical disputes regarding ODF vs. OOX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crosoft Office (2007, 2010 and 2013),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enDocument Text (.odt) format and the Word (.docx) form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DF 與 Microsoft Word 格式轉換 Plug-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南非與巴西宣佈 ODF 成為國家標準檔案格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7,638
2023-04-23T19:19:22Z
76,574,341
.odt
196,180
<p><b>Ogg</b>是一個自由且開放標準的多媒體檔案格式,由Xiph.Org基金會所維護。Ogg格式並不受到軟體專利的限制,並設計用於有效率地串流媒體和處理高品質的數位多媒體。 </p><p>「Ogg」意指一種檔案格式,可以納入各式各樣自由和開放原始碼的編解碼器,包含音效、影片、文字(像字幕)與元資料的處理。 </p><p>在Ogg的多媒體框架下,Theora提供有損的影像層面,而通常用音樂導向的Vorbis編解碼器作為音效層面。針對語音設計的壓縮編解碼器Speex和無損的音效壓縮編解碼器FLAC與OggPCM也可能作為音效層面使用。 </p><p>「Ogg」這個詞彙通常意指Ogg Vorbis此一音訊檔格式,也就是將Vorbis編碼的音效包含在Ogg的容器中所成的格式。在以往,.ogg此一副檔名曾經被用在任何Ogg支援格式下的內容;但在2007年,Xiph.Org基金會為了向後相容的考量,提出請求,將.ogg只留給Vorbis格式來使用。Xiph.Org基金會決定創造一些新的副檔名和媒體格式來描述不同類型的內容, 像是只包含音效所用的.oga、 包含或不含聲音的影片(涵蓋Theora)所用的.ogv, 和可以包含任何位元流的.ogx。</p><p>Xiph.Org基金會對Ogg的參照實裝,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10年3月26日釋出的libogg 1.2.0。另一個版本libogg2也可以在Xiph.Org基金會的SVN套件庫中找到。這兩個函式庫都是在新BSD許可證下釋出的自由軟體。 </p><p>因為其格式自由,和其參照實裝並非Copyleft形式,無論自由或專有、商業或非商業的媒體播放器,甚至部分製造商的可攜式媒體播放器和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都採用了Ogg下的各種編解碼器。目前Android系統所有的內建鈴聲也都使用Ogg檔案。 </p> <h2><span id="Ogg.E7.B7.A8.E8.A7.A3.E7.A2.BC.E5.99.A8"></span><span id="Ogg編解碼器">Ogg編解碼器</span></h2> <p>Ogg只是容器格式。由編解碼器編碼的實際音訊或影片儲存在Ogg容器內。Ogg容器可以包含用多個編解碼器編碼的流,例如,具有聲音的影片檔案包含由音訊編解碼器和影片編解碼器編碼的數據。 作為容器格式,Ogg可以以各種格式(如Dirac,MNG,CELT,MPEG-4,MP3等)嵌入音訊和影片,但是Ogg旨在和通常用於以下Xiph.org免費編解碼器: </p> <ul><li>音訊 <ul><li>有損 <ul><li>Speex:以低位元速率處理語音數據(〜2.1-32 kbit / s /通道)</li> <li>Vorbis:處理中高級可變位元速率(每通道≈16-500kbit / s)的一般音訊數據</li> <li>Opus:以低和高可變位元速率處理語音,音樂和通用音訊(每通道≈6-510kbit / s)</li></ul></li> <li>無損 <ul><li>FLAC:處理檔案和高保真音訊數據。</li></ul></li> <li>未壓縮 <ul><li>OggPCM:處理未壓縮的PCM音訊。它與WAV大致相當。</li></ul></li></ul></li> <li>影片 <ul><li>有損 <ul><li>Theora:基於On2的VP3,它的目標是與MPEG-4影片(例如,使用DivX或Xvid編碼),RealVideo或Windows Media Video進行競爭。</li> <li>Daala:正在開發的影片編碼格式。</li> <li>Dirac:由BBC開發的免費開放影片格式。使用小波編碼。</li> <li>Tarkin:實驗項目,現在過時的影片編解碼器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開發利用離散小波變換的三個維度的寬度,高度和時間。在Theora成為影片編碼的主要焦點之後,已被擱置(2002年8月)。</li></ul></li> <li>無損 <ul><li>Dirac:Dirac規範的一部分涵蓋無失真壓縮。</li> <li>Daala:正在開發的影片編碼格式。</li></ul></li></ul></li> <li>文字 <ul><li>Writ:用於嵌入字幕或字幕的文字編解碼器的草稿不完整,於2007年停止。</li> <li>CMML:用於定時元資料,字幕和格式的文字/應用編解碼器。</li> <li>Annodex:CSIRO開發的自由開源標準,用於註釋和索引網路媒體。</li> <li>OggKate:最初設計用於卡拉OK和文字的重疊編解碼器,可以在Ogg中復用。</li></ul></li></ul><h2><span id=".E5.85.B6.E4.BB.96.E9.A0.85.E7.9B.AE"></span><span id="其他項目">其他項目</span></h2> <ul><li>Ffmpeg2theora</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xiph.org基金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vorbis官方網站</li> <li>Xiph.Org基金會官方網站──Og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RFC 3533──Ogg封裝格式版本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RFC 3534──application/ogg媒體類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gg容器使用創用CCMetadata標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gg etym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the Jargon File</li> <li>Xiph.Org's官方站點Ogg QuickTime擴充組件──iTunes和iMovie使用(適用Windows和Mac OS X系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Windows Media Player適用的Vorbis, Speex, Theora,FLAC解碼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ffmpeg2theo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gg Theora編碼器,Linux, Win32和DOS的命令列版本(使用埠或HX)</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87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6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55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5194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11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61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0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17755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17.14% 856.398 5 Template:Navbox 100.00% 731.092 1 -total 60.22% 440.289 1 Template:多媒體壓縮格式 33.45% 244.557 92 Template:绿链 12.20% 89.206 1 Template:NoteTA 10.98% 80.306 1 Template:Expert 8.61% 62.935 6 Template:Cite_web 6.00% 43.887 1 Template:Ambox 4.71% 34.413 1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4.44% 32.478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Ogg** 是一個自由且開放標準的多媒體檔案格式,由 Xiph.Org 基金會所維護。Ogg 格式並不受到軟體專利的限制,並設計用於有效率地串流媒體和處理高品質的數位多媒體。 「Ogg」意指一種檔案格式,可以納入各式各樣自由和開放原始碼的編解碼器,包含音效、影片、文字(像字幕)與元資料的處理。 在 Ogg 的多媒體框架下,Theora 提供有損的影像層面,而通常用音樂導向的 Vorbis 編解碼器作為音效層面。針對語音設計的壓縮編解碼器 Speex 和無損的音效壓縮編解碼器 FLAC 與 OggPCM 也可能作為音效層面使用。 「Ogg」這個詞彙通常意指 Ogg Vorbis 此一音訊檔格式,也就是將 Vorbis 編碼的音效包含在 Ogg 的容器中所成的格式。在以往,.ogg 此一副檔名曾經被用在任何 Ogg 支援格式下的內容;但在 2007 年,Xiph.Org 基金會為了向後相容的考量,提出請求,將.ogg 只留給 Vorbis 格式來使用。Xiph.Org 基金會決定創造一些新的副檔名和媒體格式來描述不同類型的內容, 像是只包含音效所用的.oga、 包含或不含聲音的影片(涵蓋 Theora)所用的.ogv, 和可以包含任何位元流的.ogx。 Xiph.Org 基金會對 Ogg 的參照實裝,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2010 年 3 月 26 日釋出的 libogg 1.2.0。另一個版本 libogg2 也可以在 Xiph.Org 基金會的 SVN 套件庫中找到。這兩個函式庫都是在新 BSD 許可證下釋出的自由軟體。 因為其格式自由,和其參照實裝並非 Copyleft 形式,無論自由或專有、商業或非商業的媒體播放器,甚至部分製造商的可攜式媒體播放器和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都採用了 Ogg 下的各種編解碼器。目前 Android 系統所有的內建鈴聲也都使用 Ogg 檔案。 ## Ogg 編解碼器 Ogg 只是容器格式。由編解碼器編碼的實際音訊或影片儲存在 Ogg 容器內。Ogg 容器可以包含用多個編解碼器編碼的流,例如,具有聲音的影片檔案包含由音訊編解碼器和影片編解碼器編碼的數據。 作為容器格式,Ogg 可以以各種格式(如 Dirac,MNG,CELT,MPEG-4,MP3 等)嵌入音訊和影片,但是 Ogg 旨在和通常用於以下 Xiph.org 免費編解碼器: * 音訊 * 有損 * Speex:以低位元速率處理語音數據(〜2.1-32 kbit /s/ 通道) * Vorbis:處理中高級可變位元速率(每通道≈16-500kbit /s)的一般音訊數據 * Opus:以低和高可變位元速率處理語音,音樂和通用音訊(每通道≈6-510kbit /s) * 無損 * FLAC:處理檔案和高保真音訊數據。 * 未壓縮 * OggPCM:處理未壓縮的 PCM 音訊。它與 WAV 大致相當。 * 影片 * 有損 * Theora:基於 On2 的 VP3,它的目標是與 MPEG-4 影片(例如,使用 DivX 或 Xvid 編碼),RealVideo 或 Windows Media Video 進行競爭。 * Daala:正在開發的影片編碼格式。 * Dirac:由 BBC 開發的免費開放影片格式。使用小波編碼。 * Tarkin:實驗項目,現在過時的影片編解碼器在 2000 年,2001 年和 2002 年開發利用離散小波變換的三個維度的寬度,高度和時間。在 Theora 成為影片編碼的主要焦點之後,已被擱置(2002 年 8 月)。 * 無損 * Dirac:Dirac 規範的一部分涵蓋無失真壓縮。 * Daala:正在開發的影片編碼格式。 * 文字 * Writ:用於嵌入字幕或字幕的文字編解碼器的草稿不完整,於 2007 年停止。 * CMML:用於定時元資料,字幕和格式的文字 / 應用編解碼器。 * Annodex:CSIRO 開發的自由開源標準,用於註釋和索引網路媒體。 * OggKate:最初設計用於卡拉 OK 和文字的重疊編解碼器,可以在 Ogg 中復用。 ## 其他項目 * Ffmpeg2theora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xiph.org 基金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vorbis 官方網站 * Xiph.Org 基金會官方網站──Og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FC 3533──Ogg 封裝格式版本 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FC 3534──application/ogg 媒體類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gg 容器使用創用 CCMetadata 標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gg etym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the Jargon File * Xiph.Org's 官方站點 Ogg QuickTime 擴充組件──iTunes 和 iMovie 使用(適用 Windows 和 Mac OS X 系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indows Media Player 適用的 Vorbis, Speex, Theora,FLAC 解碼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ffmpeg2theor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gg Theora 編碼器,Linux, Win32 和 DOS 的命令列版本(使用埠或 HX)
null
10,768
2023-04-23T19:19:22Z
72,656,420
.ogg
292,297
<p><b>.om</b>為阿曼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外還擁有阿拉伯語頂級域名<span lang="ar">عمان.</span>‎。.om域名於1996年4月11日啟用。不過由於該域名類似於.com,有時會被域名搶注。阿曼電信監管局是該域名的註冊機構。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om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Mnic - .om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li> <li>OMnic Rules &amp; Regulations</li> <li>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2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0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632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21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57389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81.446 1 -total 70.39% 268.515 1 Template:CcTLD 69.91% 266.66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6.64% 216.063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4.27% 130.727 1 Template:Rtl-lang 22.44% 85.603 10 Template:Lang 20.86% 79.574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80% 56.473 1 Template:Reflist 14.14% 53.944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3.12% 50.038 3 Template:Cite_book -->
**.om** 為阿曼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外還擁有阿拉伯語頂級域名عمان.‎。.om 域名於 1996 年 4 月 11 日啟用。不過由於該域名類似於.com,有時會被域名搶注。阿曼電信監管局是該域名的註冊機構。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om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Mnic - .om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 OMnic Rules & Regulations * 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584
2023-04-16T12:26:18Z
68,714,431
.om
6,179,300
<p><b>.one</b>是一個新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取義於英語單詞「ONE」,這是一個含義簡單而用途廣汎的詞,最大限度地拓寬了該域名的使用範圍。該域名於2015年5月20日向公衆開放。</p> <h2><span id=".E7.9F.A5.E5.90.8D.E7.B6.B2.E7.AB.99"></span><span id="知名網站">知名網站</span></h2> <ul><li>lifestyle.one(鮑爾傳媒集團)</li> <li>xbox.one(微軟Xbox One)</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one** 是一個新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取義於英語單詞「ONE」,這是一個含義簡單而用途廣汎的詞,最大限度地拓寬了該域名的使用範圍。該域名於 2015 年 5 月 20 日向公衆開放。 ## 知名網站 * lifestyle.one(鮑爾傳媒集團) * xbox.one(微軟 Xbox One) ## 參考文獻
null
1,206
2023-04-16T12:31:14Z
75,702,621
.one
6,179,342
<p><b>.ngo</b>和<b>.ong</b>是一對新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取意於英語「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縮寫。 </p><p>在2011年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擴大網際網路域名命名系統以後,允許新的頂級域申請。公共利益注冊處表示出對.ngo域名的興趣,同時還申請了一個等效域名.ong,代表羅曼語族中的「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適用於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非英語地區。自2015年5月6日起,新域名已公開發佈,當購買其中一個域名的同時,另一個也會自動購買。</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ngo** 和**.ong** 是一對新的網際網路通用頂級域,取意於英語「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縮寫。 在 2011 年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位址分配機構擴大網際網路域名命名系統以後,允許新的頂級域申請。公共利益注冊處表示出對.ngo 域名的興趣,同時還申請了一個等效域名.ong,代表羅曼語族中的「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適用於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非英語地區。自 2015 年 5 月 6 日起,新域名已公開發佈,當購買其中一個域名的同時,另一個也會自動購買。 ## 參考文獻
null
2,682
2023-04-16T12:31:14Z
67,214,996
.ong
5,650,958
<p><b>.onion</b>是一個用於在Tor網路上定址特殊用途的頂級域字尾。這種字尾不屬於實際的域名,也並未收錄於域名根區中。但只要安裝了正確的代理軟體,如類似於瀏覽器的網路軟體,即可通過Tor伺服器傳送特定的請求來存取.onion位址。使用這種技術可以使得資訊提供商與使用者難以被中間經過的網路主機或外界使用者所追蹤。 </p> <h2><span id=".E6.A0.BC.E5.BC.8F"></span><span id="格式">格式</span></h2> <p>.onion頂級域的位址為Tor服務組態完成後,由公鑰自動生成的難以記憶且不便理解的十六位半字母半數字hash。這種十六位的hash由字母表內任意字母與2至7的十進位數字所組成,以此來表示使用base32加密後的80位元數字。通過平行計算生成大量的金鑰對的方式來尋找合適的URL並設立起人類可讀的.onion位址是可行的(例如以組織名開頭)。 </p><p>此名稱中的「onion」代指為達到匿名目的的洋蔥路由技術。 </p> <h2><span id=".E4.B8.87.E7.BB.B4.E7.BD.91.E8.87.B3.onion.E7.BD.91.E5.85.B3"></span><span id="万维网至.onion网关">全球資訊網至.onion閘道器</span></h2> <p>諸如Tor2web等的代理服務允許不使用Tor技術的瀏覽器與搜尋引擎存取Tor網路上的隱藏服務。若使用這種閘道器,使用者就放棄了自己的匿名身分並只得相信閘道器傳送的內容是正確的。閘道器和隱藏服務均可辨識出瀏覽器並得知使用者IP位址資料。部分代理使用快取技術來提供比Tor瀏覽器更快的存取速度。</p> <h2><span id=".exit">.exit</span></h2> <p><b>.exit</b>是一個被Tor使用者所使用的偽頂級域(英文:pseudo-top-level domain),用於指示Tor在連接到諸如網頁伺服器的服務時應該使用的首選出口節點,而無需編輯設定檔 Tor(torrc)。 </p><p>使用這種偽頂級域的語法是:<i>主機名 + .出口節點 + .exit。</i>如果使用者想使用節點<i>tor26</i>存取 http://www.torproject.org/ 的話,輸入 <i>http://www.torproject.org.tor26.exit</i> 即可。 </p><p>這方面的範例包括存取僅適用於特定國家/地區的站點,或檢查某個節點是否正常工作。 </p><p>使用者也可直接輸入<i>出口節點.exit</i>以存取出口節點的IP位址。 </p><p>.exit功能由於潛在的應用層的攻擊風險而在版本0.2.2.1-alpha中被預設關閉。</p> <h2><span id=".E5.AE.98.E6.96.B9.E6.8C.87.E5.AE.9A"></span><span id="官方指定">官方指定</span></h2> <p>.onion域名曾為偽頂級域主機字尾,在概念上與.bitnet以及.uucp的早期使用大致相同。 </p><p>在2015年9月9日,根據Tor專案的雅各布·阿佩爾鮑姆(英文:Jacob Appelbaum)和Facebook安全工程師Alec Muffett的建議,ICANN、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以及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將.onion指定為「特殊用途域名」,將其歸於官方地位。</p> <h2><span id=".E5.AF.B9HTTPS.E7.9A.84.E6.94.AF.E6.8C.81"></span><span id="对HTTPS的支持">對HTTPS的支援</span></h2> <p>來源於Tor網路上惡意出口節點的SSL剝離(英文:SSL Stripping)攻擊足以威脅到存取明網上傳統的HTTPS站點。儘管加密本身在技術上是冗餘的,但.onion位址的網站可以通過憑證提供身分保證的附加層賦予Tor原生加密功能。提供HTTPS憑證還需啟用瀏覽器功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否則這些功能將無法用於.onion站點的使用者。 </p><p>在採用CA/瀏覽器論壇第144號投票(英文:CA/Browser Forum Ballot 144)之前,只能通過將.onion視為內部伺服器名稱來取得.onion名稱的HTTPS憑證。根據CA/瀏覽器論壇的基準要求,這些憑證可能會發布,但必須在2015年11月1日之前到期。儘管有這些限制,四個組織(包括於2013年7月簽署的DuckDuckGo,2014年10月簽署的Facebook ,2014年12月簽署的Blockchain.info以及2015年4月簽署的The Intercept)仍然簽署了認證機構合作夥伴關係。 </p><p>在2015年9月通過CA/瀏覽器論壇第144號投票和採用.onion為「特殊用途域名」之後,.onion域名通過了RFC 6761的標準。憑證頒發機構可以根據CA/瀏覽器論壇引入於第144號投票里的基準要求中記錄的過程來發布.onion站點的SSL憑證。 </p><p>截至2016年8月,DigiCert已簽署了7個不同組織的13個.onion域名。 </p> <h2><span id=".E5.8F.A6.E8.AF.B7.E5.8F.82.E9.98.85"></span><span id="另请参阅">另請參閱</span></h2> <ul><li>.tor</li> <li>I2P</li> <li>.bit</li> <li>暗網</li> <li>黑暗網路</li> <li>匿名服務列表</li> <li>洋蔥路由</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web">Tor Browser. Tor Project. <span> [<span>2017-04-16</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3). <q>Anonymous browsing via Tor, used to access .onion sites</q></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onion&amp;rft.btitle=Tor+Browser&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Tor+Project&amp;rft_id=https%3A%2F%2Fwww.torproject.org%2Fprojects%2Ftorbrowser.html.en&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Tor: Hidden Service Configuration Instructions. Tor Project. <span> [<span>2017-04-16</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30).</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onion&amp;rft.btitle=Tor%3A+Hidden+Service+Configuration+Instructions&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Tor+Project&amp;rft_id=https%3A%2F%2Fwww.torproject.org%2Fdocs%2Ftor-hidden-service.html&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Tor Rendezvous Specification. Tor Project. <span> [<span>2017-04-16</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5).</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onion&amp;rft.btitle=Tor+Rendezvous+Specification&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Tor+Project&amp;rft_id=https%3A%2F%2Fgitweb.torproject.org%2Ftorspec.git%3Fa%3Dblob_plain%3Bhb%3DHEAD%3Bf%3Drend-spec.txt&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id="CITEREFBiryukovPustogarovWeinmann2013" class="citation">Biryukov, Alex; Pustogarov, Ivan; Weinmann, Ralf-Philipp, Trawling for Tor Hidden Services: Detection, Measurement, Deanonymization <span>(pdf)</span>,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IEEE), 2013 <span> [<span>2017-04-16</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 <span>(PDF)</span>於2014-08-23)</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onion&amp;rft.atitle=Trawling+for+Tor+Hidden+Services%3A+Detection%2C+Measurement%2C+Deanonymization&amp;rft.au=Pustogarov%2C+Ivan&amp;rft.au=Weinmann%2C+Ralf-Philipp&amp;rft.aufirst=Alex&amp;rft.aulast=Biryukov&amp;rft.date=2013&amp;rft.genre=article&amp;rft.jtitle=Symposium+on+Security+and+Privacy&amp;rft_id=http%3A%2F%2Fwww.ieee-security.org%2FTC%2FSP2013%2Fpapers%2F4977a080.pdf&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Ballot 144. CA/Browser Forum. 2015-02-18 <span> [<span>2017-04-16</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5).</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onion&amp;rft.btitle=Ballot+144&amp;rft.date=2015-02-18&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CA%2FBrowser+Forum&amp;rft_id=https%3A%2F%2Fcabforum.org%2F2015%2F02%2F18%2Fballot-144-validation-rules-dot-onion-names%2F&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7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5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0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19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1383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17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127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62480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3.086 1 -total 34.44% 121.612 1 Template:Reflist 21.53% 76.015 13 Template:Cite_web 19.59% 69.179 1 Template:NoteTA 15.13% 53.427 3 Template:Navbox 14.42% 50.908 1 Template:Tor_project 12.33% 43.539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10.75% 37.963 8 Template:Cite_news 9.20% 32.471 1 Template:Infobox 8.44% 29.800 9 Template:Tsl -->
**.onion** 是一個用於在 Tor 網路上定址特殊用途的頂級域字尾。這種字尾不屬於實際的域名,也並未收錄於域名根區中。但只要安裝了正確的代理軟體,如類似於瀏覽器的網路軟體,即可通過 Tor 伺服器傳送特定的請求來存取.onion 位址。使用這種技術可以使得資訊提供商與使用者難以被中間經過的網路主機或外界使用者所追蹤。 ## 格式 .onion 頂級域的位址為 Tor 服務組態完成後,由公鑰自動生成的難以記憶且不便理解的十六位半字母半數字 hash。這種十六位的 hash 由字母表內任意字母與 2 至 7 的十進位數字所組成,以此來表示使用 base32 加密後的 80 位元數字。通過平行計算生成大量的金鑰對的方式來尋找合適的 URL 並設立起人類可讀的.onion 位址是可行的(例如以組織名開頭)。 此名稱中的「onion」代指為達到匿名目的的洋蔥路由技術。 ## 全球資訊網至.onion 閘道器 諸如 Tor2web 等的代理服務允許不使用 Tor 技術的瀏覽器與搜尋引擎存取 Tor 網路上的隱藏服務。若使用這種閘道器,使用者就放棄了自己的匿名身分並只得相信閘道器傳送的內容是正確的。閘道器和隱藏服務均可辨識出瀏覽器並得知使用者 IP 位址資料。部分代理使用快取技術來提供比 Tor 瀏覽器更快的存取速度。 ## .exit **.exit** 是一個被 Tor 使用者所使用的偽頂級域(英文:pseudo-top-level domain),用於指示 Tor 在連接到諸如網頁伺服器的服務時應該使用的首選出口節點,而無需編輯設定檔 Tor(torrc)。 使用這種偽頂級域的語法是:_主機名 + . 出口節點 + .exit。_如果使用者想使用節點 _tor26_ 存取 http://www.torproject.org/ 的話,輸入 _http://www.torproject.org.tor26.exit_ 即可。 這方面的範例包括存取僅適用於特定國家 / 地區的站點,或檢查某個節點是否正常工作。 使用者也可直接輸入_出口節點.exit_ 以存取出口節點的 IP 位址。 .exit 功能由於潛在的應用層的攻擊風險而在版本 0.2.2.1-alpha 中被預設關閉。 ## 官方指定 .onion 域名曾為偽頂級域主機字尾,在概念上與.bitnet 以及.uucp 的早期使用大致相同。 在 2015 年 9 月 9 日,根據 Tor 專案的雅各布・阿佩爾鮑姆(英文:Jacob Appelbaum)和 Facebook 安全工程師 Alec Muffett 的建議,ICANN、網際網路號碼分配局以及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將.onion 指定為「特殊用途域名」,將其歸於官方地位。 ## 對 HTTPS 的支援 來源於 Tor 網路上惡意出口節點的 SSL 剝離(英文:SSL Stripping)攻擊足以威脅到存取明網上傳統的 HTTPS 站點。儘管加密本身在技術上是冗餘的,但.onion 位址的網站可以通過憑證提供身分保證的附加層賦予 Tor 原生加密功能。提供 HTTPS 憑證還需啟用瀏覽器功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否則這些功能將無法用於.onion 站點的使用者。 在採用 CA / 瀏覽器論壇第 144 號投票(英文:CA/Browser Forum Ballot 144)之前,只能通過將.onion 視為內部伺服器名稱來取得.onion 名稱的 HTTPS 憑證。根據 CA / 瀏覽器論壇的基準要求,這些憑證可能會發布,但必須在 2015 年 11 月 1 日之前到期。儘管有這些限制,四個組織(包括於 2013 年 7 月簽署的 DuckDuckGo,2014 年 10 月簽署的 Facebook ,2014 年 12 月簽署的 Blockchain.info 以及 2015 年 4 月簽署的 The Intercept)仍然簽署了認證機構合作夥伴關係。 在 2015 年 9 月通過 CA / 瀏覽器論壇第 144 號投票和採用.onion 為「特殊用途域名」之後,.onion 域名通過了 RFC 6761 的標準。憑證頒發機構可以根據 CA / 瀏覽器論壇引入於第 144 號投票里的基準要求中記錄的過程來發布.onion 站點的 SSL 憑證。 截至 2016 年 8 月,DigiCert 已簽署了 7 個不同組織的 13 個.onion 域名。 ## 另請參閱 * .tor * I2P * .bit * 暗網 * 黑暗網路 * 匿名服務列表 * 洋蔥路由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Tor Browser. Tor Project. [2017-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4-06-23). Anonymous browsing via Tor, used to access .onion sites * Tor: Hidden Service Configuration Instructions. Tor Project. [2017-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7-06-30). * Tor Rendezvous Specification. Tor Project. [2017-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7-05-15). * Biryukov, Alex; Pustogarov, Ivan; Weinmann, Ralf-Philipp, Trawling for Tor Hidden Services: Detection, Measurement, Deanonymization (pdf),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IEEE), 2013 [2017-04-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 2014-08-23) * Ballot 144. CA/Browser Forum. 2015-02-18 [2017-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7-05-15).
null
14,145
2023-04-23T19:19:31Z
74,944,537
.onion
5,651,226
<p><b>.ooo</b>(官方表記為三個大寫的字母O)域名是一個位於網際網路域名系統中的頂級域(TLD)。這個域名由Infibeam所營運。</p><p>Infibeam獲得了ICANN的許可,可在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德國、美國、盧森堡、丹麥、英國、法國、中國、新加坡或土耳其等國家提供域名註冊。 </p><p>2015年,網際網路研究公司Netcraft報導了此域名的發展趨勢,該域名已在數千個網站上註冊。</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7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4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2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490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8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88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0989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14.367 1 -total 27.86% 59.724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26.90% 57.666 1 Template:增加来源 25.57% 54.806 1 Template:Reflist 24.45% 52.406 1 Template:Infobox 23.01% 49.320 1 Template:Ambox 20.10% 43.093 1 Template:Cite_web 15.14% 32.449 1 Template:通用頂級域 14.17% 30.36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sections 8.03% 17.205 1 Template:Tsl -->
**.ooo**(官方表記為三個大寫的字母 O)域名是一個位於網際網路域名系統中的頂級域(TLD)。這個域名由 Infibeam 所營運。 Infibeam 獲得了 ICANN 的許可,可在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德國、美國、盧森堡、丹麥、英國、法國、中國、新加坡或土耳其等國家提供域名註冊。 2015 年,網際網路研究公司 Netcraft 報導了此域名的發展趨勢,該域名已在數千個網站上註冊。 ## 參考文獻
null
2,113
2023-04-16T12:30:17Z
70,628,310
.ooo
3,013,852
<p><b>Opus</b>是一個有損音訊壓縮的數位音訊編碼格式,由Xiph.Org基金會開發,之後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進行標準化,目標是希望用單一格式包含聲音和語音,取代Speex和Vorbis,且適用於網路上低延遲的即時聲音傳輸,標準格式定義於RFC 6716檔案。Opus格式是一個開放格式,使用上沒有任何專利或限制。 </p><p>Opus整合了兩種聲音編碼的技術:以語音編碼為導向的SILK和低延遲的CELT。Opus可以無縫調節高低位元速率。在編碼器內部它在較低位元速率時使用線性預測編碼在高位元速率時候使用變換編碼(在高低位元速率交界處也使用兩者結合的編碼方式)。Opus具有非常低的演算法延遲(預設為22.5 ms),非常適合用於低延遲語音通話的編碼,像是網路上的即時聲音串流、即時同步聲音旁白等等,此外Opus也可以透過降低編碼位元率,達成更低的演算法延遲,最低可以到5 ms。在多個聽覺盲測中,Opus都比MP3、AAC、HE-AAC等常見格式,有更低的延遲和更好的聲音壓縮率。 </p><p>Opus在 Discord、WhatsApp 等應用程式中廣泛用作 IP 語音(VoIP) 的編解碼器。 </p> <h2><span id=".E6.8A.80.E6.9C.AF.E7.89.B9.E6.80.A7"></span><span id="技术特性">技術特性</span></h2> <p>Opus可以處理各種音訊應用,包括IP語音、影片會議、遊戲內聊天、串流音樂、甚至遠端現場音樂表演。它可以從低位元速率窄帶語音擴展到非常高音質的立體聲音樂。支援的功能包括: </p> <ol><li>6 kb/秒到510 kb/秒的位元速率;單一頻道最高256 kb/秒</li> <li>取樣率從8 kHz(窄頻)到48 kHz(全頻)</li> <li>影格大小從2.5毫秒到60毫秒</li> <li>支援恆定位元速率(CBR)、受約束位元速率(CVBR)和可變位元速率(VBR)</li> <li>支援語音(SILK層)和音樂(CELT層)的單獨或混合模式</li> <li>支援單聲道和立體聲;支援多達255個音軌(多資料流的影格)</li> <li>可動態調節位元速率,音訊頻寬和影格大小</li> <li>良好的魯棒性遺失率和封包遺失隱藏(PLC)</li> <li>浮點和定點實現</li></ol><h2><span id=".E9.96.8B.E7.99.BC.E6.AD.B7.E5.8F.B2"></span><span id="開發歷史">開發歷史</span></h2> <p>Opus被提出用於在IETF上標準化新的音訊格式,最終被IETF編解碼器工作組接受和授予。它基於Xiph.Org基金會和Skype技術公司兩項最初分開的標準提案。其主要開發人員包括Jean-Marc Valin(Xiph.Org,Octasic,Mozilla Corporation),Koen Vos(Skype)和Timothy B. Terriberry(Xiph.Org,Mozilla Corporation)。其中包括Juin-Hwey(Raymond)Chen(Broadcom),Gregory Maxwell(Xiph.Org,Wikimedia)和Christopher Montgomery(Xiph.Org)也參與其中。 </p><p>CELT的發展部分格式可以追溯到Vorbis的繼任者的工作名稱Ghost下。作為Xiph.Org基金會的新一代語音編解碼器,Opus取代了Xiph的較早的語音編解碼器Speex,該版本是Jean-Marc Valin先前的一個項目。CELT自2007年11月起開始工作。 </p><p>SILK部分自2007年1月起一直在Skype開發,作為其SVOPC的繼任者,該公司是一個內部項目,使公司獨立於iSAC和iLBC等第三方編解碼器和相應的許可證付款。 </p><p>2009年3月,Skype建議在IETF內開發和規範寬帶音訊格式。之後一年內,在是否要建立IETF工作群組方面發生了巨大辯論。。參與專利保護競爭格式標準化的幾家公司的代表表示反對開始免版稅格式的標準化過程,其中包括G.719的創始人和許可人Polycom和愛立信,以及G.718的建立者法國電信,華為和橙色實驗室(法國電信部門)。 </p><p>2010年2月,工作群組正式建立。2010年7月,提出了一種混合格式的原型,將兩種提出格式的候選者SILK和CELT相結合。2010年9月,Opus作為標準化提案提交給IETF。在短時間內,格式在2010年10月獲得現有名稱之前,以Harmony的名義出現。2011年2月初,位元流格式暫時凍結,但有待最後更改。2011年7月底,Jean-Marc Valin被Mozilla公司僱用,繼續開發Opus。2011年11月,工作組最近發出了關於位元流格式的更改的通知。位元流自2012年1月8日以來已被凍結。2012年7月2日,Opus被IETF批准用於標準化。參考軟體中輸入8月8日發布的候選狀態最後的規範發布的RFC 6716於2012年9月10日,和版本為1.0和1.0.1 參考實現被釋放一天之後。 </p><p>2013年7月11日,Opus 1.0.3帶來了錯誤修復和一個新的Surround聲音API,可以提高音軌分配和品質,特別是低頻音軌(LFE)。 </p> <h3><span id="1.1">1.1</span></h3> <p>2013年12月5日,Opus 1.1發布,整體速度提升和顯著的編碼器品質改進:調諧估計提高了以前有問題的樣本的位元速率和品質(如大鍵)、自動語音/音樂檢測提高了混合音訊的品質、中階立體聲降低了許多歌曲的位元速率需求、提高瞬態帶寬精度、以及DC抑制低於3 Hz。增加了兩種新的VBR模式:不受限制品質一致和即時VBR,可以提升響亮的畫面,並通常提高音質。 </p><p>Opus 1.1.1於2015年11月26日發布,並於2016年1月12日發布了1.1.2,同時增加了速度優化和錯誤修復。2016年7月15日發布版本1.1.3,並包含錯誤修復、優化、文件更新和實驗性的Ambisonics工作。 </p> <h3><span id="1.2">1.2</span></h3> <p>2017年6月26日,Opus 1.2.1版本發布,精簡了音訊檔體積,改善了音訊品質,增強了部分情況下的安全性,編解碼器效率提升。準備推動RFC 6716標準更新,標準未更新之前繼續相容RFC 6716。此版本也帶來了面向VR的立體聲音訊解決方案。 </p> <h2><span id=".E9.9F.B3.E8.B3.AA.E5.92.8C.E4.BD.8E.E5.BB.B6.E9.81.B2.E6.AF.94.E8.BC.83"></span><span id="音質和低延遲比較">音質和低延遲比較</span></h2> <p>Opus在更高的位元速率下,已被證明具有優異的音質,而它的音訊格式比AAC、HE-AAC和Vorbis更具有競爭力。 </p><p>在64kbit / s的聽力測試中,與HE-AAC編解碼器相比,Opus表現出更優異的音質,HE-AAC由於使用了專利的頻譜帶複製(SBR)技術,這些編解碼器在以前占主導地位。在96 kbit / s的聽力測試中,Opus顯示出比Vorbis略高的音質,與AAC和MP3相比音質明顯更好。 </p><p>Opus具有非常低的演算法延遲,作為低音訊延遲通信鏈路一部分的必要性,可以在現場活動中允許自然對話,網路音樂表演或對嘴表演。音訊格式的總演算法延遲是無論處理速度和傳輸速度如編碼器和實況音訊流的解碼器必須承擔的延遲的總和,例如將音訊樣本緩衝到塊或影格中,允許窗口重疊和可能允許對噪聲整形在解碼器中先行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先行的,或用於將MP3編碼器,使用的位元儲存器。 </p><p>150毫秒以下的單向延遲是大多數VoIP系統的首選目標 ,使自然對話與轉向受到延遲的影響很小。音樂家通常會感覺到高達約30毫秒音訊延遲的時間,大致符合Haas效果的融合時間,儘管將每個使用者自己的樂器的播放延遲與往返延遲相匹配也可以有所幫助。音訊╱影片同步,約45-100毫秒的音訊延遲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p><p>Opus允許減少品質或提高位元速率以實現更小的演算法延遲(最小5.0 ms)。雖然參考實現的默認Opus影格為20.0 ms長,但SILK層需要進一步5.0 ms的前瞻加1.5 ms進行重採樣,默認延遲為26.5 ms。當CELT層處於活動狀態時,默認情況下,為了與SILK層同步,窗口重疊需要2.5 ms的前視,其中添加了4.0 ms的匹配延遲。如果編碼器在特殊限制低延遲模式下實例化,則刪除4.0 ms匹配延遲,並禁用SILK層,允許5.0 ms的最小演算法延遲。 </p> <h2><span id=".E9.83.A8.E7.BD.B2.E8.88.87.E6.8E.A1.E7.94.A8"></span><span id="部署與採用">部署與採用</span></h2> <p>格式和演算法是公開的,參考實作是作為自由軟體發布的。Xiph的參考實現稱為libopus,一個名為opus-tools的包提供命令列編碼器和解碼器實用程式。它是根據BSD授權條款發布的。它是用C語言編寫的,可以針對具有或不具有浮點單元的硬體架構進行編譯。隨附的診斷工具opusinfo報告有關Opus檔案的詳細技術資訊,包括有關位元流格式標準符合性的資訊。它是基於ogginfo從因此,與編碼器和解碼器不同,vorbis-tools可以在GPL第2版的條款下使用。 </p> <h3><span id=".E5.AF.A6.E4.BD.9C"></span><span id="實作">實作</span></h3> <p>RFC 6716包含用C編寫的參考實現的完整原始碼。FFmpeg的項目和GStreamer的項目具有編碼器和解碼器的實現不是從參考庫的。libopus參照庫已作為名為Concentus的項目的一部分移植到C#和Java。這些移植版本犧牲了效能,以便輕鬆整合到跨平台應用程式中。</p> <h3><span id=".E8.BB.9F.E4.BB.B6"></span><span id="軟件">軟體</span></h3> <p>該GatesAir Intraplex IP Link和Tieline廣播IP音訊編解碼器的梅林和精靈族和Tieline報告-IT移動編解碼器添加到嵌入式和行動裝置的作品的支援。Digital Radio Mondiale - AM頻率的數字無線電格式 - 可以使用Dream 軟體定義的無線電廣播和接收Opus音訊(儘管在官方標準中未被識別)。在維基媒體基金會贊助的免費和開源的在線的JavaScript作品編碼器,瀏覽器支援所需的HTML5功能。</p><p>自 2016 年以來,WhatsApp一直使用 Opus 作為其音訊檔格式。</p><p>Signal在2017年初從Speex切換到Opus音訊編解碼器,以提供更好的音訊品質。 </p><p>2018 年,SoundCloud 從 MP3 切換到 Opus,將音樂串流媒體所需的頻寬減少了一半。</p><p>2021 年 1 月,Vimeo 將 Opus 引入其影片平台。</p> <h4><span id=".E4.BD.9C.E6.A5.AD.E7.B3.BB.E7.B5.B1.E6.94.AF.E6.8C.81"></span><span id="作業系統支持">作業系統支援</span></h4> <p>大多數最終使用者軟體依賴於作業系統提供的多媒體框架。Native Opus編解碼器支援在類Unix作業系統的大多數主要多媒體框架中實現,包括GStreamer,FFmpeg和Libav庫。</p><p>Google在Android 5.0(「Lollipop」)中添加了對Opus音訊播放的原生支援。將載體限定,然而,對作品的音訊包封在Matroska的容器,如.mkv和.webm檔案。Android 6.0(「Marshmallow」)和Android 7.0(「Nougat」)增加了對封裝在Ogg容器中的Opus音訊的支援。 </p><p>由於在Apple的WebKit彩現引擎中增加了WebRTC支援,macOS High Sierra和iOS 11為封裝在核心音訊格式(Core Audio Format)容器中的Opus音訊提供原生播放支援。</p><p>在Windows 10上,Microsoft為封裝在Matroska中的 Opus音訊和Windows 10週年更新(1607)裝置的WebM檔案提供本機支援。 Web Media Extensions提供了對封裝在Ogg容器中的Opus音訊的支援,Web Media Extensions是Windows 10 Fall Creators Update(1709)裝置的可選附件。在Windows 8.1及更早版本中,第三方解碼器(如LAV過濾器)可用於提供有限的支援。</p> <p><br></p> <h4><span id=".E5.AA.92.E9.AB.94.E6.92.AD.E6.94.BE.E5.99.A8.E6.94.AF.E6.8C.81"></span><span id="媒體播放器支持">媒體播放器支援</span></h4> <p>雖然多媒體框架中的支援自動支援Opus對基於此類框架構建的軟體的支援,但是一些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為在其軟體中支援Opus音訊格式做出了額外的努力。這種支援被添加到AIMP, Amarok,cmus,音樂播放器守護進程,foobar2000,Mpxplay,MusicBee,SMplayer,VLC多媒體播放器, Winamp 和Xmplay音訊播放器; Icecast,Airtime(軟體)音訊流軟體; 和Asunder音訊CD,CDBurnerXP CD刻錄機,FFmpeg,Libav和MediaCoder媒體編碼工具。流媒體Icecast無線電試驗自2012年9月和2013年1月開始實施。SteamOS使用Opus或Vorbis進行串流音訊。 </p> <h4><span id=".E7.80.8F.E8.A6.BD.E5.99.A8.E6.94.AF.E6.8C.81"></span><span id="瀏覽器支持">瀏覽器支援</span></h4> <p>對於WebRTC實現,Opus支援是強制性的。Opus在Mozilla Firefox,Chromium和Google Chrome,基於Blink的Opera,以及依賴GStreamer支援多媒體格式的類Unix系統的所有瀏覽器中得到支援。雖然Internet Explorer本身不提供播放Opus音訊的功能,但Microsoft Edge瀏覽器內建了對Opus格式(和VP9)的支援,從而實現了對WebM的完全支援。從iOS 11和MacOS High Sierra開始,Safari支援Opus。 </p> <h4><span id="VoIP.E6.94.AF.E6.8C.81"></span><span id="VoIP支持">VoIP支援</span></h4> <p>由於其能力,Opus從VoIP軟體供應商那裡獲得了早期的興趣。幾個SIP客戶端,包括Acrobits Softphone,Bria X-Lite,CSipSimple(通過附加外掛程式),Empathy(通過GStreamer),Jitsi,Tuenti,Line2(目前僅在iOS上),Linphone,Phoner和PhonerLite,SFLphone,Mumble,Discord和TeamSpeak 3語音聊天軟體也支援Opus。TrueConf在其VoIP產品中支援Opus。由於法律原因,Asterisk缺乏內建的Opus支援,但第三方補丁可供下載並且2016年9月增加了通過二進制blob的官方支援。Tox P2P影片會議軟體使用Opus只。分類廣告分佈式訊息傳遞應用程式在其VoIP實現中在TLS通訊端內發送原始opus影格。的PlayStation 4遊戲機也採用了CELT /電視劇編解碼器,其系統黨的聊天。 </p> <h3><span id=".E7.A1.AC.E4.BB.B6"></span><span id="硬件">硬體</span></h3> <p>從版本3.13開始,Rockbox在支援的可攜式媒體播放器上播放Opus ,包括Apple的iPod系列產品,iriver,Archos和Sandisk製造的裝置,以及使用「Rockbox as a Application」的Android裝置。所有最近的Grandstream IP電話都支援Opus音訊編碼和解碼。OBihai OBi1062,OBi1032和OBi1022 IP電話全部支援Opus。最近的BlueSound無線揚聲器支援Opus播放。 </p>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關於Hydrogenaudio知識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Opus** 是一個有損音訊壓縮的數位音訊編碼格式,由 Xiph.Org 基金會開發,之後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進行標準化,目標是希望用單一格式包含聲音和語音,取代 Speex 和 Vorbis,且適用於網路上低延遲的即時聲音傳輸,標準格式定義於 RFC 6716 檔案。Opus 格式是一個開放格式,使用上沒有任何專利或限制。 Opus 整合了兩種聲音編碼的技術:以語音編碼為導向的 SILK 和低延遲的 CELT。Opus 可以無縫調節高低位元速率。在編碼器內部它在較低位元速率時使用線性預測編碼在高位元速率時候使用變換編碼(在高低位元速率交界處也使用兩者結合的編碼方式)。Opus 具有非常低的演算法延遲(預設為 22.5 ms),非常適合用於低延遲語音通話的編碼,像是網路上的即時聲音串流、即時同步聲音旁白等等,此外 Opus 也可以透過降低編碼位元率,達成更低的演算法延遲,最低可以到 5 ms。在多個聽覺盲測中,Opus 都比 MP3、AAC、HE-AAC 等常見格式,有更低的延遲和更好的聲音壓縮率。 Opus 在 Discord、WhatsApp 等應用程式中廣泛用作 IP 語音 (VoIP) 的編解碼器。 ## 技術特性 Opus 可以處理各種音訊應用,包括 IP 語音、影片會議、遊戲內聊天、串流音樂、甚至遠端現場音樂表演。它可以從低位元速率窄帶語音擴展到非常高音質的立體聲音樂。支援的功能包括: 1. 6 kb / 秒到 510 kb / 秒的位元速率;單一頻道最高 256 kb / 秒 2. 取樣率從 8 kHz(窄頻)到 48 kHz(全頻) 3. 影格大小從 2.5 毫秒到 60 毫秒 4. 支援恆定位元速率(CBR)、受約束位元速率(CVBR)和可變位元速率(VBR) 5. 支援語音(SILK 層)和音樂(CELT 層)的單獨或混合模式 6. 支援單聲道和立體聲;支援多達 255 個音軌(多資料流的影格) 7. 可動態調節位元速率,音訊頻寬和影格大小 8. 良好的魯棒性遺失率和封包遺失隱藏(PLC) 9. 浮點和定點實現 ## 開發歷史 Opus 被提出用於在 IETF 上標準化新的音訊格式,最終被 IETF 編解碼器工作組接受和授予。它基於 Xiph.Org 基金會和 Skype 技術公司兩項最初分開的標準提案。其主要開發人員包括 Jean-Marc Valin(Xiph.Org,Octasic,Mozilla Corporation),Koen Vos(Skype)和 Timothy B. Terriberry(Xiph.Org,Mozilla Corporation)。其中包括 Juin-Hwey(Raymond)Chen(Broadcom),Gregory Maxwell(Xiph.Org,Wikimedia)和 Christopher Montgomery(Xiph.Org)也參與其中。 CELT 的發展部分格式可以追溯到 Vorbis 的繼任者的工作名稱 Ghost 下。作為 Xiph.Org 基金會的新一代語音編解碼器,Opus 取代了 Xiph 的較早的語音編解碼器 Speex,該版本是 Jean-Marc Valin 先前的一個項目。CELT 自 2007 年 11 月起開始工作。 SILK 部分自 2007 年 1 月起一直在 Skype 開發,作為其 SVOPC 的繼任者,該公司是一個內部項目,使公司獨立於 iSAC 和 iLBC 等第三方編解碼器和相應的許可證付款。 2009 年 3 月,Skype 建議在 IETF 內開發和規範寬帶音訊格式。之後一年內,在是否要建立 IETF 工作群組方面發生了巨大辯論。。參與專利保護競爭格式標準化的幾家公司的代表表示反對開始免版稅格式的標準化過程,其中包括 G.719 的創始人和許可人 Polycom 和愛立信,以及 G.718 的建立者法國電信,華為和橙色實驗室(法國電信部門)。 2010 年 2 月,工作群組正式建立。2010 年 7 月,提出了一種混合格式的原型,將兩種提出格式的候選者 SILK 和 CELT 相結合。2010 年 9 月,Opus 作為標準化提案提交給 IETF。在短時間內,格式在 2010 年 10 月獲得現有名稱之前,以 Harmony 的名義出現。2011 年 2 月初,位元流格式暫時凍結,但有待最後更改。2011 年 7 月底,Jean-Marc Valin 被 Mozilla 公司僱用,繼續開發 Opus。2011 年 11 月,工作組最近發出了關於位元流格式的更改的通知。位元流自 2012 年 1 月 8 日以來已被凍結。2012 年 7 月 2 日,Opus 被 IETF 批准用於標準化。參考軟體中輸入 8 月 8 日發布的候選狀態最後的規範發布的 RFC 6716 於 2012 年 9 月 10 日,和版本為 1.0 和 1.0.1 參考實現被釋放一天之後。 2013 年 7 月 11 日,Opus 1.0.3 帶來了錯誤修復和一個新的 Surround 聲音 API,可以提高音軌分配和品質,特別是低頻音軌(LFE)。 ### 1.1 2013 年 12 月 5 日,Opus 1.1 發布,整體速度提升和顯著的編碼器品質改進:調諧估計提高了以前有問題的樣本的位元速率和品質(如大鍵)、自動語音 / 音樂檢測提高了混合音訊的品質、中階立體聲降低了許多歌曲的位元速率需求、提高瞬態帶寬精度、以及 DC 抑制低於 3 Hz。增加了兩種新的 VBR 模式:不受限制品質一致和即時 VBR,可以提升響亮的畫面,並通常提高音質。 Opus 1.1.1 於 2015 年 11 月 26 日發布,並於 2016 年 1 月 12 日發布了 1.1.2,同時增加了速度優化和錯誤修復。2016 年 7 月 15 日發布版本 1.1.3,並包含錯誤修復、優化、文件更新和實驗性的 Ambisonics 工作。 ### 1.2 2017 年 6 月 26 日,Opus 1.2.1 版本發布,精簡了音訊檔體積,改善了音訊品質,增強了部分情況下的安全性,編解碼器效率提升。準備推動 RFC 6716 標準更新,標準未更新之前繼續相容 RFC 6716。此版本也帶來了面向 VR 的立體聲音訊解決方案。 ## 音質和低延遲比較 Opus 在更高的位元速率下,已被證明具有優異的音質,而它的音訊格式比 AAC、HE-AAC 和 Vorbis 更具有競爭力。 在 64kbit /s 的聽力測試中,與 HE-AAC 編解碼器相比,Opus 表現出更優異的音質,HE-AAC 由於使用了專利的頻譜帶複製(SBR)技術,這些編解碼器在以前占主導地位。在 96 kbit /s 的聽力測試中,Opus 顯示出比 Vorbis 略高的音質,與 AAC 和 MP3 相比音質明顯更好。 Opus 具有非常低的演算法延遲,作為低音訊延遲通信鏈路一部分的必要性,可以在現場活動中允許自然對話,網路音樂表演或對嘴表演。音訊格式的總演算法延遲是無論處理速度和傳輸速度如編碼器和實況音訊流的解碼器必須承擔的延遲的總和,例如將音訊樣本緩衝到塊或影格中,允許窗口重疊和可能允許對噪聲整形在解碼器中先行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先行的,或用於將 MP3 編碼器,使用的位元儲存器。 150 毫秒以下的單向延遲是大多數 VoIP 系統的首選目標 ,使自然對話與轉向受到延遲的影響很小。音樂家通常會感覺到高達約 30 毫秒音訊延遲的時間,大致符合 Haas 效果的融合時間,儘管將每個使用者自己的樂器的播放延遲與往返延遲相匹配也可以有所幫助。音訊╱影片同步,約 45-100 毫秒的音訊延遲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Opus 允許減少品質或提高位元速率以實現更小的演算法延遲(最小 5.0 ms)。雖然參考實現的默認 Opus 影格為 20.0 ms 長,但 SILK 層需要進一步 5.0 ms 的前瞻加 1.5 ms 進行重採樣,默認延遲為 26.5 ms。當 CELT 層處於活動狀態時,默認情況下,為了與 SILK 層同步,窗口重疊需要 2.5 ms 的前視,其中添加了 4.0 ms 的匹配延遲。如果編碼器在特殊限制低延遲模式下實例化,則刪除 4.0 ms 匹配延遲,並禁用 SILK 層,允許 5.0 ms 的最小演算法延遲。 ## 部署與採用 格式和演算法是公開的,參考實作是作為自由軟體發布的。Xiph 的參考實現稱為 libopus,一個名為 opus-tools 的包提供命令列編碼器和解碼器實用程式。它是根據 BSD 授權條款發布的。它是用 C 語言編寫的,可以針對具有或不具有浮點單元的硬體架構進行編譯。隨附的診斷工具 opusinfo 報告有關 Opus 檔案的詳細技術資訊,包括有關位元流格式標準符合性的資訊。它是基於 ogginfo 從因此,與編碼器和解碼器不同,vorbis-tools 可以在 GPL 第 2 版的條款下使用。 ### 實作 RFC 6716 包含用 C 編寫的參考實現的完整原始碼。FFmpeg 的項目和 GStreamer 的項目具有編碼器和解碼器的實現不是從參考庫的。libopus 參照庫已作為名為 Concentus 的項目的一部分移植到 C#和 Java。這些移植版本犧牲了效能,以便輕鬆整合到跨平台應用程式中。 ### 軟體 該 GatesAir Intraplex IP Link 和 Tieline 廣播 IP 音訊編解碼器的梅林和精靈族和 Tieline 報告 - IT 移動編解碼器添加到嵌入式和行動裝置的作品的支援。Digital Radio Mondiale - AM 頻率的數字無線電格式 - 可以使用 Dream 軟體定義的無線電廣播和接收 Opus 音訊(儘管在官方標準中未被識別)。在維基媒體基金會贊助的免費和開源的在線的 JavaScript 作品編碼器,瀏覽器支援所需的 HTML5 功能。 自 2016 年以來,WhatsApp 一直使用 Opus 作為其音訊檔格式。 Signal 在 2017 年初從 Speex 切換到 Opus 音訊編解碼器,以提供更好的音訊品質。 2018 年,SoundCloud 從 MP3 切換到 Opus,將音樂串流媒體所需的頻寬減少了一半。 2021 年 1 月,Vimeo 將 Opus 引入其影片平台。 #### 作業系統支援 大多數最終使用者軟體依賴於作業系統提供的多媒體框架。Native Opus 編解碼器支援在類 Unix 作業系統的大多數主要多媒體框架中實現,包括 GStreamer,FFmpeg 和 Libav 庫。 Google 在 Android 5.0(「Lollipop」)中添加了對 Opus 音訊播放的原生支援。將載體限定,然而,對作品的音訊包封在 Matroska 的容器,如.mkv 和.webm 檔案。Android 6.0(「Marshmallow」)和 Android 7.0(「Nougat」)增加了對封裝在 Ogg 容器中的 Opus 音訊的支援。 由於在 Apple 的 WebKit 彩現引擎中增加了 WebRTC 支援,macOS High Sierra 和 iOS 11 為封裝在核心音訊格式 (Core Audio Format) 容器中的 Opus 音訊提供原生播放支援。 在 Windows 10 上,Microsoft 為封裝在 Matroska 中的 Opus 音訊和 Windows 10 週年更新(1607)裝置的 WebM 檔案提供本機支援。 Web Media Extensions 提供了對封裝在 Ogg 容器中的 Opus 音訊的支援,Web Media Extensions 是 Windows 10 Fall Creators Update(1709)裝置的可選附件。在 Windows 8.1 及更早版本中,第三方解碼器(如 LAV 過濾器)可用於提供有限的支援。 #### 媒體播放器支援 雖然多媒體框架中的支援自動支援 Opus 對基於此類框架構建的軟體的支援,但是一些應用程式開發人員為在其軟體中支援 Opus 音訊格式做出了額外的努力。這種支援被添加到 AIMP, Amarok,cmus,音樂播放器守護進程,foobar2000,Mpxplay,MusicBee,SMplayer,VLC 多媒體播放器, Winamp 和 Xmplay 音訊播放器;Icecast,Airtime(軟體)音訊流軟體;和 Asunder 音訊 CD,CDBurnerXP CD 刻錄機,FFmpeg,Libav 和 MediaCoder 媒體編碼工具。流媒體 Icecast 無線電試驗自 2012 年 9 月和 2013 年 1 月開始實施。SteamOS 使用 Opus 或 Vorbis 進行串流音訊。 #### 瀏覽器支援 對於 WebRTC 實現,Opus 支援是強制性的。Opus 在 Mozilla Firefox,Chromium 和 Google Chrome,基於 Blink 的 Opera,以及依賴 GStreamer 支援多媒體格式的類 Unix 系統的所有瀏覽器中得到支援。雖然 Internet Explorer 本身不提供播放 Opus 音訊的功能,但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內建了對 Opus 格式 (和 VP9) 的支援,從而實現了對 WebM 的完全支援。從 iOS 11 和 MacOS High Sierra 開始,Safari 支援 Opus。 #### VoIP 支援 由於其能力,Opus 從 VoIP 軟體供應商那裡獲得了早期的興趣。幾個 SIP 客戶端,包括 Acrobits Softphone,Bria X-Lite,CSipSimple(通過附加外掛程式),Empathy(通過 GStreamer),Jitsi,Tuenti,Line2(目前僅在 iOS 上),Linphone,Phoner 和 PhonerLite,SFLphone,Mumble,Discord 和 TeamSpeak 3 語音聊天軟體也支援 Opus。TrueConf 在其 VoIP 產品中支援 Opus。由於法律原因,Asterisk 缺乏內建的 Opus 支援,但第三方補丁可供下載並且 2016 年 9 月增加了通過二進制 blob 的官方支援。Tox P2P 影片會議軟體使用 Opus 只。分類廣告分佈式訊息傳遞應用程式在其 VoIP 實現中在 TLS 通訊端內發送原始 opus 影格。的 PlayStation 4 遊戲機也採用了 CELT / 電視劇編解碼器,其系統黨的聊天。 ### 硬體 從版本 3.13 開始,Rockbox 在支援的可攜式媒體播放器上播放 Opus ,包括 Apple 的 iPod 系列產品,iriver,Archos 和 Sandisk 製造的裝置,以及使用「Rockbox as a Application」的 Android 裝置。所有最近的 Grandstream IP 電話都支援 Opus 音訊編碼和解碼。OBihai OBi1062,OBi1032 和 OBi1022 IP 電話全部支援 Opus。最近的 BlueSound 無線揚聲器支援 Opus 播放。 ## 注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關於 Hydrogenaudio 知識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48,155
2023-04-30T08:44:29Z
76,569,294
.opus
290,338
<p><b>.org</b>是網際網路的通用頂級域之一,「org」是英文「organization(組織)」的縮寫,在創立時主要供不屬於當時其他5個通用頂級域類別(如.gov和.edu)的組織使用,包括非營利機構、國際組織等。現在已經沒有任何限制,它和頂級域.com一樣可以用於任何場合,包括營利和非營利組織、機構、團體。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org whois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nterNIC FAQs on the .org Trans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ist of .org accredited registra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0 Cached time: 2023042401122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0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5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5476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63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6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59478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2.083 1 -total 29.77% 42.303 1 Template:沒有來源 23.58% 33.509 1 Template:NoteTA 23.39% 33.239 1 Template:Ambox 21.73% 30.875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19.54% 27.766 1 Template:Infobox 14.86% 21.119 1 Template:通用頂級域 13.62% 19.357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sections 7.91% 11.234 1 Template:Tsl 6.51% 9.255 1 Template:Compu-domain-stub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290338-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24011224 and revision id 72033397.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org** 是網際網路的通用頂級域之一,「org」是英文「organization(組織)」的縮寫,在創立時主要供不屬於當時其他 5 個通用頂級域類別(如.gov 和.edu)的組織使用,包括非營利機構、國際組織等。現在已經沒有任何限制,它和頂級域.com 一樣可以用於任何場合,包括營利和非營利組織、機構、團體。 ## 外部連結 * IANA .org whois 資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nterNIC FAQs on the .org Trans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ist of .org accredited registra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834
2023-04-23T19:19:23Z
72,033,397
.org
7,411,966
<p><b>.ovh</b>是一個現今的通用頂級域(gTLD),2014年6月20日批准進入<span data-orig-title="DNS根区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NS root zone"><span>DNS根區域</span></span>。該域由法國主要的電信和代管企業OVH贊助。此頂級域由<span data-orig-title="AFNIC"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FNIC"><span>AFNIC</span></span>執行,通過.ovh域的唯一註冊商OVH向所有人開放註冊。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 .ovh域委託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span>www<wbr></wbr>.nic<wbr></wbr>.ovh<wbr></wbr>/en<wbr></wbr>/index<wbr></wbr>.xml</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7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2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7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6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130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1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64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1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61524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10.529 1 -total 34.48% 72.587 1 Template:Reflist 30.06% 63.291 6 Template:Cite_web 28.24% 59.454 1 Template:NoteTA 18.76% 39.504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15.80% 33.266 1 Template:Infobox 10.19% 21.455 1 Template:通用頂級域 9.35% 19.680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sections 8.91% 18.761 4 Template:Tsl 2.39% 5.036 1 Template:En -->
**.ovh** 是一個現今的通用頂級域(gTLD),2014 年 6 月 20 日批准進入 DNS 根區域。該域由法國主要的電信和代管企業 OVH 贊助。此頂級域由 AFNIC 執行,通過.ovh 域的唯一註冊商 OVH 向所有人開放註冊。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IANA — .ovh 域委託資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 www.nic.ovh/en/index.xml
null
3,279
2023-04-23T19:19:34Z
74,888,948
.ovh
292,301
<p><b>.pa</b>為巴拿馬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4 年 5 月 25 日啟用,由 NIC-Panama 負責管理。雖然PA也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巴西帕拉州的字母縮寫,但該域名在這兩個地方並不普及。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pa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9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0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8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9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5.650 1 -total 75.22% 267.530 1 Template:CcTLD 74.54% 265.092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52% 215.250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1.64% 112.517 1 Template:Rtl-lang 18.99% 67.539 9 Template:Lang 18.74% 66.659 1 Template:Reflist 17.48% 62.167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6.52% 58.769 3 Template:Cite_book 10.53% 37.446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pa** 為巴拿馬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4 年 5 月 25 日啟用,由 NIC-Panama 負責管理。雖然 PA 也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巴西帕拉州的字母縮寫,但該域名在這兩個地方並不普及。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pa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05
2023-04-16T12:26:18Z
68,724,364
.pa
7,241
<p><b>可攜式文件格式</b>(英語:<span lang="en"><b>P</b>ortable <b>D</b>ocument <b>F</b>ormat</span>,縮寫:<b>PDF</b>)是一種用獨立於應用程式、硬體、操作系統的方式呈現文件的檔案格式。每個PDF檔案包含固定布局的平面文件的完整描述,包括文字、字形、圖形及其他需要顯示的資訊。PDF檔案除平面的文字和圖形外,還可能包括邏輯結構元素,注釋、表單、圖層、富媒體(包括影片內容)之類的互動元素,使用U3D或PRC的三維物件,以及多種其他資料內容。PDF規範還提供了啟用這些功能時所需的加密功能、數位簽章、文件附件和元資料等。 </p><p>PDF源自1991年Adobe Systems共同創始人約翰·沃諾克發起的「Camelot專案」。2008年成為ISO標準的一部分,編號ISO 32000,最新的版本ISO 32000-2:2020在2020年十二月發布。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Adobe Systems在1993年免費提供了PDF規範,當時與PDF一起競逐跨平台文件格式的,還包括 DjVu(仍在開發中)、<span data-orig-title="Envoy"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nvoy (WordPerfect)"><span>Envoy</span></span>、Common Ground Digital Paper、Farallon Replica 及 Adobe 自己本身的 PostScript(.ps)格式。在全球資訊網及HTML文字尚未興起時,PDF在桌面出版工作流技術當中很受歡迎。PDF起初為Adobe所控制的<span data-orig-title="专有格式"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roprietary format"><span>專有格式</span></span>,直到2008年7月1日才被官方以開放標準發行,並由國際標準化組織以 ISO 32000-1:2008 發布。 此後,標準的控制權便移轉到了產業專家志願者所組的ISO委員會底下。2008年,Adobe在 ISO 32000-1 發佈了公共專利許可,對於製作、使用、銷售及發佈PDF相容的應用所需的專利,皆賦予買斷式授權。</p><p>PDF 1.7 含有一些Adobe所定義的專有技術,如Adobe XML表單結構(XFA)和JavaScript中對Acrobat的擴充。這些技術被 ISO 32000-1 參照為對於該規範之完整實現不可或缺且規範性的,但是它們並沒有被標準化,其規格也只有發佈在Adobe的網站上。這些技術大部份也沒有被熱門的PDF第三方實現所支援。 </p><p>2017年7月28日,發佈了 ISO 32000-2:2017(PDF 2.0)。ISO 32000-2 不將任何專有技術當作是規範性參照檔案。</p><p>2020年12月14日,發布了 ISO 32000-2:2020(PDF 2.0)。在2017版本的基礎上包括了對規範性參照的澄清、更正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更新。 </p> <h2><span id=".E6.8A.80.E6.9C.AF.E5.9F.BA.E7.A1.80"></span><span id="技术基础">技術基礎</span></h2> <p>PDF 檔案通常由向量圖形、文字和點陣圖圖形構成。 </p><p>PDF主要由三項技術組成: </p> <ul><li>衍生自PostScript頁面描述語言的子集,用以生成和輸出圖形。</li> <li>字型嵌入/替換系統,可使字型隨檔案一起傳輸。</li> <li>結構化的儲存系統,用以綁定這些元素和任何相關內容到單個檔案,帶有適當的資料壓縮系統。</li></ul><h3><span id="PostScript">PostScript</span></h3> <p>PostScript是一種執行於直譯器以生成圖像的頁面描述語言,一個需要大量資源的行程。不僅能處理圖形,也具有<code>if</code>及<code>loop</code>之類命令的標準程式語言特性。PDF很大程度上基於PostScript,但做了簡化,以移除像這樣的流控制特性,還保持著<code>lineto</code>之類的圖形命令。 </p><p>通常,類PostScript的PDF代碼產生於PostScript原始檔。以PostScript代碼輸出的圖形命令被收集並標記;其中文件所參照的任何檔案圖像或字型也被收集,然後每一件都被壓縮成單個檔案。由此,整個的PostScript領域(字型、輸出、計量)得以保持完整。 </p><p>作為一個文件格式,PDF相比較於PostScript有一些優勢: </p> <ul><li>PDF包含已標記和解析的PostScript原始碼,以在修改PDF頁面描述中的項與修改所產生的頁面造型之間直接保持一致。</li> <li>PDF(自1.4版)支援真圖形透明度;PostScript不支援。</li> <li>PostScript是一種帶有隱形全域狀態的直譯語言,因此伴隨著一頁的指令能任何後續頁面的表現。因此,PostScript文件中所有先前的頁面必須經過處理以決定所給出的頁面的正確的表現,而PDF文件中的每一頁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結果PDF檢視器允許使用者迅速跳轉到長文件的最後一頁,而一個PostScript檢視器需要在能夠顯示目標頁面之前繼續地處理所有的頁面(除可選PostScript<span data-orig-title="文档结构规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ocument Structuring Conventions"><span>文件結構規範</span></span>已被周密地遵守外)。</li></ul><p>PDF 1.6 及更高版本支援嵌入 PDF 檔案的互動式3D文件,可以使用U3D、PRC或其他各種3D格式嵌入3D圖像。</p> <h2><span id=".E6.8A.80.E6.9C.AF.E6.A6.82.E6.8B.AC"></span><span id="技术概括">技術概括</span></h2> <h3><span id=".E6.96.87.E4.BB.B6.E7.BB.93.E6.9E.84"></span><span id="文件结构">檔案結構</span></h3> <p>PDF檔案是COS("Carousel" Object Structure,Carousel物件結構)格式的子集。COS也伴隨著FDF檔案。COS樹檔案主要由物件組成,其中有八種類型:</p> <ul><li>布林值,表示true或false</li> <li>數字</li> <li>字串</li> <li>名稱</li> <li>陣列,物件的指令性集合</li> <li>字典,按名稱索引物件的集合</li> <li>字串流,通常包含大量資料</li> <li>空物件</li></ul><p>物件可以是直接(嵌入其他物件)或非直接的。直接物件以物件號及代號編號。稱為xref表的索引表賦予每個物件從檔案開頭起的位元組偏移量。這一設計允許有效的隨機存取到檔案中的物件,還允許無需重寫整個檔案(增量更新)即可做出小的改動。從PDF 1.5版開始,非直接物件也可位於稱為「物件流」的字串流中。這一增加檔案大小的技術有大量小的非直接物件,並且對置標PDF特別有用。 </p><p>PDF檔案有兩種輸出方式:非線性(非「最佳化」)和線性(「最佳化」)。非線性PDF檔案比線性的占用更小的硬碟空間,即使因為一部分的資料要求文件中的集合頁面通過PDF檔案分散開而存取更慢。線性PDF檔案(也稱「最佳化」或「web最佳化」PDF檔案)以使得網頁瀏覽器外掛程式無需等待下載整個檔案來閱讀的方式構建,自從它們以線性方式寫入硬碟(如同頁面順序)開始。PDF檔案可用Adobe Acrobat軟體或QPDF最佳化。 </p> <h3><span id=".E5.9B.BE.E5.83.8F.E6.A8.A1.E5.BC.8F"></span><span id="图像模式">圖像模式</span></h3> <p>圖形在PDF中呈現的基本設計是以非常類似於PostScript中的方式,除了PDF 1.4增添的透明度的使用。 </p><p>PDF圖形使用<span data-orig-title="设备独立性"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vice independent"><span>裝置獨立性</span></span>笛卡兒坐標系來描述頁面的外觀。一個PDF頁面描述可使用矩陣來縮放、旋轉或錯切圖形元素。PDF中的一個主要概念是圖形狀態,即是可能會通過頁面描述修改、儲存或還原的圖形參數的集合。PDF有(如在1.6版)24種圖形狀態屬性,其中最重要的有: </p> <ul><li>當前變換矩陣(CTM),決定坐標系</li> <li><span data-orig-title="剪切路径"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lipping path"><span>剪下路徑</span></span></li> <li>色彩空間</li> <li><span data-orig-title="阿尔法复合"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pha compositing"><span>阿爾法複合</span></span>,透明度的關鍵部分</li></ul><h4><span id=".E7.9F.A2.E9.87.8F.E5.9B.BE"></span><span id="矢量图">向量圖</span></h4> <p>PDF中的向量圖如同在PostScript當中一樣,是由路徑組成的。路徑通常由直線和多項的貝茲曲線組成,但也可以從文字的外廓構建。不同於PostScript,PDF不允許帶直線和曲線的單一路徑去組合文字外廓。路徑可被描繪、填充或用於<span data-orig-title="剪取路径"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lipping path"><span>剪取</span></span>。描繪和填充可用任意圖形狀態中的色彩集,包括式樣。 </p><p>PDF支援多種調色盤類型。最簡單的是瓷磚式樣,其中藝術作品的一部分被指定以被重複地繪製。這可能是彩色瓷磚式樣,帶有在式樣物件中的指定的顏色,或是延遲色別編碼到式樣已繪製時候的沒有顏色的瓷磚式樣。從PDF 1.3開始還有了底紋式樣, 連續繪製不同的顏色。七種底紋式樣中最簡單的是軸向底紋(Type 2)和徑向底紋(Type 3)。 </p> <h4><span id=".E4.BD.8D.E5.9B.BE"></span><span id="位图">點陣圖</span></h4> <p>PDF中的點陣圖(稱作Image XObjects)由帶相關字串流的字典呈現。字典描述了圖像的屬性和包含圖像資料的流。(少見的是,點陣圖或許會作為一個內嵌圖像被直接嵌入於頁面描述。)圖像通常出於壓縮的目的過濾。PDF中支援的圖像過濾器包含了常用的過濾器 </p> <ul><li><b>ASCII85Decode</b> 用於把字串流放入7位ASCII的過濾器</li> <li><b>ASCIIHexDecode</b> 類似於ASCII85Decode,但相容性低</li> <li><b>FlateDecode</b> 基於RFC 1950及RFC 1951所定義的zlib/deflate演算法(亦即gzip,但不是zip)的常用過濾器;引入於PDF 1.2;可用兩組預測功能中的一組以進一步相容zlib/deflate演算法:出自TIFF 6.0規格中的Predictor 2和來自PNG規格(RFC 2083)的預測器(過濾器)</li> <li><b>LZWDecode</b> 基於LZW演算法的過濾器可用兩組預測功能中的一組進一步相容LZW壓縮:出自TIFF 6.0規格中的Predictor 2和來自PNG規格的預測器(過濾器)</li> <li><b>RunLengthDecode</b> 使用遊程編碼演算法和圖像指定的過濾器的用於帶重複資料的字串流的簡單的壓縮演算法</li> <li><b>DCTDecode</b> 基於JPEG標準的有損過濾器</li> <li><b>CCITTFaxDecode</b> 基於ITU-T T.4和T.6中定義的Group 3或Group 4 CCITT(ITU-T)傳真壓縮標準的無失真二值(黑白)過濾器</li> <li><b>JBIG2Decode</b> 基於JBIG2標準的有損或無失真二值(黑白)過濾器,引入PDF 1.4</li> <li><b>JPXDecode</b> 基於JPEG 2000標準的有損或無失真過濾器,引入PDF 1.5</li></ul><p>通常PDF中包含的所有圖像嵌入於圖像,但PDF允許圖像資料通過使用外部字串流或替代圖像儲存於外部檔案。PDF的標準子集,包括PDF/A和PDF/X,禁止這些特性。 </p> <h4><span id=".E6.96.87.E6.9C.AC"></span><span id="文本">文字</span></h4> <p>文字在PDF中以頁面內容字串流中的「文字元素」呈現出來。一個文字元素指定字元應在指定位置描繪。字元用所選字型源的編碼指定。 </p> <h5><span id=".E5.AD.97.E4.BD.93"></span><span id="字体">字型</span></h5> <p>PDF中的字型物件是對數位字型的描述。可能是字型中的字元的描述,或者是包含嵌入的字型檔案。後者叫嵌入字型,前者叫非嵌入字型。所嵌入的字型檔案基於廣泛使用的標準數位字型檔案:<b>Type 1</b>(及其壓縮版變種<b>CFF</b>)、<b>TrueType</b>和(自PDF 1.6版起)<b>OpenType</b>。另外PDF支援由PDF圖形處理器描述的字型組件中的<b>Type 3</b>變種。 </p> <h5><span id="Standard_Type_1.E5.AD.97.E4.BD.93.EF.BC.88Standard_14.E5.AD.97.E4.BD.93.EF.BC.89"></span><span id="Standard_Type_1字体(Standard_14字体)">Standard Type 1字型(Standard 14字型)</span></h5> <p>以Standard 14字型著稱的四種字型在文件中PDF有特別的意義: </p> <ul><li>Times(v3,常規、斜體、粗體和粗斜體)</li> <li>Courier(常規、斜體、粗體和粗斜體)</li> <li>Helvetica(v3,常規、偽斜體、粗體和粗偽斜體)</li> <li><span data-orig-title="Symbol"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ymbol (typeface)"><span>Symbol</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Zapf Dingbat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Zapf Dingbats"><span>Zapf Dingbats</span></span></li></ul><p>這些字型有時稱作Base 14字型。這些字型或有相同度量的合適的替代字型,必須能用在所有PDF閱讀器上,而且不必嵌入PDF。PDF檢視器必須掌握這些字型度量。否則字型如果沒有嵌入PDF就可能會被替換。 </p> <h5><span id=".E7.BC.96.E7.A0.81"></span><span id="编码">編碼</span></h5> <p>文字字串中,字元用以編碼對映字形於當前字型的字元代碼(整數)顯示。預定義的編碼有多種,包括WinAnsi、MacRoman,以及大量東亞語言編碼,而且字型可以有自己的編碼。(即使WinAnsi和MacRoman編碼取自Windows和Macintosh作業系統中歷史上的專有編碼,用這類編碼的內容在任何平台上都執行的好。)PDF可以指定可以使用的預定義的編碼、字型內建編碼,或者提供預定義或內建編碼的查詢表(不對TrueType字型推薦)。PDF中的編碼機制是為Type 1字型設計的,而且應用到TrueType字型的規則是複合的。 </p><p>對於大型字型或者帶非標準字形的字型,特殊編碼Identity-H(用於橫寫)或Identity-V(用於豎寫)被使用。如果關於字元的語意資訊被預定義,這類字型有必要提供ToUnicode表。 </p> <h4><span id=".E9.80.8F.E6.98.8E.E5.BA.A6"></span><span id="透明度">透明度</span></h4> <p>PDF的原始圖像模型像PostScript的opaque:頁面上描繪的每個物件完全替換先前在同一位置標記的任何東西。在PDF 1.4中圖像模型被擴充以允許透明度。使用透明度的時候,新物件與先前標記的物件相互作用產生混合的特效。透明度添加到PDF由寫到PDF 1.3及早期的規格的產品中被忽略設計的新的擴充方法完成。結果,使用少量透明度的檔案在舊的檢視器中可能會以被接受地視圖檢視,但大量用透明度的檔案在舊的檢視器中會顯示不正確而沒警告。 </p><p>透明度擴充基於透明度組、混合模式、形狀和alpha的關鍵概念。這一模式緊密對應Adobe Illustrator 9的特性。混合模式基於當時Adobe Photoshop所用的。PDF 1.4規格出版的時候,用於計算混合模式的公式被Adobe保密。此後它們被公布。</p><p>PDF規格中透明度組的概念獨立於Adobe Illustrator之類的應用中已有的「組」或「層」的概念。那些反映物件之上的邏輯關係的分組在編輯那些物件的時候有意義,但不是圖像模型的一部分。 </p> <h3><span id=".E4.BA.A4.E4.BA.92.E5.BC.8F.E5.85.83.E7.B4.A0"></span><span id="交互式元素">互動式元素</span></h3> <p>PDF檔案或許包含注釋、表單、影片和Flash動畫之類的互動式元素。 </p><p><b>富媒體PDF</b>是一個用來描述可以嵌入或鏈入PDF的互動式內容的術語。這一內容必須用Flash檔案格式提供。Adobe收購Macromedia的時候,公司的主業是Flash,而且Flash播放器被嵌入Adobe Acrobat,Adobe Reader,移除了用於Flash、QuickTime或Windows Media之類第三方外掛程式的需。不幸的是,這造成QuickTime影片從PDF被禁這樣與蘋果公司的裂痕。富媒體專家<span data-orig-title="Robert Connolly"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ob Connolly (Canadian film director)#Books.2C eBooks and Magazine Articles"><span>Robert Connolly</span></span>相信這一事件引發了蘋果與Adobe之間Flash iPhone/iPad爭論之上的衝突。富媒體PDF將不在蘋果的iPad之類的iOS裝置上操作,而且互動性受到限制。 </p><p><b>互動式表單</b>是一個添加表單到PDF檔案格式的機制。 </p><p>PDF當前支援用於整合資料和PDF表單的兩種不同的辦法。兩種格式今天並存於PDF規格:</p> <ul><li><b>AcroForms</b>(又叫<b>Acrobat forms</b>)引入PDF 1.2格式規格並包含於所有後來的PDF規格。</li> <li><b><span data-orig-title="XML表单架构"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XML Forms Architecture"><span>Adobe XML表單架構</span></span>(XFA)</b>的表單,引入PDF 1.5格式規格。XFA規格沒有包含於PDF規格,僅僅作為可選特性參考。Adobe XFA表單不與AcroForms相容。</li></ul><h4><span id="AcroForms">AcroForms</span></h4> <p>AcroForms於PDF 1.2格式被引入。AcroForms准許使用物件(如文字方塊、選擇鈕等)及一些代碼(如JavaScript)。 </p><p>在標準PDF動作類型之外,互動式形式(AcroForms)支援提交、重設和匯入資料。「提交」動作傳送所選表單欄位和值的名稱給指定的統一資源定為符(URL)。互動式表單欄位名稱和值或許會被以任意格式提交(取決於輸出格式、提交的PDF和XFDF旗標的設定):</p> <ul><li>HTML表單格式(自PDF 1.5起用HTML 4.01規格;1.2起用HTML 2.0)</li> <li>表單資料格式(Forms Data Format,FDF)</li> <li>XML表單資料格式(XML Forms Data Format,XFDF)(擴充XFDF規格,2.0版;自PDF 1.5起被支援;在PDF 1.4中替換XML表單提交格式定義)</li> <li>PDF(整個文件可以被提交,而不是單獨的欄位和值)。(PDF 1.4中定義)</li></ul><p>AcroForms可以保持表單欄位於包含key:value組合的外部的單獨的檔案。內部的檔案可能使用FDF和XFDF檔案。使用權(UR)簽章定義匯入表單資料檔案以FDF、XFDF及文字(CSV/<span data-orig-title="定界符分隔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limiter-separated values"><span>TSV</span></span>)格式,及以FDF及XFDF格式從資料檔案匯出檔案的權利。</p> <h5><span id=".E8.A1.A8.E5.8D.95.E6.95.B0.E6.8D.AE.E6.A0.BC.E5.BC.8F.EF.BC.88FDF.EF.BC.89"></span><span id="表单数据格式(FDF)">表單資料格式(FDF)</span></h5> <p>表單資料格式(Forms Data Format,FDF)基於PDF,使用同樣的句法和基本上一樣的檔案結構,但比PDF簡單,自從FDF文件的主體由只有一個要求的物件組成開始。表單資料格式定義於PDF規格(自PDF 1.2起)。表單資料格式可在表單資料到伺服器、接收回應和組合到互動式表單的時候被使用。還可以被用來匯出表單資料到能被導回到相應的PDF互動式表單的單獨的檔案。從PDF 1.3開始,FDF可被用來定義用於從所應用的PDF文件分開的注釋的容器。FDF通常封裝X.509憑證之類的資訊、要求憑證、設定目錄、設定時間戳伺服器和為網路傳輸嵌入PDF檔案。FDF使用MIME內容類型application/vnd.fdf、副檔名.fdf,並在Mac OS使用檔案類型'FDF'。匯入和匯出獨立FDF檔案的支援沒有被自由或免費PDF軟體廣泛的實現。例如,Evince、Okular、Poppler、KPDF或Sumatra PDF沒有匯入/匯出的支援,然而,Evince、Okular和Popller填入PDF Acroforms並在PDF中儲存已填寫資料。匯入獨立FDF檔案的支援在Adobe Reader中得到實現;匯入和匯出支援(包括在PDF中儲存FDF資料)作為範例在Foxit Reader和PDF-XChange Viewer Free中得到實現;PDF檔案中FDF資料的儲存也被pdftk支援。 </p> <h5><span id="XML.E8.A1.A8.E5.8D.95.E6.95.B0.E6.8D.AE.E6.A0.BC.E5.BC.8F.EF.BC.88XFDF.EF.BC.89"></span><span id="XML表单数据格式(XFDF)">XML表單資料格式(XFDF)</span></h5> <p>XML表單資料格式(XFDF,XML Forms Data Format)是表單資料格式的XML版,但XFDF只執行FDF內含表單及注釋的子集。FDF字典中的一些詞條沒有等價於XFDF的,像是狀態、編碼、JavaScript、頁面關鍵字、嵌入式FDF、差異和目標。此外,XFDF不允許在基於已給定的資料的新頁面大量生成或者添加;就像使用FDF檔案的時候能被完成的一樣。XFDF規格被參照於(但不包含於)PDF 1.5規格(及其以後的版本)。它被單獨描述為「XML表單資料結構規格」(XML Forms Data Format Specification)。PDF 1.4規格允許以XML格式提交表單,但在PDF 1.5規格中以XFDF格式提交取代。XFDF符合XML標準。 </p><p>到2016年12月,XFDF 3.0在<i>ISO 19444-1:2016 – Document management – XML Forms Data Format – Part 1: Use of ISO 32000-2 (XFDF 3.0)</i>的名義下成為ISO/IEC標準。這個標準是ISO 32000-2的規範性參考資料。 </p><p>XFDF可用以和FDF相等的方式,如提交表單資料給伺服器,做出修訂,然後返回,並且新表單資料被匯入到互動式表單。它還可以用來匯出表單資料到能被導回到相應的PDF互動式表單的單獨的檔案。 </p> <h4><span id="Adobe_XML.E8.A1.A8.E5.8D.95.E6.9E.B6.E6.9E.84.EF.BC.88XFA.EF.BC.89"></span><span id="Adobe_XML表单架构(XFA)">Adobe XML表單架構(XFA)</span></h4> <p>PDF 1.5格式中,Adobe Systems引入了新的、專有的表單格式,名為Adobe XML表單架構(XFA)。XFA 2.02參照在PDF 1.5規格(及以後的版本),但單獨描述為《Adobe XML Forms Architecture (XFA) Specification》,有多個版本。XFA規格沒有包括在ISO 32000-1 PDF 1.7並僅僅作為由Adobe建立的外部專有規格參照。在ISO 32000-2(PDF 2.0)當中被棄用。 </p><p>Adobe XFA表單不與AcroForms相容。Adobe Reader包含使用XFA表單的「禁用特性」,僅在打開只來自Adobe的可行的技術建立的PDF文件時啟用。XFA Forms不相容於Adobe Reader 6以前的版本。 </p><p>XFA表單可建立或用作PDF檔案或作為XDP(<span data-orig-title="XML数据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XML Data Package"><span>XML封包</span></span>)檔案。PDF中XFA源的格式由XML封包規格描述。XDP可能作為單獨的文件,也可能在PDF文件的內部攜帶。XDP提供打包周邊XML容器內部的表單組件的機制。XDP也可以打包一個PDF檔案,伴隨XML表單和模板資料。PDF可能包含XFA(在XDP格式中),XFA也可能包含PDF。在用於XFA表單XFA(XML表單架構)語法從一個應用移到另一個應用的時候,它們必須以XML封包封裝。</p><p>當PDF和XFA結合在一起,結果是任意頁面中的XFA表單覆蓋了PDF背景。這一架構有時被提作XFAF(XFA Foreground,XFA前景)。替代方法是直接在XFA(不用PDF,或者只用帶有PDF標記的最小構造XFA的容器的「外掛PDF」,或用靜態XFA表單的預彩現描述作為PDF)展開所有表單,包括樣板檔案。這有時被稱為全XFA。</p><p>PDF 1.5開始,可變文字欄位的文字內容,以及標記註解可能包含格式資訊(樣式資訊)。這些富文字字串是符合XML表單架構規格2.02(本身是XHTML 1.0規格的子集)定義的富文字慣例的XML文件,擴充了CSS2樣式屬性中受限的設定。PDF 1.6中,PDF支援XML表單架構(XFA)規格2.2定義的富文字元素和屬性。PDF 1.7中,PDF支援XML表單架構(XFA)規格2.4定義的富文字元素和屬性。</p><p>多數PDF處理器不處理XFA內容。生成外掛PDF的時候會被建議包含於PDF標記的一個簡單的單頁PDF圖像顯示警告(如:「為了檢視本文件的全部內容,你需要新版PDF檢視器」等。)能彩現XFA內容的PDF處理器應該不現實警示頁面圖像或者以動態表單內容迅速替換。帶有一些XFA彩現功能支援的PDF軟體的例子包括Adobe Reader for Windows、Linux、Mac OS X(但不是Adobe Reader Mobile for Android / iOS)或Nuance PDF Reader。 </p> <h3><span id=".E9.80.BB.E8.BE.91.E6.9E.B6.E6.9E.84.E4.B8.8E.E5.8F.AF.E8.AF.BB.E6.80.A7"></span><span id="逻辑架构与可读性">邏輯架構與可讀性</span></h3> <p>「標籤」PDF(ISO 32000-1:2008 14.8)含有文件架構和語意資訊,以允許可靠的文字抽取及使用。技術上來說,標籤PDF是建立在PDF 1.3 所引入的邏輯結構框架上,對於其格式的程式化使用 。標籤PDF定義了一組標準結構型別及屬性,允許頁面內容(文字、圖形和圖片)之後被提取並再利用於其他用途。</p><p>當PDF檔案僅供列印時,並不要求支援標籤PDF。因為此一特色是非必須的,且 ISO 32000-1 對於標籤PDF的規則相對模糊,所以在消費性裝置當中,包括<span data-orig-title="輔助技術(A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ssistive technology"><span>輔助技術(AT)</span></span>,標籤PDF的支援參差不齊。</p><p>一個專門針對可讀性、為ISO標準之子集的PDF規格:PDF/UA 於2012年首次發佈。 </p> <h3><span id=".E5.AE.89.E5.85.A8.E5.92.8C.E7.AD.BE.E5.90.8D"></span><span id="安全和签名">安全和簽章</span></h3> <p>一份PDF檔案可能以用於驗證的擔保或者數位簽章加密。 </p><p>由Acrobat PDF提供的標準擔保以兩種不同的方法及兩種不同的密碼組成,使用者密碼,加密檔案並阻止開啟;所有者密碼,指定即使文件被解密的時候應該被限制的操作,可以包括:列印、從文件複製文字和圖像、修飾文件,或者添加或刪除文字注釋和AcroForm欄位。使用者密碼(控制開啟)加密檔案並要求<span data-orig-title="密码破解"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assword cracking"><span>密碼破解</span></span>以去除,難度取決於密碼長度及加密演算法——它可能非常安全(假設好的密碼及加密演算法沒有已知的攻擊手法)。所有者密碼(控制操作)不加密檔案,相反取決於客戶端軟體以遵循這些限制,並且不安全。所有者密碼可以被許多通常可用的PDF破解軟體移除,包括一些自由的線上服務。由此,文件作者放在PDF文件中的使用限制不安全,而且不能在一旦檔案被散布時保證;這一危險在使用Adobe Acrobat軟體以建立或編輯PDF檔案應用這類限制的時候顯現出來。 </p><p>即使沒有移除密碼,許多免費或開源PDF閱讀器忽略權限「保護」並允許使用者列印或者做文字摘要的複製,就像文件沒被密碼保護限制一樣。 </p><p>一些解決方案像Adobe的LiveCycle Rights Management更強化資訊權利管理的方式,不僅能限制誰能打開文件,而且以標準的安全處理程式做不到的方式可靠的執行權限。 </p> <h4><span id=".E4.BD.BF.E7.94.A8.E6.9D.83"></span><span id="使用权">使用權</span></h4> <p>從PDF 1.5起,使用權(UR)簽章用來啟用在一些PDF檢視器應用中不是預設的附加的互動式特性。這一簽章用來驗證由真實的授權機構賦予的許可。例如,它可以允許使用者:</p> <ul><li>儲存伴有修訂表單和/或注釋資料的PDF文件</li> <li>從FDF、XFDF和文字(CSV/TSV)格式中的資料檔案匯入</li> <li>從FDF和XFDF格式中的資料檔案匯出</li> <li>從資料提交</li> <li>從命名的頁面模板具體呈現新頁面</li> <li>應用一個數位簽章到已有的數位簽章表單欄位</li> <li>建立、刪除、修正、複製、匯入、匯出注釋</li></ul><p>例如,Adobe Systems在Adobe Reader中授權啟用附加特性,使用公鑰密碼學。Adobe Reader使用從一個Adobe授權的權威認證的驗證那個簽章。PDF 1.5規格宣稱其他PDF閱讀器應用可以為他們自己的目的自由使用這一相同機制。</p> <h3><span id=".E6.96.87.E4.BB.B6.E9.99.84.E4.BB.B6"></span><span id="文件附件">檔案附件</span></h3> <p>PDF檔案可以有文件級和頁面級的檔案附件,讀者可存取並打開或儲存於原生的檔案系統。PDF附件可作為範例用pdftk加到已有的PDF檔案。Adobe Reader提供對附件的支援,而且基於Poppler的閱讀器如Evince或Okular也有對文件級附件的支援。 </p> <h3><span id=".E5.85.83.E6.95.B0.E6.8D.AE"></span><span id="元数据">元資料</span></h3> <p>PDF檔案可包含兩種類型的元資料。第一種是文件資訊字典,一套像作者、標題、主題、建立及更新日期的關鍵字/值欄位。這儲存於可選的檔案尾部。有一小組欄位是有定義的,而且如果有需要,可以用附加的文字欄位擴充。 </p><p>後來在PDF 1.4中,對元資料流的支援被加入,用可延伸元資料平台(XMP)來添加像在其他檔案格式那樣的基於XML標準的可延伸的元資料。這允許元資料附加到文件中的任何字串流,諸如關於嵌入式插圖的說明,以及整個文件(附加到文件目錄),使用可延伸的綱要。 </p> <h2><span id=".E7.9B.B8.E5.85.B3.E6.8A.80.E6.9C.AF"></span><span id="相关技术">相關技術</span></h2> <h3><span id="Mars">Mars</span></h3> <p>Adobe曾探索基於XML的下一代PDF,代號Mars。</p><p>Mars的圖形元素的格式有時簡單地描述為SVG,但根據2007年11月的0.8版草案規格(§3 Mars SVG Support)這一格式實際上僅僅是接近於SVG:它同時包含SVG新增和移除的部分,因此一般不可被標準SVG工具檢視或建立:一些東西在SVG檢視器和Mars檢視器之間看起來明顯不同。 </p><p>Adobe Systems於2008年停止開發Mars。</p> <h2><span id=".E6.8A.80.E6.9C.AF.E9.97.AE.E9.A2.98"></span><span id="技术问题">技術問題</span></h2> <h3><span id=".E6.89.AB.E6.8F.8F.E7.9A.84.E6.96.87.E6.A1.A3"></span><span id="扫描的文档">掃描的文件</span></h3> <p>由掃描器硬拷貝文件建立的PDF檔案包含原始文字沒有由相同的文件直接建立的PDF檔案那樣相同的架構。掃描的文件原本地包含了文件的圖片,沒有關於文字的資訊。只要使用者可以看到它只是另一個PDF檔案,帶有從其他任意地方來的不能區分的名稱和副檔名;好的掃描器或許會精確地視作與原生的PDF檔案相同,即使是視覺上品質很差的檔案,常常帶有扭曲的頁面,給出了其本性。然而,檔案大小會明顯不同,而且不能搜尋文字。對於精確品質的掃描可以用帶光學字元辨識(OCR)的合適的軟體辨識文件中的文字,並嵌入文件中而使其可以檢索,取決於OCR的準確性。 </p> <h3><span id=".E5.8F.AF.E8.AF.BB.E6.80.A7"></span><span id="可读性">可讀性</span></h3> <p>PDF檔案可專門為讓殘疾人閱讀而建立。截至2014年<span> (<span>201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i>month</i>!</span>)</span>PDF檔案格式在使用中可以包含標籤(XML)、替換文字、標題、音訊描述等。置標PDF在PDF/A-1a規格中被要求。一些軟體可以自動生成置標PDF,但這個特性不被預設啟用。常見的螢幕閱讀器,包括JAWS、Window-Eyes、Hal和Kurzweil 1000及3000可以朗讀置標PDF,就像Acrobat和Acrobat Reader後來的版本一樣。此外,置標PDF可為有視覺障礙的讀者重排和放大。問題仍存在於給舊版PDF和從掃描的文件生成的PDF加標記。這些情況下,可讀性標記和重排就不可用,而且必須手動或用OCR技術處理。這些過程對於一些殘疾人是達不到的。 </p><p>對PDF可讀性的一個重大挑戰是PDF文件有三種不同的視圖,取決於文件的建立,會和其他視圖相矛盾。這些視圖有:物理視圖、標記視圖和內容視圖。物理視圖可以顯示和列印(多數人認為的PDF文件)。標記視圖是螢幕閱讀器和其他存取技術用來給有障礙的使用者帶來高品質導航和閱讀體驗的。內容視圖基於PDF內容字串流中的物件的物理排列,並可能由不完全支援標記視圖的軟體顯示,如Adobe Reader的Reflow特性。 </p><p>基於ISO 32000-1的可閱讀PDF國際標準PDF/UA在2012年以ISO 14289-1發布,並為可閱讀PDF技術建立規範的語言。 </p> <h3><span id=".E7.97.85.E6.AF.92.E5.92.8C.E6.BC.8F.E6.B4.9E"></span><span id="病毒和漏洞">病毒和漏洞</span></h3> <p>PDF附件帶病毒最先發現於2001年。這種名為OUTLOOK.PDFWorm或Peachy的病毒,會通過Microsoft Outlook以附件的形式將自己傳送至Adobe PDF檔案。然後會用Adobe Acrobat將自身啟用,但不會被Acrobat Reader啟用。</p><p>隨著時間推移,新的漏洞在Adobe Reader的多個版本被發現,促使企業發出安全性修復。其他PDF閱讀器也容易受到影響。一個惡化的因素是PDF閱讀器會被組態在網頁嵌入PDF時候自動啟動,為攻擊帶來了載體。如果惡意的網頁包含一份利用PDF的漏洞感染的PDF檔案,系統會無法抵抗,即使瀏覽器是安全的。其中一些漏洞是由於PDF標準允許PDF文件用JavaScript指令碼指令的結果。在PDF閱讀器中禁止執行JavaScript有助於緩解那些未來的漏洞,即使這不阻止PDF檢視器其他部分的漏洞。安全專家稱JavaScript對於PDF閱讀器來說不是基本的,而且出於禁止JavaScript的安全保障勝過任何造成的相容性問題。阻止PDF檔案漏洞的一種方式是有本地或網路服務能在閱讀前把檔案轉換成其他格式。</p><p>2010年3月30日安全專家Didier Stevens報告Adobe Reader和福昕閱讀器有如果使用者經詢問允許啟動時執行惡意可執行檔的漏洞。</p> <h3><span id=".E4.BD.BF.E7.94.A8.E9.99.90.E5.88.B6.E5.92.8C.E6.98.BE.E7.A4.BA"></span><span id="使用限制和显示">使用限制和顯示</span></h3> <p>PDF可能會被加密,以致檢視或編輯內容時會要求輸入密碼。PDF參考書同時定義40位和128位元加密,都運用RC4和MD5的複雜系統。PDF參考書還定義第三方可以制定他們自己的PDF加密系統的方式。 </p><p>PDF檔案或許還包含嵌入的DRM限制,提供限制複製、編輯或列印的進一步控制。複製、編輯或列印的限制取決於閱讀軟體遵循他們,因此他們提供的安全機制是有限的。 </p><p>PDF參考書有面向終端使用者概覽的技術細節。就像HTML檔案一樣,PDF檔案可以向網路伺服器提交資訊。這可以被用來追蹤客戶端PC的IP位址,這一過程被稱作背景連線通訊。Acrobat Reader升級到7.0.5以後,使用者會被提示「...via a dialogue box that the author of the file is auditing usage of the file, and be offered the option of continuing」。</p><p>Adobe通過LiveCycle安全伺服器提供針對特定文件設定安全策略的方法。這可以包括要求使用者認證並限制文件可被離線打開的時候可以被存取或者載入的時期。PDF文件一旦被繫結到策略伺服器和指定策略,這一策略可以被所有者更改或復原。這一策略控制文件,否則就是「在自然狀態下」。每個文件打開或關閉事件也可以被策略伺服器追蹤。策略伺服器可以由個人設定,或Adobe通過Adobe線上服務提供公共服務。和其他DRM形式一樣,依附這些策略和限制有可能會,也有可能不會被閱讀器軟體執行。 </p> <h3><span id=".E9.BB.98.E8.AE.A4.E7.9A.84.E6.98.BE.E7.A4.BA.E8.AE.BE.E7.BD.AE"></span><span id="默认的显示设置">預設的顯示設定</span></h3> <p>PDF文件可以包含顯示設定,包括頁面顯示輸出和縮放級別。打開文件的時候Adobe Reader用這些設定去替換使用者的預設設定。免費的Adobe Reader不能移除這類限制。 </p> <h2><span id=".E5.86.85.E5.AE.B9"></span><span id="内容">內容</span></h2> <p>PDF檔案通常混合了向量圖形、文字和點陣圖。PDF的基本內容包括: </p> <ul><li>文字儲存為內容字串(就是不是文字本身)</li> <li>由圖形和線條組成的用於說明和設計的向量圖形</li> <li>由相片和其他類型的圖片組成的點陣圖</li></ul><p>在近期PDF標準修訂中,PDF文件還支援連結(文件內部或網頁)、表單、JavaScript(可通過Acrobat 3.0的外掛程式啟用),或者其他任意類型的能用外掛程式控制的可嵌入內容。 </p><p>PDF 1.6支援互動式3D文件嵌入PDF——3D繪圖可用U3D或PRC及其他多種格式嵌入。</p><p>在電腦螢幕上看起來相似的兩個PDF檔案有可能大小不同。例如,一個高解析度點陣圖比低解析度的占更多的儲存空間。通常更高的解析度更適宜列印文件而不是顯示於螢幕。其他可能影響檔案大小的可能有嵌入全部字型,尤其是東亞字型,以及將文字存為圖片。 </p> <h2><span id=".E8.BD.AF.E4.BB.B6"></span><span id="软件">軟體</span></h2> <p>PDF通常免費提供,而且許多版本可以從多個來源獲得。 </p><p>有許多軟體選項用來建立PDF,包括內建於Mac OS X及多數Linux發行版、LibreOffice、Microsoft Office 2016、WordPerfect 9、Scribus許多適用於Microsoft Windows的PDF列印驅動、pdfTeX排版系統、DocBook PDF工具、圍繞Ghostscript及Adobe Acrobat本身開發的應用以及Adobe FrameMaker的PDF排印功能。Google的線上辦公套件Google Docs也允許上傳、儲存為PDF。 </p><p>光柵圖像處理器(RIPs)用於轉換PDF檔案為點陣圖格式以適應於成像在紙上及其他媒體的印表機、數字生產用印刷機以及一種被稱為柵格化的行程中的印前。有直接處理PDF能力的RIP包括在出自Adobe Systems和Jaws的Adobe PDF排印引擎與出自Global Graphics的Harlequin RIP當中。 </p><p>有一些軟體可以直接建立空白的 PDF 文件,例如 Adobe 官方的 Adobe Acrobat DC ,但是通常意義不大;因為 Adobe Acrobat 並不擅長於對文件進行排版。 </p><p>因為 PDF 具有完美展現檔案原貌的功能,因此市面上也有一部分軟體並非為 PDF 而生,但是通過一些開發函式庫或者圖形繪製框架也具有 PDF 的匯出功能。 </p> <p>一些用於編輯PDF檔案的特殊軟體,通過受很多限制並且比建立和編輯標準可編輯文件格式更昂貴的選擇。Inkscape 0.46及以後版本允許通過Poppler加入中間的轉譯步驟編輯PDF。 </p><p>Adobe Acrobat DC 允許使用者對一個未加密的 PDF 檔案或者具有相關權限使用者對 PDF 檔案進行編輯,同時還內建了 OCR 辨識、注釋、表單預備、合併,數位簽章等十分完善的功能</p><p>Serif PagePlus可打開、編輯和儲存已有的PDF文件,以及軟體套件中建立的文件的發布。 </p><p>Microsoft Office Word也支援打開、編輯和儲存已有的PDF文件的編輯功能。 </p><p>Enfocus PitStop Pro,Acrobat的外掛程式,允許PDF檔案的手動和自動編輯,同時免費的Enfocus Browser可以使編輯PDF的低階別架構成為可能。</p><p>大多數的 <span>T<span>e</span>X</span> 檔案經過編譯系統後預設輸出格式為 PDF 檔案 </p> <h3><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3> <p>Adobe Acrobat是允許使用者給已建立的PDF檔案注釋、突顯和添加筆記的專有軟體的一個案例。作為自由軟體可用的(GNU通用公共許可協定許可下)一個UNIX應用是PDFedit。另一個GPL授權的原生UNIX應用是Xournal。Xournal允許以不同的字型和顏色注釋,以及用於為文字或段落的快速下劃及突顯線條的規則。Xournal還有一個用於方形、矩形和圓形的形狀辨識工具。Xournal中的注釋可以被移動、複製或貼上。免費軟體福昕閱讀器,適用於Microsoft Windows,允許注釋文件。Tracker Software的PDF-XChange Viewer的免費版允許不受限制的注釋和標記。蘋果Mac OS X內建PDF閱讀器Preview也可以像免費軟體Skim那樣注釋,後者支援與LaTeX、SyncTeX和PDFSync整合,以及與BibDesk參考文獻管理軟體整合。免費軟體Qiqqa可以建立總結所有注釋的報告,而且筆記通過他們的PDF函式庫做出來。 </p><p>對於行動版的注釋,iAnnotate PDF(來自Branchfire)和GoodReader(來自Aji)允許對PDF注釋以及匯出注釋的摘要。 </p><p>還有一些支援注釋PDF及其他文件格式web注釋系統,如A.nnotate、crocodoc、WebNotes。 </p><p>在PDF被期望擁有紙質文件的全部功能的地方,墨水注釋會被要求。一些接受來自滑鼠的墨水輸入的程式可能不足以對應平板上的手寫輸入。PC上已有的解決方案包括PDF Annotator和Qiqqa。 </p> <h3><span id=".E5.85.B6.E4.BB.96"></span><span id="其他">其他</span></h3> <p>PDF軟體作為線上服務的例子包括用於檢視和儲存的Scribd、用於線上編輯的Pdfvue和用於PDF轉換的Zamzar。 </p><p>1993年出自Global Graphics的Jaws點陣圖處理器成為第一個不用轉換到其他格式原生產生PDF的銷售用的印前RIP。公司在1997年給他們的Harlequin RIP發布了一個有同樣相容性的更新。</p><p>愛克發-吉華1997年推介並出售Apogee,第一個基於PDF的印前工作流系統。 </p><p>許多商業的膠印機接受遞交發布就緒的PDF檔案作為印刷來源,特別是PDF/X-1a子集和相同的變種。發布就緒的PDF檔案的提交是對接收已收集本地檔案工作的不確定性需求的替代。 </p><p>PDF被選為Mac OS X的「本地」<span data-orig-title="元文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etafile"><span>元檔案</span></span>格式,取代早期Mac OS的<span data-orig-title="PIC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ICT"><span>PICT</span></span>格式。Quartz圖形層的圖像模式基於Display PostScript和PDF共有的模式,產生了暱稱Display PDF。Preview應用與Safari網頁瀏覽器2.0及以後版本都可以顯示PDF檔案。對PDF的系統級支援使得Mac OS X應用可以自動建立PDF文件,給它們提供OS標準的列印架構支援。檔案可以按檔案檔頭輸出為PDF 1.3格式。在Mac OS X 10.0到10.3版截圖時,圖像也可以截取為PDF;後來的版本儲存截圖為PNG檔案,雖然這一行為若有需要可以重新設定為PDF。 </p><p>一些桌面印表機也支援直接列印PDF,可以不用額外的輔助生成PDF資料。目前,所有PDF相容印表機也支援PostScript,但多數PostScript印表機不直接支援PDF列印。 </p><p>自由軟體基金會曾認為他們的一個高優先級計劃「提供自由、高品質和全功能的一組軟體函式庫及程式實現PDF檔案格式及ISO 32000標準的相關技術」。而在2011年,GNU PDF計劃從「高優先級」列表中被移除,因為Poppler函式庫的完善,激勵了像Evince之類的應用與GNOME桌面環境的廣泛應用。Poppler基於Xpdf代碼。PDF軟體列表亦列出可用的商業開發用軟體函式庫。 </p><p>Apache軟體基金會的<span data-orig-title="Apache PDFBox"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pache PDFBox"><span>Apache PDFBox</span></span>計劃是一款用於處理PDF文件的開放原始碼Java函式庫。PDFBox以Apache許可證授權發布。</p><p>一個名為 Devon Govet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的 Adobe 員工在 GitHub 上開源了一款用於 JavaScript 的 PDF 操作函式庫 PDFK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p>Apple 開發者早期使用 Quartz 的 CGPDFDocu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來繪製一個 PDF 文件,但是因為使用較為底層的圖形函式庫繪製 PDF 文件和檢視十分麻煩,因此在 2017 年的 WWDC 大會上 Apple 引進了 PDFK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來讓開發者在 Apple 產品的作業系統上讓自己的 App 支援繪製,檢視,標註 PDF 等等功能</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XML紙張規範</li> <li>PostScript</li> <li>DjVu</li> <li>PDF/A</li> <li>PDF軟體列表</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Adobe PDF官方介紹:什麽是PDF?Adobe可攜式文件格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How was the PDF format created? Quora</li> <li>PDF Association - PDF Association是軟體開發者創作及處理PDF文件的產業協會</li> <li>Adobe PDF 101: Summary of PDF</li> <li>Adobe: PostScript vs. PDF – 官方介紹的PS、EPS與PDF的比較</li> <li><i>PDF Standards....transitioning the PDF specification from a de facto standard to a de jure standard</i>,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有關可存取文件格式的PDF/E及PDF/UA規格的資訊</li> <li>ISO 19005-1:20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PDF/A-1 ISO標準</li> <li>PDF Reference and Adobe Extensions to the PDF Specific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An Introduction for Programm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對比PDF、PostScript及PDF構件的介紹(升級到v1.3)</li> <li>The Camelot Pap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John Warnock概述的建立PDF的專案</li> <li>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PDF but were afraid to as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eonard Rosenthol(Adobe Systems)在TUG 2007上的談話記錄</li> <li>How to produce PDF with XSL-F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善用佳軟:全面接觸PDF:最好用的PDF軟體匯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83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5 Cache expiry: 3638 Reduced expiry: tru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85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2.15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69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3029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477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6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174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89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334629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515.914 1 -total 37.71% 571.725 3 Template:Navbox 31.58% 478.654 228 Template:Tsl 29.94% 453.855 1 Template:ISO 27.60% 418.387 1 Template:Reflist 15.69% 237.787 61 Template:Cite_web 7.29% 110.486 17 Template:Citation 6.72% 101.864 1 Template:Lang-en 6.65% 100.735 1 Template:电子书 5.86% 88.853 3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
**可攜式文件格式**(英語:**P**ortable **D**ocument **F**ormat,縮寫:**PDF**)是一種用獨立於應用程式、硬體、操作系統的方式呈現文件的檔案格式。每個 PDF 檔案包含固定布局的平面文件的完整描述,包括文字、字形、圖形及其他需要顯示的資訊。PDF 檔案除平面的文字和圖形外,還可能包括邏輯結構元素,注釋、表單、圖層、富媒體(包括影片內容)之類的互動元素,使用 U3D 或 PRC 的三維物件,以及多種其他資料內容。PDF 規範還提供了啟用這些功能時所需的加密功能、數位簽章、文件附件和元資料等。 PDF 源自 1991 年 Adobe Systems 共同創始人約翰・沃諾克發起的「Camelot 專案」。2008 年成為 ISO 標準的一部分,編號 ISO 32000,最新的版本 ISO 32000-2:2020 在 2020 年十二月發布。 ## 歷史 Adobe Systems 在 1993 年免費提供了 PDF 規範,當時與 PDF 一起競逐跨平台文件格式的,還包括 DjVu(仍在開發中)、Envoy、Common Ground Digital Paper、Farallon Replica 及 Adobe 自己本身的 PostScript(.ps)格式。在全球資訊網及 HTML 文字尚未興起時,PDF 在桌面出版工作流技術當中很受歡迎。PDF 起初為 Adobe 所控制的專有格式,直到 2008 年 7 月 1 日才被官方以開放標準發行,並由國際標準化組織以 ISO 32000-1:2008 發布。 此後,標準的控制權便移轉到了產業專家志願者所組的 ISO 委員會底下。2008 年,Adobe 在 ISO 32000-1 發佈了公共專利許可,對於製作、使用、銷售及發佈 PDF 相容的應用所需的專利,皆賦予買斷式授權。 PDF 1.7 含有一些 Adobe 所定義的專有技術,如 Adobe XML 表單結構(XFA)和 JavaScript 中對 Acrobat 的擴充。這些技術被 ISO 32000-1 參照為對於該規範之完整實現不可或缺且規範性的,但是它們並沒有被標準化,其規格也只有發佈在 Adobe 的網站上。這些技術大部份也沒有被熱門的 PDF 第三方實現所支援。 2017 年 7 月 28 日,發佈了 ISO 32000-2:2017(PDF 2.0)。ISO 32000-2 不將任何專有技術當作是規範性參照檔案。 2020 年 12 月 14 日,發布了 ISO 32000-2:2020(PDF 2.0)。在 2017 版本的基礎上包括了對規範性參照的澄清、更正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更新。 ## 技術基礎 PDF 檔案通常由向量圖形、文字和點陣圖圖形構成。 PDF 主要由三項技術組成: * 衍生自 PostScript 頁面描述語言的子集,用以生成和輸出圖形。 * 字型嵌入 / 替換系統,可使字型隨檔案一起傳輸。 * 結構化的儲存系統,用以綁定這些元素和任何相關內容到單個檔案,帶有適當的資料壓縮系統。 ### PostScript PostScript 是一種執行於直譯器以生成圖像的頁面描述語言,一個需要大量資源的行程。不僅能處理圖形,也具有 `if` 及 `loop` 之類命令的標準程式語言特性。PDF 很大程度上基於 PostScript,但做了簡化,以移除像這樣的流控制特性,還保持著 `lineto` 之類的圖形命令。 通常,類 PostScript 的 PDF 代碼產生於 PostScript 原始檔。以 PostScript 代碼輸出的圖形命令被收集並標記;其中文件所參照的任何檔案圖像或字型也被收集,然後每一件都被壓縮成單個檔案。由此,整個的 PostScript 領域(字型、輸出、計量)得以保持完整。 作為一個文件格式,PDF 相比較於 PostScript 有一些優勢: * PDF 包含已標記和解析的 PostScript 原始碼,以在修改 PDF 頁面描述中的項與修改所產生的頁面造型之間直接保持一致。 * PDF(自 1.4 版)支援真圖形透明度;PostScript 不支援。 * PostScript 是一種帶有隱形全域狀態的直譯語言,因此伴隨著一頁的指令能任何後續頁面的表現。因此,PostScript 文件中所有先前的頁面必須經過處理以決定所給出的頁面的正確的表現,而 PDF 文件中的每一頁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結果 PDF 檢視器允許使用者迅速跳轉到長文件的最後一頁,而一個 PostScript 檢視器需要在能夠顯示目標頁面之前繼續地處理所有的頁面(除可選 PostScript 文件結構規範已被周密地遵守外)。 PDF 1.6 及更高版本支援嵌入 PDF 檔案的互動式 3D 文件,可以使用 U3D、PRC 或其他各種 3D 格式嵌入 3D 圖像。 ## 技術概括 ### 檔案結構 PDF 檔案是 COS("Carousel" Object Structure,Carousel 物件結構)格式的子集。COS 也伴隨著 FDF 檔案。COS 樹檔案主要由物件組成,其中有八種類型: * 布林值,表示 true 或 false * 數字 * 字串 * 名稱 * 陣列,物件的指令性集合 * 字典,按名稱索引物件的集合 * 字串流,通常包含大量資料 * 空物件 物件可以是直接(嵌入其他物件)或非直接的。直接物件以物件號及代號編號。稱為 xref 表的索引表賦予每個物件從檔案開頭起的位元組偏移量。這一設計允許有效的隨機存取到檔案中的物件,還允許無需重寫整個檔案(增量更新)即可做出小的改動。從 PDF 1.5 版開始,非直接物件也可位於稱為「物件流」的字串流中。這一增加檔案大小的技術有大量小的非直接物件,並且對置標 PDF 特別有用。 PDF 檔案有兩種輸出方式:非線性(非「最佳化」)和線性(「最佳化」)。非線性 PDF 檔案比線性的占用更小的硬碟空間,即使因為一部分的資料要求文件中的集合頁面通過 PDF 檔案分散開而存取更慢。線性 PDF 檔案(也稱「最佳化」或「web 最佳化」PDF 檔案)以使得網頁瀏覽器外掛程式無需等待下載整個檔案來閱讀的方式構建,自從它們以線性方式寫入硬碟(如同頁面順序)開始。PDF 檔案可用 Adobe Acrobat 軟體或 QPDF 最佳化。 ### 圖像模式 圖形在 PDF 中呈現的基本設計是以非常類似於 PostScript 中的方式,除了 PDF 1.4 增添的透明度的使用。 PDF 圖形使用裝置獨立性笛卡兒坐標系來描述頁面的外觀。一個 PDF 頁面描述可使用矩陣來縮放、旋轉或錯切圖形元素。PDF 中的一個主要概念是圖形狀態,即是可能會通過頁面描述修改、儲存或還原的圖形參數的集合。PDF 有(如在 1.6 版)24 種圖形狀態屬性,其中最重要的有: * 當前變換矩陣(CTM),決定坐標系 * 剪下路徑 * 色彩空間 * 阿爾法複合,透明度的關鍵部分 #### 向量圖 PDF 中的向量圖如同在 PostScript 當中一樣,是由路徑組成的。路徑通常由直線和多項的貝茲曲線組成,但也可以從文字的外廓構建。不同於 PostScript,PDF 不允許帶直線和曲線的單一路徑去組合文字外廓。路徑可被描繪、填充或用於剪取。描繪和填充可用任意圖形狀態中的色彩集,包括式樣。 PDF 支援多種調色盤類型。最簡單的是瓷磚式樣,其中藝術作品的一部分被指定以被重複地繪製。這可能是彩色瓷磚式樣,帶有在式樣物件中的指定的顏色,或是延遲色別編碼到式樣已繪製時候的沒有顏色的瓷磚式樣。從 PDF 1.3 開始還有了底紋式樣,連續繪製不同的顏色。七種底紋式樣中最簡單的是軸向底紋(Type 2)和徑向底紋(Type 3)。 #### 點陣圖 PDF 中的點陣圖(稱作 Image XObjects)由帶相關字串流的字典呈現。字典描述了圖像的屬性和包含圖像資料的流。(少見的是,點陣圖或許會作為一個內嵌圖像被直接嵌入於頁面描述。)圖像通常出於壓縮的目的過濾。PDF 中支援的圖像過濾器包含了常用的過濾器 * **ASCII85Decode** 用於把字串流放入 7 位 ASCII 的過濾器 * **ASCIIHexDecode** 類似於 ASCII85Decode,但相容性低 * **FlateDecode** 基於 RFC 1950 及 RFC 1951 所定義的 zlib/deflate 演算法(亦即 gzip,但不是 zip)的常用過濾器;引入於 PDF 1.2;可用兩組預測功能中的一組以進一步相容 zlib/deflate 演算法:出自 TIFF 6.0 規格中的 Predictor 2 和來自 PNG 規格(RFC 2083)的預測器(過濾器) * **LZWDecode** 基於 LZW 演算法的過濾器可用兩組預測功能中的一組進一步相容 LZW 壓縮:出自 TIFF 6.0 規格中的 Predictor 2 和來自 PNG 規格的預測器(過濾器) * **RunLengthDecode** 使用遊程編碼演算法和圖像指定的過濾器的用於帶重複資料的字串流的簡單的壓縮演算法 * **DCTDecode** 基於 JPEG 標準的有損過濾器 * **CCITTFaxDecode** 基於 ITU-T T.4 和 T.6 中定義的 Group 3 或 Group 4 CCITT(ITU-T)傳真壓縮標準的無失真二值(黑白)過濾器 * **JBIG2Decode** 基於 JBIG2 標準的有損或無失真二值(黑白)過濾器,引入 PDF 1.4 * **JPXDecode** 基於 JPEG 2000 標準的有損或無失真過濾器,引入 PDF 1.5 通常 PDF 中包含的所有圖像嵌入於圖像,但 PDF 允許圖像資料通過使用外部字串流或替代圖像儲存於外部檔案。PDF 的標準子集,包括 PDF/A 和 PDF/X,禁止這些特性。 #### 文字 文字在 PDF 中以頁面內容字串流中的「文字元素」呈現出來。一個文字元素指定字元應在指定位置描繪。字元用所選字型源的編碼指定。 ##### 字型 PDF 中的字型物件是對數位字型的描述。可能是字型中的字元的描述,或者是包含嵌入的字型檔案。後者叫嵌入字型,前者叫非嵌入字型。所嵌入的字型檔案基於廣泛使用的標準數位字型檔案:**Type 1**(及其壓縮版變種 **CFF**)、**TrueType** 和(自 PDF 1.6 版起)**OpenType**。另外 PDF 支援由 PDF 圖形處理器描述的字型組件中的 **Type 3** 變種。 ##### Standard Type 1 字型(Standard 14 字型) 以 Standard 14 字型著稱的四種字型在文件中 PDF 有特別的意義: * Times(v3,常規、斜體、粗體和粗斜體) * Courier(常規、斜體、粗體和粗斜體) * Helvetica(v3,常規、偽斜體、粗體和粗偽斜體) * Symbol/Zapf Dingbats 這些字型有時稱作 Base 14 字型。這些字型或有相同度量的合適的替代字型,必須能用在所有 PDF 閱讀器上,而且不必嵌入 PDF。PDF 檢視器必須掌握這些字型度量。否則字型如果沒有嵌入 PDF 就可能會被替換。 ##### 編碼 文字字串中,字元用以編碼對映字形於當前字型的字元代碼(整數)顯示。預定義的編碼有多種,包括 WinAnsi、MacRoman,以及大量東亞語言編碼,而且字型可以有自己的編碼。(即使 WinAnsi 和 MacRoman 編碼取自 Windows 和 Macintosh 作業系統中歷史上的專有編碼,用這類編碼的內容在任何平台上都執行的好。)PDF 可以指定可以使用的預定義的編碼、字型內建編碼,或者提供預定義或內建編碼的查詢表(不對 TrueType 字型推薦)。PDF 中的編碼機制是為 Type 1 字型設計的,而且應用到 TrueType 字型的規則是複合的。 對於大型字型或者帶非標準字形的字型,特殊編碼 Identity-H(用於橫寫)或 Identity-V(用於豎寫)被使用。如果關於字元的語意資訊被預定義,這類字型有必要提供 ToUnicode 表。 #### 透明度 PDF 的原始圖像模型像 PostScript 的 opaque:頁面上描繪的每個物件完全替換先前在同一位置標記的任何東西。在 PDF 1.4 中圖像模型被擴充以允許透明度。使用透明度的時候,新物件與先前標記的物件相互作用產生混合的特效。透明度添加到 PDF 由寫到 PDF 1.3 及早期的規格的產品中被忽略設計的新的擴充方法完成。結果,使用少量透明度的檔案在舊的檢視器中可能會以被接受地視圖檢視,但大量用透明度的檔案在舊的檢視器中會顯示不正確而沒警告。 透明度擴充基於透明度組、混合模式、形狀和 alpha 的關鍵概念。這一模式緊密對應 Adobe Illustrator 9 的特性。混合模式基於當時 Adobe Photoshop 所用的。PDF 1.4 規格出版的時候,用於計算混合模式的公式被 Adobe 保密。此後它們被公布。 PDF 規格中透明度組的概念獨立於 Adobe Illustrator 之類的應用中已有的「組」或「層」的概念。那些反映物件之上的邏輯關係的分組在編輯那些物件的時候有意義,但不是圖像模型的一部分。 ### 互動式元素 PDF 檔案或許包含注釋、表單、影片和 Flash 動畫之類的互動式元素。 **富媒體 PDF** 是一個用來描述可以嵌入或鏈入 PDF 的互動式內容的術語。這一內容必須用 Flash 檔案格式提供。Adobe 收購 Macromedia 的時候,公司的主業是 Flash,而且 Flash 播放器被嵌入 Adobe Acrobat,Adobe Reader,移除了用於 Flash、QuickTime 或 Windows Media 之類第三方外掛程式的需。不幸的是,這造成 QuickTime 影片從 PDF 被禁這樣與蘋果公司的裂痕。富媒體專家 Robert Connolly 相信這一事件引發了蘋果與 Adobe 之間 Flash iPhone/iPad 爭論之上的衝突。富媒體 PDF 將不在蘋果的 iPad 之類的 iOS 裝置上操作,而且互動性受到限制。 **互動式表單**是一個添加表單到 PDF 檔案格式的機制。 PDF 當前支援用於整合資料和 PDF 表單的兩種不同的辦法。兩種格式今天並存於 PDF 規格: * **AcroForms**(又叫 **Acrobat forms**)引入 PDF 1.2 格式規格並包含於所有後來的 PDF 規格。 * **Adobe XML 表單架構(XFA)** 的表單,引入 PDF 1.5 格式規格。XFA 規格沒有包含於 PDF 規格,僅僅作為可選特性參考。Adobe XFA 表單不與 AcroForms 相容。 #### AcroForms AcroForms 於 PDF 1.2 格式被引入。AcroForms 准許使用物件(如文字方塊、選擇鈕等)及一些代碼(如 JavaScript)。 在標準 PDF 動作類型之外,互動式形式(AcroForms)支援提交、重設和匯入資料。「提交」動作傳送所選表單欄位和值的名稱給指定的統一資源定為符(URL)。互動式表單欄位名稱和值或許會被以任意格式提交(取決於輸出格式、提交的 PDF 和 XFDF 旗標的設定): * HTML 表單格式(自 PDF 1.5 起用 HTML 4.01 規格;1.2 起用 HTML 2.0) * 表單資料格式(Forms Data Format,FDF) * XML 表單資料格式(XML Forms Data Format,XFDF)(擴充 XFDF 規格,2.0 版;自 PDF 1.5 起被支援;在 PDF 1.4 中替換 XML 表單提交格式定義) * PDF(整個文件可以被提交,而不是單獨的欄位和值)。(PDF 1.4 中定義) AcroForms 可以保持表單欄位於包含 key:value 組合的外部的單獨的檔案。內部的檔案可能使用 FDF 和 XFDF 檔案。使用權(UR)簽章定義匯入表單資料檔案以 FDF、XFDF 及文字(CSV/TSV)格式,及以 FDF 及 XFDF 格式從資料檔案匯出檔案的權利。 ##### 表單資料格式(FDF) 表單資料格式(Forms Data Format,FDF)基於 PDF,使用同樣的句法和基本上一樣的檔案結構,但比 PDF 簡單,自從 FDF 文件的主體由只有一個要求的物件組成開始。表單資料格式定義於 PDF 規格(自 PDF 1.2 起)。表單資料格式可在表單資料到伺服器、接收回應和組合到互動式表單的時候被使用。還可以被用來匯出表單資料到能被導回到相應的 PDF 互動式表單的單獨的檔案。從 PDF 1.3 開始,FDF 可被用來定義用於從所應用的 PDF 文件分開的注釋的容器。FDF 通常封裝 X.509 憑證之類的資訊、要求憑證、設定目錄、設定時間戳伺服器和為網路傳輸嵌入 PDF 檔案。FDF 使用 MIME 內容類型 application/vnd.fdf、副檔名.fdf,並在 Mac OS 使用檔案類型 'FDF'。匯入和匯出獨立 FDF 檔案的支援沒有被自由或免費 PDF 軟體廣泛的實現。例如,Evince、Okular、Poppler、KPDF 或 Sumatra PDF 沒有匯入 / 匯出的支援,然而,Evince、Okular 和 Popller 填入 PDF Acroforms 並在 PDF 中儲存已填寫資料。匯入獨立 FDF 檔案的支援在 Adobe Reader 中得到實現;匯入和匯出支援(包括在 PDF 中儲存 FDF 資料)作為範例在 Foxit Reader 和 PDF-XChange Viewer Free 中得到實現;PDF 檔案中 FDF 資料的儲存也被 pdftk 支援。 ##### XML 表單資料格式(XFDF) XML 表單資料格式(XFDF,XML Forms Data Format)是表單資料格式的 XML 版,但 XFDF 只執行 FDF 內含表單及注釋的子集。FDF 字典中的一些詞條沒有等價於 XFDF 的,像是狀態、編碼、JavaScript、頁面關鍵字、嵌入式 FDF、差異和目標。此外,XFDF 不允許在基於已給定的資料的新頁面大量生成或者添加;就像使用 FDF 檔案的時候能被完成的一樣。XFDF 規格被參照於(但不包含於)PDF 1.5 規格(及其以後的版本)。它被單獨描述為「XML 表單資料結構規格」(XML Forms Data Format Specification)。PDF 1.4 規格允許以 XML 格式提交表單,但在 PDF 1.5 規格中以 XFDF 格式提交取代。XFDF 符合 XML 標準。 到 2016 年 12 月,XFDF 3.0 在 _ISO 19444-1:2016 – Document management – XML Forms Data Format – Part 1: Use of ISO 32000-2 (XFDF 3.0)_ 的名義下成為 ISO/IEC 標準。這個標準是 ISO 32000-2 的規範性參考資料。 XFDF 可用以和 FDF 相等的方式,如提交表單資料給伺服器,做出修訂,然後返回,並且新表單資料被匯入到互動式表單。它還可以用來匯出表單資料到能被導回到相應的 PDF 互動式表單的單獨的檔案。 #### Adobe XML 表單架構(XFA) PDF 1.5 格式中,Adobe Systems 引入了新的、專有的表單格式,名為 Adobe XML 表單架構(XFA)。XFA 2.02 參照在 PDF 1.5 規格(及以後的版本),但單獨描述為《Adobe XML Forms Architecture (XFA) Specification》,有多個版本。XFA 規格沒有包括在 ISO 32000-1 PDF 1.7 並僅僅作為由 Adobe 建立的外部專有規格參照。在 ISO 32000-2(PDF 2.0)當中被棄用。 Adobe XFA 表單不與 AcroForms 相容。Adobe Reader 包含使用 XFA 表單的「禁用特性」,僅在打開只來自 Adobe 的可行的技術建立的 PDF 文件時啟用。XFA Forms 不相容於 Adobe Reader 6 以前的版本。 XFA 表單可建立或用作 PDF 檔案或作為 XDP(XML 封包)檔案。PDF 中 XFA 源的格式由 XML 封包規格描述。XDP 可能作為單獨的文件,也可能在 PDF 文件的內部攜帶。XDP 提供打包周邊 XML 容器內部的表單組件的機制。XDP 也可以打包一個 PDF 檔案,伴隨 XML 表單和模板資料。PDF 可能包含 XFA(在 XDP 格式中),XFA 也可能包含 PDF。在用於 XFA 表單 XFA(XML 表單架構)語法從一個應用移到另一個應用的時候,它們必須以 XML 封包封裝。 當 PDF 和 XFA 結合在一起,結果是任意頁面中的 XFA 表單覆蓋了 PDF 背景。這一架構有時被提作 XFAF(XFA Foreground,XFA 前景)。替代方法是直接在 XFA(不用 PDF,或者只用帶有 PDF 標記的最小構造 XFA 的容器的「外掛 PDF」,或用靜態 XFA 表單的預彩現描述作為 PDF)展開所有表單,包括樣板檔案。這有時被稱為全 XFA。 PDF 1.5 開始,可變文字欄位的文字內容,以及標記註解可能包含格式資訊(樣式資訊)。這些富文字字串是符合 XML 表單架構規格 2.02(本身是 XHTML 1.0 規格的子集)定義的富文字慣例的 XML 文件,擴充了 CSS2 樣式屬性中受限的設定。PDF 1.6 中,PDF 支援 XML 表單架構(XFA)規格 2.2 定義的富文字元素和屬性。PDF 1.7 中,PDF 支援 XML 表單架構(XFA)規格 2.4 定義的富文字元素和屬性。 多數 PDF 處理器不處理 XFA 內容。生成外掛 PDF 的時候會被建議包含於 PDF 標記的一個簡單的單頁 PDF 圖像顯示警告(如:「為了檢視本文件的全部內容,你需要新版 PDF 檢視器」等。)能彩現 XFA 內容的 PDF 處理器應該不現實警示頁面圖像或者以動態表單內容迅速替換。帶有一些 XFA 彩現功能支援的 PDF 軟體的例子包括 Adobe Reader for Windows、Linux、Mac OS X(但不是 Adobe Reader Mobile for Android /iOS)或 Nuance PDF Reader。 ### 邏輯架構與可讀性 「標籤」PDF(ISO 32000-1:2008 14.8)含有文件架構和語意資訊,以允許可靠的文字抽取及使用。技術上來說,標籤 PDF 是建立在 PDF 1.3 所引入的邏輯結構框架上,對於其格式的程式化使用 。標籤 PDF 定義了一組標準結構型別及屬性,允許頁面內容(文字、圖形和圖片)之後被提取並再利用於其他用途。 當 PDF 檔案僅供列印時,並不要求支援標籤 PDF。因為此一特色是非必須的,且 ISO 32000-1 對於標籤 PDF 的規則相對模糊,所以在消費性裝置當中,包括輔助技術(AT),標籤 PDF 的支援參差不齊。 一個專門針對可讀性、為 ISO 標準之子集的 PDF 規格:PDF/UA 於 2012 年首次發佈。 ### 安全和簽章 一份 PDF 檔案可能以用於驗證的擔保或者數位簽章加密。 由 Acrobat PDF 提供的標準擔保以兩種不同的方法及兩種不同的密碼組成,使用者密碼,加密檔案並阻止開啟;所有者密碼,指定即使文件被解密的時候應該被限制的操作,可以包括:列印、從文件複製文字和圖像、修飾文件,或者添加或刪除文字注釋和 AcroForm 欄位。使用者密碼(控制開啟)加密檔案並要求密碼破解以去除,難度取決於密碼長度及加密演算法 —— 它可能非常安全(假設好的密碼及加密演算法沒有已知的攻擊手法)。所有者密碼(控制操作)不加密檔案,相反取決於客戶端軟體以遵循這些限制,並且不安全。所有者密碼可以被許多通常可用的 PDF 破解軟體移除,包括一些自由的線上服務。由此,文件作者放在 PDF 文件中的使用限制不安全,而且不能在一旦檔案被散布時保證;這一危險在使用 Adobe Acrobat 軟體以建立或編輯 PDF 檔案應用這類限制的時候顯現出來。 即使沒有移除密碼,許多免費或開源 PDF 閱讀器忽略權限「保護」並允許使用者列印或者做文字摘要的複製,就像文件沒被密碼保護限制一樣。 一些解決方案像 Adobe 的 LiveCycle Rights Management 更強化資訊權利管理的方式,不僅能限制誰能打開文件,而且以標準的安全處理程式做不到的方式可靠的執行權限。 #### 使用權 從 PDF 1.5 起,使用權(UR)簽章用來啟用在一些 PDF 檢視器應用中不是預設的附加的互動式特性。這一簽章用來驗證由真實的授權機構賦予的許可。例如,它可以允許使用者: * 儲存伴有修訂表單和 / 或注釋資料的 PDF 文件 * 從 FDF、XFDF 和文字(CSV/TSV)格式中的資料檔案匯入 * 從 FDF 和 XFDF 格式中的資料檔案匯出 * 從資料提交 * 從命名的頁面模板具體呈現新頁面 * 應用一個數位簽章到已有的數位簽章表單欄位 * 建立、刪除、修正、複製、匯入、匯出注釋 例如,Adobe Systems 在 Adobe Reader 中授權啟用附加特性,使用公鑰密碼學。Adobe Reader 使用從一個 Adobe 授權的權威認證的驗證那個簽章。PDF 1.5 規格宣稱其他 PDF 閱讀器應用可以為他們自己的目的自由使用這一相同機制。 ### 檔案附件 PDF 檔案可以有文件級和頁面級的檔案附件,讀者可存取並打開或儲存於原生的檔案系統。PDF 附件可作為範例用 pdftk 加到已有的 PDF 檔案。Adobe Reader 提供對附件的支援,而且基於 Poppler 的閱讀器如 Evince 或 Okular 也有對文件級附件的支援。 ### 元資料 PDF 檔案可包含兩種類型的元資料。第一種是文件資訊字典,一套像作者、標題、主題、建立及更新日期的關鍵字 / 值欄位。這儲存於可選的檔案尾部。有一小組欄位是有定義的,而且如果有需要,可以用附加的文字欄位擴充。 後來在 PDF 1.4 中,對元資料流的支援被加入,用可延伸元資料平台(XMP)來添加像在其他檔案格式那樣的基於 XML 標準的可延伸的元資料。這允許元資料附加到文件中的任何字串流,諸如關於嵌入式插圖的說明,以及整個文件(附加到文件目錄),使用可延伸的綱要。 ## 相關技術 ### Mars Adobe 曾探索基於 XML 的下一代 PDF,代號 Mars。 Mars 的圖形元素的格式有時簡單地描述為 SVG,但根據 2007 年 11 月的 0.8 版草案規格(§3 Mars SVG Support)這一格式實際上僅僅是接近於 SVG:它同時包含 SVG 新增和移除的部分,因此一般不可被標準 SVG 工具檢視或建立:一些東西在 SVG 檢視器和 Mars 檢視器之間看起來明顯不同。 Adobe Systems 於 2008 年停止開發 Mars。 ## 技術問題 ### 掃描的文件 由掃描器硬拷貝文件建立的 PDF 檔案包含原始文字沒有由相同的文件直接建立的 PDF 檔案那樣相同的架構。掃描的文件原本地包含了文件的圖片,沒有關於文字的資訊。只要使用者可以看到它只是另一個 PDF 檔案,帶有從其他任意地方來的不能區分的名稱和副檔名;好的掃描器或許會精確地視作與原生的 PDF 檔案相同,即使是視覺上品質很差的檔案,常常帶有扭曲的頁面,給出了其本性。然而,檔案大小會明顯不同,而且不能搜尋文字。對於精確品質的掃描可以用帶光學字元辨識(OCR)的合適的軟體辨識文件中的文字,並嵌入文件中而使其可以檢索,取決於 OCR 的準確性。 ### 可讀性 PDF 檔案可專門為讓殘疾人閱讀而建立。截至 2014 年 (201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_month_!)PDF 檔案格式在使用中可以包含標籤(XML)、替換文字、標題、音訊描述等。置標 PDF 在 PDF/A-1a 規格中被要求。一些軟體可以自動生成置標 PDF,但這個特性不被預設啟用。常見的螢幕閱讀器,包括 JAWS、Window-Eyes、Hal 和 Kurzweil 1000 及 3000 可以朗讀置標 PDF,就像 Acrobat 和 Acrobat Reader 後來的版本一樣。此外,置標 PDF 可為有視覺障礙的讀者重排和放大。問題仍存在於給舊版 PDF 和從掃描的文件生成的 PDF 加標記。這些情況下,可讀性標記和重排就不可用,而且必須手動或用 OCR 技術處理。這些過程對於一些殘疾人是達不到的。 對 PDF 可讀性的一個重大挑戰是 PDF 文件有三種不同的視圖,取決於文件的建立,會和其他視圖相矛盾。這些視圖有:物理視圖、標記視圖和內容視圖。物理視圖可以顯示和列印(多數人認為的 PDF 文件)。標記視圖是螢幕閱讀器和其他存取技術用來給有障礙的使用者帶來高品質導航和閱讀體驗的。內容視圖基於 PDF 內容字串流中的物件的物理排列,並可能由不完全支援標記視圖的軟體顯示,如 Adobe Reader 的 Reflow 特性。 基於 ISO 32000-1 的可閱讀 PDF 國際標準 PDF/UA 在 2012 年以 ISO 14289-1 發布,並為可閱讀 PDF 技術建立規範的語言。 ### 病毒和漏洞 PDF 附件帶病毒最先發現於 2001 年。這種名為 OUTLOOK.PDFWorm 或 Peachy 的病毒,會通過 Microsoft Outlook 以附件的形式將自己傳送至 Adobe PDF 檔案。然後會用 Adobe Acrobat 將自身啟用,但不會被 Acrobat Reader 啟用。 隨著時間推移,新的漏洞在 Adobe Reader 的多個版本被發現,促使企業發出安全性修復。其他 PDF 閱讀器也容易受到影響。一個惡化的因素是 PDF 閱讀器會被組態在網頁嵌入 PDF 時候自動啟動,為攻擊帶來了載體。如果惡意的網頁包含一份利用 PDF 的漏洞感染的 PDF 檔案,系統會無法抵抗,即使瀏覽器是安全的。其中一些漏洞是由於 PDF 標準允許 PDF 文件用 JavaScript 指令碼指令的結果。在 PDF 閱讀器中禁止執行 JavaScript 有助於緩解那些未來的漏洞,即使這不阻止 PDF 檢視器其他部分的漏洞。安全專家稱 JavaScript 對於 PDF 閱讀器來說不是基本的,而且出於禁止 JavaScript 的安全保障勝過任何造成的相容性問題。阻止 PDF 檔案漏洞的一種方式是有本地或網路服務能在閱讀前把檔案轉換成其他格式。 2010 年 3 月 30 日安全專家 Didier Stevens 報告 Adobe Reader 和福昕閱讀器有如果使用者經詢問允許啟動時執行惡意可執行檔的漏洞。 ### 使用限制和顯示 PDF 可能會被加密,以致檢視或編輯內容時會要求輸入密碼。PDF 參考書同時定義 40 位和 128 位元加密,都運用 RC4 和 MD5 的複雜系統。PDF 參考書還定義第三方可以制定他們自己的 PDF 加密系統的方式。 PDF 檔案或許還包含嵌入的 DRM 限制,提供限制複製、編輯或列印的進一步控制。複製、編輯或列印的限制取決於閱讀軟體遵循他們,因此他們提供的安全機制是有限的。 PDF 參考書有面向終端使用者概覽的技術細節。就像 HTML 檔案一樣,PDF 檔案可以向網路伺服器提交資訊。這可以被用來追蹤客戶端 PC 的 IP 位址,這一過程被稱作背景連線通訊。Acrobat Reader 升級到 7.0.5 以後,使用者會被提示「...via a dialogue box that the author of the file is auditing usage of the file, and be offered the option of continuing」。 Adobe 通過 LiveCycle 安全伺服器提供針對特定文件設定安全策略的方法。這可以包括要求使用者認證並限制文件可被離線打開的時候可以被存取或者載入的時期。PDF 文件一旦被繫結到策略伺服器和指定策略,這一策略可以被所有者更改或復原。這一策略控制文件,否則就是「在自然狀態下」。每個文件打開或關閉事件也可以被策略伺服器追蹤。策略伺服器可以由個人設定,或 Adobe 通過 Adobe 線上服務提供公共服務。和其他 DRM 形式一樣,依附這些策略和限制有可能會,也有可能不會被閱讀器軟體執行。 ### 預設的顯示設定 PDF 文件可以包含顯示設定,包括頁面顯示輸出和縮放級別。打開文件的時候 Adobe Reader 用這些設定去替換使用者的預設設定。免費的 Adobe Reader 不能移除這類限制。 ## 內容 PDF 檔案通常混合了向量圖形、文字和點陣圖。PDF 的基本內容包括: * 文字儲存為內容字串(就是不是文字本身) * 由圖形和線條組成的用於說明和設計的向量圖形 * 由相片和其他類型的圖片組成的點陣圖 在近期 PDF 標準修訂中,PDF 文件還支援連結(文件內部或網頁)、表單、JavaScript(可通過 Acrobat 3.0 的外掛程式啟用),或者其他任意類型的能用外掛程式控制的可嵌入內容。 PDF 1.6 支援互動式 3D 文件嵌入 PDF——3D 繪圖可用 U3D 或 PRC 及其他多種格式嵌入。 在電腦螢幕上看起來相似的兩個 PDF 檔案有可能大小不同。例如,一個高解析度點陣圖比低解析度的占更多的儲存空間。通常更高的解析度更適宜列印文件而不是顯示於螢幕。其他可能影響檔案大小的可能有嵌入全部字型,尤其是東亞字型,以及將文字存為圖片。 ## 軟體 PDF 通常免費提供,而且許多版本可以從多個來源獲得。 有許多軟體選項用來建立 PDF,包括內建於 Mac OS X 及多數 Linux 發行版、LibreOffice、Microsoft Office 2016、WordPerfect 9、Scribus 許多適用於 Microsoft Windows 的 PDF 列印驅動、pdfTeX 排版系統、DocBook PDF 工具、圍繞 Ghostscript 及 Adobe Acrobat 本身開發的應用以及 Adobe FrameMaker 的 PDF 排印功能。Google 的線上辦公套件 Google Docs 也允許上傳、儲存為 PDF。 光柵圖像處理器(RIPs)用於轉換 PDF 檔案為點陣圖格式以適應於成像在紙上及其他媒體的印表機、數字生產用印刷機以及一種被稱為柵格化的行程中的印前。有直接處理 PDF 能力的 RIP 包括在出自 Adobe Systems 和 Jaws 的 Adobe PDF 排印引擎與出自 Global Graphics 的 Harlequin RIP 當中。 有一些軟體可以直接建立空白的 PDF 文件,例如 Adobe 官方的 Adobe Acrobat DC ,但是通常意義不大;因為 Adobe Acrobat 並不擅長於對文件進行排版。 因為 PDF 具有完美展現檔案原貌的功能,因此市面上也有一部分軟體並非為 PDF 而生,但是通過一些開發函式庫或者圖形繪製框架也具有 PDF 的匯出功能。 一些用於編輯 PDF 檔案的特殊軟體,通過受很多限制並且比建立和編輯標準可編輯文件格式更昂貴的選擇。Inkscape 0.46 及以後版本允許通過 Poppler 加入中間的轉譯步驟編輯 PDF。 Adobe Acrobat DC 允許使用者對一個未加密的 PDF 檔案或者具有相關權限使用者對 PDF 檔案進行編輯,同時還內建了 OCR 辨識、注釋、表單預備、合併,數位簽章等十分完善的功能 Serif PagePlus 可打開、編輯和儲存已有的 PDF 文件,以及軟體套件中建立的文件的發布。 Microsoft Office Word 也支援打開、編輯和儲存已有的 PDF 文件的編輯功能。 Enfocus PitStop Pro,Acrobat 的外掛程式,允許 PDF 檔案的手動和自動編輯,同時免費的 Enfocus Browser 可以使編輯 PDF 的低階別架構成為可能。 大多數的 TeX 檔案經過編譯系統後預設輸出格式為 PDF 檔案 ### 注釋 Adobe Acrobat 是允許使用者給已建立的 PDF 檔案注釋、突顯和添加筆記的專有軟體的一個案例。作為自由軟體可用的(GNU 通用公共許可協定許可下)一個 UNIX 應用是 PDFedit。另一個 GPL 授權的原生 UNIX 應用是 Xournal。Xournal 允許以不同的字型和顏色注釋,以及用於為文字或段落的快速下劃及突顯線條的規則。Xournal 還有一個用於方形、矩形和圓形的形狀辨識工具。Xournal 中的注釋可以被移動、複製或貼上。免費軟體福昕閱讀器,適用於 Microsoft Windows,允許注釋文件。Tracker Software 的 PDF-XChange Viewer 的免費版允許不受限制的注釋和標記。蘋果 Mac OS X 內建 PDF 閱讀器 Preview 也可以像免費軟體 Skim 那樣注釋,後者支援與 LaTeX、SyncTeX 和 PDFSync 整合,以及與 BibDesk 參考文獻管理軟體整合。免費軟體 Qiqqa 可以建立總結所有注釋的報告,而且筆記通過他們的 PDF 函式庫做出來。 對於行動版的注釋,iAnnotate PDF(來自 Branchfire)和 GoodReader(來自 Aji)允許對 PDF 注釋以及匯出注釋的摘要。 還有一些支援注釋 PDF 及其他文件格式 web 注釋系統,如 A.nnotate、crocodoc、WebNotes。 在 PDF 被期望擁有紙質文件的全部功能的地方,墨水注釋會被要求。一些接受來自滑鼠的墨水輸入的程式可能不足以對應平板上的手寫輸入。PC 上已有的解決方案包括 PDF Annotator 和 Qiqqa。 ### 其他 PDF 軟體作為線上服務的例子包括用於檢視和儲存的 Scribd、用於線上編輯的 Pdfvue 和用於 PDF 轉換的 Zamzar。 1993 年出自 Global Graphics 的 Jaws 點陣圖處理器成為第一個不用轉換到其他格式原生產生 PDF 的銷售用的印前 RIP。公司在 1997 年給他們的 Harlequin RIP 發布了一個有同樣相容性的更新。 愛克發 - 吉華 1997 年推介並出售 Apogee,第一個基於 PDF 的印前工作流系統。 許多商業的膠印機接受遞交發布就緒的 PDF 檔案作為印刷來源,特別是 PDF/X-1a 子集和相同的變種。發布就緒的 PDF 檔案的提交是對接收已收集本地檔案工作的不確定性需求的替代。 PDF 被選為 Mac OS X 的「本地」元檔案格式,取代早期 Mac OS 的 PICT 格式。Quartz 圖形層的圖像模式基於 Display PostScript 和 PDF 共有的模式,產生了暱稱 Display PDF。Preview 應用與 Safari 網頁瀏覽器 2.0 及以後版本都可以顯示 PDF 檔案。對 PDF 的系統級支援使得 Mac OS X 應用可以自動建立 PDF 文件,給它們提供 OS 標準的列印架構支援。檔案可以按檔案檔頭輸出為 PDF 1.3 格式。在 Mac OS X 10.0 到 10.3 版截圖時,圖像也可以截取為 PDF;後來的版本儲存截圖為 PNG 檔案,雖然這一行為若有需要可以重新設定為 PDF。 一些桌面印表機也支援直接列印 PDF,可以不用額外的輔助生成 PDF 資料。目前,所有 PDF 相容印表機也支援 PostScript,但多數 PostScript 印表機不直接支援 PDF 列印。 自由軟體基金會曾認為他們的一個高優先級計劃「提供自由、高品質和全功能的一組軟體函式庫及程式實現 PDF 檔案格式及 ISO 32000 標準的相關技術」。而在 2011 年,GNU PDF 計劃從「高優先級」列表中被移除,因為 Poppler 函式庫的完善,激勵了像 Evince 之類的應用與 GNOME 桌面環境的廣泛應用。Poppler 基於 Xpdf 代碼。PDF 軟體列表亦列出可用的商業開發用軟體函式庫。 Apache 軟體基金會的 Apache PDFBox 計劃是一款用於處理 PDF 文件的開放原始碼 Java 函式庫。PDFBox 以 Apache 許可證授權發布。 一個名為 Devon Govet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的 Adobe 員工在 GitHub 上開源了一款用於 JavaScript 的 PDF 操作函式庫 PDFK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pple 開發者早期使用 Quartz 的 CGPDFDocu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來繪製一個 PDF 文件,但是因為使用較為底層的圖形函式庫繪製 PDF 文件和檢視十分麻煩,因此在 2017 年的 WWDC 大會上 Apple 引進了 PDFK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來讓開發者在 Apple 產品的作業系統上讓自己的 App 支援繪製,檢視,標註 PDF 等等功能 ## 參考文獻 ## 參見 * XML 紙張規範 * PostScript * DjVu * PDF/A * PDF 軟體列表 ## 外部連結 * Adobe PDF 官方介紹:什麽是 PDF?Adobe 可攜式文件格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網際網路檔案館) * How was the PDF format created? Quora * PDF Association - PDF Association 是軟體開發者創作及處理 PDF 文件的產業協會 * Adobe PDF 101: Summary of PDF * Adobe: PostScript vs. PDF – 官方介紹的 PS、EPS 與 PDF 的比較 * _PDF Standards....transitioning the PDF specification from a de facto standard to a de jure standard_,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有關可存取文件格式的 PDF/E 及 PDF/UA 規格的資訊 * ISO 19005-1:20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 PDF/A-1 ISO 標準 * PDF Reference and Adobe Extensions to the PDF Specific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An Introduction for Programm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對比 PDF、PostScript 及 PDF 構件的介紹(升級到 v1.3) * The Camelot Pap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John Warnock 概述的建立 PDF 的專案 *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PDF but were afraid to as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eonard Rosenthol(Adobe Systems)在 TUG 2007 上的談話記錄 * How to produce PDF with XSL-F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善用佳軟:全面接觸 PDF: 最好用的 PDF 軟體匯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76,205
2023-05-02T14:25:53Z
76,325,595
.pdf
292,302
<p><b>.pe</b>為秘魯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1 年 11 月 25 日啟用,由 Red Científica Peruana (RCP) 公司負責管理。 自2007 年 12 月 8 日起,申請人可以註冊二級域名,此前只能申請註冊三級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pe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e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3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3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588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00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979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99.143 1 -total 75.25% 300.344 1 Template:CcTLD 74.58% 297.688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60.33% 240.795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1.87% 127.226 1 Template:Rtl-lang 18.62% 74.319 1 Template:Reflist 16.66% 66.488 3 Template:Cite_book 16.49% 65.824 9 Template:Lang 15.13% 60.388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13% 36.45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pe** 為秘魯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1 年 11 月 25 日啟用,由 Red Científica Peruana (RCP) 公司負責管理。 自 2007 年 12 月 8 日起,申請人可以註冊二級域名,此前只能申請註冊三級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pe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e domain registration web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omain Hacks Sugge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467
2023-04-16T12:26:18Z
68,724,384
.pe
292,305
<p><b>.pf</b>為法國海外領地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該域名於1996 年 3 月 19 日啟用。大多數申請人可以申請直接二級域名,只有 .com.pf之下的三級域名才對外開放註冊。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pf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f registration rules</li> <li>.pf domain application form</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3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6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6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558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21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7313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28.303 1 -total 59.62% 255.373 1 Template:CcTLD 59.14% 253.292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8.41% 207.343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6.43% 113.184 1 Template:Rtl-lang 24.64% 105.540 1 Template:Infobox_Top_level_domain 23.95% 102.562 1 Template:Infobox 16.15% 69.190 1 Template:Official_URL 13.36% 57.226 9 Template:Lang 12.27% 52.539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pf** 為法國海外領地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該域名於 1996 年 3 月 19 日啟用。大多數申請人可以申請直接二級域名,只有 .com.pf 之下的三級域名才對外開放註冊。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pf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f registration rules * .pf domain application form
null
2,254
2023-05-05T20:32:38Z
68,724,402
.pf
292,306
<p><b>.pg</b>為巴布亞紐幾內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1 年 9 月 26 日啟用。必須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地的實體或在該國有代表處的機構才有資格申請該域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pg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4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3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4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1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540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9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21931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81.321 1 -total 67.17% 256.118 1 Template:CcTLD 66.71% 254.373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4.93% 209.462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29.60% 112.871 1 Template:Rtl-lang 15.64% 59.635 9 Template:Lang 14.21% 54.202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45% 51.278 1 Template:Reflist 12.90% 49.190 1 Template:NoteTA 11.88% 45.304 3 Template:Cite_book -->
**.pg** 為巴布亞紐幾內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1 年 9 月 26 日啟用。必須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地的實體或在該國有代表處的機構才有資格申請該域名。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pg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191
2023-04-20T19:23:09Z
68,724,434
.pg
292,309
<p><b>.ph</b>為菲律賓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1990 年 9 月 14 日啟用。.gov.ph、.mil.ph、.edu.ph等域名有註冊限制,其他域名沒有註冊限制。.ph 域名的註冊機構是dotPH Domains Inc.。</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PH Domain Registration Cen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he current PH ccTLD administrat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ANA .ph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hilippine Domain Name Authority Convenors (PhilDAC) Home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hilippine Domain Name Authority Convenors (PhilDAC) Position Paper on the PH ccT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Rebuttal to the DotPH Comments Against the CICT Draft Guidelin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CICT Memo Circular No. 1: Guidelin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h Domain Na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8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2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0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9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45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840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26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09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5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1902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67.909 1 -total 67.32% 315.017 1 Template:CcTLD 66.66% 311.915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4.26% 253.908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0.29% 141.714 1 Template:Rtl-lang 14.80% 69.258 9 Template:Lang 13.49% 63.115 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48% 63.085 1 Template:Reflist 12.83% 60.038 1 Template:NoteTA 10.60% 49.596 3 Template:Cite_book -->
**.ph** 為菲律賓國碼頂級網域名稱(ccTLD)的域名。該域名於 1990 年 9 月 14 日啟用。.gov.ph、.mil.ph、.edu.ph 等域名有註冊限制,其他域名沒有註冊限制。.ph 域名的註冊機構是 dotPH Domains Inc.。 ## 參考 ## 外部連結 * .PH Domain Registration Cen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current PH ccTLD administrato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ANA .ph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hilippine Domain Name Authority Convenors (PhilDAC) Home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hilippine Domain Name Authority Convenors (PhilDAC) Position Paper on the PH ccT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buttal to the DotPH Comments Against the CICT Draft Guidelin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ICT Memo Circular No. 1: Guidelin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Ph Domain Na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705
2023-04-16T12:26:18Z
68,724,467
.ph
7,259
<p><b>PHP</b>(全稱:<b>P</b>HP:<b>H</b>ypertext <b>P</b>reprocessor,即「PHP:超文字預處理器」)是一種開源的通用電腦手稿語言,尤其適用於網路開發並可嵌入HTML中使用。PHP的語法借鑑吸收C語言、Java和Perl等流行電腦語言的特點,易於一般程式設計師學習。PHP的主要目標是允許網路開發人員快速編寫動態頁面,但PHP也被用於其他很多領域。</p><p>PHP最初是由勒多夫在1995年開始開發的;現在PHP的標準由the PHP Group維護。PHP以PHP License作為許可協定,不過因為這個協定限制了PHP名稱的使用,所以和開放原始碼許可協定GPL不相容。</p><p>PHP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尤其是在網頁程式的開發上。一般來說PHP大多執行在網頁伺服器上,通過執行PHP程式碼來產生使用者瀏覽的網頁。PHP可以在多數的伺服器和作業系統上執行。根據2013年4月的統計資料,PHP已經被安裝在超過2億4400萬個網站和210萬台伺服器上。 </p><p>PHP在Windows上有專門的官方移植編譯專案,並且分多個VC編譯器版本和執行緒安全特性來提供不同的版本支援。 </p><p>根據W3Techs的報告,截至2021年9月:「有78.9%的網站使用PHP。」</p> <h2><span id=".E9.96.8B.E7.99.BC.E6.AD.B7.E5.8F.B2"></span><span id="開發歷史">開發歷史</span></h2> <p><i>PHP</i>原本的簡稱為Personal Home Page,是拉斯姆斯·勒多夫為了要維護個人網頁,而用C語言開發的一些CGI工具程式集,來取代原先使用的Perl程式。最初這些工具程式用來顯示拉斯姆斯·勒多夫的個人履歷,以及統計網頁流量。他將這些程式和一些表單直譯器整合起來,稱為PHP/FI。PHP/FI可以和資料庫連接,產生簡單的動態網頁程式。拉斯姆斯·勒多夫在1995年6月8日將PHP/FI公開釋出,希望可以透過社群來加速程式開發與尋找錯誤。這個釋出的版本命名為PHP 2,已經有今日PHP的一些雛型,像是類似Perl的變數命名方式、表單處理功能、以及嵌入到HTML中執行的能力。程式語法上也類似Perl,有較多的限制,不過更簡單、更有彈性。</p><p>在1997年,任職於Technion IIT公司的兩個以色列程式設計師:Zeev Suraski和Andi Gutmans,重寫了PHP的剖析器,成為PHP 3的基礎,而PHP也在這個時候改稱為<i>PHP: Hypertext Preprocessor</i>.。經過幾個月測試,開發團隊在1997年11月釋出了PHP/FI 2,隨後就開始PHP 3的開放測試,最後在1998年6月正式釋出PHP 3。Zeev Suraski和Andi Gutmans在PHP 3釋出後開始改寫PHP的核心,這個在1999年釋出的剖析器稱為Zend Engine,他們也在以色列的Ramat Gan成立了Zend Technologies來管理PHP的開發。</p><p>在2000年5月22日,以Zend Engine 1.0為基礎的PHP 4正式釋出,2004年7月13日則釋出了PHP 5,PHP 5則使用了第二代的Zend Engine。PHP 5包含了許多新特色,像是強化的物件導向功能、引入PDO(PHP Data Objects,一個存取資料庫的延伸函式庫)、以及許多效能上的增強。目前PHP 4已經不會繼續更新,以鼓勵使用者轉移到PHP 5。</p><p>2008年時,PHP 5成為了PHP唯一維護中的穩定版本。 </p><p>PHP 7的首個版本於2015年12月3日開發完成,包含了大量效能上的改進,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特性,最值得注意的是返回值類型聲明、純量類型聲明(可用於參數及返回值)。 </p> <h3><span id=".E7.89.88.E6.9C.AC.E6.AD.B7.E7.A8.8B"></span><span id="版本歷程">版本歷程</span></h3> <h2><span id=".E5.90.89.E7.A5.A5.E7.89.A9"></span><span id="吉祥物"><span id="ELEPHPANT"></span>吉祥物</span></h2> <p>PHP計畫的吉祥物名叫「elePHPant」,PHP的logo在一頭藍象的裡面,由文森·龐蒂爾(Vincent Pontier)在1998年設計。其設計概念是從側面看 PHP 像隻大象。當elePHPant被製作成毛絨玩具時,有時顏色會有不同。 </p> <h2><span id=".E6.87.89.E7.94.A8"></span><span id="應用">應用</span></h2> <p>PHP是一個應用範圍很廣的語言,特別是在網路程式開發方面。一般來說PHP大多在伺服器端執行,透過執行PHP的程式碼來產生網頁提供瀏覽器讀取,此外也可以用來開發命令列指令碼程式和使用者端的GUI應用程式。PHP可以在許多的不同種的伺服器、作業系統、平台上執行,也可以和許多資料庫系統結合。使用PHP不需要任何費用,官方組織PHP Group提供了完整的程式原始碼,允許使用者修改、編譯、擴充來使用。</p> <h2><span id=".E5.AE.89.E5.85.A8"></span><span id="安全">安全</span></h2> <p>據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資料顯示,與PHP有關的資料庫攻擊比例為:20% 2004, 28% 2005, 43% 2006, 36% 2007, 35% 2008 and 32% 2009。其中很多的漏洞都可以通過遠端操作完成,如:駭客可以通過網路連接攻擊伺服器,達到盜取或毀壞資料,傳送垃圾郵件或進行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但是隨著更多的關注,PHP也變得越來越安全了。 </p> <h3><span id="PHP.E5.AE.98.E7.BD.91.E8.A2.AB.E9.A7.AD.E5.85.A5.E4.BA.8B.E4.BB.B6"></span><span id="PHP官网被駭入事件">PHP官網被駭入事件</span></h3> <p>2010年12月17日,PHP代碼「貢獻者名單」中被加入「Wolegequ Gelivable」字樣(中文含義「我勒個去 給力」),約半小時後被刪除。2011年3月19日,PHP官方釋出聲明指出,駭客可能是通過wiki.php.net作為入口攻擊了代碼系統。並且,官方已經檢查過自版本5.3.5以來釋出的代碼,並沒有發現惡意內容。但官方同時表示,尚未完全掌握駭客發動本次攻擊的具體細節。 </p> <h2><span id=".E8.AA.9E.E6.B3.95"></span><span id="語法">語法</span></h2> <p>PHP的語法參考了Perl、C語言,而且可以整合在HTML之中,以下是一個簡單的Hello World程式碼: </p> <p>PHP剖析引擎只剖析<b>&lt;?php</b>到<b>?&gt;</b>之間的程式碼,而不包含在<b>&lt;?php</b>到<b>?&gt;</b>之間的內容則會直接送出,所以可以用以下的方式來將PHP程式碼嵌入在HTML之中: </p> <p>在HTML中嵌入PHP時,比如需要單獨輸出某個變數,除了正常採用 echo 方式外,也可以直接採用下列方式: </p> <p>但是上述這種方式曾經引起爭議,有的人並不推薦這種方式的縮寫(其原因為:並不是所有伺服器都支援縮寫,但在後期之後此選項為預設開啟),也有人因為採用這種方法,造成與 XML 搞混的情況。 </p><p>在判斷語句中的HTML代碼並不會被直接送出: </p> <p>PHP可以用三種註解的形式:C與C++所使用的「/*...*/」與「//」,和Perl的「#」。 </p> <h3><span id=".E9.A1.9E.E5.9E.8B"></span><span id="類型">類型</span></h3> <p>PHP主要有八種基本資料類型,其中包括: </p> <ul><li>四種變數類型 <ul><li>整數型(integer)</li> <li>浮點數型(float)</li> <li>布林型(boolean)</li> <li>字串(string)</li></ul></li> <li>兩種複合類型 <ul><li>陣列(array)</li> <li>物件(object)</li></ul></li> <li>兩種特殊類型 <ul><li>NULL</li> <li>資源 (resource)</li></ul></li></ul><h3><span id=".E8.AE.8A.E6.95.B8"></span><span id="變數">變數</span></h3> <p>PHP中,變數以「$」後接變數名稱來表示。 變數名稱區分大小寫。 </p><p>有效的變數名稱以字母或底線開頭,後接任意數目的字母、數字或底線,PHP也支援使用多位元組文字作為變數名。</p> <h3><span id=".E7.89.A9.E4.BB.B6.E5.B0.8E.E5.90.91"></span><span id="物件導向">物件導向</span></h3> <p>PHP從PHP 3開始有了基本的物件導向(Object oriented)的特性,但直到PHP 5將物件導向部份重新改寫之後,PHP的物件導向功能才比較完善。現在PHP可以說是一個有完整物件導向功能的語言。 </p> <h2><span id="PHP.E7.9B.B8.E9.97.9C.E8.B3.87.E6.BA.90"></span><span id="PHP相關資源">PHP相關資源</span></h2> <h3><span id="PHP.E6.A1.86.E6.9E.B6"></span><span id="PHP框架">PHP架構</span></h3> <p>使用PHP架構可以更快更簡單的部署專案並提高開發效率,但學習使用這些架構需要付出額外的學習成本。 </p><p>最流行的PHP架構包括:Symfony, Zend Framework, Laravel、Phalcon、CodeIgniter、Yii、ThinkPHP等等。 </p> <h3><span id=".E5.87.BD.E5.BC.8F.E5.BA.AB"></span><span id="函式庫">函式庫</span></h3> <p>內建多樣化的函式是PHP主要的特點之一,這些開放程式碼的函式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功能,例如檔案處理、FTP、字串處理、等等。這些函式的使用方法和C語言相近(例如<tt>printf</tt>),這也是PHP廣為流行的原因之一。 </p><p>除了內建的函式之外,PHP也提供了很多延伸函式庫(extension),像是各種資料庫連接函式、資料壓縮函式、圖形處理等等。有些延伸函式庫需要從PECL(PHP Extension Community Library)取得。 </p><p>以下是<b>PHP</b>程式語言提供的函式庫列表 </p> <h3><span id=".E5.8E.9F.E5.A7.8B.E7.A2.BC.E7.B7.A8.E7.A2.BC.E5.92.8C.E5.8A.A0.E9.80.9F"></span><span id="原始碼編碼和加速">原始碼編碼和加速</span></h3> <p>PHP原始碼是可以直接讀取的,即使放到伺服器上執行也是一樣。雖然讓PHP多了彈性,但相對的會造成安全危機和效能下降的問題。 </p><p>透過PHP編碼器,可以保護PHP的原始碼不被讀取(對商業軟體來說特別有需求),也可以提昇執行的效能。有許多公司或團體開發PHP的編碼器,將PHP程式編譯成位元組碼(byte code),再透過伺服器上安裝對應的程式來執行PHP指令碼。 </p><p>除了透過編碼器加速之外,PHP還可以透過動態的快取機制來提昇速度,加速工具有商業版的,例如<span lang="en">Zend Platform</span>,也有開放原始碼的加速軟體如eAccelerator、APC、XCache。 </p> <h3><span id="php.E5.8C.85.E7.AE.A1.E7.90.86.E5.99.A8"></span><span id="php包管理器">php包管理器</span></h3> <p>Composer是php社群用來管理依賴關係的工具,一般在php專案中通過composer.json聲明依賴的外部php庫,然後就可以使用Composer管理包依賴。 </p> <h2><span id="PHP.E7.B7.A8.E8.AD.AF.E5.99.A8"></span><span id="PHP編譯器">PHP編譯器</span></h2> <p>PHP一直被當作直譯器使用。PHP編譯器則將PHP從直譯器中分離,為加快運行和改善與以其他程式語言編寫部份的互通性,例如Phalanger將PHP編譯成通用中間語言和Hiphop for PHP把PHP原始碼編譯成C++等。Facebook因應其網站大量的使用者,整合了HPHPc、HPHPi、HPHPd以及HHVM這四種指令碼引擎,開發出HipHop for PHP,以加強網站效能。 </p> <h2><span id=".E7.99.BC.E5.B1.95"></span><span id="發展">發展</span></h2> <h3><span id="PHP_7">PHP 7</span></h3> <ul><li>基於PHPNG專案(PHP Next-Gen),它能讓透明提升PHP程式效能,使PHP7的效能和HHVM相當</li> <li>JIT引擎</li> <li>抽象語法樹編譯 AST: Abstract Syntax Tree</li> <li>非同步編程</li></ul><h2><span id=".E5.BD.A9.E8.9B.8B"></span><span id="彩蛋">彩蛋</span></h2> <p>PHP含有多個彩蛋,可以透過在網域名稱的後面加上特殊字串顯示彩蛋。例如,<code>?=PHPE9568F36-D428-11d2-A769-00AA001ACF42</code>則會出現PHP的logo,PHP版本的不同,logo也會不同;不過該特性已經在5.5版本中被移除。 </p> <h2><span id=".E8.B6.A3.E8.81.9E"></span><span id="趣聞">趣聞</span></h2> <p>PHP程式語言的官方文件中曾寫過「PHP是最好的WEB開發語言,那其他的語言如何呢?」,但是這句話被華語圈的程式設計師訛傳為「世界上最好的語言」並加以調侃。</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3><span id=".E5.BC.95.E7.94.A8"></span><span id="引用">參照</span></h3> <h3><span id=".E6.9D.A5.E6.BA.90"></span><span id="来源">來源</span></h3> <dl><dt>網頁</dt></dl><ul><li>PHP手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函式參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開放式目錄計劃中和PHP相關的內容</li> <li>PHP wik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HP參考手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CentOS下安裝PHP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Rocky Linux 8 安裝多個 PHP 版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 class="mw-empty-elt">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30 Cache expiry: 3632 Reduced expiry: tru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35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56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76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0234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49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801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76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02307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68.164 1 -total 33.12% 386.920 1 Template:Infobox_programming_language 28.51% 333.003 1 Template:Infobox 22.59% 263.882 11 Template:Wikidata 18.43% 215.337 8 Template:Navbox 17.46% 204.012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16.93% 197.749 1 Template:Reflist 16.14% 188.536 2 Template:Ambox 16.06% 187.652 1 Template:Official_URL 14.31% 167.207 3 Template:URL -->
**PHP**(全稱:**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即「PHP:超文字預處理器」)是一種開源的通用電腦手稿語言,尤其適用於網路開發並可嵌入 HTML 中使用。PHP 的語法借鑑吸收 C 語言、Java 和 Perl 等流行電腦語言的特點,易於一般程式設計師學習。PHP 的主要目標是允許網路開發人員快速編寫動態頁面,但 PHP 也被用於其他很多領域。 PHP 最初是由勒多夫在 1995 年開始開發的;現在 PHP 的標準由 the PHP Group 維護。PHP 以 PHP License 作為許可協定,不過因為這個協定限制了 PHP 名稱的使用,所以和開放原始碼許可協定 GPL 不相容。 PHP 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尤其是在網頁程式的開發上。一般來說 PHP 大多執行在網頁伺服器上,通過執行 PHP 程式碼來產生使用者瀏覽的網頁。PHP 可以在多數的伺服器和作業系統上執行。根據 2013 年 4 月的統計資料,PHP 已經被安裝在超過 2 億 4400 萬個網站和 210 萬台伺服器上。 PHP 在 Windows 上有專門的官方移植編譯專案,並且分多個 VC 編譯器版本和執行緒安全特性來提供不同的版本支援。 根據 W3Techs 的報告,截至 2021 年 9 月:「有 78.9% 的網站使用 PHP。」 ## 開發歷史 _PHP_ 原本的簡稱為 Personal Home Page,是拉斯姆斯・勒多夫為了要維護個人網頁,而用 C 語言開發的一些 CGI 工具程式集,來取代原先使用的 Perl 程式。最初這些工具程式用來顯示拉斯姆斯・勒多夫的個人履歷,以及統計網頁流量。他將這些程式和一些表單直譯器整合起來,稱為 PHP/FI。PHP/FI 可以和資料庫連接,產生簡單的動態網頁程式。拉斯姆斯・勒多夫在 1995 年 6 月 8 日將 PHP/FI 公開釋出,希望可以透過社群來加速程式開發與尋找錯誤。這個釋出的版本命名為 PHP 2,已經有今日 PHP 的一些雛型,像是類似 Perl 的變數命名方式、表單處理功能、以及嵌入到 HTML 中執行的能力。程式語法上也類似 Perl,有較多的限制,不過更簡單、更有彈性。 在 1997 年,任職於 Technion IIT 公司的兩個以色列程式設計師:Zeev Suraski 和 Andi Gutmans,重寫了 PHP 的剖析器,成為 PHP 3 的基礎,而 PHP 也在這個時候改稱為 _PHP: Hypertext Preprocessor_.。經過幾個月測試,開發團隊在 1997 年 11 月釋出了 PHP/FI 2,隨後就開始 PHP 3 的開放測試,最後在 1998 年 6 月正式釋出 PHP 3。Zeev Suraski 和 Andi Gutmans 在 PHP 3 釋出後開始改寫 PHP 的核心,這個在 1999 年釋出的剖析器稱為 Zend Engine,他們也在以色列的 Ramat Gan 成立了 Zend Technologies 來管理 PHP 的開發。 在 2000 年 5 月 22 日,以 Zend Engine 1.0 為基礎的 PHP 4 正式釋出,2004 年 7 月 13 日則釋出了 PHP 5,PHP 5 則使用了第二代的 Zend Engine。PHP 5 包含了許多新特色,像是強化的物件導向功能、引入 PDO(PHP Data Objects,一個存取資料庫的延伸函式庫)、以及許多效能上的增強。目前 PHP 4 已經不會繼續更新,以鼓勵使用者轉移到 PHP 5。 2008 年時,PHP 5 成為了 PHP 唯一維護中的穩定版本。 PHP 7 的首個版本於 2015 年 12 月 3 日開發完成,包含了大量效能上的改進,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特性,最值得注意的是返回值類型聲明、純量類型聲明(可用於參數及返回值)。 ### 版本歷程 ## 吉祥物 PHP 計畫的吉祥物名叫「elePHPant」,PHP 的 logo 在一頭藍象的裡面,由文森・龐蒂爾 (Vincent Pontier) 在 1998 年設計。其設計概念是從側面看 PHP 像隻大象。當 elePHPant 被製作成毛絨玩具時,有時顏色會有不同。 ## 應用 PHP 是一個應用範圍很廣的語言,特別是在網路程式開發方面。一般來說 PHP 大多在伺服器端執行,透過執行 PHP 的程式碼來產生網頁提供瀏覽器讀取,此外也可以用來開發命令列指令碼程式和使用者端的 GUI 應用程式。PHP 可以在許多的不同種的伺服器、作業系統、平台上執行,也可以和許多資料庫系統結合。使用 PHP 不需要任何費用,官方組織 PHP Group 提供了完整的程式原始碼,允許使用者修改、編譯、擴充來使用。 ## 安全 據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資料顯示,與 PHP 有關的資料庫攻擊比例為:20% 2004, 28% 2005, 43% 2006, 36% 2007, 35% 2008 and 32% 2009。其中很多的漏洞都可以通過遠端操作完成,如:駭客可以通過網路連接攻擊伺服器,達到盜取或毀壞資料,傳送垃圾郵件或進行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但是隨著更多的關注,PHP 也變得越來越安全了。 ### PHP 官網被駭入事件 2010 年 12 月 17 日,PHP 代碼「貢獻者名單」中被加入「Wolegequ Gelivable」字樣(中文含義「我勒個去 給力」),約半小時後被刪除。2011 年 3 月 19 日,PHP 官方釋出聲明指出,駭客可能是通過 wiki.php.net 作為入口攻擊了代碼系統。並且,官方已經檢查過自版本 5.3.5 以來釋出的代碼,並沒有發現惡意內容。但官方同時表示,尚未完全掌握駭客發動本次攻擊的具體細節。 ## 語法 PHP 的語法參考了 Perl、C 語言,而且可以整合在 HTML 之中,以下是一個簡單的 Hello World 程式碼: PHP 剖析引擎只剖析**<?php** 到**?>**之間的程式碼,而不包含在**<?php** 到**?>**之間的內容則會直接送出,所以可以用以下的方式來將 PHP 程式碼嵌入在 HTML 之中: 在 HTML 中嵌入 PHP 時,比如需要單獨輸出某個變數,除了正常採用 echo 方式外,也可以直接採用下列方式: 但是上述這種方式曾經引起爭議,有的人並不推薦這種方式的縮寫(其原因為:並不是所有伺服器都支援縮寫,但在後期之後此選項為預設開啟),也有人因為採用這種方法,造成與 XML 搞混的情況。 在判斷語句中的 HTML 代碼並不會被直接送出: PHP 可以用三種註解的形式:C 與 C++ 所使用的「/\*...\*/」與「//」,和 Perl 的「#」。 ### 類型 PHP 主要有八種基本資料類型,其中包括: * 四種變數類型 * 整數型(integer) * 浮點數型(float) * 布林型(boolean) * 字串(string) * 兩種複合類型 * 陣列(array) * 物件(object) * 兩種特殊類型 * NULL * 資源 (resource) ### 變數 PHP 中,變數以「$」後接變數名稱來表示。 變數名稱區分大小寫。 有效的變數名稱以字母或底線開頭,後接任意數目的字母、數字或底線,PHP 也支援使用多位元組文字作為變數名。 ### 物件導向 PHP 從 PHP 3 開始有了基本的物件導向(Object oriented)的特性,但直到 PHP 5 將物件導向部份重新改寫之後,PHP 的物件導向功能才比較完善。現在 PHP 可以說是一個有完整物件導向功能的語言。 ## PHP 相關資源 ### PHP 架構 使用 PHP 架構可以更快更簡單的部署專案並提高開發效率,但學習使用這些架構需要付出額外的學習成本。 最流行的 PHP 架構包括:Symfony, Zend Framework, Laravel、Phalcon、CodeIgniter、Yii、ThinkPHP 等等。 ### 函式庫 內建多樣化的函式是 PHP 主要的特點之一,這些開放程式碼的函式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功能,例如檔案處理、FTP、字串處理、等等。這些函式的使用方法和 C 語言相近(例如 printf),這也是 PHP 廣為流行的原因之一。 除了內建的函式之外,PHP 也提供了很多延伸函式庫(extension),像是各種資料庫連接函式、資料壓縮函式、圖形處理等等。有些延伸函式庫需要從 PECL(PHP Extension Community Library)取得。 以下是 **PHP** 程式語言提供的函式庫列表 ### 原始碼編碼和加速 PHP 原始碼是可以直接讀取的,即使放到伺服器上執行也是一樣。雖然讓 PHP 多了彈性,但相對的會造成安全危機和效能下降的問題。 透過 PHP 編碼器,可以保護 PHP 的原始碼不被讀取(對商業軟體來說特別有需求),也可以提昇執行的效能。有許多公司或團體開發 PHP 的編碼器,將 PHP 程式編譯成位元組碼(byte code),再透過伺服器上安裝對應的程式來執行 PHP 指令碼。 除了透過編碼器加速之外,PHP 還可以透過動態的快取機制來提昇速度,加速工具有商業版的,例如 Zend Platform,也有開放原始碼的加速軟體如 eAccelerator、APC、XCache。 ### php 包管理器 Composer 是 php 社群用來管理依賴關係的工具,一般在 php 專案中通過 composer.json 聲明依賴的外部 php 庫,然後就可以使用 Composer 管理包依賴。 ## PHP 編譯器 PHP 一直被當作直譯器使用。PHP 編譯器則將 PHP 從直譯器中分離,為加快運行和改善與以其他程式語言編寫部份的互通性,例如 Phalanger 將 PHP 編譯成通用中間語言和 Hiphop for PHP 把 PHP 原始碼編譯成 C++ 等。Facebook 因應其網站大量的使用者,整合了 HPHPc、HPHPi、HPHPd 以及 HHVM 這四種指令碼引擎,開發出 HipHop for PHP,以加強網站效能。 ## 發展 ### PHP 7 * 基於 PHPNG 專案(PHP Next-Gen),它能讓透明提升 PHP 程式效能,使 PHP7 的效能和 HHVM 相當 * JIT 引擎 * 抽象語法樹編譯 AST: Abstract Syntax Tree * 非同步編程 ## 彩蛋 PHP 含有多個彩蛋,可以透過在網域名稱的後面加上特殊字串顯示彩蛋。例如,`?=PHPE9568F36-D428-11d2-A769-00AA001ACF42` 則會出現 PHP 的 logo,PHP 版本的不同,logo 也會不同;不過該特性已經在 5.5 版本中被移除。 ## 趣聞 PHP 程式語言的官方文件中曾寫過「PHP 是最好的 WEB 開發語言,那其他的語言如何呢?」,但是這句話被華語圈的程式設計師訛傳為「世界上最好的語言」並加以調侃。 ## 註釋 ## 參考文獻 ### 參照 ### 來源 **網頁** * PHP 手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函式參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開放式目錄計劃中和 PHP 相關的內容 * PHP wik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HP 參考手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entOS 下安裝 PHP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ocky Linux 8 安裝多個 PHP 版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34,340
2023-05-05T20:32:37Z
75,326,922
.php
292,310
<p><b>.pk</b>為巴基斯坦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外還擁有烏爾都語頂級域名<span lang="ur">پاکستان.</span>‎。該域名於1992年6 月 3 日啟用。PKNIC是巴基斯坦政府認可的該國唯一負責.pk域名管理的組織。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ANA .pk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6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9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8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2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61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817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51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57431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6.781 1 -total 74.78% 326.635 1 Template:CcTLD 74.35% 324.744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57.42% 250.802 3 Template:Navbox_with_columns 35.70% 155.949 1 Template:Rtl-lang 20.32% 88.737 10 Template:Lang 18.95% 82.792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2.57% 54.899 10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2.29% 53.670 1 Template:Reflist 11.54% 50.425 10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pk** 為巴基斯坦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此外還擁有烏爾都語頂級域名پاکستان.‎。該域名於 1992 年 6 月 3 日啟用。PKNIC 是巴基斯坦政府認可的該國唯一負責.pk 域名管理的組織。 ## 參考 ## 外部連結 * IANA .pk whois inform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02
2023-04-16T12:26:18Z
68,724,485
.pk
7,657,992
<p><b>.pkg</b>是一個文件擴展名,可用於多種檔案格式,人們可以在MacOS、IOS、PlayStation Vita、PlayStation 3和PlayStation 4等設備、作業系統或文件系統上安裝.pkg文件。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2 Cached time: 202305052259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4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7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8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67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9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9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23914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27.316 1 -total 53.09% 67.595 1 Template:Infobox_file_format 50.91% 64.813 1 Template:Infobox 42.48% 54.085 1 Template:Reflist 39.61% 50.432 1 Template:Cite_web 15.16% 19.301 1 Template:Link-en 0.87% 1.110 1 Template:Nowrap -->
**.pkg** 是一個文件擴展名,可用於多種檔案格式,人們可以在 MacOS、IOS、PlayStation Vita、PlayStation 3 和 PlayStation 4 等設備、作業系統或文件系統上安裝.pkg 文件。 ## 參考文獻
null
755
2023-04-16T12:33:58Z
74,044,026
.pkg